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节 共襄大业(七)

一副画卷也似的长轴山河图,平铺在了菩萨殿内的榆木供桌上。

从左至右,从西域至东海,仙风道骨的长轴图案,将传统华夏九州的地形地貌,详细展示了出来。

虽说用的还是古人习惯的水墨风格, 但地图最关键的准确度,乃至江河道路城池的位置比例,可都是从谷歌上复制下来的。

在十七世纪,这就是确凿无疑的天顶星科技了。

最后,当画卷徐徐展布到末尾,“江山社稷图”五个竖写的古篆字, 显露了出来。

整幅画卷立意高远, 古色古香,流里流气,颇有有萧何月下自行车的邪魅感。

当然,在如此令人惊叹的“古舆图”面前,画卷背面角落里一行不起眼的“QZJS16330302W”铅印代码,肯定是无人察觉了......情报总局技术科1633年3月2日制作,允许外部使用。

围绕长桌的一圈人,自然是李自成为首的造反派了。他们一边发出感叹声,同时伸出长满老茧的手,在图上比比划划,寻找着自己熟悉的城池。

“此图乃我师门重宝,由门中弟子千年九州采气所成,今日就献于主公。”

胸有成竹的周道长,献图的同时,还拿出了使用传统计量单位的“量天尺”,然后教会了彼辈使用方法。

“果真精细,分毫不差!”

未及,新鲜学会比例尺使用方式的田见秀, 在地图上找到了他最熟悉的陕西, 然后测量了米脂至榆林的道路。最终, 他兴奋地对在场众人表态:“有此图,天下尽可去得!”

没有人怀疑这句话。

地图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官府把控的战略物资,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这种等级的信息。而对于志在天下的李自成来说,再没有比这更珍贵的礼物了。

“今次委实得铁伞仙门辅助良多。”

李自成见次情形,心下板荡之际,一手抚摸着地图,口中也是许下了重诺:“倘使掌教真人法眼无差,吾辈日后真个能取了朱家基业......登基之日,

自成定要遥拜掌教真人为国师,封周先生总领天下教门!”

“哈哈哈,既如此,主公且容贫道献策。”

这一刻,貌似心满意足的周道长,终于开始宣讲准备好的战略规划了。

—————————————————

关于李自成部的未来战略,毫无疑问是要“配合”情报总局的对明总体战略来实施的。

所谓的对明总体战略,目前需要落实到李自成部的内容,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尽快积聚实力,争取早日在中原地区消灭明朝野战主力。

真实历史上,李自成从今年开始“南征北战”, 到明年继承“闯王”称号,直至明朝倒塌。

这期间,一直在各地流窜作战李自成部,多次被官兵打残打散...然而依靠明末无穷无尽的流民,李小强每次都能迅速东山再起,满血复活。

这种状况一直要持续到六年后的崇祯十四年。

到了那个时间段,明军和李自成部之间的战斗力,终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明军由于满清多次入关以及天灾带来的财政崩溃,素质下降到了临界点。而农民军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积累到了足够的作战经验和物资。

量变产生质变。

最终,六年后,李自成先后通过在河南地区的五次中原大战,陆续消灭了明朝内部的野战兵团,从而获得了北上入京夺鼎的契机。

再两年,明朝灭亡。

而情报总局这一次派周乙入营的目的,正是为了帮李自成节省时间:至少要把李自成未来流窜的那六年时间,节省下来大部分。

之所以流窜,就是因为实力不够。现如今明军主力虽说在缓慢降低素质,但依旧不是流寇所能正面打败的。

于是,周乙接下来提出的第一策,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提升实力:藏兵。

所谓的“藏兵”,其实是一系列军政项目的组合。用后世语言来说,就是根据地+练兵+积累军备物资。

这个策略中,李自成部从现在开始,就要建立根据地,秘密训练、囤积出一支不少于三千人的重装骑兵军团。

实力才是一切。在明末,有了三千精锐重装骑兵的李自成部,就属于脱胎换骨,能在未来决战中,毕其功于一役,直接消灭明军主力,震慑天下。

周乙的这一条藏兵策,讲真,确实超出了李自成等人的惯性思维...大伙自起事,就是熟练度拉满的流寇,谁也没有幻想过周乙所说的那种局面。

一张口就是三千重骑,想一想就知道需要天量资源来支持。流寇们饭都吃不饱,从没有那个想法。

另外,所谓的藏兵,其实还包含有重要的战略转变:李自成部将从流寇变成事实上的坐寇。

这一点,在坐众人都听出来了,也都迷茫了:坐寇哪里是那么好当的。几十万官兵如今就在围剿农民军,谁敢坐困孤城等死?

于是当周乙话音落下后不久,马上就有人提出了疑问:“不知先生这兵,打算藏在何地?”

“呵呵,问得好!”

对今天这场面早有推演的周乙,知道这一问问到了关键地方:根据地建立在什么地方。

下一刻,周乙重重一拳砸在了地图上他们如今的扎营之地:伏牛山脉。

“就与这伏牛山内,藏精兵三千。待它日功成,主公一朝出山再无敌手,顷刻间便成席卷天下之态。”

“八百里伏牛山,绵延盘桓,多有易于守备藏兵之处。”

周乙知道,这个策略的关键,还是后勤问题:“好教主公知道,铁伞门在荆襄之地积累多年,多有预备。如今只需打通武昌至南阳的粮道,这练兵所需的三千领铁甲,附带三十万斤军粮,半年内皆可运至此处。”

听周乙夸下如此海口,饶是李自成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依旧动容:“先生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便是那粮袋中所藏的铁甲,三千领只多不少。”

周乙所说的“铁甲”,是当时在粮车中运来的第二种盔甲。这种盔甲式样简单,是情报总局在工厂批量定购的仿制甲,内在质量很高,外型和时下明军骑兵装备的制式铠甲一样。

至于之前的山纹甲,那是用来给少数高级将领的,不可能大批装备。

......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李自成一干人要是再瞻前顾后,那也就不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革命家了。

更何况对于一伙流寇来说,能有一处进可攻退可守的老巢,自然是好事。之前只不过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一时没反应过来。

于是周先生的藏兵策得到了初步通过。

看到在场众人忐忑中混合着一丝不信任的复杂神情,周乙心下了然。他清楚这些流寇的心思...不外乎就是有便宜先占,走一步算一步。等有一天您老吹的牛皮破了,粮秣甲胄接济不上了,那时候再说。

如果换成几年前出门逃荒的周乙,大约也是这个想法。

然而,周乙如今也是参观过番禺非标准件厂的帝国精英......力大无比的煤气压机,像压米粉皮一样,轻而易举就将一块块精铁板压成了光滑坚固的头盔、臂甲、腿甲、胸甲.....

最终,这些部件被工人随手扔在了一旁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成品堆里,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怀着“土鳖也就这点见识了”的高档优越心情,周道长眼中带着诚挚微笑,徐徐讲出了下一条策划。

比起最关键的藏兵策来说,第二条被周乙称之为“搏名望”的战略,其实是为了配合第一条而生的。

想要养精兵,光有粮草和甲胄不行,最关键还要有人。

这里所说的人,还不能是流民,最好是有骑兵经验的人。

这方面李自成有先天优势。他起家的几百核心部众,大多就是陕西驿卒,以及边军中的逃兵。

历史上当李自成和明军在中原地区展开大兵团作战时,其手下最核心的“老营”兵,绝大多数都是甘陕边兵。

所以周乙的意见很简单:根据地建设,留下田见秀这样老成持重的人主持就可以了。至于闯王同志,适当还是要带队出去,前期跟随高迎祥打一打辅助...重在参与...精准撤退...也无需出河南境内...刷声望为主。

这样一来,等明年高迎祥在子午谷被杀后,自成兄就可以顺势接过2.0版闯王称号,招兵买马,一夜成型。

在这里,周乙要求李自成尽量在天下人中搏名声,他并没有透露自己掌握的最机密:高迎祥的死亡时间。

对于总局告诉他的高迎祥死亡时间,周乙深信不疑。

他本人就是狙击手。他深知在当前的战争模式下,总局想要一个人死,那个人就一定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去见阎王。

所以高迎祥明年必须死,给李自成留出上位的空间,这是周乙对总局这条绝密计划的理解。

当然了,对于这条机密的始作俑者,某些掌握着百度历史资料的人来说,高迎祥明年就是被孙传庭擒杀了,属实和情报总局没关系,不要乱盖。

待到周乙将全部战略计划公布,李自成缓缓点头应诺。至此明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大潮,在某支黑手的拨动下,就此涌向了另一条时间的支流。

而南望和周乙他们的故事,也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加遥远的北方,看一看那里发生的故事。

第299节 龙岩战记(二十一)第274节 圣光照耀第680节 北归(五)第207节 杀王(四)第190节 迂回第261节 一波又起第190节 迂回第391节 那个男人第26节 打声招呼第302节 龙岩战记(二十四)第534节 课程第197节 漂流节目第4节 暂住第493节 堂下何人第696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五)第26节 打声招呼第585节 同舟共济第293节 龙岩战记(十五)第34节 绑票(一)第237节 剥洋葱(一)第420节 白酒业第89节 土著贡达第45节 昆仑神僧第624节 讨逆(二)第643节 年饭第534节 课程第510节 三零式隧发枪第13节 备战备荒第310节 建制(八)第117节 政局第553节 明葡战争(五)第290节 龙岩战记(十二)第719节 各处的开端第643节 年饭第191节 海防游击第282节 龙岩战记(四)第55节 南望第431节 罐头第665节 共襄大业(二)第714节 收线(六)第626节 讨逆(四)第112节 终遭毒手第701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十)第612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262节 工分券和货币政策第58节 李逵李鬼(三)第427节 病友第164节 净街第598节 抚远号条约(二)第297节 龙岩战记(十九)第692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一)第82章 分基地第24节 出山剿匪第595节 甲板众生第442节 接触第694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三)第126节 新年会议第164节 净街第151节 双重礼包第73节 侵略者们第166节 买方时代第190节 迂回第269节 葡萄牙人的来历第558节 接收(一)第332节 招安之旅(一)第263节 入住第440节 三屯营第586节 初见第533节 接待入住第221节 人质第598节 抚远号条约(二)第455节 传信第26节 打声招呼第317节 草料第222节 荷兰人在大员第74节 忙碌第313节 竹鼠第536节 蓄谋已久第113节 种瓜得瓜第148节 海底捞第332节 招安之旅(一)第229节 群贤毕至(二)第191节 海防游击第535节 大卫星第360节 去舟山第686节 北归(一十一)第40节 萝卜开会(二)第129节 城市化第270节 表兄弟第494节 贺扁担第563节 接收(六)第378节 肥羊第562节 接收(五)第547节 明国军民的准备(一)第399节 地契联盟第612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399节 地契联盟第444节 人头武库和包衣第200节 展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