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情感羁绊

距离上次回家探亲,才一个月不到,再次回来,身份已经完全改变,从一名普通士兵变成一名即将踏入军校大门的准军官,有了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受。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家乡巨变,哪里都在搞建设,哪里都能见热火朝天,一下火车,南昌火车站正在改建,不再是小站,取代向塘成为枢纽,有始发有中转,绿皮车已经逐渐被“K”字火的快车取代,固定时间出发到达,再不用中途停靠让车等待。

奉新到南昌的主干道也在修,不但拓宽,而且要由砂石路改成水泥路,相当于在原址上重建,整条路被挖得深一处浅一处,坑坑洼洼,积水成潭,车行之后如同犁过。

车辆在烂泥中穿行,速度奇慢,紧走几步可能都比它快,乘坐的大巴起伏颠簸,如同空中舞蹈,两次乘坐两次不同感受。

一个多月前回来,考试成绩未出,军校之梦还带着不确定,略有焦躁,觉得行走缓慢,颠簸难受,感慨与现代化大都市如鸿沟般的差距,仿佛从文明重回原始。

这次回来,带着录取的喜悦,同样缓慢同样颠簸,却感受这正是兴盛繁荣的表现,要致富先修路,大动脉被打通,从此经济发展将插上腾飞的翅膀。

坎坷崎岖之后必然是康庄大道,通过一条路正在变成现实,或许对于自己的人生,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一次探亲,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父亲告诉我,他曾经留意打听,得知老家有人在一所空军院校当教授,这所院校属于我们的招录院校之一,填报志愿时第二志愿填报的就是这所院校。

因此第一次探亲,只是回了老家一趟,在五伯父的陪同下,走访了这位教授的家人,一位朴实的长者,五伯父介绍是教授的兄长,普通农家,非常热情,似乎不觉得我们在求他办事,而是当作了亲戚走访,热情接待,按风俗给我们煮了荷包蛋,里面放了糖很甜。

经济发展条件改善,放在以前,有吃的就不错了,现在还能用荷包蛋招待,普通农家,也安装了一部固定电话,长者找到号码,拔通了他教授弟弟家的电话,介绍了我的情况,教授也很客气,让我留下他家电话,有事直接和他联系。

返回部队第二天我就给教授打了电话,结果告知我的档案已经被人提前提走,我当然知道是排长的老乡教员提走的,如果不是他提前提走,我可能进的就是另外一所院校。

家里的关心,并没有因为我进部队而中断,相反更加浓厚,总是想着办法提供帮助,类似寻找院校教授的做法,父母做过不少,只要是涉及部队的,不管在哪个部队,不管是什么职务,他们都会认真打听,搜集信息给我留下,遇到沾亲带故的,还会积极联络,代为沟通。

父爱如钢,默默帮助,再难再苦也会努力,过程之中遭遇了哪些困难从来不讲,写信鼓励从未间断,却从来没有到部队来探望过我,他说去了无益,反而可能影响学习训练。

当兵第一年,父亲曾路过杭州,到宁波探望四伯父,乘坐的列车经过钱塘江大桥驶入杭州,几乎是在我的眼皮底下经过,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都没来看我。

我能想像杭州火车站转车时,空旷拥挤的候车大厅,他独身等候,此时思绪飞扬,脑海中肯定都是我的身影,从一封封信中想像我学习训练的场面,“儿行千里母担忧”,谁家的儿子不被父亲惦记心头。

母爱如血,母亲则不同,当兵第二年春节期间,她曾经邀伴我的大舅妈,带着探访带着旅游,也去了一趟大佳河,路过杭州时,特地停留,找到连队前来看我,同行的还有我的大妹。

平时出去少,弄错了中转公交,害得母亲她们绕了一大圈,一路乘坐一路打听才找到连队。农村妇女朴实,看到我又黑又瘦,在连队食堂吃饭时,见伙食相当简单,认定我在部队吃了不少苦,眼泪淅淅。

家属来队,连队重视,连长和指导员都到家属探望,几个同藉老乡也纷纷围拢,母亲从家里带来一些土特产,分给了大家,有些可以当零食吃,就在家属房搞劳了老乡们一顿。

我应征入伍后不久,姐姐辞去了澡下学校代课工作,跟随她的同学和好友前往沿海打工,姊妹之间只有我和她书信不断,杭州街头大量安装磁卡电话时,也会经常电话沟通。

期间她总是问我要不要钱用,常跟我说与人交往要大方,因此不时给我寄些零花钱,有时也会寄些吃的用的,关心备至,从不吝啬。

大约当兵第二年的夏天,她有机会与同事出差,特地绕道杭州到连队看我,沿海闯荡一年多,青涩不再,干练成熟,见到谁都能聊上几句,很有些见过大世面的样子。出手阔绰,带了一大包瓜果点心,见谁都热情招呼,要我分给战友们享用,给我的那些战友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姐姐呆的时间不久,上午来下午就走了,临走时塞给我两千块钱,嘱咐我不要怕花钱,需要时再给我寄。

教导队奉新藉战士九人参加,七人考取,有些被同一所院校录取,有些单独在一所院校,和我一样考到桂林空军学院的,还有一样奉新藉老乡。

我在杭州,他在南京,各自回家,相约同时到军校报到。三中时的一位同学,和我同年度应征入伍,他也考取了,在老家有人当教授的那所院校。

距离报到还有十几天时间,没有了上次探亲休假时的焦急忧虑担心,这些天父亲带着我,一一拜访亲戚长辈。

这次回家,最为高兴的当数父母,部队两年寄来了立功喜报,已经让他们感到欣慰自豪,此时又考取了军校,更是喜乐开怀,亲戚家走访,远点的坐汽车,近点骑着我那辆二八式飞鸽牌自行车,忙碌了近十天。

我见到了外婆,她老人家身体很好,我陪她坐了好长时间,外公的灵位就摆在堂前,我趴在他老人家的灵位前,内心非常伤感,眼泪不由夺眶而出,外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悲痛,也没有过多的安慰我。

也许她也认为我应该要见到外公最后一面,不过大舅阻止,说怕影响我部队发展,他们都知道我当兵不容易,都知道我其实不是去当兵的,而是去争气的。

记得入伍前到外婆家,染上了唉声叹气的毛病,外婆听到后,认真跟我说,你还年轻,不能这样,还讲了许多通俗的乡土故事,从那以后我不再唉声叹气过,哪怕是多次受到挫折,宁愿选择自强,绝不怨天尤人。

在我们当兵后的那一年,通过电话和书信,得知高中的同学曾经在县城组织过一次聚会,没能参加深以为憾,高考之后,各怀心思,转学复读的,招工进单位的,回家种地的,外出打工的,许多人没有参加毕业联欢,其中就包括我。

作为遗憾弥补,才有进军校之前走动联络想法,联络之下,还真有不少,收获消息就真诚的相互发出邀请,有些邀请去家里,有些邀请去单位,感情依旧真挚浓厚。

同学们口中说到的最大变化,竟然是我,不再腼腆,不再害羞,不再青涩,打斜插浑,说笑玩闹,放得最开,嘴巴不停,笑声不断。

部队几年养成的吓吹糊侃毛病彻底暴露,男同学也逗,女同学也逗,甚至他们的兄弟姐妹父母长辈,见面没两分钟就把他们逗得晕头转向。

高中时和我一起参加招工的,两个分在了大山深处的一个水电站,另一个分在了水电局下属的企业,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辞职没有去了上班,这次没有联系到。

大山深处多有不便,两个对当前境况非常不满,交谈之时多有表现,后来国企改制,他们都拿了万多块安置费,选择了响应国家政策接受下岗安置,买断工龄退出单位,或许就与当年的不满有关。

有几位同学家在农村,闲聊时能见他们的忧虑和不安,毕业既是失业,不知何去何从,久别再难见学生时代的豪迈无惧,或许以后再也不可能见到,言谈之中总能见些许惘然,淡淡的忧伤悄悄弥漫。

这样的心情,我非常理解,或许高中毕业之后,他们也曾经像我一样挣扎,表面上吓吹胡侃,内心却深深的知道,我能有现在的机会多么不容易,那一刻我提醒自己,以后不管如何,一定不能放弃努力,一定不能放弃机会。

赴军校报到的时间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教科书上呈现的灵动山水,曾让自己无限向往,刘三姐的歌声已经穿透时空,向我发出深情的召唤。

约上一起考入的老乡,告别家乡亲人同学,启程前往,从此真正拥抱梦想。

第六十章 分兵下连第十八章 农场优越第五十七章 新兵连生活第三十五章 卖谷第六章 邻里乡亲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二十五章 一段历险第三十七章 人生首旅第四十五章 教师宿舍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十一章 父辈亲情第四章 柚珀棕麻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二十三章 山野捕猎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六十九章 为梦而冲第五十六章 踏入军营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五十九章 学习训练第八十八章 低窝铺第三十九章 枫垅小学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学第八十五章 团部报到第十章 火之记忆第八十六章 任职排长第七十章 战友战友第九十四章 告别军营第七十章 战友战友第二十一章 琼光照鱼第四十九章 校园生活第十章 火之记忆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三十章 竹笋美味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学第二十七章 黑白电视第四十九章 校园生活第十章 火之记忆第四十四章 为人师表第七十一章 情感羁绊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五十九章 学习训练第七十七章 行军拉练第四十六章 校园之觞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五十七章 新兵连生活第八十章 院墙内外第八十章 院墙内外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六十八章 殿堂之梦第七十一章 情感羁绊第四十一章 忧郁少年第三十二章 田间劳作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三十六章 出行记忆第六十三章 驻训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七十六章 身先士卒第九十二章 参谋助理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七十八章 实弹射击第一章:出生之地第五十五章 86831部队第五十三章 待业一年第二章 聚居庵堂第三十章 竹笋美味第八十七章 投身本职第五十九章 学习训练第二十八章 深山毛竹第五十四章 应征入伍第二十四章 美味野果第三十章 竹笋美味第六十二章 列兵第四十四章 为人师表第八十六章 任职排长第八十三章 顺利毕业第四十九章 校园生活第六十七章 老兵第四十三章 澡下中学第四十七章 初中少年第四十一章 忧郁少年第二十七章 黑白电视第十三章 老家老宅第十章 火之记忆第七十章 战友战友后记第十九章 山里照明第八十三章 顺利毕业第三十一章 姊妹之间第五十四章 应征入伍第九十四章 告别军营第三十四章 香甜大米第三十六章 出行记忆第十二章 大伯无私第八章 老家之辛第三十三章 割稻插秧第六十一章 二龙头特号第四十章 会埠中学第六十章 分兵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