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第二

第二

世界上有着太多的第二,但是在1905年,能够让世界铭记的却只有一个第二

俄罗斯帝国第二太平洋舰队

那支曾经进行了18000海里远征,那支曾象征着俄罗斯帝国海上力量的最后辉煌,但却最终在对马海峡走向末路,这支舰队的消失标志着一支强大的海军的消失,同样也意味着一个新生强国的诞生。

因为那场战争,因为那支庞大的舰队以及那支舰队所承载的希望,人们记住了这个第二,而相应的第二太平洋和对马一同,在5月27日之后,从此在俄语中成了含有特殊意义的名词。

而这支舰队是1904年10月15日离开的俄罗斯,历史的巧合之处往往就体现于此,巧合也好、偶然也罢,1905年10月15日,也就是俄罗斯第二太平洋舰队出发后的整整一年,一支舰队从基尔港出发了。

历史是如此的相像,这一支由7艘经过两个月修整后,已经焕然一新的战舰,有着一个共同的名称“中华帝国皇家近卫海军第二舰队”。

“这又将是一次充满悲剧的航行”

“又一支第二舰队走向了自己的末路”

“东乡元帅将再次终结另一次第二舰队的远航……”

10月15日,几乎整个世界都用这样的话语形容着这支即将远洋的舰队,而在斯坦丁港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和风从海面轻柔地吹来,薄雾在清晨如烟似缕,恬静安逸。

由5艘战舰、两艘装甲巡洋舰组成的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第二舰队,泊停在港内,庞大的船体仿佛像一个巨无霸停泊在海港里。

码头上,到处是人声鼎沸,运送补给物的火车车头喷吐着浓烟,像蚂蚁在蠕动的水兵们不断的扛着成筐成箱的新鲜水果、蔬菜品沿着舷梯上船,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每一艘战舰都加装满了食物、煤和弹

昨天,当最后一列火车满载着数千发法国兵工厂制造的最新锐的十英寸软钢被帽穿甲弹运抵港口之后,远航终于要开始了,经过改装后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舰已焕然一新,即便是曾在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舰上服役的德国官兵,也会对更型为“定远”级战列舰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舰感到陌生。

马可尼公司出产的最新式的大功率无线电台、火控指挥塔内的电驱测距钟、指挥塔顶的安装的两座3.5米蔡司光学测距仪、巴尔?斯特罗德公司的最新锐的光学瞄准仪和测高仪,炮廓炮加装防盾,每一舷炮加装76毫厚的防盾,这一切无不是针对速炮进行的改装。

经过改造的“维切尔斯巴赫”级战列,此时早已非昔日阿甚至可以说是“前致远的外壳,半个致远的心脏”,当然这仅只是一个说词,每一个人都知道,最终可以检验战舰的只有未来的战场。

“亿万同胞中征选的勇士乘战舰冲向敌阵,送行的人和出发的人无言地握手,深夜的桅杆顶上颗颗寒星,我们……水兵,今天出征出征出征直到忠魂飘满大洋,直到帝国威扬……”

在帝国海军军歌声中,两艘拖轮拖着定远号驶出停泊地,微风吹抚着海面,海面起着涟漪,站在军舰两侧身着雪白军装的帝国海军官兵们,看着港口上送行的人们,除去驻德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曾在这7艘战舰上服役的德国水兵,他们用“悲伤”的眼神看着驶离的战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明白,也许,在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这7艘战舰就会从在新一年的《世界海军年鉴》中消失。

它们或许将会沉重冰冷的大洋。

“水兵的坟墓上不会盛开鲜uā……”

列队站在码头上的德国水兵们,哼唱起了那首古老的海军军歌,望着远离的战舰,曾经那是他们心爱的战舰,随着一声敬礼,所有人同时举起了右臂,冲着战舰行着军礼。

再见了维切尔斯巴赫

当德国的水兵们向“七大远”行礼时,在码头的人群中,一群东方人的神情显得严肃,而且有些悲状,这些人是帝国驻德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而在人群中行着军礼的驻德武官们,却在敬礼时,轻声低喃着。

“忠烈祠再相逢”

战舰出港,缓缓提速的时候,舰桥上则是一片忙碌的模样,水兵们纷纷开始新一轮的训练,他们知道在未来两个月的航行中,他们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战舰的驾要让个人的灵魂和战舰的灵魂融为一体。

“是生,或是死,我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训练”

立于舰桥上的程壁光边轻语一声,他那被海风吹的有些黝黑又久经风霜的脸上,显得有些严肃,敏锐的双眼中却尽是决然之

作为帝国皇家近卫海军中将,第二舰队司令官,一位加入海军三十年的老将军,一直以来都遵循着海军的传统,在所有水兵的眼中,他都是一个令人尊敬的长官,不贪财、不怕死,对有错误的人严厉,但却不乏宽容,但对有关勤务和训练却相当严格,管理下属极为认真。

在他的看来,一支舰队是否能取得胜利,除去最新式的海军技术与装备之外的,更重要的是作战情绪,几乎每一天,他都会向自己的下属灌输一个观念。

一个永不能输的观念,在海军中,官兵的阶级是严格的,舰长和司令官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一但战舰驶向大海,驶向战场,官与兵却是一致的,是同生共死的,甚至于在战舰沉没的时候,水兵可以逃生,但是舰长却必须要选择与战舰共存灭。

“我不要求你们必须与战舰共存,我只希望诸位能格守海军之jīng神”

想起昨天深夜接到皇帝陛下的电报之后,自己召开的会议上,对各位舰长的叮嘱,程壁光沉默了下来,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做,舰长与舰共存是海军的传统,可是对于新生的中国海军而言,别说是一个舰长,即便是一名轮机长也是异常宝贵的。

在程壁光的思绪中,战舰喷吐着浓烟,平稳而从容的前行,海鸥伴着战舰飞翔着,立在舷边的马鹏程怀着yīn沉的心情,眺望着bō罗的海和渐渐远去的德国城市。

再见了德国再见了

在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从中国到德国,每一个人从出发那天起,都对今天的启程抱着期望,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同样也知道自己的使命。

手中拿着一封信,是母亲回的信,这会 甚至后悔起为什么要给母亲写信,如果不写信给她,不告诉她自己即将出征,或许母亲的信中就不会充满不安,那些充满着不安和沉痛的话语让他每一次读起时都会流下眼泪。

“我会日夜为你祈祷,祈求上帝保佑你,你要记住母亲的祈祷,它会把你从海底救上来”

含叼着母亲信里的内容,马鹏程从舰桥上往甲板望下去,水兵们正在副舰长和水手长们的监督下干活,不论是舰桥上、炮塔上、甲板上,或是机舱内,到处都是水兵,712名水兵在舰内生活、工作,此时战舰正载着他们向着遥远的祖国驶去。

在那里,在那里有每一个人的亲人,水兵们的父母、亲人为他们祈祷着,在那里,那里期待着舰队的归国,同样,在那里,还有敌人在等待着所有人,还有为这场战争胜负而发的似雨点般的炮弹在等待着他们,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在那里还有死神正在等待着他们。

悄然走下舰桥。

战舰“济远”号继续随着舰队向前方行驶着,抬起头,马鹏程看到在济远号战舰的舰艏处,一面赤底金龙旗高高的地飘扬着,这是陛下授于皇家近卫海军的旗帜,不同于海军的军旗,但却承载着陛下对海军的期望。

“我们会战斗,战至最后一弹”

半闭着眼睛注视着在舰艏飘扬的赤底金龙旗,马鹏程在心底对自己重复着这一句话,这是帝国海军的座右铭。

“如果……如果你们在归国的遭到拦截的话”

在自己和提前毕业的同学们被征选入舰队的时候,那位有着“鬼才”之称的好友曾经的叮嘱再一次在耳边响起。

“你必须要记住一点,死你只有死路一条,但是一定在趾高气扬的死去要死的有帝国海军军人的荣耀”

“不要去谈什么效忠陛下,死而后已,什么陛下,什么帝国,都是空谈,为了我们的荣誉为了中国海军的荣誉到时,你必须要死,但是在死之前,一定要实现我们的信仰明白吗?”

“战至最后一弹”

再一次吐出这句话,马鹏程的心情一沉,如果苏跃扬这么说的话,那么……摇摇头,看着那赤底金龙旗,望着那些忙碌的水兵们,他在心底一声长叹。

但愿大家都能做到无愧于海军吧

德国柏林,日本帝国驻德大使馆海军武官处。

“终于出发了”

放下手中的米芝健男忍不住长叹一声,似乎是怕坐在自己对面的西村繁不明所以,又特意强调道。

“中国人的第二舰队启程了”

“哟西”

西村繁连忙叫了声好。

过去的两个月里,他们一直在关注着中国人的第二舰队,现在这支舰队驶离德国终于让他们长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多少他们可以放松一下神经。

过去的两个月里,为了尽可能的收集关于第二舰队的情报,海军武官处上下可谓是倾巢而出,繁重的情报收集工作之后,所有人都渴望着能够好好的休息一下。

而作为武官处的情报工作直接负责人,西村繁更是担负起了所有情报的悼念工作,凭过去几年在德国的的工作经验,他把主要jīng力倾注于搜集具有最重要价值的军事情报上。所谓重要情报就是:中国购买战舰的类型和艘数,船厂改装期间,中国人进行那些改装,在改装期间各舰加装了什么设备等等。

而他充分考虑了应该怎样把这些情报到手。他并不是依靠外力,全凭自己的力量干。在他看来,这些无不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情报,所要必须要保证绝对准确。因此,亲眼看,亲耳听,亲自动脑筋冷静判断,这才是最可靠的方法,才是自己应走的道路——这就是西村得出的搜集情报的结论。

幸而,西村的身份是驻德海军武官,过去和德国船厂企业界多少来往,于是他便往来于船厂企业界之间,到处收集任何与中国战舰有关的情报,而在西村看来,自己收集到的情报之中,最重要的情报恐怕就是中国人从法国施奈德-克鲁索公司购买的软钢弹帽穿甲弹的情报。

为了得到这种新型穿甲弹的情报,西村先后多次前往法国里昂克乐魁索工厂总部耗资数万日元收买工厂技术人员获得了诸如炮弹重252公斤、轻钢弹帽、装为TNT炸等一系列的技术资料,为此国内甚至特意来电嘉奖了西村卓越的工作。

“可惜英国人拒绝了我们的要求”

当高桥胜吐出这番话时,满面尽是遗憾。

“如果英国人像拒绝俄国人一样,拒绝第二舰队从苏伊士运河经过的话,或许我们可以赢得更轻松一些,那样的话,没准我们在击败第一舰队之后,甚至可以回头击败第二舰队”

随着《英日同盟条约》的签字,英国成为了日本的同盟国,而作为日本的同盟国,在上一次战争时,为帮助日本赢得战争,英国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方面帮助日本在欧洲购买战舰,阻止俄国购买战舰,另一方面,在俄国派出第二太平洋舰队之后,先是禁止其通过苏伊士运河,接着又是禁止俄国军舰进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港口,即便是在他国港口,在英国政fǔ的指使下,英国商人同样抢购煤炭,以尽可能的削弱俄国舰队的实力。

而这一次,英国人却不像上一次战争一般尽力,虽然拒绝向中国出售战舰,但却同意出售轻巡洋舰,拒绝其使用英国或英国殖民地港口的同时,却又同意其通过苏伊士运河。

“狡猾的英国佬”

米芝健男随之骂了一句。

“那些英国佬依然试图维持什么远东平衡,这些欧美白畜根本就不可信,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即便是现在给予我们的帮助,也是因为条约的限制,如果没有条约,他们根本不可能帮助我们,当然,他们也乐意看到我们和中国人撕杀,最好是两败俱伤,对马一战后,帝国海军震惊了整个世界,或许英国人希望中国人在战败之前能打沉我们一两艘战舰,英国皇家海军损失几艘战舰,不至伤到元气,可是帝国海军如果损失一两艘战舰,恐怕就会元气大伤”

“可是我们现在却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点着一根香烟,西村繁接口说道。

“至少现在英国人还是给了我们一定的帮助,不可否认的是,英国人的帮助使得我们可以更轻松的赢得海战,一但赢得海战,击败了中国海上力量,我们甚至不需要动用陆军,就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中国的经济,实在是太依赖出口贸易,汽车汽车是中国财政的支柱,没有了汽车没有生丝和原料的出口,中国人根本没有足够的金钱进行这场战争”

汽车说到汽车,房间内的三个人眉头同时一跳,面上皆是羡慕并掺杂着贪婪的神采,即便是在德国,也能看到天马汽车,中国生产的廉价的天马汽车,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入欧洲、美国市场,为中国人换回巨额的外汇。

“如果这一仗打赢的话,如果我是元老重臣的话,我一定不会要什么赔款”

吐个烟圈,西村繁的语中难抑羡慕之意。

“我会让中国人把汽车厂都拆回来,还有汽车的图纸,一年十万辆汽车,如果出口的话,可以创造几亿日元的外汇,有了这笔外汇作为支撑,日本可以迅速实现工业化,西洋人用真金白银购买汽车,而我们则用纸币支付国内企业,换回的黄金白银,又可以向外国定购更多的机器、引进更多的技术,现在汽车在支撑着中国人的工业,而日本呢?却只能依靠生丝”

“仅仅得到汽车厂有什么用,我们拿走了汽车厂,只要有钱,中国人还会再建一个更大的汽车厂,他们有技术,工厂只是一个工厂而已,最重要的是技术”

高桥胜立即出言反驳道,如果不是因为战争的缘故,或许他也会买一辆天马汽车。

“那么就把他们的技术人员给抢到日本去”

米芝健男的话声一落,高桥胜和西村两人像看怪物一样的看着他。

“你不会不知道,天马汽车是中国的皇帝设计的吧”

“那咱们就打到南京,俘虏中国的皇帝”

狂妄的话语在房间内回响着,在这三个人看来,似乎此时日本已经取得了战争的胜利A

第49章 革命者第95章 三羽乌第2章 骂摔第179章 岳州血第174章 铁石心肠第145章 冷静?冷漠?第53章 梦想第135章 真理制造者第8章 必须承受第62章 彰德第129章 什么样的人第19章 放映室第44章 凶狗第56章 在哈佛第260章 艰难的选择第210章 冷与热第32章 化学战第62章 亲王的心思第81章 军人的本份第137章 悲愤之事第22章 针毡也要坐第109章 建设性的决定第41章 美女美钞!第168章 决定命运的一天第203章 责任与义务第1章 人性贪第105章 劳动者联合报第96章 第四亿五千万零一两第63章 江畔第214章第62章 亲王的心思第101章 大隈的抉择第15章 浪有多大第197章 新与旧第131章 悲凉第48章 价值第145章 冷静?冷漠?第270章 华北司令官的忧虑第14章 辽河两岸第117章 善意第139章 备第74章 甲一第140章 解决之道第6章 我的天堂第18章 沙皇的心思第89章 平地惊雷(上)第91章 平地惊雷(下)第14章 辽河两岸第176章 三都澳第55章 战争的意义第52章 象的雄心第10章 乞力马扎罗的风第266章 最后一次第1章 人性贪第11章 俄罗斯第103章 革命者的远征第89章 平地惊雷(上)第89章 暴怒第93章 暴行第32章 鼎沸第172章 反他娘的第106章 喷金之地!第55章 作派第237章 大林子第7章 谈话第9章 恐惧第171章 利益第195章 争执第180章 将要赶考第171章 利益第136章 做人做狗第65章 影子里的将军第192章 南北两地第66章 取得!取得!第228章 贵族院的好处第1章 多事之春第83章 余地第253章 解决之道第84章 革命者第248章 内忧第201章 尔计我算第38章 臣与君第213章 破城第27章 看你的了第217章 让步第24章 各怀心思第58章 现实问题第42章 城破第37章 心思各异第166章 国民的沸腾第218章 谈判第37章 心思各异第88章 心腹之患第248章 内忧第4章 栽了第14章 跟我走吧!第86章 运气啊!第212章 天下不稳第150章 另一场战争第16章 北难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