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节 种点什么好

农场的选址条件其实很简单:沿海的盐渍地不要,接近中央山脉的土地同样要:表层土下面不是坚岩就是铄石。所以,平原中间勉强算得上肥沃的微酸性冲积土地带,就是首选。

再考虑到至关重要的电力供应,地址自然呼之欲出:窑区对岸,往上游一点的地方。

新农场的位置离窑区很近,只要扯一根动力线过来,就能解决灌溉提水和给设备充电的问题,当然,想灌溉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修好水利。

梁乐天一开始只给农场规划了200亩的地块,就是担心水利问题。农场的土地位置在窑区上游一点,新港溪分出来的一条支流从外围流过,正好用来灌溉,还不用担心窑区的工业污水。

不过台南的大小溪河每年都有3个月的狂暴期,夏季洪水期和冬季涓流期的水量是天壤之别,所以梁乐天不敢掉以轻心,拨给他的300勇士,有200号人现如今都在整修这条支流——清掏,深挖,沿途修储水站,各种分流渠灌......

农场周边现在已经看不到什么植被,秉承着穿越众一贯作风,由麻豆社服劳役的土人动手,新港溪对岸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扩展“腐地”运动。

农场剩下的100号人手,这些天已经把200亩地基本清理出来:树林被砍伐后送去对岸,地里所有的树根石块都被挖出来,其余的低矮植被统统伐平,暴晒几天后一把火烧成灰,然后撒进土里当肥料。

梁乐天他们坐着电三轮来农场的时候,这里正在进行第一次平整后的漫灌,水泵正在往新修的沟渠里不断提水。新开荒的土地现在根本不考虑产量问题,尤其是现在没有肥料和农药的情况下,现在的首要任务是除草。

第一遍漫灌后,用不了几天,地里被焚烧时热量催化的草种就会冒头,到那个时候,大办公室答应梁乐天他们的电力拖拉机估计能到货,正好赶上犁地,将新草灭杀在地里。

然后继续漫灌,继续犁地......这种朴实无华,蛮横,但是有效,不需要农药的工作还会视情况再重复一两次,直到被诱杀的野草数量降低到可以忍受为止。

下一步就是播种。

台湾气候终年温暖,台北是湿暖,台南是干暖。即便处于小冰河时代,台南最冷的冬季气候也没有低于过15℃;所以常见的粮食现在都可以播种。

当然,穿越众在可以预见的很长时期内,是不会种植水稻的。

水稻是一种需要高投入,才能高产出的东东。在良种,肥料,农药三宝齐备的情况下,亩产千斤不是梦;如果搞齐良种田配套设施,再从后世德鲁伊那里进口点超级杂交种,亩产1500斤也是有可能的。

当然,杂交种口感不好,不过这不重要——看到油腻的肥肉会眉花眼笑的赤崁人民,不会在乎水稻的口感。

咳,以上都是做梦。

良种,化肥,农药这三宝目前穿越众一样都没有,所以水稻这种高富帅也就帅不起来啦,就像离开豪车美女和爸爸的富二代,如果要强行种植,亩产能达到三四百斤,梁乐天估计就要烧高香。

所以,老老实实先种点大豆探路才是王道。

大豆属于自带流量的小花——天然固氮,所以在眼下一穷二白的梁乐天眼中,大豆就是最好的开路先锋。

先种一季大豆,这个肯定要疯狂人工锄草N多次,然后在摸清楚当地的土肥气候这些条件后,农场再上马土豆,红薯,玉米三种爆人口专用大杀器,配合各种海产副食品,这才是穿越政权解决粮食自给的正确路线。

至于水稻......只要杭州还是漕运总站,少数供大员老爷们吃的稻米还是不在话下的,不是有太仓白粮吗,皇帝都爱吃,大员这儿也蹲着一位呢,每天闲逛,骄奢淫逸,望之不似人君。

当然,不种水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疟疾。

......

这里要重点讲述一番疟疾的凶残。

疟疾起源于非洲,是随蚊子传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俗称打摆子,热病,寒热症,在17世纪,疟疾是绝症。

天花,鼠疫和疟疾是同档次的大杀器,然而疟疾比前者更加耐久——在天花早已灭绝的后世,疟疾依旧感染着超过2亿人口,每年直接和间接死于疟疾的人口超过100万人。

欧洲人早在15世纪发现美洲后就开始移民,然而近在咫尺的非洲却无人问津——疟疾。

直到1870年,欧洲人控制的非洲土地还不到10%,广袤的非洲内陆无法深入——疟疾。

沙子堆里跑来的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将黑皮肤的原住民定义为“不可触摸者”——疟疾。

所以,疟疾和天花鼠疫一样,都是一直在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种疾病。

人类在千万年的对抗中,被迫进化出地中海贫血和多胞胎这些生物武器来抵抗疟疾:后世非洲原住民地区的双胞胎,多胞胎概率大大高于其他种群。

少数班达奴隶能在大员恐怖的伐木拓荒环境中多活一段时间,就是因为他们轻度贫血,是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携带者:从非洲发源的地贫症,沿着热带南亚地区一直分布到闽粤湿热地区,这和疟疾的传播地图是相符的,后世兔国有3000万地贫基因携带者。

然而这些被动的抵抗终归不是解决办法,地贫症这一类副作用巨大的变异基因,只能保证百分之一左右的轻症个体活到留下后代的年龄,从而使种群不被灭族。至于疯狂传染的疟疾,在17世纪,依旧是热带地区高效率杀死大批土著的元凶,欧洲人直到发现金鸡纳树皮后,才开始挺近非洲内陆,不是没有原因的。

......

穿越众太清楚疟疾的威力。

自从占领大员的那天开始,焚烧植被,填埋死水,修建排水系统就是领地扩张时的必备前置项目,从来没有改变过。

预防比治疗重要,这一点谁都清楚,何况,穿越众也不会拿药出来治疗土著的疟疾。

这里面有个很大的伦理问题:给谁治不给谁治?

药物是有限的,而未来被送到大员的人口数量,会呈几何式上涨,到时候一旦疟疾防治没做好,茫茫多的病号趟在那里,治不治?

有一就有二,哪一个该死?

所以穿越众一开始就没有把药物治疗当成重点。除了少量存货留着自用外,投入大量资源发展“腐地”无蚊区,才是所有人都能受益的正路。

第512节 公文和健勇第153节 妹子第40节 萝卜开会(二)第533节 接待入住第600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第521节 榜样的力量第565节 南下舰队第141节 农场第645节 销假第408节 步步紧逼第398节 连续打击第81节 船期和新城第533节 接待入住第579节 官邸会议(三)第59节 杨二入彀第358节 开港(二十四)第673节 幻变(一)第258节 前路第486节 黑导游第573节 来自北方的团队第238节 剥洋葱(二)第700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九)第147节 驳运第25节 到地头第597节 抚远号条约(一)第52节 新贵第670节 共襄大业(七)第121节 外籍劳工第17节 银元宝第454节 降将第592节 毛承禄第415节 北上第340节 开港(六)第550节 明葡战争(二)第108节 灯塔点燃第681节 北归(六)第610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十一)第721节 逐鹿第86节 昆仑人第42节 反贼们第200节 展销会第486节 黑导游第106节 齐备第642节 小年第292节 龙岩战记(十四)第207节 杀王(四)第678节 北归(三)第224节 噩耗第711节 收线(三)第570节 海峡治安整饬第35节 绑票(二)第169节 转运第273节 城堡价格第339节 开港(五)第662节 救反贼(八)第586节 初见第725节 接力第60节 姜十三第348节 开港(十四)第98节 玄武岩第14节 两筐石头第618节 大会(一)第550节 明葡战争(二)第250节 化工厂(三)第115节 两位秀才第285节 龙岩战记(七)第94节 别了,甘第丢斯第115节 两位秀才第452节 层层推进第719节 各处的开端第239节 火烧连营第40节 萝卜开会(二)第136节 挨打立正第550节 明葡战争(二)第315节 胚胎移植和马政第316节 曲线救国第699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八)第184节 外交成果第31节 塘庄第423节 校场(二)第271节 下午茶第673节 幻变(一)第503节 台北(二)第522节 吴掌柜的日常(一)第355节 开港(二十一)第102章 开门迎客第304节 建制(二)第300节 龙岩战记(二十二)第336节 开港(二)第475节 金殿撒泼(一)第36节 夏先泽第281节 龙岩战记(三)第645节 销假第680节 北归(五)第57节 李逵李鬼(二)第284节 龙岩战记(六)第311节 瘟疫第611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13节 备战备荒第448节 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