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节 销假

广州老城,城南,隔水街。

一盏煤油灯发出的灯光由远及近,伴随着“哒哒”的马蹄声,马车沿着古旧的石板路缓缓驶来。

夜色下的广州老城,深幽寂静。狭窄的石板路右边,是无声流淌的城中小河,水面上泛动着稀碎的月光。

石板路左手,是高墙。不知道哪家大户的后宅墙,连绵不断延延伸伸。青石墙基下铺满细腻的青苔,青砖墙面上布满岁月的细密刻痕,角角落落都在诉说着宅院主人显赫的家世地位。

蜷缩着身子,拢着袍袖,周乙半躺在车蓬中。他没有拉上车帘,只把双腿舒展出了车外。

没有减震系统和橡胶轮胎的老式双轮马车,一路走来都在不停颠簸,哪怕是比较高档的石板路。

然而周乙十分习惯这种颠簸,尤其在今天这种环境下。

他此刻的心情很“空旷”。

车轮的颠簸,特意挑开的挂帘,缓慢后退的街景......每当这些元素凑齐的时候,周乙的记忆就会跳出难忘一幕:当年他从鄂州老家出来逃难,就是坐着同样颠簸的马车,出了鄂州城门,登上了长江码头。

一切都是那么的似是而非......同样的石板路,同样的城中河,同样的高墙。这一刻,遥远和鄂州和身处的广州融合在了一起,令周乙的思绪放空,整个人处在了一种“空灵”状态。

难得的思绪放松状态,没多久被喧闹声打断了。

当周乙警醒的时候,赫然发现马车已经穿过了安静的隔水街,来到了距离南大门不远的行市街。

周乙第一时间伸手入怀,掏出一个精致的铜壳怀表看了一眼。

昏暗的车蓬里,表盘上的绿色荧光指针明晃晃告诉周乙,现在是戌时末——晚上9点整。

“还好,赶得上。”

看到时间没出问题,周乙悬着的心放下来,又懒懒躺回了车斗中。

距离他从杨六水家出来,已经过了快一个小时时间。

今晚的小年夜,周乙过得很圆满。倒不是应为那些酒,最主要的,是通过节日的气氛以及和杨六水一家的交流,令孑然一身的周乙,在这遥远的异乡之地,获得了“精神”上的补足。

另外,这次彻底解决了杨六水的“工作”和“组织”问题,很大程度上算是“回报”了杨六水,这个安排令周乙很是舒心。

他知道,接下来自己会有好长一段时间出外差,不把杨六水安顿好的话,他出门在外也不放心。

不过,情绪这种东西,终归是要散去的。当马车来到喧闹的行市街,看似慵懒躺在车斗中的周乙,其实已经无缝切换到了“工作”状态,变成了冷酷培训体系出品的帝国爪牙。

——————————————————————————————————————

随着新区影响力的日益扩大,看似古旧迟钝的广州老城,早已在方方面面受到了波及,南大门建筑群就是改变最大的地方。

这之前的年月里,虽说入夜后城内外也有各种传统节目,但那多数都局限在“娱乐业”,譬如画艇和行院街。至于城池其余地方,大多数都是漆黑一片。

夜晚,其实和普通人没有多大关系的。这是十七世纪,寻常人家也就是点一盏油灯,玩不起其他节目。

然而今天当马车一拐进行市街口,喧嚣声和密集的灯光就扑面而来,令人猝不及防。

夜幕下,临近广州大南门的这一块区域,现在俨然成为了热闹集市。道旁遍地都是各种吃食,既有传统的米粉、云吞和糯米鸡,也有时新的炸鸡、烤肉和大排档。

这些摊位大多挂着明亮的煤油灯。在烟气和炊烟中,不知哪里来的许多食客将座位挤得满满当当,呼喝笑闹之声一刻不停,忙得摊主一头大汗。

食摊之余,再往前,到得南门内广场,同样是灯火通明,来自城内和城北的货车停满了广场。

南门这里原本是没有广场的,进南城门之后就是主街和两旁的商铺住宅。

后来不知哪一天,官府发了疯,硬生生将南门内外的一大片土地强行拆迁。后来又围绕着广场建了一圈二层小楼,开始出租给各路大商行吃租。

现在每当夜幕降临时,来自城内和城北的货物,便会陆续在南门内广场集结、验货、上账。各大商号会在第二天一早,将货物运出南门装船,及时过江送去新区。

周乙乘坐的马车,便在这种千百年未有的,亮如白昼的奇特环境中,逆着往来不绝的人流,来到了南城门。

到了南城门口,周乙下了马车,先是客气的摸出碎银和车夫结了帐。

下面他整了整衣衫,然后迈着普普通通的步伐,出城。

如果在几年前,这个时间点,广州南城的正门肯定早已关闭了。然而这几年下来,随着周边匪情的肃清以及商贸活动的发展,广州老城距离新区最近的大南门,关闸时间是越推越后,现在往往要到亥时(23点)才会关门。

周乙出城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城门口负责收过路钱的门卒,也不会去留意一个穿着普普通通,面相普普通通,行为举止普普通通,过眼就会忘记的人。

走出城门洞的时候,周乙是和大批面色疲惫,穿着牛仔布工作服的“打工仔”擦肩而过的。这些人正是造成南门内外热闹繁华的根源——新区下晚班的城内土著。

基础工业的薄弱以及过快的扩张速度,造成了新区现在“一房难求”的尴尬局面。再加上不停从海上运来的难民需要安置,所以现在老城里依旧有茫茫多的打工仔没能混到房子,只能每天做班船跨江上下班,像极了后世七环住的屌丝们。

穿过雄伟厚重的南城门,周乙一眼就看到了江对岸那片璀璨夺目的灯火。在十七世纪的夜晚,那片灯火是如此的吸引土著眼球,如此的令人震撼。不知多少土著精英,就是被那一片灯火代表的伟力所折服,义无反顾地投入了穿越众的事业。

南门外的夜晚,同样没有人休息,勤劳的明人已经开始上夜班了。船头上挂着灯光的小型客船和货船,在码头上进进出出,忙碌不停。还有南门外的“高速路”工地,后世县级公路的雏形已经出现在这里。

为了供应新区庞大无比的胃口,原始的产业链早已建立了起来。周乙去往码头这短短一截路上,就看到不下三船的活鸭活鹅,在排队等待上屠宰船。

一只清远活鹅,经过产业链的彻夜加工,会在凌晨三四点钟变成光滑的胚鹅运进新区。等到明天上午时分,胚鹅就会变成香喷喷的蜜蜡烧鹅,躺在瓷盘里等候穿贵老爷享用了。

与此同时,所有的鹅毛鸭毛都会被收集起来送去工厂做成外销的羽绒服,不会浪费一点。

周乙到了码头,熟练地登上了等候区的客船。

没过多久,小小的客船就满员了。船夫喊一声号子,拉帆启动,将小船向江对岸划去。

江面上的船只井然有序,来去都有专门的马路保证交通秩序。

水面上的“马路”,是由两组内部燃烧着煤油的防水浮标构成的。这种神奇的,上半部分是玻璃的“夜明灯”,每一个初次见到这种奇妙玩意的船客,都会啧啧称奇。

由夜明浮标组成的引导路线,可以令船家在十七世纪的夜晚,毫无危险地跨越宽广的江面,径直来到新区码头。

当周乙跳上新区码头那一刻,是9点40整。

到了新区,那就是自家地盘,百无禁忌了。周乙上了码头,在候车区,熟练地和人拼了一辆漂亮的四轮马车,去了中心大街。

“中心大街”是最早建立的行政区大街。这处有着街心大十字转盘的街道,宽阔高档,周围都是核心行政单位。而其附近的广场,也就顺理被称做“中心广场”。

新区的硬化路面,又平又硬。带有弹簧减震系统的四轮马车跑在上面,又稳又快。

没过多久,周乙就在大十字下车,然后步行穿过了十字东边的广场,拐进了广场东路。

从这里开始,盘查就严了起来。周乙在广场东路路口,首先接受了一拨临时盘查。

荷枪实弹的游动盘查组,对于深夜中敢来广场东路游荡的“明人”周乙十分感兴趣。不过下一刻,当周乙掏出自己的证件后,盘查组的人也就明白了过来:原来是情报总局的狗番子。

就这样,在又经历了一处固定检查岗后,周乙终于步行到了自己的单位:广场东路11号。

普普通通的铁门,普普通通的门房,挂在窗头的油灯,以及玻璃窗后正在打盹的老头......怎么看,广场东路11号都是一家再普通不过的行政单位,大概是档案局这样的清水衙门。

然而当周乙跨进铁门,绕过照壁的第一时间,熟悉内情的他,顿时感觉到了N双眼睛的注视。

周乙知道,这一刻,突然站在一顶明亮的LED大灯泡下的自己,眼睛反应不过来,是根本看不到几米外有什么物体的。

而被高强度灯光照射的他,此刻不光被左右侧后的持枪哨卫给盯住了,还有左右前方黑暗处的墙头狙击手——周乙本人就做过值班阻击手,他在训练营的步枪射击项目是95分。

缓慢掏出蓝皮证件抖了抖,在灯光下又伸手做了个内部手势,周乙等眼睛适应了灯光,这才稳步向前,穿过了“靶子区”,来到了情报总局真正的门房。

下一刻,门房里戴着大盖帽的值班尉官,开始对照证件登记。

“姓名。”

“周乙。”

“事由。”

“销假。”

第398节 连续打击第121节 外籍劳工第134节 砸响窑第653节 贺喜的背后第34节 绑票(一)第655节 救反贼(一)第719节 各处的开端第39节 萝卜开会(一)第114节 同船不同命第550节 明葡战争(二)第367节 跌倒第452节 层层推进第409节 调兵遣将第176节 大敌郑芝龙第320节 水利第449节 大贝勒第174节 看片第191节 海防游击第377节 古道热肠第628节 讨逆(六)第254节 一把军刺第109节 战略相持第266节 股东第553节 明葡战争(五)第240节 困兽第428节 手术第417节 落脚和撕逼第336节 开港(二)第497节 人棍第399节 地契联盟第8节 两只老板第694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三)第61节 学霸第594节 上门第229节 群贤毕至(二)第638节 滩头的坑爹事第292节 龙岩战记(十四)第169节 转运第298节 龙岩战记(二十)第434节 乱战第415节 北上第488节 狮子洋上第338节 开港(四)第95节 疏浚新港溪第210节 杀王(七)第546节葡人的抗战准备(二)第635节 郑和岛第386节 节奏感第278节 对澳门的攻略第337节 开港(三)第618节 大会(一)第64节 粉墨登场第566节 本地人物的接待第277节 升官第675节 幻变(三)第77节 虽近亦诛第662节 救反贼(八)第383节 上硬菜第474节 爆吧第288节 龙岩战记(十)第577节 官邸会议(一)第2节 假剧组第365节 自驾游第479节 走人前的谈判第109节 战略相持第518节 徭役第15节 购物第60节 姜十三第99节 许心素第553节 明葡战争(五)第729节 历史(四)第403节 进击的湖匪第641节 交待第172节 遮了天第85节 管制第107节 人货混装第654节 邸报上的信息第308节 建制(六)第674节 幻变(二)第327节 会议(二)第95节 疏浚新港溪第639节 火光第44节 丐帮第93节 谈判条件第142节 种点什么好第159节 熊大来了第553节 明葡战争(五)第452节 层层推进第37节 后庭对第691节 北归(一十六)第349节 开港(十五)第239节 火烧连营第653节 贺喜的背后第527节 吴掌柜的日常(六)第526节 吴掌柜的日常(五)第275节 养猪第534节 课程第611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212节 杀王(九)第26节 打声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