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我点了点头,倒不奇怪。关中这地方,秦末的时候,被项羽坑了二十万秦军,入关之后又从东到西杀了一遍。等到了刘邦入了关,带着关中兵打项羽,打一回全军覆没一回,前前后后估计也折腾掉了几十万士卒。粗粗算算,至少也有百余万青壮就在这短短的十年间没了性命。

没了这些能种田的男人,就难怪关内土地大量抛荒。田没的种了,人头税还是要交的,也就逼得那些孤儿寡母们大量逃离家乡。

“你们商议出什么办法没有?”我问。心知照这么下去,今年的税入是眼看是收不上多少了,可偏偏刘邦在北边这一败,导致关中兵员损耗太大,不得不拨出大量的钱财重新招募兵员、整顿军队。入不敷出这四个字,说得可不就是眼下的情景。

萧何也叹了口气,道:“民间世情如此不堪,若要强行征税,无异于涸泽而渔,前秦例证在前,若说会再来个陈胜、吴广,也未必没可能啊。”

我烦恼地道:“可现在处处都要钱,先皇大丧,虽说要从俭操办,那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北边和匈奴人打的那一仗,多少城防要重新拨银子修建,曹参在晋阳替大汉辛苦守边,他的北军都护府如今还在野地里扎帐蓬呢,他虽不提,我心里却明镜似的。还有长安城里,难道靠着现在都督府的几万人马就够了?”

萧何苦笑道:“娘娘说的,微臣何尝不知,几次都欲提议减赋,可处处都伸手向我要钱,我也开不了之口啊。”

我往后一靠,伸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过了好一会才道:“穷人家没钱过日子要借债。现在朝庭穷得没钱过日子了,那也只好借债了。”

“借债?”萧何啊了一声。

“这天底下总有人是有钱的。”我道。“没钱,只能借。”

“朝谁借呢?”萧何再次苦笑。天底下还有谁能借钱给皇家,又有谁敢借钱给皇家。…电脑小说站

“发行国债吧。”我叹口气,这步子也迈得太大了些。尤其是在目前连最基本的金融系统都没有建立的情况之下。可是若不借钱。朝庭眼见着连禄米都发不下去。我现在深刻理解历史上关于汉初连拉车的马都不同色地记录,穷啊,就算有几匹好马,要不就送到了军伍之中。要不就卖了,如果再多养几匹,估计人就得和马一起吃草了。

“萧大人,不瞒你说,这一步走下去,连我都不知道是何结果。但所谓饮鸠止渴,被逼急了,就是毒药也得吞下去。”我苦笑道。

“那这个……这个国债要向谁借呢?”萧何还是那个问题。

“先向……诸候王、品级高的官员还有富户发行吧。利息比民间一般借贷高个半分,时间以三年为期,至于范围则暂时控制在长安城里。这样万一出了事情,咱们也好控制。”发行国债这回事,我确实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在曾经地那个时代只不过是个买国债的小白,贪图它比银行定期储蓄高那么一丁点的利率。

可是这个时代没有银行。我皱眉叹气,想了半天,才道:“这事儿得专人专管,帐务分明。萧大人。你从大司农那里调几个能干善算、头脑清楚、做事活络的人出来。让他们到长安各府劝说诸候王和富户认购朝廷发地这种国债,不要勉强。必须要以劝说为主,实在不愿意的就算了。但是朝廷官员必须要按品级认购。数额要在字据上写明。还有,每张数据都要送到我这里盖印认可才行。”我可是知道这国债一开始发行有多么困难的。估计就算在长安强行推行,一两年内收效也甚微,大概借来的钱还远远不够军队这一部分地支出。

萧何站在那里半晌无语,我似乎能看到挂在他头上的黑线。过了好半天,他才道:“只怕这事会引起各家诸候的不满。为了借钱而惹得朝议沸腾,甚至……怕是不值得。”

“这点我也知道,所以这次的国债虽说是三年期,但利息却是每年一付,让他们先看到点好处。还有,各家王爷和民间富户那里,一定要他们心甘情愿,不能强逼。第一年可能借不到多少钱,慢慢的,一年、两年、三年,时间长了,大伙儿知道这国债是能安安稳稳赚钱的好东西,自然就会掏钱出来。”我道。

“娘娘这意思,是每年都要借债?”萧何惊道。…手机小说站

我叹了口气,道:“前几年暂时只能这样,你也知道朝廷税赋这块儿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恢复得起来。等过些年,朝廷手里的钱多了些,咱们再情况而定吧。”

“另有一点,若不处置好,这国债之事怕也是办不成的。”我想了想,又道:“民间有放高利贷的,干这种事与往人伤口里撒盐也差不多,不少老百姓为了还高利贷被迫卖儿卖女,甚至自卖自身,惹出许多事来。咱们须得在律法中加一条,把高利贷严禁了,否则让那些富户把钱都拿去放了高利贷,自然不肯来买咱们的国债。”

“还有关于租税赋地事,自古以来,其中朝廷征人头税都是例定的,我想了想,如今咱们缺的就是人,倒不如先把这项免去十年。等关中人口渐渐恢复之后再说。有些家里干活地男人死了,田也卖光了,却还要交女人小孩的人头赋,这不是逼得人家出逃吗?免了这一桩,也能安定人心。不过田租还是要交的,先皇前些年封了不少爵位出去,按说,到了一定的爵位就可以免缴田租,结果有些人家主子三五人,倒有上百个奴婢,上千顷的良田,却还是交那么一点田租,岂是公平之道。你们回去商议商议,起草个章程,看看怎么能让家里有钱地多交些,没钱地少交。恰好关中各郡县刚刚丈量过田亩,可令他们依照田亩数统计田租,重新造册征收。”

刚说到这里,萧何终于忍不住道:“此举虽是大善,但微臣想此律一出,只怕会激起关中大户的怨愤。娘娘,咱们如今内里虚弱,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

我叹了口气,点头道:“萧大人说得是,是我急于求成了。”事实上,目前大汉政权在关中一带还立足未稳,再加上北边大败,新皇又刚刚登基,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前,稳定是压倒一切地重中之重,确实不宜这般出重拳改革租税制,从新朝既得利益者的碗里抢食吃。

烦恼啊。

萧何道:“娘娘,微臣有一提议,既然关中现在人少地多,那么朝廷借着新皇登位,不妨下道恩旨,凡民间百姓个人名下田亩数少于二十亩的,可以到官府申请无主废田,或自行开垦新田,三年之内免缴田租。若是关外之人愿意入关中定居的,也可依照此律办理。微臣计算过,此举并不影响朝廷收入,一来可以让流民回到土地上去,二来,只要等上三年,这些新开出来的田地可以让朝廷多出不少,三来,这些田亩所出虽不交租,至少也能多养活一些百姓。”

确实是老诚谋国之道。其实萧何还有一点没有说,这条恩旨最重要的是在吸引关外流民大量迁入关中定居。流民的问题,关中存在,关外自然也有,几场仗打下来,死的可并不仅仅是关中人。如今关中出恩旨免了人头税,可以到官府领田耕种,三年之内都不用交田租,这对于那些被迫逃离家园的人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诱惑。一年、两年,三年……只要这条恩旨始终执行下去,时间长了,关中人口必然要比关外恢复得更加迅速,有了人,自然就有钱,有军队。

不过这一点彼此都心知肚明,也就不必摊开来说得那么明白了。我点了点头,道:“就依萧大人的意思,待新皇登基之时,下此恩旨。”

但是萧何的提议依旧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大汉的财政危机还得想出解决之道。就算刚刚提到的发行国债,那也只能在小范围间进行尝试罢了,并不能缓解根本。

八三章 项羽第二百二十三章 后宫第一百八十八章 踪迹第一百六十七章 争议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三百一十章 天命一一七章 喜事第二百九十七章 游说九八章 定计第二百四十六章 偕亡第二百一十章 杀意二二章 新生活一二五章 分封一三三章 百工第一百六十三章 席卷第三百零九章 北军八六章 选择圣诞外篇 我和我的女人们(上)——刘邦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疑第三百零六章 变故四六章 苍头第四章 饮食的创新之道一三七章 拜师六八章 恩怨一二九章 李代第一百六十四章 死因第二百七十五章 溺亡第二百七十五章 溺亡八三章 项羽三八章 相得第二百一十八章 归来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带第三百一十二章 筹谋五拾章 风云八六章 选择一一九章 赴死第二百二十五章 婚配第二百一十四章 修仙第二百八十五章 迁都五七章 残酷三六章 反复八三章 项羽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顿第二百二十七章 荆轲一二二章 希望一三三章 百工第三百一十六章 撞破第二百一十二章 营救第二百六十八章 闲话第一百五十九章 护具第二百九十七章 游说第一百九十二章 逃亡四七章 群雄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悟六六章 用心六八章 恩怨第三百一十章 天命第二百九十五章 出使第二百四十八章 酒话第一百四十九章 考题一二九章 李代第六章 大铁锥第一百五十九章 护具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路遇十六章 要约第三百四十一章 恩旨十六章 要约七九章 高阳十一章 妹妹二五章 野心第三百一十二章 筹谋五九章 迁都第二百四十八章 酒话一一四章 情义一二一章 天隼三四章 得失第二百六十三章 张敖第四章 饮食的创新之道二二章 新生活一一五章 接应第二百一十一章 舌战一三五章 首富第二百三十八章 决别第二百三十五章 避嫌九五章 邀请一一三章 危机一四一章 十一三四章 得失第三百零一章 濒亡第三百零九章 北军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丧一三八章 川马第二百二十三章 后宫三二章 首战九九章 刺赵第二百三十一章 腰带第一百五十一章 拜将第一百五十章 破绽七十章 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