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君王 (三)

“啪!”刘知远又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身上杀气四溢。如果先前他的恼怒,还有一大半儿是故意装出来试探年青人胆量和头脑的。此刻,却是如假包换。

“哗啦啦!”摆在书案边缘处的金批令箭被弹起来,四散着落了满地。

殿中文武一个个满脸惊愕,无论先前如何欣赏韩重赟,到了此刻,除了常思自己之外,再也没人愿意替他说情。

这小子白生了一幅好皮囊,却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绣花枕头。明明已经做错了事情,不借着自己是河东子弟的身份主动向汉王谢罪,反而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儿,扯下弥天大谎。

这,不是自己找死么?汉王现在虽然没有称帝,也毕竟是君。而欺君自古便罪在不赦,更何况,如此拙劣的谎言,那小子扯完了一次还不过瘾,居然紧跟着就又扯了一次!

带着几分怜悯,众人看着手足无措的常思,然后偷偷打量蠢笨如牛的韩重赟。却惊愕的发现,面对着海浪一样重重扑来的杀气,此人居然依旧鞥保持从容不迫。先是第三次向刘知远拱了下手,然后笑着说道:“主公何不容末将把话说完?末将只是否认他是二皇子,却没否认曾经帮助过他。更没有妄言相欺,说自己此举纯属出于年少无知!”

“嗯?”刘知远眉头轻轻一跳,四溢的杀气缓缓收敛。

见过不怕死的,却很少见到如此不怕死,并且唯恐自己死得不快的。就冲着这份胆色,自己也值得让他多活半炷香时间,免得常思觉得自己不念旧情。

扑面而来的杀气稍退,韩重赟愈发举重若轻,笑了笑,继续补充,“主公,末将不是有意替他掩饰身份。而是末将从一开始就认为,郭长史弄错了人。万一主公一时失察,将其当成二皇子拥立入汴,必将遗笑天下。而其他各镇节度,亦必将落井下石!”

“什么?”刘知远双臂猛地撑在了书案上,俯身而视。就像一只正准备扑食的老鹰,紧紧顶着一只刚刚学飞的白鹤。“你到底知道不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尔父、郭汝明、阎晋卿,还有老夫麾下那么多细作,都反复辨认过,确定过他的身份。居然到了你这儿,真的就立刻变成了假的。莫非你以为,你比全天下所有人都聪明不成?”

“末将不敢!”韩重赟第四次躬身施礼,风度翩翩,不卑不亢。“末将资质愚钝,所以,凡事就都喜欢较真儿!末将幼年时,曾经听人说过一个故事。昔日有帝王想要猎一头真龙,结果不出两个月,天南地北,就进献了无数头真龙进京。从赑屃、巨蟒到鳄鱼,应有尽有。非群臣故意欺君,乃争相投其所好也!”

“你胡说!”话音未落,苏逢吉第一个忍无可忍,大步流星出列指责。“小小年纪,就如此阴险狡诈,再长些,可怎么得了。主公,微臣请主公速做决断,将此子明正刑典。”

当初是他私下指示郭允明,‘无论那个傻子是真二皇子,还是假二皇子,都必须当真的送到太原’。汉王刘知远对他的行为,似乎也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没人跳出来拆穿的基础上。一旦有人跳出来指控他造假,那欺君的就是他,罪名无论如何都不会落在别人头顶。

“请主公将此子明正刑典!”不光苏逢吉一个人心虚,其他几个参与进此事颇深的文官,也纷纷出列拱手。

“此子狂悖无状,公然抗命在先。巧言令色,离间我大汉君臣于后。主公若仍然对其宽容爱护,将置我大汉国法军法于何地?”

......

“常将军!你还有什么话说?”被野鸭子叫唤般的催促声,说得心头烈焰腾空,刘知远长身而起,手扶桌案,将目光最后转向自己的心腹常思。

成大事者不必拘泥于小节,无论二皇子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罢,只要将其扶上皇帝宝座,自己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死较真儿的韩重赟,也只能牺牲掉了。其中不得已之处,相信常思本人也能理解。

“主公.......”史弘肇、郭威,还有一干追随了刘知远多年的老兄弟,个个满脸紧张,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如果韩重赟一进门就认错请罪,或者在刘知远第一次出言考校时就以小卖小,撒泼打滚儿,他们看在常思的面子上,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此子性命无忧。而韩重赟一进来就以河东军将领身份,当着所有人的面儿说假话,接连两次公然欺骗刘知远,并且含沙射影,暗示专门替汉王干黑活的苏逢吉指鹿为马,就彻底将问题弄得无法收拾了。

当然,此刻他们若是一味地联手护短。也许依旧能保住韩重赟的小命儿,但给汉王留下的,必然是众将联合起来逼宫的恶劣记忆。以他们这些年来所亲眼目睹和所亲身经历的事实,君臣之间,此等裂痕一旦生出,便会越裂越宽,永远无法弥补。

“常克功——!”刘知远故意不看众人焦急的脸色,拖长了声音催促。

“末将,末将......”这辈子都未曾顶撞过刘知远的常思额头见汗,嘴角濡嗫着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事态已经完全脱离了他预先估计,如果不选择大义灭亲,恐怕失去的不仅仅是刘知远本人的信任。在座当中,也有不少老兄弟,会觉得他常思不识大局。

正恨不得跳起来,狠狠给自家女婿几个大耳光,逼着他跪地讨饶的当口。门口处却再度传来的韩重赟的声音,如同鹤鸣九天,令人耳目当时就为之一清,“苏长史切莫忙着逼主公杀人,主公亦切莫动雷霆之怒。作为河东军的后生小辈,末将心中还有一问。若是主公和在座叔叔伯伯能给末将一个答案,末将朝闻道,夕死可矣!”

“你说!”没想到这狂悖少年,居然胆色到了斧钺加身而不惊的地步,刘知远微微心动。深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滔天杀意表态。

“主公,苏书记。照理,此等军国大事,晚辈断无资格置喙。然而作为河东子弟,有几句话,晚辈这些日子却如鲠在喉。”韩重赟笑了笑,身上的甲胄被摇曳的烛光照耀,亮得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星星,“诸位皆认为二皇子货真价实,可万一有人手里握着确凿证据,足以证明那人不是二皇子,诸位将如何应对?挟天子以令诸侯固然省事儿,可万一所天子是个假货,我河东岂不立刻就成了众矢之的?届时,诸位还能像今天杀晚辈一样,让天下群雄皆鸦雀无声么?”

“嘭!”仿佛当胸被人射了一记冷箭,刘知远的身体晃了几晃,缓缓坐回了胡床。

自打听闻有可能找到了二皇子以来,他几乎日日夜夜想的都是,如何利用二皇子石延宝的身份,压服其他手握重兵的节度使;如何以二皇子为傀儡,执掌天下权柄,然后一步步地将石家江山,转移到刘家。跟杨邠、王章、苏逢吉等亲信谋臣商量时,所有计划,也都是围绕着“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唯一的核心而制定。却从没仔细想过,一旦诸侯手里有宁彦章不是二皇子的确凿证据,并利用其为把柄,对河东军群起而讨之,大伙将要如何去应对?

的确,眼下河东的实力天下无双,除了契丹人之外,无论对上哪个节度使,都可以轻松将其拿下。但如果群雄联手而战,最后被灭掉的,却必然是河东。先前也许群雄还找不到联手的理由,河东军可以合纵连横,拉一批打一批,然后挨个收拾他们。若是河东汉军辅佐一个假皇帝登上大位,群雄还需要再找联手的理由么?

“你,你小子危言耸听!”

“你,你小子胡说。大人的事情,你,你一个小孩子瞎搀和什么?”

......

非但刘知远一个人如遭重击,大殿内凡是心思稍微仔细一些的文臣武将,刹那间也个个额头见汗。

大伙原来所想,过于简单,过于取巧,过于一厢情愿了。如今被一个小小后生晚辈拿手指头轻轻一戳,就立刻走风漏气。换成了双头老狼符彦卿,人面巨熊杜重威,还有两脚毒蛇李守贞,大伙看似完美的梦想,岂不是彻底变成了一个吹起来的猪尿泡?

整个大殿内此刻最为尴尬者,无疑就是整个事情的主谋苏逢吉。只见此人脸红得如同猴子屁股般,身体颤抖,气喘如牛。半晌,才将手指哆嗦着举起,遥遥地点向韩重赟的鼻子,“你,你一派胡言。真的,就是真的,怎么可能是假的?那么多人就亲眼验证过,怎么可能全都不如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半大小子?”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韩重赟迎着他的手指向前走了一大步,浑身上下甲胄铿锵。“想要以假乱真,恐怕就必须做得天衣无缝。而想要指证一个东西为假,则只要抓住任何破绽刨根究底便可!苏大人,不知道你可否保证,二皇子身上,任何疑点都没有?”

“呃----!”苏逢吉被问得接连后退,一个字也回答不上来。

他原本身材就偏瘦小,与年青魁梧的韩重赟两厢对照,更显得阴沉猥琐。那韩重赟却丝毫不知道给长者留面子,又继续向前逼了两三步,如乳虎欺凌一只野鸡。直到将苏逢吉的身体全都逼进了烛光稀薄的阴影里,才忽然露齿一笑,转身第五次向刘知远行礼,“主公,末将还有一问,想请主公和诸位叔叔伯伯指点。”

“你说罢!”刘知远抬了下胳膊,意兴阑珊。刹那间,眼角额头的皱纹被烛光照了个清清楚楚。

不服老不行,如果光阴倒退二十年,甚至十年,他刘知远绝对不屑去投机取巧。而先前整整一个半月时间,他却一门心思地想利用那个不知真假的二皇子去威慑群雄,从没考虑过一旦阴谋败露,自己将会面临何等恶劣的局面。

“末将多谢主公!”韩重赟第六次拱手,脊背挺直,声若洪钟,“末将就不明白,主公为何偏偏要利用石家二皇子的身份去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不是堂堂正正地领兵进入汴梁?想那大晋两代帝王,前一个认贼作父,割让燕云十六州。后一个也是昏庸糊涂,任人唯亲,导致外虏入寇,生灵涂炭。他们何曾施一恩与天下?天下百姓,又何尝念过他石家一丝旧情?”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虽然按道理,他们眼下还都算大晋国的文武。却是谁也没勇气和脸皮,替大晋国的两任皇帝据理力争。石敬瑭和石重贵,前一个注定要遗臭万年。而后一个,在所有亡国之君里头,昏庸程度恐怕也能排进前三。

“就算勉强还有个皇家正朔之名,也是个烂了大街的污名。哪比得上汉王您,先是拒不投降,保全了我河东百姓不受胡虏凌虐之苦。后又果断举起义旗,带领天下豪杰殊死搏杀,令契丹群丑顾此失彼,惶惶不可终日,进而自生退意.....”空荡荡的大殿中,韩重赟的声音继续回响。如洪钟大吕,不停地敲打着人的心脏。

他很年青,比在场所有人都年青。年青得令人羡慕,令人觉得心中恐慌。而他的话,却如同一湾洒满了阳光的溪水,驱散了干涸与黑暗,在所有人心里,瞬间染出了融融绿意。“汉王光是这两件大功德,就不知道甩了石家几百条街。随便拿出一条来,都足以令天下诸侯俯首称臣,不敢仰视。主公又何必舍本逐末,非要那早已被万民唾弃的石家大旗,举上头顶?退一万步讲,即便那人真的是二皇子,他们石家的余威,就能够帮助主公压服群雄么?况且主公眼下声望如日中天,尚不敢自立为帝,堂堂正正地问鼎逐鹿。他年群雄和百姓渐渐忘了主公今朝“首举义旗,驱逐契丹”之德,主公又凭着什么取石家而代之?”

第十章 宏图 (八)第五章 草谷 (七)第六章 红妆 (四)第四章 扑朔 (三)第二章 蓬篙 (七)第四章 归来(一)第四章 扑朔 (六)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六章 君王 (五)第一章 磨剑 (七)第八章 乌鹊 (四)第八章 三生 (三)第三章 父子 (五)第十章 易鼎 (八)第九章 暗流 (三)第四章 归来 (三)第一章 家国 (六)第五章 短歌 (八)第六章 破茧 (一)第二章 蓬篙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众生 (六)第三章 飓风 (五)第二章 款曲 (四)第十章 狂风 (二)第三章 众生 (六)第八章 乌鹊 (四)第九章 夺帅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六章 君王 (一)第九章 长缨 (十一)第四章 虎雏 (六)第八章 雄关第四章 扑朔 (八)第七章 国难 (三)第二章 风云 (八)第九章 夺帅 (八)第五章 求索 (一)第八章 乌鹊 (四)第一章 初见 (三)第九章 暗流 (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四章 虎狼 (九)第一章 磨剑 (二)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六章 破茧 (七) 补2号拖欠第八章 三生 (六)第十章 夺帅 (二)第四章 扑朔 (二)第五章 逝水 (五)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八章 乌鹊 (四)第六章 帝王 (五)第十章 易鼎 (五)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七章 鹿鸣 (五)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六章 绸缪 (二)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三章 飓风 (五)第一章 磨剑 (四)第四章 虎雏 (九)第八章 峥嵘 (七)第二章 重逢 (二)第三章 飓风(七)第十章 宏图 (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一章 磨剑 (四)第九章 长缨 (三)第八章 乌鹊 (六)第六章 绸缪 (三)第七章 劲草 (一)第五章 迷离 (七)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四章 归来 (十一)第六章 疾风 (二)第七章 鹿鸣 (三)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问道 (七)第十章 易鼎 (七)第四章 归来 (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三章 收获 (一)第八章 峥嵘 (七)第七章 鹿鸣 (九)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一章 磨剑 (二)第四章 归来(一)第三章 抉择 (三)第六章 红妆 (三)第七章 劲草 (六)第四章 归来 (四)第四章 虎雏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乌鹊 (八)第二章 重逢 (七)第十章 狂风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