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十六章:囹圄见故人

秦晋欣然起身,再走向庭院南侧的回廊,闵修文也跟了上去。

“下吏就算万死,也难报大夫的知遇之恩啊!”

元一枕觉得这一赌算是赢了半步,便已经自视为秦晋一系的人了,说话时无不透着下属对恩主的巴结与谄媚!像这些露骨的话本来不是一个明智的表忠心手段,但在特定的情形下,还是足以表明自身态度的。秦晋向来不会反对和阻止官吏的巴结和恭维,许多时候这种默许也是在向巴结恭维他的人报之以立场和态度。

如果对所有人都简单粗暴,怕是会将很多人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因而,自从掌握了长安朝局以后,他的处世态度也随之改变了不少。

“足下在来长安之前在何处为官?足下口音听着倒像是弘农的。”

实际上,此时闲聊几句是秦晋有意缓和气氛,之前过分逼迫闵修文,会让他过于紧张。而现在放松下来,扯几句闲话,则更容易使人生出亲近之感。果然,闵修文闻言后,便用一种夸张的姿势点着头。

“大夫好耳力,小人确系虢州人,出仕为官则十余年均在蜀中。”

“蜀中?蜀中是个好地方啊,天府之国,理想之乡,中原的战乱与其相距甚远,那里的百姓也算幸运!”

“大夫说的极是,非但百姓,就是官吏也幸运的很啊,见不到叛贼肆虐,见不到百姓流离失所!”

秦晋曾经去过四川,但那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情,自打来到当世却未有一次去过蜀中。却听闵修文轻轻叹息了一声。

“可惜啊,蜀中虽然未经战乱,但也不复昔年的繁盛,官吏终日惶惶,百姓生活日渐穷苦,这几年水涝旱灾连在一起,乡间乞丐死人也随处可见……”

这些话显然是出自闵修文的肺腑,秦晋暗道:他一直以为蜀中会是唐朝的最后一片乐土,现在看来也是一厢情愿了。

“天下灾荒与人祸怕是不无关联,中原连年战乱超过五年,就连关中也屡次遭受兵灾,甚至长安也在去岁被吐蕃人攻下,这些是大唐的劫数,也是天下的劫数,秦某可不希望这二百年战乱的悲剧再次上演!”

秦晋这些话大有些自言自语的意味,可跟在身后半步的闵修文却听不明白,暗暗嘀咕着,二百年战乱之说从何而来呢?难道这位秦大夫有着前知二百年,后知二百年的神通?

闵修文是儒家孔孟门徒,从不怪力乱神,但却对权威有着天然的恐惧。秦晋在五年前还是个小小的新安县吏,岂知短短数年间便成为了左右天下最高权力的执鼎人物。试问,如果这不是天命使然,又怎么会让一个普通人有今天的地位和权力呢?如果这种人拥有某些神通,便也就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了。

看着秦晋宽厚而略显魁梧的后背,闵修文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敬畏与钦服。他暗暗想:能够为这种人卖命,也是许多人求之而不得吧。

念及此处,闵修文忽然想到了政事堂内神情落寞的第五琦,此人身为副宰相,却对政敌的归来而惶惶然,此前有意跟随他,看来是个错误的选择。

“战乱皆因安贼与史贼而起,如果大夫能在一年之内平定叛乱,莫说安西,便是重现天宝年间的盛世,不,甚或是赶超天宝年也大有可能呢……”

秦晋苦笑了一声,又摇了摇头。

“天下战乱五载,河北、河南、关中百姓死伤逃散,十室九空,人口难复旧观,盛世又怎么会来的这么容易呢?”

“大夫何必这么悲观,事在人为,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当年隋末大乱,战乱叠起,太宗不一样只用了一二十年就恢复了盛世?”

秦晋回过头来,看着闵修文。

“太宗盛世,不过是后人粉饰。人口是立国之根本,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盛世又怎么会到来呢?”

世人都知道,人口的损失没有一甲子的功夫是很难恢复的,秦晋直言不讳的点出这一点常识,却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回避的事实。闵修文脸上的冷汗禁不住留了下来,他虽然擅长掩饰内心的情绪,却不意味着他对李氏的皇权没有骨子里的敬畏。

毕竟李家坐江山已经过百年,这种敬畏是深入骨髓的,是任何掩饰都无法掩盖的。以至于闵修文在一瞬间哑口无言了,非议被视为历朝历代罕有的明君太宗,这是一件多么可怖的事情啊。

秦晋对闵修文的心态倒是十分理解,纵使此人心理素质极好,怕也不可能跳出这个时代人所共有的认知。

“好了,不说此事,你我闲走闲聊,放松一下,终日被案牍公文所累,秦某倒是终日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

闵修文道:

“大夫自谦了,日理万机乃朝廷之福,百姓之福,天下之福!”

秦晋也笑了:

“是啊,如果秦某一人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能使百姓日夜欢乐,还有什么是不值得的呢?”

已经死去的玄宗皇帝曾说过,瘦我一人而肥天下这种话,秦晋的话与之有异曲同工的意思,但玄宗皇帝最终还是晚节不保,致使天下糜烂如斯,倒是眼前的秦大夫,拥有如此身份地位还终日身着布衣,吃行住都十分朴素,如果让他……

接下来的事情,闵修文不敢再想下去,如果天下换一个人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闵修文不是个蠢人,有一点他看的十分清楚,别看秦晋现在大权在握,地位高高在上,可一旦将他刚才的想法付诸实践,便很可能会招致众叛亲离,天下离心的境地,而这种诱惑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忍受住的。

“大夫乃国之柱石,自然当得起所有美誉。下吏斗胆建议大夫,还请大夫允准!”

“但讲无妨!”

秦晋对闵修文这种郑重其事的说话方式已经渐渐习惯,朝廷上的官吏有不少人都是如此,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

“大夫一身系天下千万人安危,切勿保证身体,不可过度操劳,否则这天下乱世又有谁来抚平呢?”

……

闵修文悲壮而来又志得意满而去,秦晋有意让此人到河西去,让苗晋卿审时度势使用。在他看来,闵修文其人虽然没有治国大才,却是有着纵横家所应有的基本素质,苏秦张仪在世也不过与此。如果此人可以说服郭子仪,河西局势稍缓,他便可以腾出手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平定河北叛乱。

“备马,去西明寺!”

西明寺本是高宗年间奉高宗诏谕兴建,大法师神泰与玄奘都曾为上座寺主,可惜在至德元年毁于乱民烧抢,至德年间虽然有达官显贵曾募款重建,但终究再没有迎来昔日盛况。直至吐蕃陷城,这里的法师与沙弥一并被迁往他处,神武军克复长安以后就再没有恢复为佛寺,而成为废弃的乞丐寄居之所。

元一枕奉命重建千牛卫,便选中此处作为官署。一则,西明寺占地宽广,又有许多殿宇没有毁坏,正好可以不多耗费钱财的前提下,而拥有足够的规模。

秦晋对元一枕选择的西明寺也很满意,就连一向以吝啬抠门著称的宰相第五琦都夸赞了他几句,为朝廷省下了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亲卫的护拥下,秦晋很快就抵达了西明寺,早有千牛卫的旅率在门口迎候。

“末将恭迎大夫,千牛卫将军外出公干,令末将全程陪同!”

“带我去见陈千里!”

秦晋不问元一枕外出去有什么公干,以元一枕这种善于钻营巴结的人,能够放弃了这次巴结的大好机会,而外出公干,那就一定是有比钻营巴结更能得利的地方。可能元一枕此人马上就又会掀起一番大狱吧,秦晋如此暗暗想着。

踏进西明寺的一瞬间,秦晋感受到的并非佛寺曾拥有的安宁祥和,一种瘆人的寒意登时从脚底下传来。

千牛卫的肃杀之气可见一斑,也间接证明了选择元一枕组建千牛卫这种特务机关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西明寺占地很大,那旅率引着秦晋往东面的院落走了大概半刻钟,穿过几处上锁的门,抵达了一处看起来并不像监牢的厢房前。厢房的门也上着锁,就连窗户都以木板和铁条封死。

“罪囚陈千里就在里面,大夫请自便!”

很快便有军吏将坊门的铜锁打开,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秦晋迈步便要进去。那旅率却道:

“大夫请留步,还请末将先一步进去妥善!”

其实里面也有军卒看管,不过秦晋毕竟身份地位特殊,不容任何闪失,旅率这么做也是出于谨慎。

秦晋摆了摆手,自己是去见陈千里,又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有什么可怕的呢?

事实上,陈千里很是虚弱,在一处看起来还算干净的胡床上面朝里侧躺蜷缩着身体,手脚上均有拇指粗细的铁链绑缚,就算翻个身也会稀里哗啦的作响。

陈千里显然没有睡着,听到有人进来,便头也不回的说道:

“知情的人和事,陈某都已经说了,又何必再多费唇舌呢?”

秦晋喉头一阵发涩。

“是我……”

第六百五十一章:骤闻颖王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轻松便取胜第二百四十四章:再进长安城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亲王自观战第一千三百章:马赫迪之怒第八百七十六章:房琯的面目第九百八十四章:宰相观稀奇第二百二十七章:一骑绝尘去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雄狮在沟渠第六百二十四章:大夫生负疚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草原有雄鹰第八百二十五章:攻心方为上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六百八十五章:抽丝茧自开第二百一十章:大奸方似忠第九十章:波澜又再起第九百六十八章:意外之惊喜第四十七章:皆是狐鼠辈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返程遇马匪第九百二十四章:大相的虚弱第二百九十章:围城以打援第七百一十八章:败兵觅无踪第五百九十六章:善恶终有报第二百五十一章:狱中有生死第五百四十八章:朝廷始招降第五百七十五章:架在火上烤第九百一十七章:身份终暴露第五百二十四章:不谋却相合第一百六十三章:天子巧作弊第三百九十二章:宰相欲投机第一千三百四十章:昏陀多一夜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殿下非无能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大食吐火罗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敢死破敌阵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行商露马脚第八百六十一章:语出惊众人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安全至营地第九百五十五章:宰相欲叙功第九百三十八章:状况突起时第八百五十一章:捷报入长安第九百八十七章:李凯芳建言第七百二十四章:布局心思深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胆怯康多思第二百七十章:天子心难测第九百五十七章:杞王浮水面第一千一百三十章:遣返假使者第七百八十一章:谁能做黄雀第五百零三章:龟兹人之死第四百七十七章:冷眼看君行第一千二十四章:消息动长安第一千三百零二章:同生共死哉第一千九十一章:枭雄入穷途第二百四十二章:明府何其衰第四百零二章:韦济生野心第一百二十章:一肩挑千钧第六百三十九章:殿上各争执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卢杞返长安第七百八十九章:胜利的代价第一千零九章:独孤倓求救第五百二十六章:雨过难天青第二百三十七章:崔亮将入彀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欲走已晚矣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兵临范阳城第二百二十六章:自古两难全第五百三十三章:城内有奸细第六百二十五章:天子的主意第一百六十七章:演武为角力第九百零九章:郭子仪中计第四十六章:回天乏术否第九百六十一章:因缘巧从军第三百五十四章:有虚则有实第八百九十三章:危情乱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究竟谁中计第八百二十一章:攻城将开始第一千二百十八章:再戏大食人第七百零六章:使君的投靠第一千二十九章:发现突厥人第一千一十八章:军法与人情第六百八十九章:廷议决生死第三百七十六章:杨二生死难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两军有博弈第一百三十六章:筹谋军器监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葛罗禄叶护第六百零二章:广平王遇袭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兵临范阳城第一百八十八章:高宜托风尘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思绪转长安第一千四百零七章:漫步古城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食的命运第八十六章:泰山鸿毛哉第三百三十二章:天子用此贼第九百九十三章:化险为夷哉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心中有盘算第二十七章:不知绊人心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剑正走偏锋第一千一百章:坐守已七日第四百三十二章:胡将走末路第二百零五章:将错亦就错第七百三十五章:乌鸦一般黑第九十四章:徒有心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