第643章 老袁心理不平衡

朝廷下旨辽东军为叛军不到半个月时袁世凯脸上。间,剧情就发生反转。

有着叛军身份的辽东军竟然主动上表朝廷请降。

本来以为朝廷一定会大动干戈的朝廷,竟然出人意料的同意辽东军请降。

不仅没有缩减辽东军兵力,压缩辽东军生存空间,反而给辽东军增加了三府的地盘,还加封辽东军为辽东总督。当然,关于辽东军只称臣,不听调也不听宣的谈判条件,朝廷并没有公示出来。毕竟,这算是朝廷的一个耻辱,并且间接承认了辽东军的狼子野心。

如果让其他手握实权的地方督府知道,很可能会有样学样,也给朝廷来一场逼宫大戏。

整个大清国除了少数几个人,其他都不明白朝廷前后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距时。

战争暂时结束,忍不住长松一口气的袁世凯没有闲着。

北洋军和辽东军之间的巨大的火力差距让他意识到了危险。

所以,他必须要在下一场战斗开始之前,把北洋军火力强度加强到辽东军标准。

加强火力,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给北洋军多配一些轻重机枪,多配一些火炮。

在北洋军没办法自产这些重武器的前提下,袁世凯想要得到这些武器,只能通过购买。而购买的话,就需要大笔的银子。

几天来,幕僚已经算出了袁世凯需要筹集的所有银子数量。

三百八十万两白银,除去北洋军可以拿来买武器的军费,袁世凯至少还要筹集三百八十万两。

连续跑了好几天皇宫后,袁世凯终于拿到慈禧的懿旨,从户部衙门调拨八十万两白银给北洋军购买武器。

可就算如此,袁世凯也还差整整三百万两白银。

当然,北洋军也有自己的收入渠道,要不然,仅凭朝廷调拨的那些银两,袁世凯就是有再大能耐也养活不了数万人的北洋精锐。

从北洋军开始大规模扩军开始,山东和天津两地就是辽东军自留地。

各种税收,除了上交朝廷,剩下全部被袁世凯拿出来做北洋军军费。

可是,现在距离征税还有近半年时间,远水解不了近渴。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袁世凯只能把希望放在两地所有衙门身上。

为了彻底控制天津和山东两地,保证北洋军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两地的文武官员几乎都是袁世凯门生故吏。

所以,袁世凯一开口,有银子的文武官员马上往袁世凯那里送银子。

没有银子的文武官员,马上想方设法从自己辖区百姓身上搜刮银子,然后给袁世凯送过去。

短短十天时间,袁世凯就收到近两百万两白银。

让袁世凯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两百万两白银背后,直接导致数万百姓变成无家可归的难民。

面对越来越少的银子缺口,幕僚高兴之余,忍不住感慨道:“要是我们能像辽东军一样,不给朝廷上交赋税,那我北洋军每年至少可以多出来三百万两白银,也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为了银子而到处奔波,甚至还能多组建两个镇的新军。”

提者无意,提出这个想法的幕僚也就是顺口一提,但这个提议被袁世凯听到耳朵后又是另外一个想法。

凭什么辽东军一支同朝廷作对的叛军能截留地方赋税,养活数万精锐。而听命于朝廷,给朝廷办事的北洋新军却没有银子养活军队,连最起码购买武器的银子都没有。

原来没有往这方面思考,袁世凯就没有多想。现在认真一对比,袁世凯心里马上就变得不平衡起来。

北洋军是他在朝廷立足的根本,只要北洋军存在一天,那朝廷就奈何不了自己,不敢拿自己怎么样。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自己不能学习辽东军,也逼一逼朝廷,从而获得更多权利。

这个想法一出现在袁世凯脑海,就挥之不去。

一众幕僚开始商量怎么用这些银子时,眉头忽然皱起来的袁世凯直接走到一旁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的陷入沉思,分析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时,一个心腹幕僚马上发现袁世凯的变化,然后走过来问道:“现在银子也筹集得差不多了,剩下一百万两白银,只要有时间,一定能筹集到。不知道大人还有什么困难。”

袁世凯摆摆手没有说话,然后直接站起来,把这个最心腹的幕僚带到自己书房,然后把刚才忽然冒出来的想法托盘而出。

从跟着袁世凯开始,幕僚就知道袁世凯的野心绝对不止权臣那么简单。

所以,听到这个想法后,幕僚并没有表现出太过于震惊的表情。

想想后,对着袁世凯非常肯定回答:“大人,这个想法非常可行!”

“原因有这么几个:第一,现在的朝廷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朝廷了,手握军权的地方大员,几乎都是我们汉人,和朝廷肯定不再一条心上。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朝廷的话,外强中干这四个字再合适不过了。”

袁世凯点头肯定道:“这个本官知道,朝廷也知道。要不然,再面对辽东军时,朝廷也不会这么怂,妥协再妥协。这也是本官好有这个想法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幕僚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就是我北洋军自己了,可以肯定,我北洋新军是整个北方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朝廷想要维持自己在整个大清国的统治地位,已经离不开北洋军了。只要我们不直接造反,朝廷就不会把我们怎么样?”

“第三,随着北洋军规模越来越大,一个山东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军队了。为了北洋军数万将士,为了给支持大人的文武官员谋一个更好的出路,大人也必须向朝廷要更大的权利,更多的地盘。”

幕僚说完后,袁世凯再一次陷入沉思。

足足过了五分钟,一抹坚定才浮现到

重生抗战老书《重生之铁血战将》,被封两年后终于解封,在起点,腾讯文学,移动文学同时上传,四百多万字,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第72章 重赏的背后第821章 旅团长的自信第848章 用命填第515章 求援第13章 自投罗网第77章 各取所需第557章 忽然发难第189章 自导自演第302章 憋屈的一团第423章 先吞虎豹第838章 扩大目标第225章 战前扩军第305章 穿插第75章 抢地盘第557章 忽然发难第187章 黄兴要来第479章 进攻突围!第724章 鬼子决定第528章 屠杀第3章 我是汉奸?第670章 进退两难第543章 日军在拼命第150章 作战计划第16章 敲竹杠第453章 亏大了?第426章 背黑锅第155章 用炮第749章 震惊第345章 分歧第144章 不简单第378章 商机无处不在第704章 火药味太浓了第608章 钦差来了第255章 目的达到第468章 并非铁板一块!第434章 眼红的日军第281章 收获不错第10章 硬碰硬第276章 末日之鬼子狂妄第83章 二次反围剿(四)第199章 振聋发聩第787章 撤销守备团第262章 没算到第194章 如虎添翼第195章 误打误撞第225章 战前扩军第116章 梁成的变化第746章 我要俘虏它们第412章 南满铁路第142章 突袭第72章 重赏的背后第386章 威逼利诱第376章 都是问题第83章 二次反围剿(四)第575章 该我们反击了第536章 无奈撤退第635章 打得就是北洋第389章 一封电报第499章 没办法了?第237章 参谋长第176章 精心谋划第645章 组建禁军第608章 钦差来了第456章 避开朝廷第227章 将计就计第295章 抉择第423章 先吞虎豹第270章 互相算计第734章 震惊的决定第657章 劝降第748章 悲剧的一天第775章 高价也要买第562章 留下买路财第452章 打头,截尾,炮轰中间!第683章 司令来了第69章 大捷第6章 反客为主第858章 他要决战吗?第534章 必须付出的代价第676章 突袭计划第120章 短板第512章 来不及了第843章 吃掉他们第858章 他要决战吗?第220章 报复鬼子第815章 信心爆棚第80章 第二次反围剿第651章 后手第156章 不可能的反击第616章 赌不起第24章 激动后的担忧第548章 死也要拖住第83章 二次反围剿(四)第127章 血战第236章 大动干戈第475章 重利诱之第622章 日军团第294章 袁世凯怕了第620章 敲碎侥幸第560章 袁世凯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