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章 三忍

三九章 三忍

我持树枝的手抖了一下,“项先生是项梁的堂兄?他……他是项伯?”

张良奇怪的看看我,道:“项兄确是名缠字伯,刘夫人,有何不妥?”

我微笑了一下,道:“没什么,鸡冷了,你们快用吧,我去和红玉收拾营帐。”说罢,欠身告退。一边退一边暗自摇头,以前读鸿门宴,只知道项伯这个名字,哪知道当年遇到的项缠竟然是便是项伯,结果懵懂了这么多年,尤自不知。

坐在整理好的营帐中,我望着四周幽暗的树丛,心里忽然泛起一阵惶惑,一个来自现代的人,若连历史知识都所知如此有限,那还能在这个大时代里做什么呢?——

此后多日,刘邦寸步不离张良。他原是随意惯了的人,但面对张良却自然而然的拘住了性子。张良不喜粗言,刘邦说起话来便也雅有礼,张良不喜狂饮,刘邦便也陪着他小杯慢斟。白日里并马而谈,晚间亦抵足而眠。我陪在一边的时候,常常能看见刘邦眼中的欢喜,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丝毫也没有做伪。

而张良最初仍是谨慎有礼的,渐渐也与刘邦如老朋友般的熟捻了,话题才慢慢由闲谈转向了兵法、大势。开始仍只是无意中漏出一两句,但刘邦在专注倾听细心领会之下仍颇有所得,张良也觉得高兴,便当真与刘邦探讨起了用兵之道。

萧何和审食其得空也跟在他们左右,听得几句,便或皱眉,或沉思。尤其是萧何,他原本读书极多,但听到张良说的用兵之道,却有耳目一新之感,常常忍不住赞叹几句。唯有樊哙,不耐烦听张良唠叨,一个人自与那些骑兵厮混在一处。

不一日,到得留县城外,张良向刘邦拱了拱手,道:“沛公,我需先去与几位朋友会合,便在此与公告辞了。”

刘邦抬起头遥望着高高的城墙,叹了一口气,怅然道:“我只望永远都走不到留县才好,却终究还是到了。”这句话发自肺腑,说得真情真义。他转脸看了看张良,突然翻身跳下马来,一记长揖到地。张良也忙跳下马,扶住了他,道:“不敢不敢,沛公请起。”

刘邦抬起头,恳切地道:“我与先生同行,日夜聆听教诲,受益良多。如今分别在即,却不知何日可以重逢,刘季不敢妄想留先生于身边,只求先生临行之前再教我一策。”

张良苦笑道:“良如今自身犹不能安,又有何良策教沛公。”沉吟了片刻,又道:“也罢,良多年潜读,倒有三点感悟,沛公试听一二。”

他神色一肃,道:“良闻自古欲成大事者,需有‘三忍’之性,一曰容忍,二曰隐忍,三曰不忍。容忍者,胸怀气量也。有容乃大,海纳百川;隐忍者,隐而不发也。时运不济之时,忍而不发,积蓄力量,以图再起;不忍者,非常人之所忍也,剖心忍性,刚韧难移。‘三忍’兼具,成大事可也。”

张良目视着刘邦,意味深长地道:“如今时势艰难,沛公尚需隐忍啊。”刘邦一怔,半晌,再作长揖,沉声道:“多谢先生教诲,刘季定当铭记不忘。”

张良微笑点头,忽尔又转向了我,道:“刘夫人还记得当年下邳黄石吗?”

我愣了一下,缓缓地点头:“自然记得。”

张良从马背上挂着的布囊中掏出一卷竹简,递到了我的面前:“当年夫人不取而去,黄石却不曾忘却,特令良送与夫人。”

我心里轰地一下巨响,看着那书简,却不敢用手去接,只颤声道:“这是……”

“此是夫人应得之书。”张良大有深意地道。

“难道是太……太公……”我茫然地道,说出太公两字,猛地便捂住了口,看向了张良。

张良温如玉的脸庞上飞掠过一丝奇怪的神色,微笑了一下,道:“刘夫人一看便知。”说罢,将书简递在我的手中,翻身上马,于马上拱了拱手,道:“沛公,良先行一步,就此告辞。”

刘邦和萧何等均拱手回礼,目送着张良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

我低头慢慢的打开了竹简,只见前几片竹简上写着两个大字:素书。其后则书写着几行小字: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

看完这几行字,我不禁一颤,紧紧握住了这卷竹简,心头百感交集。

----------

为避嫌疑,刘邦将骑兵尽数留在了留县城外扎营,只与萧何两人进城求见楚王景驹。而我则留在营内,细看张良留下的这卷竹简。

《素书》原并不长,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如果说《太公兵法》是兵家秘要,那么《素书》则是修身之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反复看着卷末那句“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不禁呆怔良久。

当年在下邳,对于是否利用自己那点历史先知去取《太公兵法》,心里总有些犹豫,直到站到了圮桥之上才豁然想通,我,并不是万能的。凭借自己的那点先知便玩弄古人于指掌之上的那种孩子般的妄想,当真是可笑之至。便是将天下所有好的东西都抢到自己手里,又有什么意思?

会给予游魂般飘荡在这个时代中的我,以及我所爱所关心的人快乐吗?

放下,其实比得到难得多。

所以,我才能以一种极其平和的心态和黄石公谈笑,然后又悠然而去。

历史,是祖先的故事,是先民们生存的印迹,是作为后人的我们应该以尊敬与温情的心情去看待的。纵然如今我被迫生存在这历史之中,我也不愿去做一个历史的破坏者,除非,是为了更多的人带来幸福。

可如今,黄石公将《太公兵法》传给了张良,却将《素书》送给了我,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呢?

----------

傍晚时分,刘邦与萧何回到了宿营地,刘邦沉着脸,而萧何则皱着眉,一望可知此行不顺。

“楚王怎么说?”我问。

刘邦一声不吭地从我身边走过,撩开帐门,走进去一屁股坐下,伸手猛地一拍桌子,喝道:“拿酒来。”一边侍立的红玉看看我,回身取了一坛酒放到了刘邦面前。刘邦拎起就喝,酒液淋漓着从嘴角流下,洇湿了胸前的衣衫。

萧何苦笑着摇摇头,道:“哪里见得到楚王啊,我们在王府的门房里干坐了一整天,说是替我们通报了,其实根本就没有人理我们,一天下来,连水都没喝到一口。”

我点点头,走进帐内,坐在了刘邦的边上,淡淡地道:“夫君,张先生离去之前不知说了什么话,妾身竟是忘记了。”

刘邦神色一清,沉声道:“三忍。”

我微笑着拿过他手中的酒坛,道:“那么就请夫君隐忍为先吧,莫要辜负张先生的这番苦心。”

刘邦看着我,半晌,摇摇头,道:“你呀,我都忍了一天了,回来喝点酒你还管东管西。”

我挑了挑眉,将酒坛又放回他的怀里:“那我不管就是。”

刘邦瞪着那酒坛,静了一会儿,又转头看我,道:“那……就这一坛?夫人,就只喝这一坛?我今天可是一口水都没喝过,就算解渴也得给点喝吧。”神态间又有了点当年沛县无赖亭长的惫懒模样。

见我没什么表情,他立刻转头又向坐在一边的萧何道:“萧兄弟,你也够渴的,来来来,先来口解解渴。明儿咱们哥儿俩还得再去站班呢,老子就不信他能一辈子不见我。”说罢,将那酒坛递给萧何。

萧何看看我,摇摇头,苦笑着接过酒坛喝了一口。

此后几天,刘邦和萧何日日去求见景驹,但景驹却始终不见。

一一九章 赴死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二百零一章 楚囚第二百九十七章 游说一二六章 小宴第三百一十章 天命第二百八十五章 迁都二十章 一万钱第一百五十三章 逃信二四章 希望第二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六十八章 敲打九八章 定计九九章 刺赵第二百一十三章 故人第三百三十四章 垂帘(三)第三百一十六章 撞破五拾章 风云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击三一章 立足第二百三十四章 用心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城五五章 李由第一百八十一章 班底第八章 沧海之远第二百七十六章 吞金二六章 当如是一一零章 说和第三百零九章 北军第二百一十七章 药毒第二百四十三章 悖论一四四章 秦奸第三百三十二章 垂帘(一)三二章 首战二八章 倾家一二二章 希望第一百六十三章 席卷八八章 洛阳九三章 再见第三百三十九章 冲突二二章 新生活第一百六十一章 兄妹第三百三十四章 垂帘(三)第六章 大铁锥第一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一章 承受第二章 计划二二章 新生活第一百九十一章 出城第二百八十八章 出征第二百九十五章 出使八一章 酒徒一三三章 百工第二百一十九章 相见第二百六十九章 眼光十七章 武装第二百三十四章 用心第二百五十三章 钱马十二章 书十七章 武装一一七章 喜事七三章 贼寇第三百三十六章 垂帘(五)九五章 邀请第一百九十二章 逃亡第二百零七章 简单第三百三十一章 新帝(二)第二百六十八章 闲话第二百一十六章 未来第一百八十七章 惊梦一三五章 首富第二百六十章 罪过一一二章 相托一零二章 罪孽第一百五十四章 筑坛三四章 得失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击第一百七十五章 猜疑五九章 迁都第二百二十四章 稻草审氏同人之二(作者:白帝城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固陵第三百四十一章 恩旨三一章 立足第二百五十八章 目击第一百九十八章 换命一二三章 大婚第二百九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八十七章 惊梦第三百一十七章 帝裔第二百九十九章 入山第三百三十章 新帝(一)第二百五十六章 父丧(下)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疑七一章 冲突第二百九十六章 冒顿第三百二十六章 两难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变第一百五十九章 护具一二七章 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