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帝王 (四)

“这……”史弘肇被问得愣了愣,一瞬间,竟然有些精神恍惚。

狡兔未死,怎么可能烹掉猎犬?天下未定,怎么可能诛杀良将?如今大汉国北有契丹,南有李唐,西有孟蜀、党项,除了东面的大海之外,可谓强敌环伺。这种时候做皇帝的不去高筑黄金台,广纳天下英才,反而将自己麾下的盖世良将置于死地,他,难道是嫌江山坐得太长了么?(注1)

“是小侄所做,小侄绝不否认!”见自己的狡辩奏效,刘承佑心中暗喜,把脖子一梗,索性变本加厉,“但不是小侄所做,小侄也不能任由别人栽赃。史叔父,各位大人,外界的传言,小侄也曾经听闻一二。然而小侄却以为,谣言止于智者。”

“嗯!”史弘肇被噎得喘不过气来,心中的疑虑更浓。

对刘承佑的品行和能力,他早已失望到了极点。然而,他却从没怀疑过刘承佑的聪明。相反,在他印象里,刘承佑从小就工于心计且杀伐果断,否则,也绝不可能在神不知鬼不觉间,就干掉了他的长兄刘承训,变成了继承刘氏江山的唯一选择。

“陛下言重了,臣等亦非怀疑陛下。只是两件事前后脚发生,实在,实在过于巧合。”与史弘肇一道被绕晕了头的,还有宰相杨邠。只见他上前数步,躬身行礼,“所以,所以臣等才想请陛下出面驳斥一番,以正天下视听!”

“驳斥什么,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刘承佑放开郭允明,起身,甩袖,做不屑一顾状,“若是有人说几句瞎话,朕就出来自辩,朕哪还有功夫处理国事?每天光是为了自辩,就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如此,岂不正中了造谣者的下怀?朕不上当,朕还没有那么蠢,被人牵着鼻子走!谁要是想指控朕,很简单……”

将史弘肇死纂在手里的供状,劈手夺下,刘承佑笑着抖了抖,大声补充,“就像郑子明这样,拿供词,拿人证和物证。只要拿得到,朕绝就承认,绝不抵赖!!”

“这……”宰相杨邠也没了词,脸色微红,额头上虚汗乱冒。

这年头,官府审贼,还讲究个口供和证据呢。刘承佑身为大汉天子,难道待遇连个蟊贼都不如?可只要刘承佑死不认账,普天之下,哪个衙门能问到他的口供?哪个衙门,又敢确定袭击郭威的刺客一定来自于皇宫?

“朕以为,此时此刻,诸卿身为我大汉国的栋梁,应该做的事情,是追溯谣言的源头,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而不是胡乱听了几句传闻,就来强闯禁宫,要朕自证清白!”刘承佑的心里头头,也吃定了天底下没人敢对自己刑讯逼供。趁着史弘肇和杨邠两人被自己绕得晕头转向之机,果断倒打一耙。

“臣知罪,请陛下责罚!”话音刚落,礼部尚书苏逢吉立刻躬身齐膝,双手抱拳大声谢罪。

“陛下所言甚是,臣等,臣等今日的确莽撞了!”中书侍郎王章亦偷偷松了口气,紧跟在苏逢吉之后躬下身子,向刘承佑赔礼道歉。

能不起束甲相攻,还是各退一步为妙。身为大汉国的柱石,他认为自己和其他几位顾命,必须有肚量和担当,承受这些委屈。

“臣,臣……”宰相杨邠犹豫再三,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如何选择。

刘承佑的话,未必为真。枢密郭威和防御使郑子明先后遇刺,也未必就是巧合。然而,将这两件事都与皇宫联系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却远远超过了他杨邠所具备。将真相大白于天下的代价,也远远超过了目前大汉国的所能承受。

“也罢,你说得对,老夫,老夫的确没资格来审问你!”亲眼目睹了王章和杨邠两个的表现,史弘肇好生失望。又抬手擦了擦嘴角被气出来的淤血,咬着通红的牙齿说道:“只要你不认帐,这天下,就没人审得了你。可你手里的供状,你又怎么说。身为皇帝却行刺手下臣子,你就不怕被天下人所笑?”

“史枢密责问得对,此事的确是朕做得急了!”早就知道史弘肇不会轻易罢休,刘承佑笑了笑,躬身施礼,“然而,三年不到便从无家可归的孤儿,变成了手握大军的一方强藩,谁能保证,此子将来不会成为我大汉国的心腹之患?他功劳大,做事也八面玲珑,朕想不到任何办法可不受擎肘地拿下他,所以,才出此下策!”

“你……”史弘肇被气得嗓子眼儿一阵发甜,憋了又憋,才避免了再度当众吐血。

刘承佑却丝毫不觉得自己行为有什么错误,耸耸肩,继续振振有词地说道:“史枢密若是觉得朕冤枉了他,不妨下一道手令,让他巡例来汴梁述职。若是他肯来,朕就当面向他,向诸位爱卿谢罪。从此对他一视同仁,绝不再怀疑他的忠心。可是如果他不来,史枢密,诸位贤卿,不知道尔等届时可以良策应对?”

“呃……”话音落下,又将众人噎得胸口发堵,脊背上一阵冰凉。

对于边境上手握一定数量兵马的诸侯,朝廷所采取的策略,向来都是拉拢羁縻为主,很少用召回汴梁述职这种手段,试探他们的忠心。否则,一旦对方出于疑虑,举城投降契丹,就会将朝廷逼到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派兵打,未必打得赢辽军。默认事实,则导致其他诸侯纷纷效仿,十数郡县,转眼脱离版图!

所以,无论是对于见了辽军就跑的孙方谏兄弟,还是对于跟幽州眉来眼去的高彦辉,朝廷都从不加以苛责。对于骁勇善战的折从阮,杨信等辈,更是高官厚禄,拉拢有加。如果偏偏到了郑子明这儿,就打破惯例,另眼相待。恐怕不用问,大伙就知道什么是必然结果。

“怎么,诸位也不敢保证他会奉诏么?还是怕他不奉诏后,令尔等难做?”见众人被自己逼得迟迟接不上话,刘承佑撇了撇嘴,继续大声冷笑。

“陛下既然有命,臣召他回汴梁来面圣便是!”史弘肇被逼得无路可退,一咬牙,大声许诺。“他如果胆敢不奉诏,臣自当提一支兵马,荡平沧州。”

“当真?”这回,轮到刘承佑发愣了。歪着头,一眼不眨地看着史弘肇,试图猜测后者到底是不是被自己气糊涂了,才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

“当真,老臣可当着所有人的面儿,与陛下击掌为誓!”史弘肇竖起手掌,果断发出邀请。“他是陛下的臣子,若不奉诏,老臣自当提兵讨之。然而……”

顿了顿,他俯视刘承佑和歪倒在刘承佑脚下,弱不禁风的郭允明,冷笑着补充,“遣刺客行凶之举,却切莫再为。除了让天下人笑你黔驴技穷之外,不会有任何结果!”

注1:黄金台,古代燕国缺乏人才,燕昭王便听从谋士之言,筑黄金台一座,招募天下豪杰。从而招来了乐毅,邹衍等贤能,短短几年之内,便令燕国实力大增。

第七章 国难 (七)第六章 疾风 (三)第六章 君王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归来 (八)第八章 三生 (七)第六章 绸缪 (一)第一章 传说 (三)第一章 传说(五)第一章 家国 (二)第五章 黄雀 (二)第四章 虎雏 (十一)第七章 劲草 (六)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三章 飓风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七章 尘缘 (七)第八章 雄关 (二)第二章 重逢 (六)第九章 血与水 (四)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一章 传说 (二)第十章 狂风 (三)第八章 雄关 (六)第六章 红妆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六章 君王 (四)第八章 三生 (八)补上周五拖欠第七章 鹿鸣 (五)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七章 鹿鸣 (一)第五章 迷离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八章 三生 (四)第七章 鹿鸣 (七)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扑朔(一)第一章 问道 (五)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一章 家国 (二)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一章 磨剑 (八)第四章 饕餮 (七)第三章 抉择 (三)第一章 磨剑 (七)第八章 峥嵘 (八)第十章 余韵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十章 狂风 (五)第九章 夺帅 (四)第一章 家国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二章 款曲 (三)第十章 宏图 (一)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五章 草谷 (五)第五章 求索 (二)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三章 飓风 (五)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六章 破茧 (六)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长缨 (七)第七章 尘缘 (九)第三章 众生 (一)第二章 重逢 (八)第五章 短歌 (一)第四章 归来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四章 虎狼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五章 草谷 (八)第十章 宏图 (五)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八章 雄关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八章 雄关 (三)第八章 麋鹿 (一)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扑朔(一)第五章 迷离 (六)第九章 长缨 (十)第六章烽火 (一)第一章 家国 (六)第五章 逝水 (七)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十章 狂风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短歌(四)第六章 红妆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六章 绸缪 (八)第三章 收获 (二)第十章 余韵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