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回 文武相争是为何 (二)

龙椅上的李无庸眉目微微一皱,早立太子是有一定的好处,也确实象这些人所说的定国本,有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定,更何况李无庸是从马上得到的天下,如今天下未平,李无庸有可能要御驾亲征,战场上刀箭可是不长眼睛的,一旦有个什么意外,李无庸苦心经营多年的大唐王朝想不乱都难。

但是在李无庸的思考中,太子不光是个守成之君,他更希望的是他下一个接任者也同样是一位英主,能够继续带领汉家天下走的更远一点。尽管李无庸现在已经有三个儿子,长子也有三岁了,但是三岁的孩子如何能看出贤愚,万一遇上一个阿斗,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而李无庸担心的另一个就是夺嫡了,历史上这种事情可是屡见不鲜,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清朝的九子夺嫡了,一旦真的要到那个地步的话,恐怕在史书上,李无庸的大名也会被大书而特书吧!而在夺嫡的过程中,朝中大臣也会趁机混水摸鱼,一旦站错了位置,等新皇登基后,就会拉一方打一方,内部的争斗不断的消耗帝国的实力,这种情况是李无庸最不希望看到的。

寻找和建立一个合理的继承制度才是很重要的事情,李无庸想了想,望着底下的大臣冷冷的说道:“古时立储君,莫过于立长、立嫡、立贤这三种,王长子李定朔为淑妃所出,二皇子为皇后所出,四子怡郡王为德妃所出,朕如今春秋鼎盛,三十不到,日后必然还有王子出生。立长,赵郡王才三岁,诸位大人,你能告诉朕,赵郡王日后是一位英主吗/恐怕谁也没有把握吧!当初唐太宗是何等的英雄,他的长子承乾,三子恪、四子泰等等,诸王子夺嫡,诸子皆亡,最后是九子李治一个有仁孝却无主见的人被力为太子,可结果怎样呢!泱泱大唐却被武氏所夺,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在位者有着很大的关系,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此事不是朕来决定,更不是你们所决定的。”随着李无庸声音的越来越冷,底下的众人越来越不安,刘谦等几个大臣更是冷汗直流。

“朕会立一个合理的制度,用它来替我们大唐选定一个优秀的太子,这个制度不光能选一个太子,还能为后世所借鉴。”

“敢问陛下是何制度?”宋献策心中一惊。

“历史上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想要这把椅子,无非是看中了这把椅子所代表的东西,谁有了这把椅子,就拥有了四海九州,谁坐上了这把椅子,就表示天下都是他的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朕要是给这把椅子加上把枷锁呢!朕要把它变成累赘,何斌来了吗?”李无庸嘴角露出一丝邪笑。

“臣在。”

“天下的商户、百姓都有这这样和那样的税收,农民、商人都是一种职业,有职业的都要收税,朕以及朕的后世子孙有皇帝的,也有王爷的,皇帝、王爷也是一种职业,既然如此,也是要收税的,要收税就必须要定俸禄。何斌,你说朕的俸禄该是多少啊?”

“陛下,万万不可。”李无庸的话刚一说完,刘谦等一百多位大臣连忙叫了起来,天下还没有给皇帝定俸禄的呢!更就别提要收税了。

“陛下,您富有四海,天下都是您的!这俸禄一事?”

“朕看每月十万两吧!每日朕所吃的、穿的、用的,以及皇后和诸位皇妃、没有开牙建府的皇子和公主,这些都是朕的俸禄来养活了,还有每月入商部税收两千两,你看如何?”李无庸仔细的盘算了一下,轻轻的说了出来,也不管跪在地上众人的反映。

“陛下圣明。”何斌拱手道。

“王夫之。”

“臣在。”王夫之赶紧向前移了几步。

“你主管刑部,不光要使天下没有一件冤案,更为重要的是要完善我大唐的法典,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案件,法律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但是也要记住,天子与庶民同罪的道理,就是朕犯了过失,也要受到处罚。”李无庸狠狠的说道。

“臣领旨。”这个时候谁都知道李无庸的心情有些不对了,哪里敢还有任何的议论。

“至于怎样立太子的事情?”李无庸想了想说道:“太子不光德行高超,在处理其他事物上也要高人一等,政务、行军打仗上也要得心应手,王子成年后,可以举行一场军事对抗,胜者才有可能问鼎太子的宝座,只知道读书,读四书的太子是不可能为我大唐带来繁荣和辉煌的。亭林,具体的操作,你回去可以写个章程上来。”

“臣遵旨。”

今天的朝堂可真是热闹了,从一开始的谷振东在关外的事情,转移到了立储君,最后居然弄的皇帝要给自己定俸禄,并且还要交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一条又一条的,无不说明着今日的朝廷与以前历代的朝廷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

“最后一件事就是关外的事情了,既然谷大将军在关外弄的风水四起,多尔衮的后方不稳,想必他也要抽取重兵回援,一旦回援,本来就失去补给的四万大军在草原上,弄不好也会象朕上次一样狼狈而回。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偏师的意义了。救援、牵制才是重要的。刘启,你就去一次吧!三万火枪队,然后从京师左右两大营中各选两万人马出征山东。与施琅合力拖住多尔衮。振川,你坐镇河南,防备李自成的败兵。李岩,你就坐镇湖南,对付南明吧!至于安徽的刘泽清,朕就自己对付他吧!然后再合力北上。”

“臣等遵旨。”

“退朝。”李无庸挥了挥龙袍朝后宫走去。

而殿上的宋献策、刘谦、顾炎武等三人互相望一眼,纷纷叹了口气,只有商部的何斌满面笑容。官绅一起当差一起纳粮,这才是今日朝会的主要内容。李无庸以身作则,逼的底下的众人不得不交税,不得不让自己的子女到军队里锻炼一番。试想皇帝都给自己定了俸禄,都要交上两千两的税收,你难道比皇帝还大吗?皇帝的儿子都要进入军队,难道你的儿子比皇帝的儿子还要金贵吗?一大比收入就这样的落入了朝廷的腰包里了。好一个奸诈的哈皇帝啊!

[无广告小说奉献]

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第六十四回 大都督府 (一)第一百七十四回 大决战之糜烂山东第十二回 一只鸡的影响第三十七回 何斌献第七十九回 主将无能 累死三军第七十六回 督师蓟辽第一百九十七回 和大玉儿的第一次说话第三十七回 何斌献第十九回 媚香楼 (二)第五十六回 《中倭江户新约》(十)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爷第四十八回 《中倭江户新约》(二)第一百一十四回 阿巴泰窃掠十八州 崇祯帝封锁台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户新约》(三)第二百零八回 离间君臣第九十四回 战 (一)第一百五十三回 昭陵与福陵 (六)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二百零八回 离间君臣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岩兵投大唐第七十九回 主将无能 累死三军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户新约》(十一)第六十二回 施琅之师第一百一十回 都督府众人齐聚 李无庸借口兴兵第二百一十三回 袭营第一零一回 台湾岛群臣度难关 冯锡范暗中施离间第三回 刘谦父女第四十九回 《中倭江户新约》(三)第一百五十九回 这年头,骑驴也能上金銮殿第九十六回 皇太极十面埋伏 洪承畴无力回天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七十九回 主将无能 累死三军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一百一十三回 恶魔将军首战克敌 神匠戴苍试制连珠第一百四十八回 昭陵与福陵 (上)第二十四回 晋江施琅第二百零八回 离间君臣第一百一十四回 阿巴泰窃掠十八州 崇祯帝封锁台第一百七十七回 大决战之土鸡瓦狗第七十一回 圣人之后孔胤玉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一百三十回 李自成招降吴三桂 多尔衮窥视中原地第一零九 密室里君臣计议 征安南恶魔挂帅第十四回 登州之战 (四)第一百八十一回 大决战之大沽口 (二)第一百八十三回 大决战 (十九)第二十回 媚香楼 (三)第六十章 崇祯的心 (一)第一百三十三回 顾炎武巧献粮计 李无庸兵进南京第六十八回 邸报第一百七十三回 大决战 (十)第二十五回 晋江施琅 (二)第一百九十七回 和大玉儿的第一次说话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第一百四十四回 江山为盘民为子第一百五十四回 大封功臣第一百八十二回 大决战之大沽口 (三)第一零三回 锦州城怒斩贰臣 李无庸流言后金第一百四十三回 文武相争是为何 (二)第九回 被历史闪了一下腰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二百零八回 离间君臣第一百九十二回 吴三桂之死 (二)第四十八回 《中倭江户新约》(二)第二十回 媚香楼 (三)第一百八十九回 大决战之多尔衮之死 (一)第一百六十三回 大决战前夕第一百六十回 北伐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七十八回 枭雄与色鬼 (二)第七十八回 枭雄与色鬼 (二)第一百三十四回 李无庸孝陵祭拜 吴三桂冲冠一怒第七十二回 李岩第九十二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十二)第二十回 媚香楼 (三)第七回 筹划第二百一十三回 袭营第十六回 朝议第一零六回 李无庸龙归大海 顺治帝渔翁得利第一百五十七回 我要吓吓多尔衮第一百六十四回 大决战 (一)第一百九十五回 最后的辉煌 (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与福陵 (二)第一百九十一回 吴三桂之死 (一)第八十六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六)第三十九回 收复台湾 (二)第一百一十一回 斩贼臣谷振东出征 献奸计李自成攻城第八回 敛财手段第三十九回 收复台湾 (二)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户新约》(八)第一百六十八回 大决战之虎牢关第一百三十八回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第八十八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八)第一百六十四回 大决战 (一)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六)第一百三十五回 南京城风起云涌 北京城瘟疫大作第八十六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