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主动退却

因为两栖部队丢掉了基隆市,所以旧日上午,陈必时考虑的第一介,问题不是美军参与地面战争的影响,而是要不要五十四军坚守阳明山。

在淡水河东岸,阳明山与基隆市互为犄角,丢了哪一个,另外一介,都守不住!

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流经台北市的淡水河实际上由大汉溪、新店溪与基隆河等多条河流会聚而成,是台岛水流量最大、河面最宽的“大河”之一,河口宽达数公里。因为五十四军撤出台北市,淡水河上的大桥早被炸毁,只能在淡水镇的竹围村渡河,所以五十四军要想全身而退,就得在日军杀过来前动身。

要是被日军缠住,五丰四军必然死得非常难看。

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肯定让陈必时头痛不已。

阳明山北面是台北县淡水镇,也凉,是淡水港所在地。如果让五十四军放弃刚刚构筑好的阵地向西突围,等于撤掉了淡水港的防御屏障。两栖部队守不住基隆港,也就守不住更加平坦的淡水港。

虽然从军事上讲,淡水港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日军占领基隆港之后,美军没有必要攻打淡水港,作战部队可以在基隆港上岸,作战物资则可以运往苏澳港。

丢掉制空权后,大陆军队后勤保障的重任落到了快艇身上,台中港与一些不起眼的淡港都能胜任,大型船只也到不了淡水港。

但是把五十四军与两个两栖旅的近两万名官兵撤到淡水河西岸,肯定需要不少时间!

对陈必时来说,现在缺的就是时间。

早在旧日傍晚,陈必时就接到李一帆的警告,白宫已经批准登陆台岛的军事行动,美军陆战队将在四十八小时之内发动进攻。

因为李一帆亲自打来电话,所以陈必时没有丝毫怀疑。

虽然这份情报没有影响陈必时的战术部署,因为他在占日下午、接到李一帆的电话之前给两栖部队下达的死守命令,但是从事后的角度来看,更能明白两栖部队在基隆市多守一天的重要性!

旧日凌晨,接到基隆市失守的消息,陈必时只用了几分钟调整情绪。

天亮前,他下达了一条新的命令:驻守淡水港的两栖部队提前炸毁港口设施,在当日二十点之前渡过淡水河。到达西岸的八里镇,在竹围村对岸的乌头山村部署防御,掩护后继过河部队。

这次,陈必时亲自给前线指挥官打的电话,等于撇开了吴兴凡。

在大白天渡河,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陈必时没有停下来,亲自给前线指挥官下达命令之后,他与空军与海军航空兵司令进行紧急视频电话会议。用了十五分钟说明情况之后,陈必时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在天黑之前让美国海军无法威胁到渡河部队。

因为上面没有批准对日本本土进行军事打击的作战计划,所以陈必时只能盯着在公海上活动的美国海军。

不管怎么说,嘉手纳空军基地与普天间机场的容纳能力有限,美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夺取与掌握制空权,对地打击任务主要由海军舰载航空兵负责,只要能够让美国海军疲于奔命,大部队就能顺利过河。

实际上,不用陈必时提醒,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早就在寻找打击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对策。

经过前几次不太成功的常规攻击之后。空军与海军航空兵意识到,美军航母战斗群绝对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么脆弱。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战争机器,集制海与制空于一身的强大攻击平台,航空母舰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武器,加上以其为平台的数十架战斗机、以及为其掩护护航的数艘大型战舰,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早已超出了海洋范畴。

在此之前,空军与海军做了好几次尝试。

8月8日,海军集中三个岸防导弹师,经过周密组织与协调,用数百枚经过改进、射程达到一千八百公里的超远程岸基反舰导弹对最靠近大陆的“斯坦尼斯”号航母战斗群发起饱和攻击。

非常可惜,这次攻击以彻底失败告终。

这样的攻击,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收获。

对于任何一种射程超过四百五十公里的反舰导弹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导航技术,即如何确保导弹在茫茫大海上准确飞向目的地。

因为海洋上没有参照物,所以不可能采用对地巡航导弹那样的地形匹配利导技术。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军“战斧”巡航导弹,反舰型的最大射程只有四百五十公里,对地攻击型至少都有一十三百公里。

这里不仅仅是导航系统的问题,还与攻击目标有关。

仍然以“战斧”为例,作为己丑航导弹,飞行四百五十公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而心则二十节的战舰能在此期间航行二十海里,也就是大约三十七公里。因为受地球表面曲率限制,超低空飞行的反舰导弹很难发现与锁定四十公里外的战舰,所以即便不考虑导航误差,“战斧”飞行四百五十公里之后也很难击中目标。

由此可见,情报比导航更加重要。

没有准确的情报,就着法将导弹导向目标。

暂且不说“北斗。导航系统会不会再次受到干扰,美军航母战斗群一直在冲绳群岛以东的西太平洋海域活动,在没有海洋监视卫星网、没有制空权、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仅凭几艘前出的潜艇,能否准确掌握战术信息都是个问题。

如果没有办法把导弹导向自标,发射再多的导弹都没有用!

受此影响,由第二炮兵部队提出的,动用几百枚战术弹道导弹携带子母弹头与制导弹头打击航母的战术也被否决了。

在十年前,“导弹打航母。就成了热母话题。

闹了几年之后,弹道导弹仿佛成了航母的克星,并且注定要想几十年前航母取代战列舰那样取代航母。

从理论上讲,弹道导弹确实很有发展潜力,只是还有许多路要走。

好比飞机问世后三十多年,航母才真正登上海战舞台,并且成为海上霸主。

即便不考虑侦察与情报问题,假设准确掌握了目标的活动情况,也得解决弹道导弹末段制导问题,才能让导弹击中航母。

虽然射程在二千五百公里左右的中程弹道导弹从发射到落下,也就十五分钟左右,但是航母是移动目标,而且速度不慢,最快的能到三十三节,相当于每小时六十公里,十五分钟能跑出十五公里。

如果没有末制导系统,除非装上核弹头,不然任何一种弹头别想砸中航母。

哪怕集束子弹头!

因为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后的飞行时间仅有十多秒,所以还得考虑采用中段弹道修正技术,不然仅靠末段制导系统,导弹弹头的攻击范围非常有限。

不管是中段弹道修正技术还是末段制导系统,都不是“低科技。”甚至比“高科技”还要高科技!

拿中段弹道修正技术中至关重要的姿态控制火箭发动机来说,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做不无法装到中程弹道导弹上去。末段制导技术的具体手段上,卫星导航肯定不成,易受干扰不说,精度与灵敏度也不够,可用的只有毫米波雷达与红外成像。而这两种制导手段都需要观测窗口,比如制造红外成像透镜的材料必须能够承受数千摄氏度的高温,而且不会丧失工作机能。

这些真正的“高科技”正是大陆的短板!

虽然没有多大的把握,但是在8月口日,第二炮兵还是做了尝试,利用海军提供的战术情报,向在台湾岛东部海域活动的“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发射了十二枚价导弹,结果可想而知。

这次攻击,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迫使美军将航母战斗群撤退到冲绳群岛以东海域。

大概受此鼓舞,接下来两三天,二炮多次提出用弹道导弹攻击美军航母,但是均遭到高层否决。原因只有一个:弹道导弹必须飞越冲绳群岛,有可能因此造成恶劣影响,导致战争规模扩大。

因为用弹道导弹攻击航母的意义与外交部官员到联合国大会上去抗议差不多,所以陆海空军与总参都不支持二炮的行动。

到最后,希望还是落到了空军身上。

常规战术肯定行不通,因为前几次采用常规战术发起攻击的主角就是空军,战斗机与轰炸机都上了,结果都不理想。

从道理上讲,航母战斗群是常规军事力量登峰造极之作,自然不怕常规打击。

常规打击不管用,就得用“非常规”手段。

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肯定不能用。就算中国是五个核大国,恐怕全部核弹头加起来也没有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装的多。

所谓的“非常规”手段,主要集中在战术创新上。

这个时候,一个名叫余鸿飞的空军上尉军官登上了战卓舞台。

严格的说,这名年仅刀岁的上尉是一名技术军官,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派他上战场。让他前往前线司令部为陈必时上将讲解战术,并且得到上将器重的,就是由他提出来的“非常规。手段。

按照上尉自己的说法,他是受一本军事启发,才想到了这个简单到几乎没人会想到的战术。

用四咋小字来概括的话,就是“废物利用。”

第46章 步兵防线第7章 战略围剿第22章 见好就收第9章 以进为退第67章 猎捕海豹第33章 适可而止第22章 见好就收第83章 破例而行第63章 峰回路转第121章 相对幸运第4章 饥寒交迫第21章 决战南京第38章 加大投入第42章 意外结果第28章 一气呵成第44章 机票作废第121章 抢粮作战第176章 天赐良机第24章 大难不死第2章 战场小兵第64章 一席之谈第48章 只靠自己第27章 直面难题第177章 战略谋划第87章 面授机宜第145章 争夺主动第35章 坦克大战第183章 全面妥协第64章 空中突击第60章 鹿死谁手第180章 层层递进第183章 全面妥协第78章 六雷轰顶第70章 地面救援第9章 两线作战第73章 惊慌失措第74章 柳暗花明第177章 战略谋划第141章 搜索歼灭第160章 游击战争第121章 抢粮作战第106章 带话回去第29章 箭在弦上第106章 带话回去第121章 相对幸运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68章 反击开始第59章 度外之虑第90章 兵力紧缺第51章 骑虎难下第51章 骑虎难下第159章 另类战斗第62章 蓄势待发第133章 不得不撤第13章 发动群众第36章 巨大漏洞第74章 稳操胜券第29章 箭在弦上第50章 意外收获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28章 美军上岛第139章 战地谈判第38章 加大投入第13章 假戏真做第100章 别无所求第37章 见证奇迹第3章 身份问题第168章 计划之外第129章 短兵相接第76章 峰回路转第52章 致命伏击第95章 日军上台第56章 城市鏖战第148章 勾心斗角第120章 趁热打铁第17章 自投罗网第61章 打破僵局第95章 栋梁之危第182章 特遣小队第123章 一石三鸟第172章 远程炮火第114章 重振雄风第118章 只打日军第13章 假戏真做第78章 六雷轰顶第111章 越绕越远第136章 前线后方第61章 打破僵局第164章 迁都决议第35章 还没结束第141章 搜索歼灭第8章 一席之谈第68章 虎啸山林第182章 特遣小队第58章 水到渠成第138章 拖延时间第57章 经典突击第37章 全面撤退第3章 身份问题第76章 不战自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