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节 公文和健勇

在接收了将主......这里叫司令推荐来的三四个陌生部下后,一个总数十二人,由天南地北的好汉凑起来的步兵班就这样产生了。

作为班长,吴猛吴三爷一度亚历山大。

他猜出了事情的原委,知道自己一伙人之前的表现入了司令老爷的法眼,这是好事。但是吴三爷同样有忧虑:他怕这几位是跑来镀金的X二代,到时候万一一个照顾不周,有人翘了辫子,那可就闯下天祸了。

然而没过两天,三爷就释怀了。

这几个被塞进来的,在三爷这个老油条嘘寒问暖,言辞套问下根本没什么防备,很快就被套出了底细——他们之前大都是军港里的辅兵,这一次开拓军组建,就有那不甘于劳作,愿意搏命混个前程的报了名,现在被分配下来了。

发现这几位并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后,某人就放心了。可唯独其中叫贺扁担的,三爷最终还是高看了一眼。

首先,三爷在套问之后,发现贺扁担原来是被部队放出去的探马在匪窝外搭救的,之后还跟着司令混吃混喝了一段时日。大约是期间处了些情分出来,所以小伙子是被指名推荐过来的,这里面大概有点故事,需要重视。

其次,贺扁担身高马大,身手虽说是乱来的野路子,但是人年轻,敢和人搏命,调教一番就是一把好手。所以在了解了这几个新来的手下后,三爷唯独对贺扁担还是比较满意的。

接下来,依旧是紧张的训练磨合阶段。

每天上午,全体火枪手都会被集中在一起,由正规军教官来训练这些人瞄准,装弹,轮射,枪械保养,队列等等一系列领先这个时代的先进军事技能。

下午就是各小队合练了。这期间卫远作为总教头,会随机抽调班队任意组合,训练这些人小规模作战的能力。

光在校场上练把式肯定是不够的。之后卫远还会轮番带人出去拉练,训练这些人在陌生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以及教授他们一些野战知识。这里面科目比较多:包括通讯联络,急救,辨认方向,寻找食物等等基本技巧都被纳入了训练范围。

...........................

时间匆匆过去,一转眼已经来到了1630年的10月份,距离熊制军来广东上任已经过去一个来月时间了。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熊文灿除了密集接见两广官员和社会各界名流之外,还在周边各处简单转了转,做足了大佬上任后应有的功课。

现在时间既然用掉了,也就到了施政时刻,于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公文首先从肇庆总督衙门发了出来。

这些等因奉此的官样文章是任何一个官场都避免不了的。所以公文发出来后,并没有引起什么波澜,就这么按照程序,一级一级慢吞吞往下传,最终,来到了大明最底层行政单位:县衙。

隋开皇九年(589年),广州撤郡改州,增城县那时候起就属于广州。其后经历唐、南汉、宋、元、明、清等1300多年,广州名称多次改变,增城却始终都是广州的属县。

在古代,增城这个相对偏僻,有不少丘陵山地的下县,是不折不扣的乡下地方,属于广州的穷小弟,没人搭理。

那么能在这种地方上班的,自然就不是什么有远大理想和后台的985进士,这年头可不流行干部下乡扶贫,所以增城县令通常都是低位进士,或者干脆就是举人为之。

这一任的增城令谷泰,就恰好是举人为官。

一般来说,像谷老爷这种庸庸碌碌,举人为官的,在官场上的路子基本就到头了。上面有天花板,不可能再允许他去更大的行政单位做一把手。想做官的话,会一直在边荒下县中来回迁转。

好在谷老爷虽说庸碌,但是为人宽厚,薄有家产,也不大在乎什么上进不上进。所以他在广州官场虽说是个小透明,但是关起门来在增城县,那就是百里侯,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然后事情就来了。

话说这天午后,谷老爷正在后衙和妻妾品茶闲谈,不想老远看到自家马师爷站在后花园门口,拿着一份公文,背着手貌似在来回散步。

按照谷老爷和师爷之间的默契,这就是有事要禀告了。

谷老爷这个平庸人儿,一直以来之所以能把官儿做得四平八稳,这其中至少有一半功劳,是要落在他高薪聘请的绍兴马师爷身上的。

所以见到暗号后,谷老爷便及时抽身,和马师爷进了小书房,然后他就见到了被马师爷专门拿在手中的公文。

这份公文的内容很简单,是对谷大县太爷上半年一份剿匪报告的回执。

明末社会动荡加剧,各地府县日常给上级的报告中,有关于饥民,赈灾和剿匪的内容比例是连年增加。

然而这种报告就像后世的爱国卫生运动一样,属于每隔一段时间就来那么一下,从上到下都不会有什么重视。

谷老爷的上级部门,无论是府衙还是抚衙还是远在肇庆的总督衙门,都不会对各地多如牛毛的乱情做出什么有效指示——解决任何问题都是要花钱的,没有钱......所以这种文书现在已经大多沦为了官样文章。

由于之前王老制军病重不能理事,再加上后续熊制军上任等一系列事件拖延了时间,讲真,谷老爷早已把这份上半年的汇报总结忘到了脑后。

所以当他仔细看了一遍公文内容后,谷老爷是有点不理解的,他眨巴着眼睛扭头看向了一旁花白胡子的马师爷:这不就是府衙最平常的一份回执吗,有何需要老爷郑重的地方?

马师爷一看表情,就知道自己这位东家又马虎了。于是他伸出一根留着长指甲的手,在公文上一处地方点了点。

这一下,谷老爷看出点眉目了。和平时其他那些公文不同的是,这处地方有模棱两可的一句言语:“可就近求告水陆军兵,借调“健勇”维持地方,不可疏兀。”

眨巴着眼睛又想了想后,谷老爷大概猜了出来,这份充斥着浓浓的官场卸责语言的公文,大约是不着痕迹地点出了文章三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现在的问题是,他不知道这句话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

好在马师爷功力精深......不精深,也看不出这份公文的猫腻,于是他轻轻说道:“东翁,你可知那黄埔鱼滩上,日前泊了大舰?”

谷老爷这下终于明白过来了:“大舰?水陆兵丁?”

然后没过两天,增城县县令谷泰便急匆匆赶到黄埔军港,求见了驻军司令王博。

第336节 开港(二)第195节 欲取先予第76节 江山多娇第498节 出逃第466节 解惑第10节 出关第512节 公文和健勇第504节 台北(三)第262节 工分券和货币政策第719节 各处的开端第78节 本子第450节 直线第369节 他乡逢故知第350节 开港(十六)第525节 吴掌柜的日常(四)第322节 钟四毛第236节 群贤毕至(九)第28节 破庄第519节 边塞基建第156节 卡位第706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一十五)第132节 动真格第727节 历史(二)第691节 北归(一十六)第351节 开港(十七)第624节 讨逆(二)第388节 扩大会议第607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八)第372节 黑状第205节 杀王(二)第593节 定约第649节 赴任之路(三)第385节 另一处战场第364节 意向协议第305节 建制(三)第572节 鸿基堡第400节 方岳贡第445节 三角第353节 开港(十九)第270节 表兄弟第363节 曹大头第686节 北归(一十一)第520节 徭役是怎样发动的第627节 讨逆(五)第299节 龙岩战记(二十一)第336节 开港(二)第277节 升官第524节 吴掌柜的日常(三)第138节 盐场和船厂(二)第144节 林家兄弟第350节 开港(十六)第133节 兵临村口第395节 杀猪宰羊第665节 共襄大业(二)第699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八)第347节 开港(十三)第91节 大樟村第294节 龙岩战记(十六)第629节 讨逆(七)第202节 授业第438节 战役背景第389节 报应来了第556节 明葡战争(八)第509节 鸡汤第306节 建制(四)第468节 讲故事第662节 救反贼(八)第366节 政策第712节 收线(四)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第521节 榜样的力量第198节 播种机第396节 通用大招第546节葡人的抗战准备(二)第17节 银元宝第211节 杀王(八)第242节 华容道第161节 你也来了第302节 龙岩战记(二十四)第137节 盐场和船厂(一)第43节 合作模式第483节 回航第339节 开港(五)第128节 新附民第710节 收线(二)第422节 校场(一)第362节 落脚第673节 幻变(一)第671节 暖风吹得游人酔第167节 木料和水泥第696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五)第723节 囚徒第406节 全体覆没第382节 走投无路第18节 胡管家第572节 鸿基堡第249节 化工厂(二)第43节 合作模式第43节 合作模式第5节 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