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蓬篙 (一)

后晋天福十三年六月,汉帝刘知远入汴梁,建都开封。改元乾祐,蠲免赋税,大赦天下。凡去岁投降契丹者,无论文武官民,只要迷途知返,断绝与辽国往来,皆在可赦之列。

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原本受李从益所诏,入卫汴梁。行至半途,闻汴梁已被汉军所夺,扼腕长叹良久,遂偃旗息鼓,遣使乘快马为大汉天子贺。

刘知远闻之,甚悦,封高行周为枢密副使、临清王,仍领本部兵马驻守睢阳,治下文武许其自行选派。

行周得圣旨,焚香再拜,遣其字怀德献骏马五百匹。帝见怀德文武双全,甚爱之,乃封其为壮武将军,赐衣带、彩缯、鞍勒马,命其仍回归德军效力。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归德府距离汴梁不过二百五十里,先前刘知远从太原起兵,而高行周奉命自归德入卫,却没来得及抢在汉军攻陷汴梁之前赶到,原本就让其他诸侯看得目瞪口呆。而随后高行周与刘知远两个一唱一和,又是加官进爵,又是遣子入质,又是衣锦赐还之类,则更是让全天下人都明白了,新朝廷对各方诸侯的具体态度。

于是乎,没等高行周回到家,天平军节度使李守贞、河中节度使赵匡赞、凤翔节度使侯益等,皆驱逐契丹所派官吏,易旗降汉,遣使汴梁。只剩下成德军节度使杜重威、武宁军节度使符彦卿,因为路途遥远故,迟迟没有表明态度。

对于一代名将符彦卿,刘知远心里多少还念着几分旧日的袍泽之情,所以暂时还能耐下性子来,再度派遣麾下最擅长舌辩的心腹,兵马都监王峻持兼中书令袍服,魏国公印信,及丹书铁券前往武宁军,以示怀柔之意。对于当年奉命领倾国之兵抵御契丹,却在滹沱河畔领军投敌的杜重威,则没有半点耐心。待汴梁周边各地安定之后,他立刻遥封杜重威为太尉,宋州节度使,命其领兵移镇归德。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则封天雄军节度使,与其子高怀德一道出镇相州。

杜重威此刻,还顶着契丹人加封的太傅,邺都留守等若干官职,当然不肯就范。在接到刘知远的任命诏书当日,立刻斩了使者,扯旗造反。并派了自家儿子史宏遂为人质,向临近的镇州契丹守将满达勒求援。结果满达勒刚刚把援兵派出来,镇州城内的汉家儿郎便纷纷竖起了义旗,没几天,把满达勒揍得抱头鼠窜逃回了草原,那支走在半路上的援兵,也被主将杨兖给拐得不知去向。

如此一来,大汉朝廷方面,胜算更大。没等杜重威想出新的招数,高行周和慕容彦超两个,已经领着大军,兵临相州城下。相州军民原本就不愿意如杜重威一样认贼作父,先前已经驱逐过一次契丹官吏,却被杜重威以十倍兵力硬生生给镇压了下去。此刻见汉军前锋抵达城外,立刻又在里边举火响应。结果高行周之子高怀德,仅凭着两百余骑兵,就直接破门而入。前后总计没用了一个时辰,相州城就重归中原版图。

杜重威大怒,领兵来争相州。半路上与高行周所领大军遇了个正着。双方血战两个多时辰,难分胜负。慕容彦超带伤领骑兵冲阵,连破杜重威左翼三垒。并派出两百余个大嗓门儿壮汉,当众反复历数杜重威倒戈投敌,引狼入室的罪行。杜重威拼命拼不过慕容彦超,对骂又实在理亏,担心自家士气崩溃,勉强坚持到了日落,立刻领兵逃回了邺都。从此龟缩不出,任慕容彦超和高行周等人在城外如何挑拨辱骂,也绝不肯与对方在平原上决一死战。

邺都乃军事重镇,城墙高大,防御设施齐全,又被杜重威当作老巢经营了多年。所以杜某人一旦做起了缩头乌龟,高行周和慕容彦超两个,就有些束手无策。前后一个多月内,损失兵马过万,却始终无法将大汉旗帜插上城头。

刚刚登基没多久的大汉天子刘知远闻讯,勃然大怒。乃留史弘肇坐镇汴梁,自己御驾亲征。而契丹方面得知刘知远亲征,也不顾大可汗耶律重贵刚刚病故,内部尚未安稳的窘迫情况。特地派遣枢密使兼幽州节度使赵延寿,幽州军指挥使张琏、安国军指挥使刘鐸等,带兵三万来给杜重威撑腰。

一时间,全天下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邺都附近。就连东面拥兵数万,至今没有向朝廷献上户籍和文武官吏名册的老狼符彦卿,都没有人再关注。

全天下凡是心思灵活者,此刻谁都看得出来。刘知远的大汉国能不能立得住,关键就看邺都一战了。如果能在数月之内,顺利拿下邺都。非但符彦卿将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向汴梁低头。就连滹沱河沿岸,靠近燕云的定、祁、深、景各州,都可能重新回到汉家治下。

可若是刘知远这一仗打败了,恐怕失去的就不止是区区半个河北了。非但老狼符彦卿会趁机举兵向西,直扑他的身后。李守贞、赵匡赞、侯益等辈,也会再度从四下蜂涌而起,与杜重威、符彦卿和契丹走狗赵延寿等人一道,将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汉,分而食之。

“我这个老哥哥啊,什么都好,就是疑心病太重了些。明明让高行周一个人就能打赢的仗,他非要多派一个慕容彦超。明明派史弘肇和郭威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出马,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他偏偏又要亲力亲为。这些好了,把燕云两地的一群野狗全都招来了,这仗,想打利索了都不行!”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风景”也不尽相同。就在全天下无数人都将邺都之战,当作大汉的立国之战,并为之忧心忡忡的时候。刘知远的老兄弟,泽潞节度使常思,却蹲在潞州府衙的后院里,悠哉悠哉地数落起刘知远的为人长短来。

四下里,韩重赟、常婉淑,还有常思一手提拔起来的其他几个年青将领,纷纷跟着点头,“的确如此,汉王,圣上,圣上这些年来,亲眼目睹的背叛太多了。”

“也是没办法的事,自魏州之变以来,凡是当皇帝的,有几个还敢跟手下将领推心置腹?!”(注1)

“可不是么?唉——!”

“……”

一片感慨声中,唯独骑兵都将宁子明,瞪圆了眼睛,做痴呆状。“这跟魏州之变有什么关系?别人是别人,汉,圣上是圣上。自己的事情自己心里有数就好,又何必管前人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

注1:魏州之变。后唐武将赵在礼在魏州造反,庄宗李存勖派自己的哥哥,心腹大将李嗣源率兵马前去征讨。结果李嗣源到了之后,受赵在礼的蛊惑,自立为帝,掉头反攻。李存勖匆忙间来不及从各地调兵,只得在洛阳募集义勇抵抗,不久兵败身死。皇位由李嗣源继承。

第一章 问道 (五)第六章 破茧 (五)第四章 耕耘 (五)第三章 耕耘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章 狂风 (八)第七章 劲草 (六)第二章 重逢 (二)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一章 新春 (五)第一章 传说 (二)第十章 余韵 (三)第七章 仕途 (三)第六章 红妆 (九)第一章 新春 (六)第七章 治河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二章 谋杀 (五)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五章 黄雀 (八)第三章 众生 (七)第七章 国难 (一)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五章 迷离 (五)第三章 飓风 (九)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问道 (六)第四章 归来 (十)第一章 家国 (三)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一章 初见 (二)第七章 鹿鸣 (九)第六章 疾风 (三)第四章 耕耘 (六)第五章 草谷 (六)第三章 父子(九)第六章 帝王 (四)第十章 余韵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一章 传说 (一)第一章 初见 (五)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五章 草谷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一章 新春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劲草 (三)第七章 尘缘 (三)第一章 问道 (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一章 磨剑 (七)第二章 风云 (十)第七章 治河 (一)第四章 扑朔 (五)第二章 风云 (八)第五章 求索 (二)第十章 易鼎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三章 飓风 (十)第五章 短歌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尘缘 (八)第一章 新春 (八)第二章 霜刃 (三)第四章 答案 (三)第九章 暗流 (四)第四章 虎狼 (七)第一章 传说 (八)第二章 款曲 (三)第十章 易鼎 (二)第六章 帝王 (五)第十章 狂风 (四)第三章 飓风 (一)第一章 家国 (五)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章 夺帅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七章 尘缘 (三)第一章 问道 (二)第二章 谋杀 (一)第九章 长缨 (十一)第一章 磨剑 (七)第四章 虎狼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一章 家国 (七)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三章 父子 (三)第四章 归来 (八)第七章 劲草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九章 暗流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六章 红妆 (四)第六章 红妆(一)第五章 短歌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