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 焚书坑儒

十八章 焚书坑儒

各位大人,实在是对不起,因为5月30日因公外出,一直不知道本书6月1日进入了强推,今天抽空到了网吧,才发现的,所以今日补发六章,剩下的,要等到6月12日回家后再予更新了。

此外,由于书中记述的需要,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年代作了一些改变,希望大人们见谅。

---------------

但是,在目前来说,这些镖师们对于我最大的意义在于,他们可以代替我这个懒于运动的人踏遍大秦的各地,做我想而做不到的事。

在行镖之前,他们常常会收到一些奇怪的任务书简,有些是去找一些没有听说过名字的人,比如:项梁、韩信、陈平等等。但这个任务是很是让他们挠头,一年多过去,列出的名单里,他们也只找到了隐居在会稽的项梁,这还是因为项氏家族在楚地势力实在是太大,想隐也隐不住的原因。至于其他,一律是查无此人。

还有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是,搜寻历史、军事、诸子百家等等各类简椟。这个任务倒不难,每次行镖回来,他们都能给我带回几大车竹片子。

在剔除重复、冗余之后,我与审食其、红玉及从单父带来的几个心腹家奴亲自动手,一一用油布包裹,用石灰在四周填充装箱,悄悄运到骊山附近我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山洞里。

封箱前,我总会放入一枚亲手刻的竹简。红玉曾问我那是什么,我笑而不答。

其实,那竹简上只写了了十二个字“公元前216年吕雉封于此”。

不是小篆而是,简体。

震惊历史的“焚书坑儒”也不远了吧,可能我抢救不了多少书籍,但是,我尽力了。也许未来某一日会有人再次打开那些箱子并发现我留下的那枚竹简,不知他们又会是什么表情呢?

--------

如我所料,一夕之间风云变,大秦各地起滚滚浓烟,无数刻写着前人心血的竹简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能逃脱厄运的仅有秦纪、史篇、医药、卜筮、种树等寥寥几类。

那些日子,我能做的只是站在“五味天”的楼头怅然望着远处咸阳城郊终日不断的蔽日浓烟。然后把审食其、红玉以及参与封存书简的几个心腹家奴叫到身边,让他们对皇天后土、亲生父母、满天神明发出血誓对此事从此绝口不提。他们也都一一做了,只是自此看我的眼神便有了不同,多了几分敬畏、几分疑惑。

我知道做这件事,自己露出的马脚太多,但若要我坐看这些事的发生,却是万万不能的。焚书之事过后,我悄悄叫来了审食其,让他替我传句话。

“你去告诉李由,便说,令尊所做的事,怕是已经大大得罪了天下读书人,不知道千年之后,史书上又会怎样写今天的事呢?”

审食其诧异的看着我,然后迟疑道:“只怕他难免要问这话出自何人之口。”

我想了想,道:“你只推说是路遇一老者,听其闲聊时说的。李由还算是个聪明人,知道这话的意思,你既然不说,他也不会多问的。”我叹了口气,道:“尽人事,听天命了。”

果然,李由这孩子在听了审食其的话以后,聪明的没有多问什么,但我料想,这句话想必已经传到丞相大人李斯的耳朵里去了,只是不知他听进了几分。焚书之事,我已无力阻止,只希望坑儒之事我能稍稍改改一下这悲剧的历史。

始皇32年的冬天,便在大秦各地起的烈火中悄悄地过去了。

始皇帝再一次出发东巡,并在东海之边召见了那位我曾见过的徐福大人询问仙药之事。徐福奏说,东海有鲸鱼为祸,几次欲出海,都无功而返,恳请皇上派遣善射者同往。始皇同意了,依他所奏派了强弩手多人随行。但仙药仍不见踪影。

在咸阳,朝廷里供奉的诸多方士始终炼不出仙药,于是便开始流传了一种说法,说仙药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始皇帝凶戾残暴杀戮过多所致,是老天爷不让他长生。这种说法很快在因焚书一事而无比愤怒的懦生们中流传开来。

始皇暴怒,拘禁咸阳所有的儒生,彻查此事。

我所担忧着的坑儒事件,终不可避免。

但历史,似乎因为我的到来显出了些许宽厚。坊间流言,坑儒一事,因为李斯大人在朝廷上说了几句好话,始皇帝对儒生还是采取了相对平和的态度。只对为首的几十名儒生判处了役刑,发往北疆服苦役十年,其余跟风者数百名,皆判黥刑,令其回家闭门思过。

坑还是坑了,不过坑的全是方士,没有一个儒生。

尽管如此,焚书坑儒还是令天下儒生从此颤栗不敢多言,大大地杀了一下儒家的锐气,也令诸多法家学子深受鼓舞,愈加的昂首挺胸,在几年内陆续提出了一些极端激进的学说,大有一霸天下坛的态势。

而我,一直关注着一个人的动向,那就是皇长子扶苏。

据说,**书开始,扶苏就不断在朝堂之上提出与始皇相悖的言论,到坑儒事件发生时,扶苏的语言益发激烈,终于惹怒了秦皇,一道旨意,将他贬去了上郡任监军,与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蒙恬一起守北疆修长城去了。

那个俊美英挺的青年,从此再也不会在兰池边出现。

山有扶苏,剑舞兰池,便宛如一场绚丽却易碎的梦,消逝无踪。

--------

但我没想到的是,坑儒之事竟然对于吕家这个地主家庭也产生了影响,使得我的二哥吕释之千里迢迢地从单父来到了咸阳。

原因无他,只为了二哥娶了一位儒生的女儿。

他的那位岳父老大人是一位乡间的胆小儒生,焚书坑儒这么大的风声简直吓坏了他,忙不迭的疏散了家人,唯恐被人一锅端。女儿嫁到吕家,虽然已经是外人了,但也还有几分风险,最好是到一个没有知道她底细的地方去。

二哥释之与岳父大人一拍即合,他早已腻烦单父无聊单调的生活,看着我在咸阳大展拳脚心痒难耐,便趁此机会与老丈人一起做起了父亲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所愿,从此脱开金锁走蛟龙,远走高飞去也。

而我的这位二嫂也真真是儒家教养出的好女儿,温良恭俭让,比我这个小地主家的女儿强上了百倍。可能因为单父流言甚广,我见她始终怯怯地不敢和我说话,倒与红玉亲密有加,时不时还当着我的面咬两下耳朵。我想那定是在打探我的某些**,却也懒得理会,只当是给红玉找个伴罢了。这些年,红玉跟着我这个时不时就出点莫名其妙状况的主子东奔西走,身边还都是些不通女儿家心思的大老粗,臭男人,也真是苦了她。

可我没想到的是,我的二嫂居然是身负公婆托予的重任来咸阳的,当她渐渐与我熟稔而终于敢于向我开口后,我竟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七三章 贼寇第三百一十一章 集权第二百八十四章 螳臂第二百三十七章 矛盾第一百六十章 致命二二章 新生活审氏同人之一(作者:uruvil)审氏00主)第二百三十五章 避嫌四四章 王孙一三八章 川马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征一零九章 海选第三百三十五章 垂帘(四)二十章 一万钱第二百五十章 友恭九九章 刺赵一二六章 小宴六八章 恩怨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第二百零二章 苦役一二五章 分封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带第二百二十一章 噩耗第二百零四章 潜逃第二百六十九章 眼光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城一二五章 分封九九章 刺赵第一百六十五章 熊心第二百八十二章 阿籍第一百九十六章 出场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七一章 冲突第一百九十章 耳光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顿一零二章 罪孽第一百九十章 耳光第二百八十一章 危机四五章 三户第三百二十六章 两难第二百零八章 世道一二一章 天隼十八章 焚书坑儒第二百一十九章 相见第二百七十章 造反三二章 首战第二百一十五章 山居第二百六十三章 张敖第三百零四章 驾崩(二)一一四章 情义第二百六十四章 入城九一章 入关第一百七十七章 夺城第三百零六章 变故第三百一十章 天命六六章 用心十七章 武装第一百七十七章 夺城九九章 刺赵第一百七十五章 猜疑第三百一十三章 楚王第三百一十八章 趋炎第二百六十章 罪过一零七章 约法第二百四十六章 偕亡一二六章 小宴五六章 对阵二八章 倾家第二百九十四章 对策三三章 天命第三百二十六章 两难七四章 对敌二八章 倾家第一百九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九十二章 奔援第二百一十九章 相见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丧(下)第二百零一章 楚囚三八章 相得吕氏同人之一(作者:飞翔的大象)蛙)32刘氏第一百七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承受一零五章 寒病九二章 灞桥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二十五章 婚配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疑二一章 嫁与第三百三十一章 新帝(二)一四零章 规矩第三百一十章 天命一四六章 派对第一百八十二章 家族第二百六十九章 眼光一四八章 韩信第三百一十一章 集权第二百零三章 暗记五八章 君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考题第二百四十三章 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