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朝议

“崇祯十年腊月二十八日,原登州将军孔有德、李应元、陈光富、耿仲明叛变。”李无庸盯着徐光启道:“在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带领下,诚意伯刘谦、登莱游击将军张焘、总兵官张可大的带领下反击叛军。共消灭叛军三千三百三十六人,俘虏一千零二十八人,逃跑五百多人。但此役登州士兵战死一千二百人,其中包括登莱游击将军张焘、总兵官张可大以及,以及登莱巡抚孙元化。”

徐光启的神情随着李无庸的言语变化而变化,等到最后闻听孙元化战死的消息后,脸色变的苍白,身躯无力的瘫倒在太师椅上,孙元化是谁?徐光启贵为大明的首辅,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但论及最得意的学生那就是孙元化了,对火器的理解,孙元化却是青出于蓝而甚于蓝,所以他对孙元化的期望甚高,眼下猛的听到这样的噩耗,如何让这位老人承受的了。

但到底是经过大风浪的人,很快的冷静下来,缓缓的说道:“无庸,你今日先下去歇息,明日我上朝与陛下说个明白。你与你的岳父大人等着接受陛下的封赏吧!”说着就颤悠悠的走进了内宅。李无庸望着曲蒌的背影,心里不由的有阵服罪的感觉,但又想了想后果,还是忍了下来。

崇祯皇帝在明朝诸位皇帝中,不得不说是个异数,他励志自强,诛灭魏忠贤,铲除朝中奸佞,但很可惜的是生不逢时,刚一上台就碰到了百年难遇的干旱,陕西、山西、河南干旱一片,对于已是落日如辉的大明王朝来说,如同是在伤口上洒了一把盐,果然很快就传来了陕西的灾民起义,随后百万灾民造反,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纷纷拉起了山头,而关外的皇太极咄咄逼人,一步又一步的逼近,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整日整夜的烦恼,而更可惜的是,在他的属下,他的臣子们真正能让他安心的人并没有多少,周延儒、熊开元、钱谦益等人,说说倒是能行,但并不能说是能臣,徐光启可以说是个能臣,只可惜他老了,而真正的能臣,能为他解决事情的人,杨鹤病逝,孙承宗远在辽东,并且被清军围困,危在旦夕,一代名将袁崇焕却又被自己的猜疑所杀,弄的朝野人人自危,哪里还有人敢于为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洪承畴一向以韬光养晦而著称。

放权与集权,是个矛盾的话题,如何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历代君主都有着自己的方式,明君所采用的是合适的放权而又在适当的时候集权。但可惜的是崇祯皇帝虽然是位勤奋的君主,却不能说是位明君,过度的集中手中的权利,过度的猜疑导致这位皇帝花费大量的精力却不能达到想象中的效果。

刚刚开封的崇祯皇帝,三更刚过就起来上朝,近日朝廷内外对山东的情况众说纷纭,也同样让崇祯皇帝关心不已。

“陛下,近日山东来报,孔有德、耿仲明等将叛乱,诚意伯刘谦、登莱巡抚孙元化率守军坚决抵抗,击溃叛军,孔有德、耿仲明、陈光富、李应元被击毙,登莱巡抚孙元化、登莱游击将军张焘、登州总兵张大可战死。”徐光启颤巍巍的站了出来,几根苍白的头发露出了官帽。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位老人更加的苍老了。

而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脸色涨的通红,没想到刚刚上朝就接到这样的报道,一时间他也分辨不出到底是喜报还是什么。山东的士兵造反让这位年轻的皇帝气愤不已,而偏偏守军又剿灭了叛乱。

“你是怎么知道的,兵部怎么没报上来啊?”崇祯皇帝阴冷的问道。

“臣启奏陛下,登州已经没有官员了,是山东诚意伯的女婿李无庸快马来报丧的,老臣才知道。”徐光启回答道。

“快宣李无庸进殿。”崇祯皇帝不由的对这个勋臣之后产生了兴趣,为了一个不熟悉的人能千里报讯,可以称道的。

等宦官出了大殿后,大殿内顿时又吵了起来,一个省的叛乱可不是开玩笑的,总得找个替罪的,但现在人都死光了,连个替罪的人都没有了,这下倒好,倒霉的人只有朝廷中的人了,粮草的拨付就只有兵部的责任了。

那兵部的人就不干了,兵部给事中吴义文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此次兵变乃孙元化的错误,与朝廷无关。”吏部给事中熊开元也弹劾孙元化“冒饷”,礼部尚书黄汝良亦质称皮岛自毛文龙开镇以来,“十余年间曾得其半矢之用否”,是“徒以有限之财,填无穷之壑”,且如黄龙的冒饷跋扈,早已成例行故事,故建议将孙元化抄家灭族,而将皮岛,登莱抚镇尽行罢撤。一时间皇极殿内众说纷纭,如同菜市场一样吵闹不停。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旁边的太监高起潜连忙用他的那尖细的嗓音大声喊着“肃静,肃静。”

“周延儒,你是怎么看的?”崇祯和颜悦色的问道。周延儒,东阁大学士,字玉绳,号挹斋,宜兴宜城镇人。从小就是个神童,有名文。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周延儒机智敏慧,善于察颜观色,曾深得崇祯帝器重与信任,崇祯二年十二月,皇帝命入内阁为首辅。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有民谣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崇祯十年,温体仁被罢免。周延儒复入阁。

虽然周延儒这个人得志便猖狂,与徐光启却是好友,对孙元化这样的晚辈也是欣赏不已。当下出班道:“陛下,虽然这次叛乱与孙元化有着很大的责任,但叛乱的贼子被他所剿灭,更何况数年来,为朝廷立下了不少的功劳,为朝廷铸造大炮,支援辽东前线,功勋卓著,最起码功过相抵,最后他已经为国捐躯了,人不能与一个死人计较。臣以为此事还是不要追究了,朝廷要做的是迅速的为登州委派官吏为好,尽早稳定登州局势为重,辽东仍然需要登莱的支援。”

“陛下…。”黄汝良闻言连忙出班奏道。

“陛下,李无庸在殿外候旨。”高起潜出声道。

黄汝良狠狠的盯了一眼周延儒,作为礼部尚书,他出言不但是为了推卸责任,不想当什么替死鬼,更重要的是盯着内阁的位置,孙元化一旦出了问题,那作为他的老师徐光启也将黯然下台,这样作为二品的他,就有可能进入内阁,成为从一品的大员。

“传李无庸。”崇祯朗声道。

“宣李无庸觐见陛下。”

“宣李无庸上殿。”

“宣…。”紫禁城内响起了阵阵回声。

[无广告小说奉献]

第三十四回 买一赠二 (一)第三回 刘谦父女第八十一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一)第八十二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二)第一百二十九回 朱由检煤山上吊 李自成箭射承天第八十四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三)第一百三十四回 李无庸孝陵祭拜 吴三桂冲冠一怒第二十六回 舰队第二回 确定为明朝末年第五十三回 《中倭江户新约》(七)第一百五十二回 昭陵与福陵 (五)第六回 初萌登龙志(二)第八十七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七)第一百八十六回 大决战之英雄迟暮 (一)第七十九回 主将无能 累死三军第十一回 狡猾的李无庸第一百三十五回 南京城风起云涌 北京城瘟疫大作第一百七十六回 大决战之所向披靡第一百九十回 大决战之多尔衮之死 (二)第七十八回 枭雄与色鬼 (二)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二十九回 福建任上 (三)第一百三十二回 两大臣争相招揽 大汉奸左右逢缘第六十九回 话运河第九十二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十二)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户新约》(九)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一零八回 宋献策忧心忡忡 李无庸左右平衡第七十四回 铁齿铜牙李无庸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户新约》(九)第二百一十六回第八回 敛财手段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九十五回 战 (二)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十四回 登州之战 (四)第六十六回 校检三军第一百八十九回 大决战之多尔衮之死 (一)第一回 紫气东来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决战之决定天下的两股力量第三十九回 收复台湾 (二)第九十五回 战 (二)第三十四回 买一赠二 (一)第四十二回 收复台湾 (五)第八十九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九)第一百一十一回 斩贼臣谷振东出征 献奸计李自成攻城第四回 名不虚传第六十五回 大都督府 (二)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户新约》(八)第八十一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一)第九十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十)第七十八回 枭雄与色鬼 (二)第一百七十回 大决战 (七)第二百一十四回 二连击第二百一十一回 没见过这样无赖皇帝第一百九十回 大决战之多尔衮之死 (二)第一百六十八回 大决战之虎牢关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十四回 登州之战 (四)第一百八十二回 大决战之大沽口 (三)第六十六回 校检三军第一百二十七回 庄烈帝山穷水尽 李自成兵进昌平第二百一十回 阳谋离间第九十三回 围困第一百三十九回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第一百五十一回 昭陵与福陵 (四)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爷第八十八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八)第一百七十五回 大决战之狼狈为奸第一百三十六回 李公子兵起河南 山海关三虎对峙第一百一十六回 一将功成万骨枯 围点打援定郑氏第二十二回 日进斗金第五十二回 《中倭江户新约》(六)第三十回 福建任上 (四)第一百六十二回 定安徽 (二)第四十四回 土地国有 (一)第八十五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五)第九十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十)第一百九十一回 吴三桂之死 (一)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第五十七回 《中倭江户新约》(十一)第十二回 一只鸡的影响第五回 初萌登龙志(一)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常不用第三十四回 买一赠二 (一)第三回 刘谦父女第七十五回 世界真是太小了第一百二十九回 朱由检煤山上吊 李自成箭射承天第一零五回 清宁宫诸王公争位 吴三桂兵阻山海关第八十三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三)第七十四回 铁齿铜牙李无庸第十六回 朝议第一零六回 李无庸龙归大海 顺治帝渔翁得利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对手又少了一个第五十五回 《中倭江户新约》(九)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对手又少了一个第一百一十九回 罗振川奉命夺关 赵镜波兵阻鸡鸣第八十二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二)第一零二回 大将军怒斥美娇娘 李无庸议取锦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