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姑苏

对苏.州,顾淼相当的熟悉,毕竟就在隔壁,飞机3小时之内的距离都叫隔壁。

江.苏,正是江宁与姑苏的合称。

历史上最闹腾的时代是春秋吴越争霸,什么范蠡,西施,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之类的,就是在这一带发生的。

由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导致很多没有好好学习小学地理的外地人,认为苏杭在同一个省。

在0512这个区号下面,挂了五个市,除了苏.州之外,还有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

常熟出名的是蕈油面,以及一段怎么看都很阴谋的历史。

古公亶父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泰伯,老二泰坦,哦不,是仲雍,老三季历。季历不咋滴,有一个牛逼的儿子叫姬昌,就是那个在渭水边勾搭了姜子牙,被关了七年的周文王。

传说中,老头子觉得姬昌这孙子甚好,可承大统,于是老大和老二那就蹿了,说给老三让位,从陕西一路狂奔到了当时断发纹身被称为蛮夷的吴越之地。

他们这次的让贤行为受到了后世史家的高度赞赏与好评。

做为一个熟读《竹书纪年》的顾淼,他显然不能认为这事是正常操作。

那个时候周部落,属于小邦周,正忙着照顾大邑商的情绪,周围还有乱七八糟的像犬戎这种东西的存在,

古代人为什么讲究多子多福,一定要生儿子,因为在操着冷兵器撕逼的时候,儿子的作用相当的大。

而且轻易不说分家,提议分家的人一般都是要被骂的。

这老大和老二带着自家那支人,说蹿就蹿了,还蹿那么远,就算周原那块地方住房紧张,也不至于跑这来。

何况按史书里的说法,老头子本来看中的就是姬昌,那两位只要在嘴上说两句客气话谦让一下就完事了呗,三请三让那是奸臣要谋位才需要的流程。

仔细研究了一下,0512下挂的另外四个市,肯定来不及,以后再说。

·

姑苏,除了燕子坞,慕容复,还有姑苏城外寒山寺,莫邪干将总相依。

还有1991年的《戏说乾隆》,也是在苏.州几大园林实景拍摄,算得上是第一部扮猪吃虎,装逼打脸剧情,

虽然后面有了《康熙微服私访》,但是最后皇帝抖身份,一干人等呼啦啦的跪一地,那种感觉还是挺爽的。

也难管有网文大神写了几本一模一样的套路,照样有人认,

自古套路得人心啊。

既然沙蓓蓓同学的要求就是吃三虾面,那自然是先直奔裕兴记。

不小心正好在双休日的饭点到,居然还排起了队,苏.州很多在面馆都只做早上和中午的生意,下午就关门了。

在等位的时候,顾淼说:“江南吃的东西都差不多,南.京倒是没有三虾面这种花哨的吃法。”

沙蓓蓓笑起来:“可别提江南,之前有一个人问我,说你们那里的房价跟江南比怎么样,我说我们就是江南啊,他说明明是在江北。”

“我还真没把江北当成是025的地方,小时候只知道六城区,上大学之前,我都没有去过江北,感觉过了江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了。”顾淼也嘿嘿笑起来。

在网上凡是提到大内斗省,那必然是指江.苏,苏南看不起苏北,苏中自己站队,最和谐而太平的时刻是十二个地市一起骂南.京。

语言风俗的确是相去甚远,苏.州话如同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写的那样,软软糯糯,当得起吴侬软语这个听起来就很温柔的名字。

好在吃面翻台快,没一会儿就排到了。

三虾面,98元。

顾淼眨了眨眼睛,确定没有少看一个小数点,没错,就是九十八,中间真的没有小数点,如果有,那一定是木牌上趴了一只苍蝇。

这碗面,算是初夏限定品,在五六月间才会有,

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在大多数人们还沉迷于大块肉和高糖高油的时代,一碗三虾面就能顶十碗大肉面的钱。

所谓三虾是指河虾仁、虾黄、虾籽,在大量上市的时节,98块钱能买到可以做出来四五碗面的虾量。

不过看着在一旁手工剥虾的阿姨,顾淼与沙蓓蓓这两个新时代懒青年,觉得有钱买劳动力,还是值得的。

“可千万不能让我妈知道,”顾淼看着单子上的价格,“她肯定会说有这个钱,还不如去菜场买了,自己剥。”

沙蓓蓓说:“我妈倒是不会,她只会嫌店里的虾太小,不如自己在菜场挑的大。”

“要是有个家用剥虾机就好了。”她说着,拿出手机,开始在淘宝上搜索。搜到的全是普通的钳子,被冠以浮夸的“剥虾神器”之名。

顾淼摇摇头:“我终于知道淘宝的GDP是怎么给拉上去的了,稍微给改进一点功能,方便度提高10%,价格就敢提高50%,我倒是觉得,冻虾仁也没什么不好。”

“毫无灵魂。”沙蓓蓓冒出来四个字。

“哎,它们已经死了啊,当然没有灵魂,要是冻虾仁突然跳起来,给你跳一曲巴扎嘿,还不吓死你。”

美食纪录片里的弹幕最常见的就是“为什么不戴手套”和“戴了手套就没有灵魂”,每次看之间,顾淼都得先设置屏蔽关键词。

“当然不是要它诈尸,冻虾仁不够鲜,不如活虾剥出来的好吃。”

说到这个,顾淼又只得闭嘴,冻虾仁和鲜虾仁,他只能吃出来口感上的区别,一个松一个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得了的区别,他都能吃。

鉴于上一次没领悟唇膏质地的丝绒与雾化的区别,已经被沙蓓蓓嘲笑了一下,他也不敢再说啥了。

反击也没有成功,

哥们儿教给他的方法很不好用,他让沙蓓蓓领悟一下不同高达机体的区别,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说出来了,顺便还反问他:“拉克丝、史黛拉、爱娜、伊莲娜你更喜欢哪种类型。”

害得顾淼在大脑中飞快的过了一遍这几个女人哪个性格更像沙蓓蓓,小心翼翼的提出他更喜欢凯瑟琳。

还被沙蓓蓓吐槽,高达W不算正规军。

有人接得住自己的梗很开心,但是居然还能反制,这一点就不行了。

他在烦恼的时候,沙蓓蓓很得意的告诉他,在认识了顾淼之后,得知他喜欢机甲动漫,所以,她坚持把高达谱系、EVA之类的都看了。顾淼忽然就从酸到甜了。

与很多地方不一样,苏式面是面与浇头分开,分成不同的五碟端出来:面、三虾、小青菜、姜丝和一碗汤。这种操作叫“过桥”。

面就是白汤光面,没有什么味道,

需要坐下来,倒进去,

自己动。

面里只有少许汤水,因为汤水大了就冲淡虾的味道了。虾仁确实很鲜,虾黄不太多,虾肉很嫩滑个头不大。

顾淼点的是鳝背虾仁两面黄。

三虾面被称为面中的爱玛仕,两面黄以前被称为面中皇帝。

浇头都是现炒好,端上来直接浇在面上,让汁水渗进面里,把原本炸的酥脆的面变的酥软,本质上有点像方便面,而且还不是“非油炸,更健康”,它就是油炸的,不然怎么黄。简单的说就是高级版的干脆面加浇头。

山陕两处吃面大户,吃的是面条本身的筋道,

苏式面吃的就是浇头,

起得了床的老一辈人,对头汤面有执念,

所谓“头汤面”,就是一天中第一锅汤下出来的,面店里的煮面水是不会换的,一天就那么一那锅,煮面的汤越煮碱水越重,水质变稠,出水的面就变粘了,还会有碱水味。

“你觉得怎么样?”沙蓓蓓问道。

顾淼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我觉得,值得60块钱加不排队吧。”

只吃了两碗面,自然是没有足够饱的,既然有小吃,为什么要迫不及待的把胃撑满呢?

在一个小摊上,顾淼拿起了一块烤得焦黄的某种食物给沙蓓蓓看:“知道这是什么吗?”

“像动物的爪子,应该是面吧。”

“嗯,这个叫老虎脚爪,以前在魔都也挺常见的,后来就没有了,我前东家,有一个95后的魔都土著,他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老虎脚爪,被80后们一通耻笑。”

顾淼买下这块老虎脚爪,其实吃起来就很普通,严格说来,像烤馒头,外面脆脆的,里面软软的,还带了一点甜味儿。

鲜肉汤圆,在金陵也时常能吃到,

甜咸汤圆与甜咸豆花、甜咸月饼、甜咸粽子、甜咸海带汤,并列在南北食品的大乱斗中。

不过鲜肉汤圆、鲜肉月饼,离了江与沪,真没见过,应该属于地方特色,而不能算在南与北的大义之中。

肚子里塞饱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把它们消化掉,

在干将路上慢慢走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外地牌照的车停在路旁,车里的人招呼道:“请问苏州园林怎么走?”

沙蓓蓓小声提醒热心的顾淼:“小心是骗子,现在都有导航了,还要问路?”

顾淼很想知道如果这是骗子,会是什么套路。

他还是回应道:“你要去哪个园林啊?”

“就是苏州园林。”

“苏州有好几个园林,不是一个园林叫苏州园林。”

“啊?好几个啊?”

车上两人都被这个消息震惊了,然后他们谢过顾淼,在手机上搜寻苏州园林的真相。

“呼,原来不是骗子,是傻子。”沙蓓蓓看着绝尘而去的车子,“来之前都不做功课的吗?”

“说不定是来出差,顺便想玩玩的人吧。”在路上,顾淼见过不少这样的人。

有人去过一趟西藏,全程当行李,跟在别人后面,听凭安排,自己到底去的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有人去了很多次德国出差,全程连德国的马路都没有踩过,

大概放度娘搜,都不会用关键词。

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留园,都被顾淼抛弃了,他选了沧浪亭,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戏说乾隆》里,乾隆半夜在这里等程淮秀,结果美人没等到,却等到了杀手。

就好像他从来没想过要找沙蓓蓓这样的女朋友,没想到就这么遇上了。

需要纪念一下,当然不能把这个理由告诉沙蓓蓓。

沧浪亭在苏州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始建于北宋,园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原来是五代十国时广陵王的花园,后来才盖成了住宅,盖房子的人叫苏舜钦,跟苏东坡那一家子没有关系,要有关系,也得是往上数不知道多少个祖宗。

他会跑到这里来盖个亭子,理由比较蛋疼:老苏按例,把单位里旧纸张卖的钱请同事吃饭,也有人说是叫鸡,被人告状说监守自盗,直接被罢官,一起吃饭的十几个人也都被开除公职。

按宋朝的制度,老苏应该只是吃个饭,最多叫几个伴唱的妹子,毕竟北宋官员叫鸡是大罪,要弹劾就不止弹劾监守自盗了。

卖废纸当然只是个起因,真正的原因是:他是跟范仲淹混的,庆历新政看不顺眼的人可多了。

抓到个机会还不弄死他。

于是跑到这里来,买下了地皮,盖了沧浪亭,盖完不算完,写了一篇《沧浪亭记》,全篇都在假装豁达:“老子不care。”

然而,就他活到四十岁而亡,很难说是不是给气的。死的太不凑巧了,他死的那一年,文彦博,就是那个往地洞里倒水取球球的神童,替他平反昭雪,还给了个湖州长史的位子,但是他已经病的不能上任了,十二月去世。

园子只有一小汪池塘,安安静静,不够沧,也没有浪。

碑记厅的西南,石壁陡峭,有一处水池,临池有篆书“流玉”两字镌于大石上。

“泻玉未若沁芳。”沙蓓蓓忽然冒出来一句。

这是《红楼梦》里,贾宝玉被他爹拖去大观园视察工程进度的时候,为沁芳闸命名时说的话。

顾淼想说那是流,不是泻,仔细想想,泻也是哗啦啦的往下,流还是哗啦啦的往下,本质上他说不出有什么不同,就把这句话咽了回去。

园中央是大片假山,山顶有真正意义上的沧浪亭,亭柱上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对联。

“上半句是苏舜钦写的,下半句是欧阳修写的。这两人关系不错。”顾淼说道。

沙蓓蓓叹了口气:“跟苏舜钦关系好的两个人,合伙把狄青给逼死了。”

“没办法,北宋自个儿就是武将逼夺孤儿寡母才开的国,得位不正,整天怀疑武将也是正常操作。”

“好好的一个帅将军,就这样被逼死了。历史上就两个漂亮的要戴面具才能打仗的人,都是被逼死的。”

顾淼清清嗓子:“你就不能别这么肤浅,光看脸就喜欢,帅又不能当饭吃。”

“当然可以当饭吃,你看那些演员,说补几亿的税就补几亿的税,说让十几天交出来就能交出来。我是光看脸的人吗!狄青和兰陵王都很能打,对不对,你的身材和力度也不错啊!”

最后一句话让顾淼有点懵逼,领悟了一下,脸上有点发烫。

沧浪亭里有一个地方叫“面水轩”。

“听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沙蓓蓓欢呼。

顾淼解释:“不是面粉和水,是面对着水,这边原来叫观鱼处。”

“有面有水还有鱼,小鱼锅贴!”沙蓓蓓眼里闪着心心。

“……下次带你去洪泽湖吃,实在不行回南.京以后,在明瓦廊那家将就将就也行。”

从看山楼沿小径往西,这里有一片青青的竹林,有三间低矮的屋子,就像一把巨大的透明曲尺,曲折有致地连在一起。这里原来是书斋。

苏舜钦曾有“秋色人林红黯淡,月光穿行翠玲珑”的诗句来描绘这里的景色。因此。这间竹林书屋就被题名为“翠玲珑”。

“潇湘馆的创意是不是从这来的?江宁织造曹家与苏.州织造李家,是姻亲,老曹说不定来过这里。”沙蓓蓓问道。

“也可能单纯看过诗,不然怎么会想起来用霞影纱,说不定是从红黯淡这三个字里来的。”

沧浪亭的复廊是沧浪亭造景的一大特色,与拙政园西部的水廊以及留园中部的爬山廊一起,被人们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

这园子是在高地,水资源不如别处丰富,靠复廊上开的漏窗,让在园子里的人看到园子外的水,一双跨在廊墙两侧的廊檐将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紧紧地衔在了一起,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

大意就是:我家没电视,对面楼邻居家有,还正好对着窗口,于是我打开窗,看他家的电视。

设计心思巧妙,然而对不懂行的人来说,统称为“长廊”。

比如这两个对建筑学的理解,仅限于纸面上理论知识的人。

从沧浪亭出去,顾淼无意中抬头,看见一个二层小楼,楼顶上挑着飞檐,铁琉璃色泽,看着比沧浪亭里的瓦顶还要有格调。

眼睛再顺着往下看,挂着一块牌匾,上书:飞虹小筑。

哦哟,这个名字,很有武侠小说里美女隐士住的地方。

他拉了拉沙蓓蓓,让她往那里看。

沙蓓蓓一转头,困惑的问道:“看什么?你饿了?”

“让你看飞虹小筑。”顾淼刚说完,就看见飞虹小筑的一层,是个卖包子的地方。

一楼完全就是小吃店那种非常简约的现代化白墙,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现代人建的普通平房忽然被斜着削去了房顶,然后按上了一个仿古建筑。

“这么有逼格的名字,居然是个卖包子的。”

巨大的心理落差,顾淼还是强行脑补了一下,这里曾经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人住过,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才变成了卖包子的地方。

时间还早,两人又向苏州博物馆行进。

苏州博物馆里有什么,不知道,但是苏州博物馆是大建筑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

“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卢浮宫金字塔我都看过了,博物馆当然也要去打个卡。”沙蓓蓓很开心。

苏.州博物馆是在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原址上改建的,

“忠王,就是最近《深夜书屋》里白夫人的干爹,李秀成。”顾淼介绍说,“那个作者最近沉迷玩各种奇怪的东西,不是狼人杀就是打游戏,不会爆更了。”

沙蓓蓓默默的看着他:“你够……”

说起来,这地段真不错,边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拙政园,前面又是狮子林。

以及,整个博物馆的外形看起来好像……

“哎,你觉不觉得,它长的好像企鹅?”沙蓓蓓左看右看,提出疑问。

本来顾淼没觉得像,越看越像……

小文艺小清新一下子画风突转,变萌了,

苏博内部,被装修的就像个园林,各种花哨的窗子,利用光线形成的效果,

“说好是来陶冶艺术欣赏情操的呢。”顾淼看见沙蓓蓓一骑绝尘,杀向了卖文创周边的地方。

这几年,由于故宫掌门人单老的不断推销,以及各种推陈出新的设计,故宫的文创用品在网上卖的相当火,有些特好看的,一上架就没了。

与故宫的文创比起来,苏州的就透着那么一点性冷淡范儿。

一个像热闹的二次元动漫,一个像让人懵逼的文艺片。

苏博文创里,最值得称道的是一款点心,秘色瓷莲花碗抹茶曲奇。

算是苏博文创商店里最受欢迎的产品了。

苏博文创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很大比例的产品都是围绕着“吴门四家”进行的。

吴门四家,也称明四家,分别是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也是苏州文化的重要名片。这四人的画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明,可供使用的视觉素材很丰富,明信片、笔记本、手机壳、书签、文件夹统统印上。

东西是一方面,苏博的包装才是集文艺之大成。

沙蓓蓓光是看着包装,就眼冒心心,说这得买两份,一份不拆,供着,一份拆开用。

“你是不是同人本也买三本的。”顾淼冷不丁的问道。

“那当然,咦,你怎么知道?”

“一份收藏,一份自己看,一份用来安利别人。”顾淼揉揉额角,这是在B站看到的段子,没想到真有人这么干,而且还一副“基操勿6皆坐”的样子。

文创品里,竟然还有种子!

就是博物馆紫藤架结出来的种子。

这到底是什么文,什么创?

“紫藤是文征明亲手种的,他姓文,对不对,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肯定也算文人。”顾淼努力的替苏博把种子与文创联系在一起。

从苏博出来,坐下来吃晚饭会赶不上回去的火车,于是决定打包一些食物。

去“陆稿荐”买了酱肉、卤汁豆腐干,又去黄天源买了许多糕点。

上火车之后,沙蓓蓓说她中午吃多了,要减肥,她吃了一点酱肉之后,就给了顾淼。

冷眼旁观的看着她吃了海棠糕、玫瑰松仁糕、薄荷糕、双酿团。

顾淼忍不住提醒:“你不是说要减肥吗?”

“嗯,肉不是都给你了吗?”

“可是糖的卡路里也很,唔唔……”

沙蓓蓓拍拍手:“哼,你知道的太多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登船(32/32)第八十章 尼泊尔的第一顿与坑爹的地图第二百五十六章 伊朗,波斯,安息第二百六十五章 昭苏天马第七十四章 高原反应与路况第二百六十六章 迷途的小孩第一百二十章 居延海(13/32)第一百八十章 波盖利亚市场第二百四十五章 走在河谷里第一百四十四章 南极(就不修万赏加更)第二百九十章 柬埔寨第八十三章 一岸生一岸死第十章 抽奖系统(求推荐票)第一百九十四章 安达卢西亚小镇第三百二十八章 正常游客会到的缅甸最北边第四十三章 秦腔第六章 东郭先生和狼第二百四十一章 冰湖第九十四章 有匪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德钦之不要随便说自己是IT人员第五十五章 华山日出第二百八十章 卢克索第十五章 广武城第四十九章 世上还是好人多第341章 腐国第二天第351章 约克第三百二十九章 泰国第336章 芙蓉镇的米豆腐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l华第二十七章 不想跟你说话并扔了一只狗第三百零九章 极光星光与飞雪第一百五十三章 弗拉明戈第二百五十六章 伊朗,波斯,安息第二百零九章 海边别墅第二百一十章 牛肚包第一百六十九章 高原麻将第八十二章 杜巴广场第三十二章 捡了个活人(求推荐票)第一百六十四章 孩子们玩啥(庆祝明天要上班再加更一章)第一百三十九章 登船(32/32)第六十四章 无字碑第五十九章 师门第二百六十章 浪心不被黑袍盖第二百七十一章 喀什第二百章 里斯本第五十一章 烧烤摊第一百五十六章 船上的风暴第339章 颠沛流离的一天第三十章 北台第九十八章 到达ABC大本营第三百二十一章 神农架第四十七章 陕博第十一章 无名乡(打赏加更)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们“小年轻”(21/32)第三百零七章 打卡网红重l庆第二百三十一章 翻越雪山第336章 芙蓉镇的米豆腐第一百六十一章 伊瓜苏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们“小年轻”(21/32)第二百九十七章 俄罗斯之红场第四十七章 陕博第三十八章 热汤面(求推荐票)第一百三十六章 史上最随意的签证(29/32)第二百五十五章 汴梁夜市第二百七十七章 埃及第九十一章 日照金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雅丹地貌(7/32)第一百一十五章 隔壁老王的传说(8/32)第一百二十四章 脱水与酸中毒(17/32)第一百三十一章 故宫珍宝馆(24/32)第三百一十四章 逛鬼屋的非主流表现形式第三百零二章 青城山第347章 爱尔兰(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向ALSM出发(12/32)第二百九十九章 台l南第五十九章 师门第一百七十三章 被女巫推销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空之镜(为顾淼的本家,不肯签字的顾维钧加更一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嘉峪关(9/32)第一百六十七章 初到卡拉马第一百四十一章 从德雷克海峡向南第二百四十章 笑农大本营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空之镜(为顾淼的本家,不肯签字的顾维钧加更一章)第二十八章 兰若寺第二百九十六章 莫斯科第二百零一章 航海发源地第二百一十一章 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美术馆第二百二十九章 后宫什么的真刺激第八十七章 啥?信仰?第二百七十九章 继续混在埃及第一百五十二章 寒风萧萧第二百三十六章 划重点:教你如何在与妹子聊天时抓住重点第二百四十一章 冰湖第六十六章 乾qx县锅盔第七十一章 隐世王者第三百零八章 被春晚耽误的极光第一百七十九章 哥伦布柱第344章 腐国第五天第二百四十八章 肯尼亚第二章 一年一度吹牛大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