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更重的责任

瘾君子,听到这三个字,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那些面黄肌瘦,颧骨高耸,两目无神的吸毒者。如果进行精确的定义,瘾君子则不是那么狭隘的范围,可以指某一嗜好不能自我控制的人。比如烟鬼,酗酒等等,甚至可以包括杀人成瘾的病态杀人狂。

孟有田起初是在悲愤的驱使下,大开杀戒。渐渐的,他开始喜欢杀戮,把它当成了一种享受。这种病态的心理有可能毁了他,因为狙击手不是偏执的杀人狂。但现在孟有田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子弹激射,血花绽放,一击毙命,掌控生死,这些无疑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快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日本鬼子头部中弹,子弹从他的后脑破壳而出,血浆、碎骨飞溅。他的头向后仰了一下,然后失去支撑的垂落在脖子上,接下来才是身体和腿象抽空了一般的失去力量,软塌下来。

孟有田轻轻抿了抿嘴角,如果有人看见他的脸部表情,肯定会害怕并震惊,充满了阴沉、狠毒,以及疯狂的目光,会让人不寒而栗。

杀气,或者无形,却不是使人感觉不到。孟有田身后的游击队员感觉到了,他对面的日本鬼子也感觉到了。

鬼子的尸体旁边,另一个鬼子腹部中弹,在地上痛苦地呻吟、扭动。孟有田的眼中没有一丝怜悯,因为这是他要的效果,准确的说,他是需要这个受伤的鬼子摆在他的射击范围内。

“围尸打援”,或者“围伤打援”。孟有田越来越狠辣,越来越冷酷。负伤鬼子的挣扎、哀叫,丝毫也没有让他的枪失去稳定。

第一个上当的鬼子是个勇敢而卤莽的人,他疯也似的冲过来,抓起伤员便要扛走。孟有田没有半分的迟疑,手动,枪响。人倒!

鬼子伤员是个军曹,他明白了敌人的诡计,他就是个能多喘几口气的诱饵。而他将看到一个个同伴因为他而被敌人击毙。他咬紧了牙,停止了呻吟呼痛,绝望而怨毒地喊了一句日语。

孟有田面无表情。尽管疯狂,但他还未失去理智。他默默地计算着时间,准备在鬼子真的放弃后撤退。

但鬼子军曹的喊叫并未阻击同伴解救他的企图,或许更给同伴施加了压力。又一个鬼子行动了,这次聪明了很多,他趴在地上,一点一点的接近伤员,然后伸出长枪。伤员将手缠在了枪带上,被一点一点的往回拖。

如果那个鬼子不是心急了那么一点,也许他就成功了。就在伤员快要被拉到石头后面的时候,他身体前倾,伸出手去拉同伴。他太不小心了,露出了他的头,尽管只是一部分。尽管只是很短的时间。可是对于孟有田来说,要射杀一个人来说已经足够了!

意识已经模糊的伤员身旁又多了一具尸体,他的手指在最后的痉挛,虽然生命之火已经被命中头颅的那颗子弹抽空,可生理上还没有完全的死去,还在不甘心的抽动。一直到最后归复平静……血红的夕阳,在散乱无章的云朵霞片中徐徐下沉。金红色的云雾变成了一片褐色的微光,在大地上映出临终的告别。

孟有田默默地坐在几座新坟前,微微垂着头,偶尔抬一下眼睑,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连续的奔波,连续的潜伏,连续的狙击,跟随保护的两个游击队员已经累得躺在了炕上,但他却似乎感觉不到疲惫。

白天出殡时,他已经在外狙杀鬼子,与其说是报仇雪恨,倒不如说是他想躲开那哀伤的气氛,不敢再想好哥们那身首异处的尸体。现在,他回来了,似乎可以向好哥们交代一下,鬼子已经付出了代价,而且以后还会流更多的血,丢更多的命。

小全的眼睛有些红肿,倚着一棵树站着,不时有些担心地看看孟有田的背影。

秦怜芳摆弄着一绺长发,紧皱着眉头,思索了良久,才低声说道:“我有些担心孟大哥的状态,今晚他还要去狙杀敌人,我们应该劝阻他。”

“我已经试过了。”小全轻轻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有田哥的脾气,唉,他要是拿定了主意,谁也劝不住。”

秦怜芳咬了咬嘴唇,想了想还是坚持道:“由着他的性子可不行,人又不是铁打的,他需要休息,他需要冷静。我一会儿和他谈,让他明白我们最需要的是他的头脑和智慧,打鬼子是长期的,不能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和安全。”

“谈谈也好。”小全点了点头,说道:“不过,你可别呛着他说,他要发起脾气——,反正我是很害怕。”

“我知道。”秦怜芳苦笑了一下,垂下眼睑,大概想起了几次孟有田斥打她的事情。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秦怜芳和小全不约而同地转头去看,又不约而同地眼睛一亮。这下子可有办法了,她来得还真是时候……结果,人们都在追求。人生的结果,奋斗的结果,婚姻的结果……但孟有田已经看到了,无论你是国王,还是士兵;无论你是高贵,还是低贱,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躺到地下。

真是——孟有田看着新坟,突然象是有了一种彻悟的感觉,由杀戮而带来的疯狂和渴望,变得淡了。对于死难的烈士来说,报仇雪恨跟他们还有关系吗?他们还有所谓吗?他们还能起死回生吗?

当然,这跟死者还有关系,是他们的壮烈,激发出更多人的力量;是他们的无畏,让更多人勇敢起来;是他们的拼杀,让更多人能有短暂的,或长期的平安。各个地方。都有象他们一样的人在流血牺牲,才使自己能够有偷来的闲适,享受家庭的幸福。

没错,是无数人的贡献,无数人的奋斗,自己的生活跟他们是相关的。看似虚无缈缈,有些哲学的意味。但只要你往深里想,再往深里想,就会明白。如果没有各地的、无数的、不知名的勇士的抗争。县城里的鬼子不会只有那么多,鬼子的扫荡会更残酷,兴许自己早就跑进深山当野人去了。

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难道不关自己的事情?显然不是,大形势决定小方面,即便你是一个小民也不例外。国家败了,国土沦丧,被侵略者统治,难道不是影响吗?

那自己的所作所为,除了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还有没有更实际的意义?孟有田的大脑开始冷却,开始思考。

自己再能打。一天能杀死多少敌人?能挡得住敌人的扫荡,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人朋友吗?不,就算自己超过了“白色死神”,就算自己成了历史上的狙击之王,但仅此而已。自己一杆枪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孟有田此时才算深切的感到这位老愤青的话是对的,局部的小胜利根本对抗日大局没有什么影响,除非来几颗原子弹,再来几架远程轰炸机,也许能给日本人以绝定性的打击,否则即便是美式装备,面对日本人的顽强,也要打得艰苦异常。

那么能使中国的抗日少受一些损失,多得一些胜利的办法就是尽量把后世的经验教给更多的中国人,这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先进的作战理论,也有对日本人的深刻认识。

地雷、地道可以搞,新奇的战术可以搞,但涉及到思想层面,涉及到对日本人的认识,孟有田顿时有种无力的感觉。

有过历史的教训,孟有田最深恶痛绝的便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世代友好”的陈词滥调。他的观点就是:中日之间过去没有过友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违背事实提出中日友好的虚幻概念,只能是误国误民。

而现在,国共两党都曾多次公开发表过类似声明,说什么“中日战争,不但大大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也大大损害了日本人民的利益。所以,两国人民都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应该团结起来,推翻帝国主义法西斯政府。”

这话简直是狗屁,如果这场战争只是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没有损害日本人民的利益,甚至还使得日本人民获得了极大好处的话,那么日本人民就不用推翻军国主义法西斯政府,还要积极投身于侵略战争中来了。

如果日本政府把从中国掠夺的财富公平地分到了日本人民的话,那么日本人民拥护这场战争就是应该的了,所以国共两党的做法就是在变相鼓励日本人进行侵略嘛!至于日本人中少数的所谓“反战人士”,那才几个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哪个国家都会出胆小鬼、**者,关键是要看清楚哪部分是主流。

至于战后,国共两党所说的要“以德报怨”的蠢话,孟有田更是斥之以鼻!他们的做法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国民党还是GCD,他们都把日本人的生命看得比中国人的生命更宝贵。

如果中日战争,日本只损失军队,而中国除了损失军队还损失大量平民的话,战争的平衡必然偏向日本一方。即使日本投降了,他们的重建工作也将比中国更迅速,因为他们的损失比中国小得多。

为了扳回这个平衡,中国人必须尽全力杀死一切能见到的日本人。年老的日本人过去侵略过中国,年幼的日本人将来长大了会侵略中国,日本女人会给日本孕育下一代侵略分子,因此他们都是中国的敌人。所以孟有田不会对老幼妇孺下手觉得不忍心、不仗义,杀死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在为抗日战争做贡献,都是在延缓甚至阻止日本战后的重建。

而对于日本人的本性,孟有田知道得更明白。更透彻。中国强盛时,日本人是中国人的门生,中国人奉日本人为上宾;中国衰弱时,中国人却沦为日本人的刀下鬼。而且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在盛唐时即已显露无疑,白江口之战不就是和小日本打的?”

日本在唐代对中国的尊重不过是他们崇拜强权的特性的表现。当时的日本尚处于近乎蒙昧的时代,无论在文化技术和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大唐。于是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制造工艺、建筑美术、典章制度等等。并仿照中文草书偏旁等而造成日文,使日本开始走出原始时代,完成所谓大化革新。日本人的向唐朝称臣的目的。无非是要同过引进文化来改善他们蒙昧落后的状态。

二战后,日本同样对美国千依百顺,连天皇也每天早晨起来就去给麦克阿瑟鞠躬行礼。获得美国的信任,以从中国和亚洲掠得的财富购买设备和获取先进的技术,如汽车、电器、半导体等。一旦感到羽翼丰满,就开始看不起美国人,把美国的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说得一无是处,《日本敢于说不》就是一个例子。

由此可见说中日人民有过友好的历史完全是完全违背事实的,持这种说法的中国人的唯一根据是唐代日本留学生与一些中国学者的密切交往。然而,这种交往是由中国向日本单方向的文化和技术输出,日本留学生对其中国导师的尊重根本不能作为日本对中国友好的证明,只能证明中国人对日本的无私的善意。

在唐朝以后的所有年代。包括宋、明、清、民国,日本人对中国不但没有尊重,反而一有机会就疯狂地侵略破坏、烧杀抢掠。日本对中国怀有的根深蒂固的恶意。

日本人以恶意对待中国人,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任何对不起日本的事,而正是因为我们教了日本人太多的东西。日本没有创造自己的文明。他们引进了中国文明作为其文化的根本。日本人要称霸世界,必须首先彻底打垮它的启蒙老师─中国,以摒除它固有的自卑心理。一旦消灭了中国,日本就可以把自己标榜为世界文明的一支,成为世界的领导力量。这种心理,和那些武侠故事中不肖弟子艺成之后要杀害恩师是同样的。

而且。无论是日本军队还是日本平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中国都是极端仇视的。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做危害中国人的事。在中国施行三光的日本兵当然不用说了,那些控制中国矿山工厂的日本管理人员也在用最残忍的方法折磨中国劳工,制造了数以百计的万人坑,被劫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也被日本平民残酷迫害而大量死亡。

中国人总是不以实证的态度去回答问题,而是从主观出发,泛泛地认为任何地方好人总比坏人多,甚至凭空断言日本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好的。因为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道德准则去估量别的民族,也就不能假定别的民族有着和我们类似的善恶观念。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个性,客观的态度是应当从他们的行为总结出他们的习性,研究他们思维和行为的规律。

孟有田悚然一惊,他突然意识到他的作用并不只是狙击的技能,而是他头脑中的正确思想。如果……

夕阳从天上消失了,陷没于辽远和模糊的地平线,周围笼罩着深沉和寂静。

“姐夫——”小嫚终于耐不住了,慢慢走过去,轻声呼唤着。

孟有田轻轻动了一下,已经不知跑了多远的思绪在缓缓收回,他张开了眼睑。

“姐夫,咱们回去吧!”小嫚蹲在孟有田旁边,歪着头小心翼翼地说道:“我做了你爱吃的饭,咱回去趁热吃好不?”

孟有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眼珠转得灵活了一些,他点了点头,慢慢站了起来。可腿脚的麻木让他猛地晃了一下,差点摔倒,多亏了小嫚伸手扶住。

小全和秦怜芳也赶紧走了过来,秦怜芳搀扶着他,小全则猫下身子,说道:“有田哥,来,俺背你。”

“不用。”孟有田轻轻摇了摇头,嗓音有些嘶哑,“脚麻了,慢慢走一走就好了。”

“那让我和小嫚扶着你吧!”秦怜芳关切地说道,她有些放心了,因为孟有田的眼神起了变化。刚回来的时候,她看到的是疯狂而冷酷,让人觉得寒气彻骨;现在,孟有田的目光柔和下来,虽然还有原来的意味,但更多的是深邃,令人莫测高深。

嗯,孟有田应了一声,慢慢迈开步子,向村子走去。走了一小段路,他感觉好些了,便轻轻推开小嫚和秦怜芳,步伐也大了起来。

杀戮不可避免,但还有比杀戮更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偏执的杀人狂只能对少数的鬼子构成威胁,但正确的思想理论将使整个国家和民族少犯错误。孟有田轻轻抿起了嘴角,脸上似笑非笑。或许,自己也能完成这个更重大的责任吧?RQ

第89章 眼睛雪亮第165章 腹心牵制第65章 过年第83章 还有一件事第141章 凌晨遇袭第172章 杀戮第9章 好本事儿第33章 隐晦的阴谋第92章 新战法第79章 抗日宣传第129章 特邀出演第9章 激烈的冲突第138章 愿做一盏灯第37章 斋藤的打算第273章 机会?第4章 患难的关心第39章 峥嵘第71章 难以承情第10章 穷家和老娘第30章 意外之财第82章 无题第101章 奇袭总坛第120章 侧面了解第104章 狂热和客观第153章 无题第82章 以实掩虚第86章 歪理儿第265章 正面交锋(三)第159章 顿生感慨第43章 死生第118章 重创便衣队第218章 征兆第139章 有些暖昧的扭打第90章 微小的积累第198章 杀戮——不要苍白的理由第247章 大竹的野望第145章 打折再接?第155章 埋葬的分歧第15章 百万富豪第100章 变故第156章 鬼村之说第118章 天书?第114章 一枪之战第274章 暗算第82章 无题第82章 无题第117章 无题第146章 良岗庄的指导第108章 会宁镇的异常情况第187章 急援第229章 孤苦老人第231章 考验(二)第220章 激烈的冲突第15章 百万富豪第100章 预防之策第120章 险战第134章 鬼子的思维第130章 孙神医的劫难第173章 思维方式第88章 难民与内奸混入第166章 九路围攻第80章 敌驻我进第19章 方便面?第42章 张罗亲事第19章 扔娃娃第141章 临别的嘱咐第31章 阿秀的问题第19章 扔娃娃第79章 抗日宣传第159章 战斗第87章 辣手之威第22章 少有的气恼第129章 无题第119章 会合第102章 火攻第227章 撤退更难第35章 不同看法第28章 难眠之夜第216章 理想的感慨第11章 会议第111章 敌人的双管齐下第127章 良岗庄的局面第31章 顺口溜和挑战书第269章 飞雷炮之展望第105章 恼人的老婆舌第142章 善意的谎言第75章 游玩南山背第179章 一尺崖之战第143章 阻击第35章 动荡的迹象第102章 后路?支点?第60章 急中生智第3章 欢饮第31章 顺口溜和挑战书第152章 好事多磨第3章 无题第165章 这人不简单第201章 救兵之议第56章 普惠寺第16章 紫鹃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