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开府并建衙

安史二贼的叛乱从天宝十四年到至德四年一共持续了六年之久,天下人口因此而减少了超过三成。几乎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子弟死在这场叛乱之中。守在尤为严重的则是河北、河东、河南与关中。

尤其是关中,先后经历两次浩劫,一次是孙孝哲破关围困长安城,另一次就是吐蕃人攻陷长安城。特别是后者,李唐宗室惨遭吐露,幸存者十步足一。

宗室权贵尚且如此,又何况普通百姓呢?

报捷的骑卒沿着潼关通往长安的官道过去了一波又一波,不到一天的功夫,半个关中都知道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

长安城内也因此而欢欣沸腾,无论官民,所有人的脸上都演绎着由内而外的喜悦。战争的结束,意味着出征的子弟终于可以还乡了。

不过,与之相反的,秦晋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在他的案头堆积了太多的公文军报,此时的大唐仍旧危机四伏,不仅仅是平定了河北的叛贼便能天下太平。

今日,亲赴河北配合颜真卿收拢流民的严庄回来了,他作为亲赴前敌的高官,向秦晋汇报了所见的第一手资料。

颜真卿的确是个有治世之才的能吏,不过,严庄却不建议重用此人,而是应该将其调往不甚重要的州郡任太守。

而今,天下稍定,有功不赏是会让人心不稳的,面对秦晋的质疑,严庄自有他的看法。

“此人忠于李唐,大夫若要再进一步,唯恐……”

话不需要说透,秦晋已经明白了。不过,秦晋却哈哈大笑起来。

“此人当用,就要大用,天下离乱,百废待兴,还不是想那些事情的时候啊!”

严庄再一次进言:

“大夫而今拥克复两京,平定安史二贼的再造之功,当恢复前汉旧制,以丞相之尊,开府建衙,设立属官!”

这个建议让秦晋颇为心动,从前他不想升官,是因为天下尚未承平,任何反对声音都可能对平乱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而现在乱事即平,神武军便可以腾出手来做任何事情,自然也就不畏惧有可能出现的叛乱。

“此事,与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商议过后再说!”

当世之时,所谓宰相已经与秦汉时的丞相不可同时而语。今日的宰相均以三省的长官充任,并无开府建衙,设立属官的权力。所以,今世之宰相不过是天子意志的执行人而已。而可以开府建衙,设立属官的丞相,不但有执行之权,甚至还有决策之权,很多时候遇到强势的丞相,所定策略,连天子都难以干涉。大体上只一旦开府建衙,无异于在朝廷之外,又另立朝廷,久而久之,强势者更强,弱势者更弱,名正言顺的攫取权力,这才是最潜移默化的法子。

也正是因为丞相权力过大,汉武帝才以内外朝这种方式架空了丞相,剥夺了丞相的决策之权。直至东汉末年,曹操掌权时,才短暂的恢复了丞相旧制。

自此以后,至今,便再无开府建衙之丞相了。

六年前,秦晋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这种充满了野心似的人物,但时势使然,无形中好像有一双手在推着他,一步步向前不断的狂奔着。

复秦汉丞相旧制这种事,不能由秦晋提出来,也不能仅仅由严庄提出来,必须由满朝文武百官集体上书,天子下诏首肯,然后秦晋再演足了三辞三让戏码才算成功。

在这件事上,第五琦与严庄不谋而合。严庄在朝廷上影响力很有限,而事权极重的第五琦则完全不同。数年的宰相生涯已经让他在朝野上下建立了相当的威信。

只要他提出来,就马上有一群官吏纷纷景从。

三省六部的官吏,有半数以上都纷纷附和上书,要求天子恢复丞相旧制,以御史大夫秦晋领丞相,开府建衙,总制国政。

如此一来,原本平定安史叛贼的风头竟隐隐被恢复丞相旧制的呼声所掩盖了。

不过,在这其中,有一个人的态度很是暧昧,那就是韦见素。

韦见素自打重新进入政事堂以后,一直对秦晋以默契的配合,唯独此事,竟迟迟不能表态。

第五琦的看法则比较切合实际,因为秦晋的官阶品秩与实际权力不相符,这当中必然会产生一些难以把控的权力细节,正所谓名不正而言不顺。这也就为有可能的祸乱埋下了隐忧。

既然已经看到了其中的问题,第五琦当然更倾向于及早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将秦晋推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以上种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在这个儒家道统并不占绝对优势的时代,对李唐宗室死而后己的人并不多。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家族的利益,自身的利益。

比如与神武军紧密结合的河东河北几大世家。在他们的眼里,李唐宗室也不过如此。

韦见素在一片恢复丞相旧制的呼声当中,提出了改元的建议。

实际上,改元这件事在年初就已经议论过了,连年号都有了确定,但当时战事紧张,便一拖再拖。

现在,韦见素再一次提出来,秦晋也觉得正当其时,便将几个月前定下的年号翻了出来,令其交与天子审阅。

天子还是瘫痪在榻上的李亨,原本以为他经过了从长安到灵武的折腾以后,身体虚弱至极,活不了多长时间。但经过一冬的将养,到现在竟是满面红光,连精力都比从前多了不知多少倍。

这倒反而遂了几位重臣的意,此前禅位太子的议论也就此销声匿迹。

对于手握大权的臣子而言,还有什么比皇位上坐着一个身体瘫痪的天子更乐于见到的呢?

太平兴国!

一个听起来就欣欣向荣的年号,李亨对这个年号也很满意,于是便急着宣布,当年便改元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元年七月,河北叛军彻底覆灭,伪帝史朝清、史朝义双双被绑缚长安献俘,唯一可惜的是,史思明在战乱中不知所踪。趁机南下的契丹人,进抵榆关之后,便被卢杞所领的神武军彻底挡在关外,彻底断绝了契丹人打算分一杯羹的想法。

这一年注定是多喜多事的一年。平定叛乱,举国欢庆,恢复丞相旧制……

许多事一件挨着一件,论功行赏,封爵升官,长安城就像过年一样,一直欢庆了两个月之久。

这一日,严庄除了恢复京兆尹一职还被委以丞相府司直。这在汉代是秩级堪比九卿的两千石高官,虽然地位稍低,可权力却是让人眼热的。

政事堂的许多政务被逐渐移分批交丞相府,对此,第五琦和韦见素给予了相当的配合。事实上,自恢复丞相府旧制,已经盛行了百多年的三省六部制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正所谓新年号,新气象,尽管制度变化频仍,可满朝上下仍旧充满了一片勃勃生机,在绝大多数官吏看来,这些折腾都是和过去的陈靡与不堪彻底决裂。

武功赫赫的唐朝,不会因为一次叛乱就彻底的一蹶不振。

休养生息是恢复丞相旧制以后提出来的第一条国策,而在此之前,还有几位繁重的工作需要准备。丈量田地,厘清人口就是当务之急。

人口和田地是税收的基础,如果不掌握这些数据,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的弱化就会持续下去。战乱之时,那是没有办法,现在不打仗了,许多在战时交与地方州郡的便宜之权就要悉数收回来。

而唯一胜任这份差遣的,除了第五琦则再无第二人。

就在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之时,夏元吉以年老体衰为由,请求致仕,天子三次挽留,夏元吉三次坚持。

最后,朝廷接受了夏元吉的请辞,并晋为太师,封代国公。

夏元吉辞官致仕,也引得韦见素紧随其后,上表请求致仕还乡。

不过,这一次,天子却是说什么都不允许了。

夏元吉的致仕,的确是年岁过大,身体已经难以支撑繁琐的政务,另一则原因则是以这种方式表示了对恢复丞相旧制的支持。他作为中书令,乃政事堂宰相之首,自然不可能再去做丞相府的属官,但让出手中权力,却还是做得到的。

他的识时务,也换来了相当丰厚的回报。除了个人所获殊荣以外,其三个儿子俱受荫得官,入丞相府。

而秦晋之所以不同意韦见素与夏元吉一同辞官,就是因为权力的交接是需要过程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尤其是一种制度的变化,可能非一两年之功也未必能够彻底完成的。

更何况,韦见素身体康健,精力过人,又是个有能力的官吏,留在朝中的意义远大于致仕还乡。

在百官眼中,秦晋是个低调又铁腕的人。在家人眼中,秦晋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犁地的黄牛,每日非要派人三番五次的催促,才能回到家中吃一口饭,睡一会觉。

而这一日,他却破天荒的,在日落之前就进了家门。因为,他的嫡子出生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刺杀重臣也第七百九十三章:民营发神威第一千三百一十章:误打又误撞第一百九十八章:锦瑟五十弦第七百一十三章:说服广平王第一千八十七章:轻信于斯人第八百三十三章:叛将的悔意第二百八十七章:阴云蔽天日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东返在眼前第三百八十一章:密使生波折第九百一十五章:浪荡且回旋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叔侄的雄心第八百五十二章:生在帝王家第三百二十一章:捉钱有令史第六百九十一章:隐隐欲废立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波斯大都督第四百七十九章:虚惊仅如此第七百六十六:荒唐的谈判第三百九十六章:相公不奉诏?第二百四十八章:天子积威重第六百七十四章:朽木难堪任第七十章:瓮中再捉鳖第七百八十一章:谁能做黄雀第七百零五章:树影稀落落第一百六十九章:名门出虎子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莫名的使者第四百四十二章:血战风陵关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剑正走偏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忠实的仆人第七百一十章:天子忽反常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亲见前总督第二百九十八章:使君难入眠第八百二十章:刑场重说教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法兹勒投降第九百零三章:欲使其疯狂第八百九十九章:迟暮天可汗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波斯波利斯第八百七十四章:宵小尽出洞第九章:蕃将夜遁逃第八百五十一章:捷报入长安第九十一章:巧借龙武力第一百八十二章:反助杨相公第七百八十六章:子琦存死志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围歼神武军第四百五十章:使君追天子第四百六十三章:李唐命犹在第四百零三章:天子心难测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直抵埃兰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另立一小国第六百一十四章:毒瘤难回避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意外来献城第一千一百零三章:刻舟求剑也第六百四十三章:无声之答案第三百三十七章:忠良诉冤魂第五百六十一章:夜焚贼军械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阿里的噩梦第四百四十八章:官民尽投降第三百六十四章:老少话军心第七百四十二章:唐将甘赴死第一千九十七章:囚徒脱牢笼第一千零一章:佳人恨难绝第三百九十章:胡将生诡计第九百零七章:权相的权谋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绝命只一战第一千三百零八章:鏖战无名坡第五百七十八章:反击已开端第四百九十八章:明主莫如此第五百零五章:竟是安西军第一千七十八章:马革裹尸还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尹心忧虑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无可再挽回第四百八十章:波澜平又起第六百一十三章:建宁王发难第七百零八章:毒妇生恶念第八百九十七章:大难各自飞第二百八十八章:勇士展身手第一千二十七章:戈壁寸寸行第五百九十五章:大夫再面君第九百六十一章:因缘巧从军第二十五章:射杀呼延将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军帐有定策第六十五章:鸟雀有壮志第二百一十九章:太子悲良才第五百二十六章:雨过难天青第九百七十六章:大将军之殇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良将胆气壮第一千零九章:独孤倓求救第七百七十一章:叛臣做使者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自作孽难活第八百八十九章:太子西逃路第二十九章:哥舒能饭否第九百一十八章:逃出长安城第五百零七章:不堪的臣子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哈里发之眼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趁热再打铁第八百二十六章:君臣各鬼胎第九十九章:中使夜传旨第八百五十二章:生在帝王家第七百八十八章:真正的内心第一千三百章:马赫迪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