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 善后杂谈

逝者已去,生者还在一刻不停地忙碌。

灾后重建是第一时间开始的,而排在所有工作之前的头号任务则是疏浚河道。

由于暴雨和山洪的肆虐,如今整个台南平原已是一片浅泽,到处都是连片的水洼,有些已经连成了临时湖泊。而大批工人在台风过后的第一时间,就提着工具开始了清理水泽的行动。

水泽会引来蚊子,有蚊子,就会出现疟疾。所以挖渠引水,修补河道就成了当下第一要务。而原本在台江里忙碌,体积小一点的“海底捞”二号船,也紧急出动,从新港溪下游开始上溯,沿途清理那些随山洪而来的巨石和泥沙。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治标不治本。改变一个地区旱涝环境的唯一办法,就是筑坝。

台南历史上直到日据时期,才会由日本工程师八田与一设计建造了“嘉南大圳”系列水利工程。而这个系列里最核心的一处是乌头山水库。

整个工程完工后,嘉南平原由原本的5000公顷水田增加为15万公顷。灌溉区域涵盖了云林、嘉义、台南三县,是当时东南亚最大的水利系统。

......水利工程就是这么诱人。一旦穿越势力也搞出这样的工程,那么15万公顷,也就是200多万亩的稻米田,能养活多少移民?

然而这没什么卵用。

历史上日本人是从1920年开始,引进大型土木用的蒸气动力机械,包括铲土机,压力喷水机,砂石运输车;在这个基础上,花费七年时间,才完成一条长达3078米贯穿乌山岭连接曾文溪的引水隧道。

而穿越众现在的工业实力是很畸形的:看似高精尖都有,但是规模普遍很小,整个工业体系还远远达不到日本人当年的规模,所以修建大坝是不可能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在新港溪上游修几座小水库应急,至于曾文溪上游那几座大水库,现在的穿越众委实是力有未逮。

......

所谓破坏比建设容易一万倍。

在重建期间,上万名临时清道夫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清淤运动。直到5天后,才将周边的淤水和泥浆收拾干净。

初步恢复正常秩序以后,虽说大批工人开始返厂,但是接下来的减灾工作依旧繁忙。

好得一点是,现如今的穿越势力已经不像刚开张时那样缺人了。自从和福州的熊老大勾搭成奸以后,某势力这段时间通过福州站居中运作,在官府方面默认的情况下,大肆往台南这边运作移民,效果相当不错。

原本的历史上,1628年福建大旱,饥民甚众。郑芝龙在熊文灿支持下,“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就这样忽悠了灾民数万人赴台。事实上福建根本没有那么多头牛,到头来就是发了点银子完事。

而大员这边招人的路数和老郑是不一样的。大员这里没有银子和牛,但是大员有干净漂亮的经适房,有丰富的食物,有堪称神效的医疗,有充足的工作机会——任何饥民都可以在这里获得一个安稳发展的空间。

当最初的一船饥民被“忽悠”到大员开始工作后,很快就有人回去把一家人都带了出来。因为大员这边有个规定:单身者住集体宿舍,而夫妻带小孩者,可以申请零首付木屋一套。小孩越多越好申请,而且小孩全部免费上学,外带管饭。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

随着穿越众的口碑渐渐传开,陆续上门投靠的饥民便越来越多。而福州站这边则是来者不拒:任何人都可以来,穷得光屁股都可以。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包括船费和小屋在内的一切花销,最终都会从移民的工资里慢慢扣除。

这就是某势力最近人口暴涨的原因:大批计划外的福建移民开始陆续进入大员,再加上杭州运来的移民,本地同化的土著,穿越众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治下的总人口数居然突破了6万人大关。

这就很令人欣慰了,要知道,古代很多小县城的总人数也不过是几千人而已。

既然人手充足,之前很多小打小闹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了。现如今大员这里以工矿,基建,农业这三驾马车为支柱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大批的壮年劳力汇聚在这三个行业里,整个社会面貌欣欣向荣,一片蓬勃之势。

......

疏浚河道之后,大批人手又开始对遭灾后的住宅小区进行维护。这次风灾受害最大的,就是穿越众最早建造的那批宿舍。

当初由于事业刚开张,各方面资源不足,所以由郑洋洋设计的那批宿舍在屋顶结构上就薄弱了一些。于是台风过境,大批榫卯结构的老宿舍屋顶被掀飞,还有少量倒塌,屋里的人统统被浇成了落汤鸡。

而这次维护,则要将所有问题一趟解决:老宿舍的屋顶会按照新宿舍的屋顶结构重新安装,结构会被加强,所有隐患都会被排除。

随着移民人数的日渐增多,以及成份的日趋复杂,赤崁这边的住宅区也随之做出了不断的调整。从最初一水的的10人宿舍,到后期的40人大宿舍,再逐渐进化出大批独居小户,社会的演变很明显。

而这种演变和工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早期的人力夯桩,到后期的煤气砸桩机,再到抛弃榫卯结构,开始大面积使用铁钉和木螺丝......穿越众设计的这些简单线条的宿舍楼,其实内部的科技含量是一直在提高的。

要知道,如果不是有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的参与,完全凭借人力去“组装”这些积木房屋的话,那么宿舍建造的速度肯定跟不上移民涌入的速度,更遑论那些专门为完整家庭准备的独居小屋了。

现如今的赤崁新区,已经有了后世那些民居小镇的模样:一排排木质小楼被笔直的道路分隔成平整的棋盘,所有小区都被路旁整齐的香樟树所隔离。干净,整洁,由碎石子铺成的路面上,挂着车斗的煤气班车在缓缓移动,上面坐满了面色红润,穿着麻布T恤和七分裤的工人。

......

永远最热闹的地方自然就是宽度达到30米的赤崁水泥大街了。搞笑的是,这条街在原本的设计图中宽度只有4米......后来发现情况不妙,赤崁区政府才紧急将几排简易宿舍推倒,拓宽了街道。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谁。要知道,穿越众初次跨过台江的时候,对岸还是一片遍地野草和蚊子的蛮荒之地;设计师当初是按照一个美国西部小镇的规模来规划这片土地的,所以道路自然宽不到哪里去。

大员人民......不久后就会变为“帝国人民”的这些移民们,现在最开心的事就是晚上下班后,去赤崁大道逛街和shopping。

夜晚的赤崁大道就像后世的步行街一样,沿街布满了明亮的路灯,官办的各式店铺和烧烤摊,大批人群就在这里徜徉。

通常来说,在大道上最拉风的,是那些带着女友的牛逼人物......能从纺织厂和火帽厂勾引出数量稀少的女孩逛街,哪怕勾引到的是一个倭女,这种人同样属于牛逼货色。

至于那些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老实巴交,还没有适应穿越众这种奔放的管理风格的屌丝们,也只能咽着口水眼巴巴看着拱白菜的猪们掏出工分票请女孩吃烤石斑鱼。然而他们除了诅咒几句这厮明日就要破产啃大饼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敢惹事的都被抓去伐木了。

......

想在赤崁大道上开一家店可是很不容易的。因为穿越众现在的商业结构,本质上并不是自由贸易,而是管控极为严格的统购统销模式。

所有穿越众治下的子民,就性质上讲,他们和当年的国企工人是有点像的:工作和生活都由上层安排,这些人的选择权并不多。

而穿越众现在的商业模式也是很独特的:窑区基地的工业品,出了列在出口名单上那些行销全球的高性价比货物之外,其余的日用品生产数量并不多,数量刚好够本地人消费就可以。

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兼顾了商品出口创汇和本地工业的发展。但是坏处也有:私营经济暂时被打压了。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明国富商打算来赤崁大街买间官办铺子开杂货铺,那么他将会发现没有本地货可以进——所有杂货都是直接分配到各处官办商店里的,没有他的份额。而像煤油灯这种俏货,他同样进不到货,因为那都是给诸如荷兰人这种大势力准备的。

没办法,在17世纪这种极端缓慢的社会环境下,穿越众无法大批量弄到各类工业原料,所以只能采取这种方式来渡过瓶颈期。

当然了,随着浙江和福建这边的局面慢慢打开,随着大员船厂源源不断的大吨位货船的出厂,这种紧巴巴的统购统销局面,很快就会被窑区生产海量的商品所瓦解。到那个时候,怕是穿越众要跨海去绑一些豪商来大员搞活经济了。

第220节 两手准备第361节 参观团第663节 救反贼(九)第427节 病友第438节 战役背景第348节 开港(十四)第635节 郑和岛第162节 忍无可忍第426节 求医第124节 历史在改变第445节 三角第153节 妹子第256节 乐极生悲第223节 接活第314节 种牛第217节 第N类接触第367节 跌倒第188节 焦姐第377节 古道热肠第134节 砸响窑第202节 授业第204节 杀王(一)第282节 龙岩战记(四)第592节 毛承禄第708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一十七)第600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第675节 幻变(三)第167节 木料和水泥第599节 抚远号条约(三)第464节 暗中布局第593节 定约第464节 暗中布局第693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二)第593节 定约第447节 打援第308节 建制(六)第716节 收线(八)第571节 下龙湾登陆第644节 年话第142节 种点什么好第383节 上硬菜第196节 夜景第222节 荷兰人在大员第646节 站长第561节 接收(四)第436节 人头第456节 各方(一)第280节 龙岩战记(二)第463节 怼第337节 开港(三)第12节 尸体第15节 购物第207节 杀王(四)第587节 难念的经第178节 备战工作第698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七)第604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五)第674节 幻变(二)第83节 柴系统第166节 买方时代第20节 拦路虎第474节 爆吧第656节 救反贼(二)第357节 开港(二十三)第627节 讨逆(五)第258节 前路第141节 农场第360节 去舟山第190节 迂回第196节 夜景第389节 报应来了第6节 回归第687节 北归(一十二)第7节 狗死了第645节 销假第409节 调兵遣将第630节 夜访第678节 北归(三)第286节 龙岩战记(八)第170节 敌我矛盾第531节 吴掌柜的日常(十)第691节 北归(一十六)第159节 熊大来了第707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一十六)第445节 三角第560节 接收(三)第553节 明葡战争(五)第727节 历史(二)第415节 北上第344节 开港(十)第355节 开港(二十一)第498节 出逃第321节 脱毒第690节 北归(一十五)第417节 落脚和撕逼第723节 囚徒第694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三)第427节 病友第699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八)第425节 飞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