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节 各处的开端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黄河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清援明打败清帝野心狼。”

高音喇叭中传来的雄壮男女声大合唱,令符有地热血沸腾,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时间,大帅誓师后第五日。

紧急调拨的北上舰队,集结在新区码头。做为第一批北上成员,符有地昨天就已经在某艘运输船上了。

今天,从他在甲板的角度看下去,依旧是忙碌的一天。宽广的水泥坪码头上,排列着一个个整齐的士兵方阵。背着绿色帆布单兵大背包的官军,肩上背着火枪,正在军官的指挥下依次上船。

十个等候上船的方阵,每个方阵五百人。而在视线尽头,还有更多的方阵在集结。

此次北上定鼎之战,大燕国确实是把所有家底都掏出来了。

包括南洋抽调回来的一部分官军,以及刚从西江流域治安战中抽身的第一师大部在内。仅仅从广州出发的正规军,总人数就高达一万两千人。

这其中,步兵总数九千,炮兵总数三千。

本次用来北伐的大军,兵龄在三年以上的老兵占了百分之七十,可谓是诚意十足。

接下来,北上舰队还要在上海再汇合五千以上的官兵,令步炮兵总数超过一万七千人。

以上所有北伐军,临时编组成了高达八个团,二十四个营的强大野战军主力。

考虑到现在是一个由皇权、内阁制政府,乃至魔幻型军队等掺杂起来的一个魔改政权,所以大燕国当下的军制,并没有完全照搬后世,而是结合了一部分复古头衔,用来做为临时的战时指挥框架。

原陆军司令韩小波,被战时内阁首相大人,在北伐军总司令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个北方大都督的衔头。他是本次军事行动的实际指挥者。

原特种兵司令卫远,

担任了北伐军参谋长。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陆军此次精锐尽出。高达五十人以上的穿越众团队参与了本次北伐,指挥权铺设到了副营一级。

事实上,韩小波这个北方大都督,其下辖的军事力量可不仅仅有这一万七千人。

随同北伐军出征的,还有总数不下一万的开拓军。而这只是第一拨,后续还会有船队补充增援。

开拓军虽说训练、装备各方面都差一点,但做为城隘守军和治安战力来用,还是很管用的。

而一旦北伐军在天津登陆,届时,包括天津飞虎营、永平李继春部、东江镇诸部,乃至预计会达到五万以上的当地辅兵,都在韩小波指挥范围之内。

毫无疑问,全员配备了后膛枪,拥有高达三百门以上各式口径火炮的北伐军,就是当前地表最强军事力量。

码头上,滚滚而来的登船军人和移出泊位的运输船,成为了今天接下来的主要节目。

尽管有多座码头同时启用,但这股浪潮一直持续到深夜还没有停歇.各种军火物资在不停吊装进舱,还有从各地调集来的开拓军也在陆续登船。

直到第二日清晨,整整作业了三天,总数高达二万多人的北伐舰队,终于齐整待发了。

八月十日一早,当其时,码头上骄阳初升,瑞光普照。一身上将制服的韩小波,带着北伐军高层,向前来送行的曹川,内阁众大佬,以及其他人敬了军礼:“大家等我们胜利的好消息吧!”

依旧穿着坐蟒袍的曹川曹皇帝,笑呵呵拍了韩小波的肩膀:“你先走,我后面就去江南坐镇,免得那帮士绅瞎跳腾。”

一旁眼中带着鼓励神色的夏首辅,最后不放心,还是又叮嘱了韩小波几句:“你这一去摆席,大概要招待两三桌客人鬼知道一共有几桌。所以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及时和后方保持联络。”

“是,一定注意!”

一刻钟后,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由三十余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北伐舰队,出航了。

这个时间点,距离清兵正式叩关的八月十五,还有整整五天。

五天时间,船队肯定赶不到遥远的天津,即便中继站上海都赶不到。

所幸现在是夏季,北上是顺风。再加上沿海航道熟悉,蒸汽船队沿途都有大港可以补给煤水。所以这一路,北伐船队保持了六节以上的航速。

最终,出发后的第八天,北伐船队顺利赶到了上海港外海。

原本以为要一路奔赴天津的符有地,不曾想,只在上海港休息了一天。

十九日这天,符有地和部分狱政同僚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换乘:由两艘战列舰、四艘高速巡洋舰,外加十余艘运输船组成的长江舰队,搭载着数量为两千的开拓军和大量军粮,正式闯入了长江。

长江舰队的目的地很明确:武汉三镇。

对于致力于迅速平息明末乱世的穿越众来说,原本历史上,张献忠这种流窜湖广、江西,最终入蜀一路搞大屠杀的行为,是必须要阻止的。

眼下就是最好的机会:现在才是1636年,张献忠之流还在甘陕和官军打拉锯战。只要大燕国及时派遣部队进驻武汉三镇,就能卡住所有流寇南下湖广、西窜入蜀的道路,将彼辈限制在陕洛等地。

这次的初航只是探路。一俟航道打通,部队在武汉站稳脚跟,后续还会有更多的人员、火炮和粮食被调集过去。

出航后的长江舰队,杀气腾腾。眼下这个节骨眼,除了没有公开举旗造反,曹大帅麾下的部队已经不再有任何顾忌。舰队就是奔着打通长江航道去的,两艘战列舰已经做好了炮轰镇江要塞的准备。

不过,对于糜烂已久的明国水师来说,这一场仗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南京城里的各路大佬,想必也是明白局势懂道理的聪明人,大约不会让那些破烂江防部队往战列舰的炮口上撞。

八月十九日,长江舰队出航。

一天后的八月二十日,规模更大,增加了五千陆军的北伐舰队,再次从上海港启航。目标:天津大沽口。

这一刻,北方长城最重要的天险喜峰口,已经被清军攻占四天。

————————————————————————————

有关于万里长城上的诸多关隘,在历史各时期的侧重点,肯定是有所不同的。在明末这个时间段,喜峰口,毫无疑问就是明清战略交锋的网红热点了。

从导航地图上看过去,后金的战略选择,一目了然。

首先,位于盛京(沈阳)的满蒙大军想要南下,最近也最平坦舒服的道路,无疑是沿海的辽西走廊。

可辽西走廊不是那么好走的。这条道不但盘踞着关宁军主力,还修建了一系列连锁堡垒+城池,可谓是步步泥泞。

历史上,终明一代,虽说屡屡围绕此地获得战术性胜利,但后金政权始终无法打穿辽西走廊.直到那一天,吴三桂亲自下令放开山海关,与满蒙大军一起,击败了李自成主力。

既然地图最右边的辽西走廊走不了,那么想要入关抢劫,后金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行军路线往左边捎捎,钻丘陵了。

燕山以北的丘陵地带,东边是辽西走廊,西边是蒙古大沙漠。除非想要穿越大漠去山西转一圈,否则的话,出沈阳,走丘陵,最终穿过喜峰口,就是后金到达明代京畿的最佳路线了。

这一条路线,是后金多次入关的主干线路。和后世G101的线路有重合:平泉-朝阳-阜新-沈阳。

后金兵马对于这条路线,是走熟了的。沿途大多是河谷地带,好走。最关键的是,沿途还有凌河、青龙河可提供大军饮水。

路的终点,就是高海拔的喜峰口天险。

虽说喜峰口附近还有其他关隘,但只有喜峰口这里能快速通过大股兵马。所以每次入关,后金兵锋所指,一定有喜峰口在内。

喜峰口的重要性,不光在入关初期,其实越到后期越来越重要。

这么说吧,来的时候,轻装入关的清军,可以选择不同路线,心情好绕一圈大沙漠都行。

但是一旦入关劫掠结束,携带着巨量财货和被掳掠人口的清军,就变成了一条臃肿的大蛇。

这个时候,大蛇就必须从喜峰口一带出关,走最短的道路,避开大沙漠和关宁军,回到盛京。

综上,喜峰口失陷,就是战役发令枪响。

这一次,同样不例外。

8月16日,崇祯皇帝收到建虏叩关消息的第二天,喜峰口告破。多达数万的建虏前军、中军,从喜峰口鱼贯而入。

此次入关,崇德皇帝皇太极和历史上一样,并没有亲征。

替代皇太极指挥十二万满蒙大军的,是正白旗主,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

与此同时,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正蓝旗)、超品公额驸扬古利(正黄旗)二人,与阿济格一同,组成了入关三巨头。

接下来,熟悉的剧情再一次上演:建虏大军首先沿着喜峰口下山,然后在五十里处的山脚,攻占了战略要地三屯营。

三屯营,是燕山走廊的关节要点。此地是丁字路口,北边是喜峰口,西边是遵化,再往西,是蓟镇。最后一道关卡蓟镇过后,就算是出了燕山走廊。一马平川的京畿平原地带,届时就会暴露在进攻者面前。

三屯营的东边,是迁西。出了迁西,就出了燕山走廊东口。届时,迁安,永平,直至山海关一线,都是平原,无险可守。

8月16日,喜峰口告破,17日,三屯营失陷。

上一次,见到敌军杀来,被长期克扣军饷的三屯营守军,就势打开城门,反手卖了巡抚王元雅。

这一次,虏骑遇到的,是更加虚弱的大明。三屯营虽为要隘,但“塞垣颓落,军伍废弛”,虏骑前锋并没有费多大功夫,就占领了这个战略要点。

任何一处天险雄关,能让它发挥出应有效果的,终归是人和体制。而时下的大明,早已朽烂不堪。像三屯营这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军事要隘,依旧像上次一样,一推就倒。

17日,虏骑兵锋直指遵化。

理论上来讲,突破三屯营后,后金大军就该全力往西打通燕山走廊,直至京城脚下。在这个基础上,大军一边围困大明京城,一边分兵在最富硕的京畿平原掳掠财富人口。

至于说三屯营以东的迁安、永平等地,至少也要等第一批战利品后送的时候,后金才会分出少量人手去占领,以防被人抄了后路。

历史上,这个战略是正确的,从没有出过差错。

事实上,奉旨勤王的关宁军,会第一时间南下绕开燕山走廊,去京城参加会战,并不会跟在后金大军屁股后边收复失地。

因为当后金占据三屯营后,面对北虏军士据守的关隘,关宁军完全没有信心强攻下来。

而历史在这个位面,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改变。

——————————————————————————————

三屯营失陷后第二日,18日晨,隆隆作响的马蹄声,回荡在了燕山走廊东口。

少顷,乌云一般的骑兵,涌出了山口。

打头的骑兵,高举一面旗帜。如果有人对刚刚被皇太极下令修正过的满文有研究的话,就会认出带兵将领名衔:超品公,额驸扬古利。

舒穆禄·扬古利,清朝开国元勋之一。隶满洲正黄旗,库尔喀部首领郎柱之子,娶努尔哈赤女为妻。

杨古利此人,身为努尔哈赤的女婿,早在努尔哈赤征战期间,就追随其左右,战功卓著,经验丰富。

这一次出关的满蒙大军,杨古利是三号人物。

之所以派位高权重,久经战阵的杨古利率军提前东出燕山走廊,还是防备穿越者的缘故。

毕竟当年的京观,实在令人心有余悸。

虽说这一次有确切消息,南方曹氏大军不会短期内北上。但这个年代打仗都是以月、年为单位的,不能轻忽。

于是,杨古利在突破三屯营的第一时间,就率领本部兵马东出走廊。其部的战略目标很简单:尽最大可能占据河北东部平原上的据点,在未来,迟滞可能从天津方向出现的曹氏兵马。

这个战略,是大军出发前,崇德皇帝召集诸将讨论时,一致决定的,不容更改的一条重要决策。

为此,在原来拟定的十万军士的基础上,满清朝廷还专门给杨古利增加了两万步兵用来攻城或者守城,这是历史上没有的。

今天,杨古利带着麾下两千骑兵先锋,来了。

策马登上一座浅浅的土丘,脸型削瘦,肩背却是宽厚的杨古利,第一眼就看到的,是二十余里外的迁西县城。

接下来,他目光横扫。广袤的河北平原,滦河,乃至远方的植被村落,都落入了他眼中。

“阿克丹,你带五百骑,去东边看看。”

“诺。”

“图浑,你带五百人,绕过县城,去南边看看”

“诺。”

“我带剩余人马去取县城,你们天黑前要回来。”

“诺!”

寥寥几句命令后,多达两千的杨古利本部骑兵,徐徐散开,像三把雨伞一样铺开在了平原。

下马休息了一柱香功夫,杨古利本人带着一千骑兵,沿着滦河,开始徐徐南下。二十几里的路程,不到一个时辰就走完了。

下一刻,面对已经放下了吊桥,虚掩的迁西城北门,饶是百经战事的杨附额,也不禁疑窦满心,颇有当年司马懿在西城下的感觉

大约是城头少了个弹琴的来烘托鬼魅气氛的缘故,也就犹豫了两分钟,杨附额便派了一个小队骑兵进了县城。

没过多久,先锋隔着吊桥,兴奋地拉开了县城大门,遥遥挥手:“附额,县城里明人都跑啦!”

“还真跑了?”

半个时辰后,彻底在无人县城里逛了一圈的杨附额,坐在县太爷大堂上,着实有点出乎意料:明人还真是吃一堑长一智啊,全县老少这么就跑了?!腿停快啊!

令附额大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面。

傍晚,他撒出去的两股人马都回来了。这两伙人不约而同带回来了坏消息:半日马程内的明国村落,无一例外,全部被焚烧一空.老乡统统地不见的干活。

猛然起身,望着已经跌落城墙的夕阳余辉,杨附额这一刻突觉不妙:从叩关那一刻算起,他是马不停蹄赶来迁西县城的。

如果说看见狼烟,县城官员早有预案也就罢了。可四乡民众如何能狠心焚了家园,靠着两条腿跑出了马腿范围?

如此诡异的坚壁清野,令杨附额寒意上身。冥冥中,一个不愿意提起的姓氏,突然间出现在了附额的思绪里:“不会的,就是乡民见到狼烟跑了。”

强行让自家镇定下来,附额当即下令:“紧闭四门,饱食休息,明日随我南下查探。”

“诺。”

“哼,我倒要看看,这东三府的乡民,真个跑光了不成!”

——————————————————————————————————

是夜,月晦星稀,天干物燥,伸手仅见半指,正是夜黑风高杀人夜。

县城外的小树林中,观察了一番的几个黑影,向后方发出了电波信息。

足足三个小时后,一千名牵着裹了蹄子的马,步行而至的春雷营精锐,来到了小树林。稍事休息后,指挥官一声令下,士兵全体上马,点燃火把,向县城冲去。

城头放哨的八旗精锐,在骑兵冲锋后的第一时间,就发出了警报。与此同时,休息状态的旗兵在凄厉的角号声中,开始陆续从床上起身。

原本因为心忧没有睡觉的杨古利,披着外衣跑上了城墙:他需要评估来敌信息, 才能发出作战指令。

登上城墙的杨附额,第一时间估出了来敌数目。不过,在这样的夜色下,杨古利再傻也不会派兵摸黑出城,谁知道对手在哪里有埋伏。

至于城下的骑兵.关紧四门就完事了。明早天一亮,区区千把人,分分钟要他好看。

下一刻,密密麻麻的火箭越过了杨附额头顶。

“不好!是火攻!城内有埋伏!”

杨附额不愧是身经百战的旅行区UP主,被人刷了火箭,立刻明白了榜一大哥的用意。

然而,已经迟了。

随着第一拨火箭落下,县城内那些被涂抹,铺洒,粉刷了各种国家明令禁止的易燃易爆品的房屋,火焰瞬间冲天而起。木结构为主的迁西县城,分分钟烧出了令粉丝头皮发麻的燃爆效果,外面的弟兄们,隔着城墙都感受到了这股火辣的热情。

第217节 第N类接触第362节 落脚第1节 守株待兔第713节 收线(五)第359节 开港(二十五)第4节 暂住第391节 那个男人第482节 分流第339节 开港(五)第657节 救反贼(三)第346节 开港(十二)第620节 大会(三)第55节 南望第222节 荷兰人在大员第326节 会议(一)第53节 县令和师爷第662节 救反贼(八)第454节 降将第357节 开港(二十三)第177节 船厂第629节 讨逆(七)第680节 北归(五)第619节 大会(二)第242节 华容道第593节 定约第44节 丐帮第526节 吴掌柜的日常(五)第549节 明葡战争(一)第71节 散沙第324节 营养过剩第577节 官邸会议(一)第222节 荷兰人在大员第467节 稳固三角第262节 工分券和货币政策第720节 鲠骨第697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六)第324节 营养过剩第170节 敌我矛盾第415节 北上第123节 珠光宝气的协约第356节 开港(二十二)第7节 狗死了第454节 降将第423节 校场(二)第542节 成为股东第200节 展销会第390节 何以解忧第620节 大会(三)第176节 大敌郑芝龙第506节 拆迁款第585节 同舟共济第329节 刘香的焦虑第355节 开港(二十一)第333节 招安之旅(二)第681节 北归(六)第172节 遮了天第335节 开港(一)第558节 接收(一)第574节 北部湾整肃第678节 北归(三)第307节 建制(五)第562节 接收(五)第104节 新型贸易第328节 会议(三)第30节 杭州第282节 龙岩战记(四)第626节 讨逆(四)第305节 建制(三)第646节 站长第234节 群贤毕至(七)第463节 怼第6节 回归第281节 龙岩战记(三)第455节 传信第106节 齐备第578节 官邸会议(二)第714节 收线(六)第416节 天津卫第224节 噩耗第589节 摊牌一刻第602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三)第138节 盐场和船厂(二)第409节 调兵遣将第149节 台江防御方案第637节 箭第407节 交公第50节 王对王第202节 授业第30节 杭州第63节 视察摩云观(二)第654节 邸报上的信息第563节 接收(六)第250节 化工厂(三)第34节 绑票(一)第224节 噩耗第172节 遮了天第343节 开港(九)第389节 报应来了第420节 白酒业第369节 他乡逢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