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努力争取

。..中国高层突然答应美国开出的条件,停止针对仓球四耸滞饥的战略反击之后,连参与接触的俄罗斯与法国外交官员都有点不敢相信,因为以当时的情况,中国高层完全可以在第四次战略反击之后再降低身段。

只需要再来一次,就能使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全面瘫痪。

中国在这咋,时候突然停止,让很多人都觉得无法理解。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中国高层怯战的直接表现。

问题是,如果中国高层怯战,就不应该把自己推到全世界的对立面上,在打击美国的时候顺带干掉了不少其他国家的卫星。

提出接受美国的提议,停止战略反击的不是政治家,而是军人。

不是别人,就是陈必时!

如果说陈必时怯战,恐怕没人会相信。

冷静下来,细心思考就会发现,陈必时非常精明。与他在高层会议上的观点一样,战略反击必须有目的,只有达到目的的反击才是有效反击,而中国发起战略反击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陈必时在会议上提出来的,即瓦解美军的军事系统,另外一个就是确保中国大陆的战略安全。

虽然只摧毁了全世界一半的卫星,而且美国的军事卫星毁伤率还不到一半,但是经过三次打击,美国的军事卫星系统已经全面瘫痪,比如凹系统就损失了接近四成的卫星,结果是无法继续正常工作。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其他军事卫星系统的情况相差不大,都无法在两三年内正常使用。

对于一场地区战争来说,两到三年足够决定战争胜负了。

达到了第一个目的,就得争取达到第二个目的,即确保国家的战略安全。

如果一口气摧毁全部卫星,即便能让美国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之内无法获得健全的军事卫星系统,也将让美国变得肆无忌惮。

剩下的半数卫星,实际上成了要挟美国的把柄,让美国在做出任何战略决策的时候都不得不投鼠忌器,担心中国会在极端情况下,采取更加极端的战略报复行动。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次反击,中国已经表明了决心。

敢于站在全世界对立面上的国家,还会惧怕美国吗?

再说了,真要进行第四次反击,肯定会伤到国际空间站,到时候就不是敢不敢站到全世界对立面,而是必然成为世界公敌。

不管是军人还是政治家,都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从战术层面上看,这三次战略反击的意义更加明显。

失去了旺导航系统之后,大批弹不得不送回工厂进行改装,增添激光导引头,成为“宝石路”系列激光制导炸弹。当然,部分装备了四旧,即惯性导航系统的炸弹仍然能够继续使用,只是无法用来进行精确轰炸。

进行精确轰炸时,美军只能会到旧刚年那场战争的状态,即大量使用激光制导武器。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了旺之外,只有激光制导武器与电视制导武器的攻击精度能够满足实战要求。

显然。这就是关键所在。

激光制导武器与电视制导武器不但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影响,比如在大雾天气,这两种制导方式都不太灵便小还容易受到干扰,比如在对付具有玻璃外墙的建筑物的时候,就无法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制导方式都需要战斗机到目标上空去冒险,或者接近目标。

对于已经习惯了在上百公里之外,离敌人的野战防空系统远得很的时候投下炸弹,就算完成了轰炸任务的美军飞行员来说,到目标上空去投弹,绝对不是一件轻松事。恐怕最高兴的就是燃的飞行员了。

当然,旺瘫痪造成的影响还不止这么点。

比如在行军作战中,美国大兵不得不重新拿起军用地图,并且学会使用指南针,搞清楚复杂的城乡道路。

在进行炮火支援作战的时候,美军炮兵也得向前辈学习。

相对而言,这些问题都能克服,而因为侦察卫星系统瘫痪而导致的很多问题却很难在系统恢复之前得到克服。

要知道,美国的侦察卫星为美军提供了四成以上的战术情报!

更重要的是,需要卫星提供的战术情报,往往都是侦察机、侦察兵等等其他战术侦察力量无法到达与无法获取的。

侦察卫星系统全面瘫痪,等于让美军丧失了“知彼”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制信息权。

虽然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糟糕,毕竟美国有数百架召、3、2、比一巫、四3等“电子。飞机打头的都与电子有关,还有不少的战术侦察机,甚至拥有从未公布过”州米战略侦察机。仍然拥有较为可观的信息优势。但嚏洲不州相比,美军的制信息权肯定被削弱了不少。

从本质上讲,凹瘫痪产生的直接后果也是美军的制信息权被削弱。

这些影响体现在作战行动上,就是美军的战斗节奏大大减慢。反应速度、决策能力等等都因此被削弱。

结果就是,在与中队作战的时候,美军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军仍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美军扩大了打击范围之后,中队的制信息能力变得可以忽略不计,让美军能够在较慢的战斗节奏中继续保持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从根本上讲,美军已经丧失了绝对优势,而且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取得绝对优势,不得不与中队打一场相对原始的地面战争。毫无疑问,这正是美军指挥官一直在避免出现的情况。

别说像六十年前那样,就算按照二十一年前的海湾战争的模式与中队交战,美军的胜算都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中国不是伊拉克,台湾也不是科威特,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别与文化因素产生的影响,足以抵消美军的技术优势。

陈必时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只是谁也不能否认,要想将陈必时争取的优势发挥出来”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发挥本土优势。

在台岛上作战,即便不考虑台湾海峡造成的影响,也无法发挥本土优势。

别的不说,至少绝大部分台湾人并不认同大陆为了国家统一发动的战争。比如在高层制订的撤退计划中包括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台湾人,而实际上愿意撤回大陆的台湾人只有不到五十万,不到估计数量的十五分之一。

陈必时没有去过台湾,可是他非常清楚岛上的情况。

作为一个务实的军事家,陈必时非常清楚,果真像宣传的那样,台岛人民张灯结彩的迎接大陆军队,燃放鞭炮庆祝统一的话,这场战争早就结束了。实际情况是,超过半数的台湾人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非常冷漠,不支持任何一方。

随着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战场局势出现转折,台岛民众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变化。虽然盘踞在台岛南部的力量并没扩大征兵范围,但是越来越多的台湾人主动参军服役。除了战争对经济造成破坏,产生了更多的失业人口之外,也与台湾民众对待这场战争的观点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认为台军能够取胜,参军服役不失为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办法。

撤退势在必行,谁也无法阻挡。

从十四日开始,撤退工作就按照计划开始了。伤员与战俘得到优先照顾,然后是贵重的军事物资与武器装备,排在第三位的是愿意返回大陆的台湾民众,最后才是成建制的前线作战部队。

到十五日,已经有大约四千名伤员与战俘回到大陆。

虽然撤退工作正在加速,但是按照最乐观估计,至少需要十天、也就是要到二十三日才能全部完成。

按照陈必时的安排,罗耀武在十五日上午命令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向被突围。

此时,十五军已经利用美军集中力量轰炸大陆目标的机会到达浊水溪北岸,并且设置了防御阵地。虽然时间仓促,阵地还不够牢固。而且这条台岛上最大的溪流北岸也没有能够坚守的基础,但是罗耀武对十五军有足够的希望,毕竟等下需要对付的是台军,而不是战斗力更加强大的美军。

需要罗耀武担心的不是十五军,而是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

这两支早就精疲力尽的部队在突破台军包围圈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麻烦,即便不考虑士气与斗志,因为各级部队的减员情况非常严重,有的排的实际兵力甚至不到一个班,面对台军的重重防线,突围战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随着美日联军缓过气来,如果不能在十六日突破台军防线,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肯定会全军覆没。

如果不是陈必时命令禁止,而且上面早就做了规定,恐怕罗耀武在十五日上午就飞赴前线,亲自指挥二十四军与二十七军的突围行动。

前线司令部的官兵都知道,罗耀武与陈必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将领。

如果说陈必时在指挥作战的时候冷静得像块冰,那么罗耀武就是一团从不熄灭的火。

当时,感到焦急的不仅仅是罗耀武,还有跟随石磊磊回到前线司令部的叶振邦等人。

被关了快一天,是走是留没个说法,那几个空降兵能不急吗?,如欲知后卓如何,支持作

第28章 一气呵成第106章 带话回去第72章 存亡之秋第173章 二次会战第92章 首尾兼顾第6章 兑现承诺第78章 关键战役第92章 秘密协议第11章 完美伏击第50章 给点奔头第45章 步步为营第173章 交战原则第202章 一场胜利第25章 庆祝方式第68章 虎啸山林第2章 士气斗志第70章 骗子瘸子第23章 生死与共第154章 冤家碰头第24章 决战前夕第145章 争夺主动第75章 自我牺牲第50章 给点奔头第32章 全旅压上第19章 当机立断第56章 开辟战线第47章 城市游击第115章 功亏一篑第48章 国境防线第10章 斩首行动第169章 突然袭击第122章 改写纪录第167章 代号落霞第94章 大祸临头第174章 积极进攻第38章 关键时刻第34章 寻求突破第15章 以退为进第159章 故技重演第142章 敌后战场第84章 小鬼压场第11章 内忧外患第174章 迂回包抄第152章 战略撤退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133章 全面开花第33章 阴差阳错第27章 炒饭惹祸第89章 兄弟归队第81章 压轴大戏第41章 预备力量第14章 扭转乾坤第27章 炒饭惹祸第155章 放进来打第74章 柳暗花明第77章 推心置腹第86章 全数投入第25章 强行抓人第173章 交战原则第177章 战略谋划第176章 天赐良机第67章 血战到底第110章 三个要求第68章 虎啸山林第48章 国境防线第84章 托人带信第83章 破例而行第77章 推心置腹第47章 强力增援第47章 城市游击第111章 官复原职第122章 改写纪录第181章 两败俱伤第139章 举世震惊第166章 弹尽粮绝第125章 缩小差距第85章 靠前部署第190章 针锋相对第28章 集体造反第75章 自我牺牲第152章 战略撤退第128章 作战策划第51章 回国述职第39章 战斗英雄第171章 巅峰对决第48章 防守反击第82章 战地少尉第169章 百团大战第140章 战场降温第45章 艰难突围第84章 托人带信第46章 步兵防线第159章 另类战斗第125章 缩小差距第60章 一飞冲天第175章 中线失守第37章 见证奇迹第128章 作战策划第112章 最优选择第46章 炮火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