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节 捕鱼

渔业公司关于机帆渔船的出售条件是这样的:首先,购买者必须是剃发领证的穿越国国民......好处肯定只会留给自己人,外资是不允许进入这种高科技领域的,哪怕是全款。

当于承德这帮稀有的小资本家凑够首付款后,就可以登船了。好在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合伙买船,合伙出海捕鱼本来就是沿海渔民的日常,所以大伙没什么顾忌——都是浑身鱼腥,一手老茧的敦实汉子,喝顿酒的功夫就把事情谈定了。

然而上船后的局面并不乐观:现在相当于股东们花银子高价雇了原有的船长,轮机工这些技术人员给他们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股东们需要尽快用自己人接手船只。这样才能把高昂的人工费用降下来,早日还清贷款。

要知道,为了尽快将珍贵的技术工人都调回去做别的,渔业公司对这些人是加了“技术抽头费”的。于承德他们要想赚钱,就必须迅速掌握技术,将利润从公司里抢回来。

......

于承德此刻正在胖头鱼号的龙门吊下努力操作着傻大黑粗的绞车布网。

讲真,从见到船上的煤气“冰窖”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为这种神秘力量着了迷。

捞了半辈子鱼的于承德,打死也想不到渔船上居然还有这种骚操作:虽说他是南方人,但是天冷鱼不容易腐烂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这之后等他登上船后,就像刘姥姥一样,捕鱼的世界观被颠覆了:可以在双船间对话的古怪黑匣子,能看到海底鱼群的琉璃板,自行往海里布铁网的绞车,轮机舱里那些轰隆作响的机关铁器......

5个大小股东,连同他们带上船的二十来个子侄部下这一刻全部麻了爪,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于是他们只能一步步从最基础的地方学起。

侄子于出水被打发去了轮机舱,其他人则先从最简单的布网拉网学起......

布网分为两种:围网和拖网。

围网是最简单的捕捞浅层鱼群的方式。船只一边撒网,一边围着鱼群转个圈,海面上很快就会出现鱼群鳞跃的壮观景象。

而拖网就要复杂一些了。

后世的拖网是很恐怖的存在。一艘或者两艘船后拖着大网兜,将中下层的海洋生物和环境一网打尽......海底生态彻底被破坏,各国沿海鱼获大幅降低,纷纷转战深海。

然而环境被破坏后,就修复不起来了。为什么经常出现棒子国逮捕兔子渔民?因为沿海已经没有鱼了,海底全是断裂的尼龙绳网和死气沉沉的废土,生物都被铲车一样的拖网给刮走了。

......

出现在17世纪的拖网渔船,作风是不一样的。

在后世,普通的渔船钢板厚度是2厘米左右。而17世纪的木质机帆船,在同样吨位下效率是大大落后的——要想达到相同的结构强度,就必须用很厚的木料。通常来说,这个数字不会低于10—15厘米。

要知道,英国皇家海军“胜利号”的双层橡木船壳厚度是变态的46厘米......

厚度就代表着沉重和笨重。2厘米钢板能做到的事,渔船需要增加至少5倍以上的自重,才能勉强达到要求。

笨重的结构大大限制了像胖头鱼号这种木船的动力和功能。要知道,后世那种最常见的240吨拖网渔船,载鱼量(含冰)是98.3吨。而排水量400吨的胖头鱼号载鱼量是多少呢?85吨。

是的,排水量多了100多吨,有效载荷反而下降了。这里面有低效率,大体积煤气动力系统的锅,也有从船板到梁柱都是粗笨木料的锅,还有硬帆和缆索的锅。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有点力不从心的动力系统,是拖不了太大的钢丝渔网的......沉重的渔网再加上里边的鱼,不要说底层了,捕捞中层鱼都费事。

......

今天是于承德他们上船10天以来的第一次实施拖网作业,在这之前,都是用简单的围网。随着船舱里观看仪器的船长通过高音喇叭一声令下,在甲板上候命的于承德一伙人赶紧纷纷开始忙碌起来。

于承德今天的任务是开动绞车。随着电机带动的绞车缓缓开始工作,龙门吊上的滑轮也开始转动,胖头鱼号身后的拖网开始缓缓被拉到船尾,同一时刻,轮机舱也接到了指令,船速开始下降。

20分钟后,面积比后世拖网要小很多的钢丝大网兜,就从船尾的铁滑道上被拖曳了上来。

看到渔网里不断挣扎跳动的鱼儿,所有的水手这一刻全部扑了上去:最艰苦的工作开始了。

于承德他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首先将小鱼和鲨鱼都扔回海里去。这里的小鱼,指得是比手肘短的鱼——低于40公分的都算。

......亿万年来的演化,使得海洋中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各种水层都遍布着鱼类。而历史上直到20世纪人类大规模使用尼龙后,海洋中下层的鱼类才真正得以被大量捕捉。

而在穿越众这个位面,由于有了电机和钢丝网,台湾海峡的中层鱼类,亿万年来第一次遭到了捕猎。

尽管钢丝网的网眼已经扩大到了后世渔民不敢想象的境地,但是依旧有很多“小鱼”被困在了网里,这时候就全靠人力了。

于承德他们不但要把小鱼都扔出去,还要处理大鱼。胳膊一般粗的,大腿一般粗的,腰身一般粗的......亘古没有遭到过捕捉的鱼群质量太过上乘,各种粗大的鲷鱼,黄鱼,太平洋三文鱼塞满了渔网,包括金枪鱼在内的深层鱼种也经常会被捎带着捞上来几条。

这些个头不比渔民低的大鱼会很快被开膛破肚,顺便遭受砍头之刑——当渔业资源太过丰富的时候,渔夫们自然而然就会提升产品质量,从而降低出航成本。

大批高质量的预处理鲜鱼被码进了煤气冷库,而渔船的尾部则不停往海里流淌着鲜血,内脏和鱼头。血腥的盛宴甚至在洋面上拉出了一道痕迹,引来了无数的鱼儿和海鸟,于是乎,收获满满,咧嘴大笑的渔夫们头上就落满了鸟屎。

第363节 曹大头第309节 建制(七)第58节 李逵李鬼(三)第295节 龙岩战记(十七)第413节 炮打徐府第337节 开港(三)第31节 塘庄第466节 解惑第560节 接收(三)第427节 病友第551节 明葡战争(三)第53节 县令和师爷第695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四)第280节 龙岩战记(二)第266节 股东第563节 接收(六)第566节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326节 会议(一)第262节 工分券和货币政策第323节 过期品第200节 展销会第293节 龙岩战记(十五)第649节 赴任之路(三)第124节 历史在改变第425节 飞虎营第617节 皇帝的心思你别猜(下)第337节 开港(三)第667节 共襄大业(四)第680节 北归(五)第371节 问诊第331节 刘香的应对第176节 大敌郑芝龙第73节 侵略者们第112节 终遭毒手第222节 荷兰人在大员第593节 定约第342节 开港(八)第587节 难念的经第427节 病友第446节 傻狗第591节 突至第344节 开港(十)第373节 无病呻吟第698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七)第415节 北上第157节 滞销第687节 北归(一十二)第90节 初次接触第665节 共襄大业(二)第15节 购物第690节 北归(一十五)第440节 三屯营第654节 邸报上的信息第623节 讨逆(一)第241节 崩溃第359节 开港(二十五)第497节 人棍第347节 开港(十三)第326节 会议(一)第473节 弹劾第46节 瞧病第420节 白酒业第418节 小吏陆水第31节 塘庄第70节 接触第3节 西昆仑第160节 亮相第117节 政局第101章 参政议政第55节 南望第709节 收线(一)第25节 到地头第220节 两手准备第594节 上门第465节 温尚书第591节 突至第221节 人质第45节 昆仑神僧第110节 杨二和摩云观第649节 赴任之路(三)第398节 连续打击第43节 合作模式第469节 晨光第20节 拦路虎第96节 四大将军第558节 接收(一)第589节 摊牌一刻第649节 赴任之路(三)第248节 化工厂(一)第361节 参观团第30节 杭州第193节 蚊子叮大象第593节 定约第445节 三角第722节 腹心第299节 龙岩战记(二十一)第72节 油画第233节 群贤毕至(六)第438节 战役背景第92节 村落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