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收复台湾 (五)

“将军,俗话说强龙敌不过地头蛇,又说不是猛龙不过江,尽管将军手握兵权,在台湾也是将军说的算,但如果强行实行将军的那一套,不利于台湾的稳定与民心的聚集,但如果任由三大家族在台湾继续按照他们自己的那一套,则台湾的的日后情况堪忧。”顾炎武不慌不忙的分析道:“但其实这三家各有所重,在下虽不知道将军日后在台湾将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但将军刚才说过移民,既然移民就需要大批的土地,现在台湾土地的所有者大部分在荷兰人身上,然后就是这三大家族了,大人的土地倒是很好办,但难办的是三大家族,但真正来说比较麻烦的是陈、蔡两大家族,他们不象林氏家族,林朝松可以说个比较有远见的人,在他担任族长期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放在商业贸易上,土地倒是没有多少,而陈、蔡两家就不同,其主要资产都放在土地上,如果在下猜的不错,他们现在就已经放在收购土地上了。以顾某所见不如分而治之,拉拢林家,打击另外两家。这样也不会在台湾内部引起慌乱,也不会影响将军的威望,更可以为以后的移民提供了大量的土地。不知将军以为如何?”

“那依亭林看,该如何拉拢,如何打击呢?”李无庸一脸坏笑。

“这个…这个将军恐怕已经胸有成竹,但依顾某看来,还是少流血的好。”顾炎武脸色微窘迫的说道。

李无庸微微叹了口气,作为一个文人,象顾炎武这样有眼光、有才能的人,毕竟与上位者不同,一个注重的是某一方面,而李无庸却注重的是大局观,象他这种人,心硬似铁,对于拦在他面前的一切,要不就是消灭对面的敌人,要不就被别人消灭。

“亭林饱读史书,应该知道东晋到唐朝时候的世家大族吧!虽然科举制度使这些世家大族影响力减少了不少,但它不会消失,也不可能消失。世家大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着一定的进步性,但作为一个上位者,作为一个国家来说,这些世家大族,尤其是控制着大量土地的世家,它的消极影响要远远超过它的积极影响。世家的利益永远是占在第一位,台湾的那些人也一样,他们只会在意自己的财富,自己的权力,自己的富贵,他们是不会在乎台湾的繁荣,朝廷的那些数百万计的灾民。杀人不是好的办法,但永远是最快的方法。流血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流血却能取得一些不流血所不能取得的成果。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前几天接到朝廷传来的消息,关外的形势也紧张起来,河南的灾民越来越多了,李自成、张献忠也有死灰复燃的情况。如果再不引导这些灾民到台湾来,李自成这些叛贼就有了发展的空间了。”众人闻言脸色变的凝重起来,没想到朝廷居然糜烂到如此地步。

李无庸又望了众人一眼,微笑道:“不过亭林说的有道理,我们能不流血就不流血,毕竟都是汉人。只要他们放弃手中的土地,遵照本将军的土地国有,按照人口来重新分配土地,土地不得私自买卖等土地条款,事情就好办,我也不是白要,可以按照合适的价格购买,愿意经商的,税收可以优惠,不愿意经商的,愿意经营土地也可以,承包经营,每年给土地主人三分之二的粮食。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要抓在自己的手中,不然又会走上朝廷的老路,灾荒时节连流民都不能安置,朝廷没土地。土地都在皇帝、王爷以及那些大地主手中。那些大臣不是有欣无力,就是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样下去,老百姓手中有土地吗?不反才怪。”

“主公大才,说的一针见血。”宋献策拱手道。而顾炎武等人皆是垂首不言。

“好了,作为臣下,这么说是大不敬,此事到此为止。”李无庸望了三人一眼:“眼下就把收复台湾后的事情安排一下。施琅等人主军事,至于民政方面,由宋先生主持大局,何先生主持高山族的移民、而农主持法规的制定,以大明律为基础,要制定适合台湾自己的法规,太冲主持教育,台湾分成三县,众县适龄儿童必须上学接受教育,以六艺为标准,不得教授朱子理论,本将军很讨厌,儒学当以圣人的六艺为首,他朱熹也敢称圣人。想来诸位向来提倡学以致用,也不会反对吧!亭林随我北上台北,安排台北的一些事情。诸位认为如何?”

“遵主公(将军)吩咐。”

就在李无庸在讨论台湾的未来,而在台南的林氏大宅里,林氏家族的族长林朝松、其大儿子林启亮、二儿子林启贤,当然少不了他的智囊小女儿林诗音了。

林朝松脸色灰暗,眉头紧皱,自从从李无庸的大营回到家,他就没有开过笑脸,台湾迎来了好几拨客人,荷兰人来过,西班牙人也来过,李旦也来过,郑芝龙也来过,现在这片土地的主人变成了李无庸,只可惜的是这位主人并不象其他的几位那样,要银子,或者干脆说没有出任何招,这就让他这位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族长心里没底了。

“父亲,那位叫李无庸的怎么说,要多少银子?”林启亮望着满脸凝重的父亲。

“哎,要是出了招那倒是好办,可是没出招让我等如何是好?”林朝松首次出现了无力的感觉。“来者不善啊!”

“父亲,孩儿倒听福建的那些乡亲们说过李无庸,说他是个捞钱的总兵。不如我们三大家凑些银子给他,日后犯了什么事情也好行个方便。”这次说话的是二儿子林启贤。

“诗音,你怎么看?”林朝松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女儿。林诗音不但貌美如花,更重要是机智百出,林家发展到现在,她的功劳不小。

林诗音秀目一转,冷静的说道:“请父亲把今天的情况说说看。也好让女儿有个判断。”

林朝松叹了一口气,把李无庸接见三大家族以及与高山族正名的事情说了一片。然后父子三人把目光望想家族的智囊。

“果然是个人物,果然来者不善。”林诗音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不过他的到来对我们林家来说倒是好的机遇,对其他两大家来说恐怕是和不好的消息吧!”

“妹妹,此话怎讲?”

[无广告小说奉献]

第一零八回 宋献策忧心忡忡 李无庸左右平衡第三十六回 摘花小侯爷第二百一十六回第七十回 千里饿殍第二十三回 相互算计第四十四回 土地国有 (一)第三回 刘谦父女第四十回 收复台湾 (三)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第一百八十七回 大决战之英雄迟暮 (二)第一百九十七回 和大玉儿的第一次说话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六)第九十七回 六总兵狼狈逃窜 洪承畴兵困松山第六十三回 子嗣第五十四回 《中倭江户新约》(八)第七回 筹划第一百九十二回 吴三桂之死 (二)第三十五回 买一送二 (二)第八十三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三)第四十五回 土地国有 (二)第六十六回 校检三军第一百九十六回 新的开始第五十三回 《中倭江户新约》(七)第四十七回 《中倭江户新约》(一)第九十三回 围困第二十回 媚香楼 (三)第三十三回 福建任上 (八)第二百回 “马皇后” (一)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第八十九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九)第十七回 恐怖的明朝第一百三十八回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第二百一十四回 二连击第八十五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五)第二百一十回 阳谋离间第八十四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三)第一百四十二回 敢问天下谁人主第三十三回 福建任上 (八)第九十四回 战 (一)第一百五十三回 昭陵与福陵 (六)第一百一十一回 斩贼臣谷振东出征 献奸计李自成攻城第五十二回 《中倭江户新约》(六)第二十九回 福建任上 (三)第三十九回 收复台湾 (二)第一百六十九回 大决战(六)第十一回 狡猾的李无庸第二十四回 晋江施琅第一百四十九回 昭陵与福陵 (二)第两百零一回 “马皇后” (二)第八十四回 北国千里入阵图 (三)第一百四十七回 同样是人距离怎么那么大第二百零七回 大唐鹰眼第一百五十四回 大封功臣第二百零五回 御驾亲征第一百九十九回 家宴第一百四十回 李无庸活捉黄得功第六十八回 邸报第一百一十九回 罗振川奉命夺关 赵镜波兵阻鸡鸣第二百零五回 御驾亲征第五十一回 《中倭江户新约》(五)第一百三十七回 牛金星难解帝王心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常不用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决战之决定天下的两股力量第一百六十五回 大决战之决定天下的两股力量第一零二回 大将军怒斥美娇娘 李无庸议取锦州城第三十一回 福建任上 (五)第九十五回 战 (二)第二百零九回 秦氏忠烈第二百一十一回 没见过这样无赖皇帝第七十一回 圣人之后孔胤玉第一百二十一回 看天下群雄纷争 问江山谁人称王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常不用第一百四十一回 李岩兵投大唐第一百五十六回 朕的对手又少了一个第三十回 福建任上 (四)第一百三十四回 李无庸孝陵祭拜 吴三桂冲冠一怒第一百七十九回 大决战 (十六)第二百零三回 新的世家 (二)第二百一十五回第一百九十回 大决战之多尔衮之死 (二)第二百一十三回 袭营第七十七回 枭雄与色鬼 (一)第一百一十二回 李自成无德施水计 开封城灾祸二十年第一百七十五回 大决战之狼狈为奸第十一回 狡猾的李无庸第八十回 山海夜话第五十一回 《中倭江户新约》(五)第六十章 崇祯的心 (一)第一百五十五回 潼关之战第九十四回 战 (一)第一百五十二回 昭陵与福陵 (五)第六十一回 崇祯的心 (二)第十六回 朝议第三十二回 福建任上 (七)第一百三十八回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第二百零二回 新的世家 (一)第一百一十四回 阿巴泰窃掠十八州 崇祯帝封锁台第一零七回 旗舰内笑谈抚臣心 史可法趁乱归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