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第132章 以快打快

第132章 以快打快

御史台。

衙署的台阶前,一名小吏探头望了一会,快步迎向裴冕。

“裴御史,你去哪了?驸马等了你许久。”

“哪位驸马?”

“咸宜公主驸马。”

裴冕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往公房去见客。

踏上台阶之前,他仔细整理了衣袍,闻了闻袖子上的檀香气味,擦掉了额头上微微的汗水,还抬脚看了看鞋底的泥迹……确保不会让人怀疑他方才去见了东宫的人。

“驸马大驾光临,想必听说了卢铉之事?”甫一见面,裴冕当即赔罪,“此事是下官安排不妥,未能除掉薛白,请驸马再给下官一些时日。”

杨洄笑了笑,道:“今日并非为此事而来。听闻,刑部拿了郑虔?”

裴冕低头煎茶,瞬间眼珠转动。

“原来驸马也听闻了?郑虔确是私撰文章,恶语中伤了武惠妃,刑部及时拿下了他。下官也是刚刚得到消息,正要去监察此事。”

“是谁检举的?”

“此事暂时不知。”裴冕道:“有人偷偷将郑虔的亲笔文章放至萧尚书的桌案上。”

“不是右相安排的?”

“这……下官不知。”

杨洄在公房中走动着,四下观察,探头往外看了一眼,并无旁人。他示意奴仆守好院子,亲自关上了屋门。

“驸马这是?”

“此处无旁人,裴御史直说了吧,此事是谁安排的?”

裴冕道:“下官属实不知。”

“哈。”

杨洄咧嘴笑了起来,眼神瞬间阴狠,抬手,直接甩了裴冕一巴掌。

“啪!”

这一巴掌极重,裴冕反应不及,头上的幞头掉落在地。

半边脸当即红肿,他捂着脸,愣愣看着杨洄,错愕不已。

“这一巴掌,让你认清楚,谁才是伱主家。”

“驸马这是何意?”

裴冕话音未落,那张盖着东宫属官印记的文书已被展开在他面前,他瞳孔一震,立即明白过来是薛白怂恿了杨洄。

他就知道要以快打快,抢先把薛白除掉。

“驸马请听我解释……”

“再哄我一句试试!”杨洄怒叱,抬手又是一巴掌,极是熟练,“还敢在鼓唇摇舌!”

裴冕双颊红肿,终于不敢多言,连忙拜倒,深深低头,犹在强自镇定,思量着对策。

杨洄见此情形,颇为满意,负手在裴冕面前踱步。

“我不管你以往是右相还是东宫的人,往后便是我的人。我问你什么,你答什么。”

“是。”

杨洄想要问的有很多,沉吟片刻,还是决定先用眼前的案子来试探裴冕。

“郑虔一案,如何回事?”

“郑虔受张九龄外甥徐浩所托,为其拟了神道碑文草稿,其中有‘颍王奏前太子索甲二千领’之句。”

果然,此事李林甫就刻意瞒了,说甚为武惠妃。

杨洄再次问道:“谁告的?”

“下官真不知……”

“尻!”杨洄一把拎起裴冕,再次赏了一巴掌,叱道:“知不知道我能要了你的命。”

“是,是。可下官真不知是何人告状。”

“你敢说不是东宫?”

裴冕有一瞬间的滞愣。

杨洄得意地咧嘴笑了起来,啐道:“瞒我?”

“下官方才去见了房琯,问了此事。房琯得了广平王吩咐,叮嘱郑虔不予薛白通过岁考,给他一个教训,郑虔没答应,确与房琯生了嫌隙,但此事并非房琯所为。”

“何意?”

“告状者另有其人。”

“谁?”

“暂不知,但不论何人告状,右相府必然要借此事对付东宫,王𫟹已命我到刑部大牢提审郑虔,诱出口供,攀咬东宫。”

杨洄问道:“你打算如何做?”

“我岂有打算?”裴冕还想耍聪明,话到一半,无奈一笑,实话实说道:“唯有祸水东引,牵扯到庆王、薛白等人头上。”

~~

刑部。

萧隐之一见到杨洄,便知这位驸马为何而来。

“竟还惊动了驸马?此案乃郑虔讪谤,驸马不必在意。”

“敢讪谤贞顺皇后,我岂能不在意?”杨洄应道:“可查出幕后指使了?”

萧隐之目光看向跟在杨洄身后的裴冕。

裴冕点了点头,道:“依右相之意,得让郑虔攀咬东宫。”

“是啊。”

萧隐之放松下来,知眼前都是自己人,不必藏着掖着,遂从怀中掏出一份名单来。

“这些都是郑虔的同党,一个‘指斥乘舆’之罪是逃不掉的。”

杨洄接过一看,名单很长,全是右相府的政敌。

裴冕则在旁分析。

“刑部郎中徐浩,张九龄外甥,东宫臂膀,此案中的另一个要犯;北海太守李邕,东宫臂膀,与郑虔皆书法名家,互有书信往来;国子监生员薛白,在此案中亦牵扯极深;蒲州盐铁使书记杜甫、权理盐铁使判官元载,皆薛白的好友……”

之后,由薛白又引出了许多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户部尚书裴宽。

总之是东宫与盐官都有,全都是右相府的眼中钉,肉中刺。

杨洄看得连连点头,心想,尻他个李林甫,嘴里是维护武惠妃,打的全是阴私算计。

他微微冷笑着,斜了裴冕一眼。

裴冕无奈,一瞬间的不情愿之后,从袖中拿出一份文书,递在萧隐之手里。

“王中丞想把人犯移交到大理寺狱,文书在此,请萧尚书过目。”

“可这是刑部的案子……”

“刑部主管刑罚,大理寺掌管审理,此案牵涉官员众多,当由大理寺来办。”裴冕不慌不忙道。

萧隐之虽是尚书,却畏惧王𫟹之权势,答应下来。

~~

时近黄昏。

国子监,杜五郎终于完成了岁试的答题。

他走出学馆,抬头看向天边的夕阳,听着暮鼓声,忧心忡忡。

想到与郑博士毕竟是一起喝过酒、抨击时事的交情,他决心做些什么,遂连忙转去找薛白。

赶到考策问的学馆,只见一层层竹帘隔着的考场中已走了许多人。

“薛白。”

杜五郎才探头喊了一句,忽被人拉到了一旁。

“苏司业,你看到薛白了吗?”

“这边来。”

“哎,我们还得去刑部大牢救出郑博士……”

~~

郑虔带着镣铐缓步被带出刑部大牢,走过皇城大街。

大理寺在西边,抬起头就能看到将要落下的太阳,暮色苍茫,他看着这一幕,眼神中满是疑惑不解。

那些文章都写了数年了,为何会在近来被人检举?

带着这种思量,他步入大理寺衙署,被领着穿过了一道道回廊,却意外地没有进入大理寺狱。

……

暮鼓停歇之前,一辆马车穿过了皇城西边的顺义门,进入了布政坊中的一间宅院。

这宅院不大不小,亭台楼阁却是非常精巧。

夜幕降下,主院中,一名美貌女子莲步轻移,迎向杨洄,娇声道:“郎君总算肯来看奴家了。”

下一刻,她却停下脚步,因杨洄身后还有另一个高挑的男子,夜幕中没有显出脸来。

“你去歇着,我还有事,莫让人过来打扰我。”

“是。”

几句话安抚住这漂亮的外室,杨洄以警告的眼神瞪了身后的薛白一眼。

两人赶到侧院,只见郑虔还没有被带过来。

绕过屏风,杨洄吐出一口长气,抱怨道:“你胆子也太大了。”

“无妨,人是以裴冕的名义带出来的,谁能想到你我头上?”

“呵,我信了你的鬼话。”

薛白笑了笑,依旧平静。

私下劫走郑虔很冒险,但他别无选择。

天宝年间的权力斗争已日趋激烈,这次若不果断且迅速地出手,首先会被连根拔起的就会是他的势力。

杨洄踱了两步,思忖着,最后决定把几封文书递给了薛白。

“这可是了不得的证物,我拿来的。”

“驸马本事了得。”

薛白不忘赞了他一句,接过文书看起来。

首先是一份名单,密密麻麻都是李林甫准备牵扯进此案的名字……这是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可惜字迹不是李林甫的。

一份刑部的口供,郑虔已画押,承认了私撰国史的罪名。

再便是郑虔的文稿。

有神道碑草稿,叙述了张九龄一生的功绩,提到了李璬秘告李瑛索要盔甲,张九龄劝说圣人息怒一事。

事涉三庶人案的只有寥寥几句,却表明了态度。

把这件事记载在神道碑里,说明郑虔认为这是张九龄的功绩之一。换言之,他确定索要盔甲之事是诬告。

最后,还有另一篇文稿,记载了开元二十五年的一些宫廷琐事。

太子李瑛与诸王打马球,赋《球场诗序》,一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景象;圣人祭青帝,忠王李亨、颖王李璬分别为圣人担任忠献、亚献之事。

薛白反复看了,略略有些失望。

他本以为刑部破天荒以“私撰国史”之罪拿人,该是因郑虔写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而只有这些,右相府马上就能肯定这是大罪,东宫马上就让房琯交代裴冕祸水东引……要么是反应过激了,要么是知道此事能牵扯出了不起的东西来。

杨洄凑上前,低声道:“看得出来吧?这几张纸,能要了你们这些人的命。”

“多亏了驸马。”薛白道:“但看字迹这不是原稿。”

“原稿萧隐之直接递上去了,岂会给裴冕?这是刑部誊抄的。”

“裴冕人呢?”

“我让两个心腹看着,堵在大理寺公房里。”

“嗯,如此就好,必能让驸马立一桩大功。”

杨洄微微冷笑,似有不信。

不一会儿,有人带着被蒙了眼的郑虔进了屋中。

薛白并不出去与郑虔相见,以免他对杨洄说谎话被揭穿了。

他把要问的在纸上写下,让杨洄的手下来问。

……

“你私撰国史,该不仅写了这些文稿吧?”

郑虔眼前一片黑暗,什么都看不到,警惕地问道:“你们是谁?”

过了一会。

“此案会牵连很多人,我们助你出大牢便是为避免此事,若不想害你的亲友,与我们直说。”

郑虔想了想,道:“确实不止这些,我还写了当年三庶人案的审讯过程,但在数年前已经烧掉了。”

“如何写的?”

“太宗废太子承干,命诸大臣参审,事皆验明;武后与太子贤积怨之深,废太子乃依程序,派中书、门下堪验……唯圣人废太子,全凭一人专断,禁有司参与,三庶人妻族、舅族牵连甚广。”

“这些事你如何得知的?”

“有些是张曲江相告,有些是我伴天子左右亲眼所见。”

“文稿你烧了?”

“是。”

“为何烧了?”

“数年前便有好友提醒我,私撰国史或将落罪,我便烧了。”

“这好友是谁?”

郑虔道:“恕难相告。”

“你既烧了,为何有两份文稿落到刑部尚书的桌案上?”

“不知。”郑虔回忆着,缓缓道:“当年,有八十多篇文稿,我全部丢入火盆,本以为全烧尽了。”

“被人偷了?”

“也许吧,已是许多年前的旧事。”

郑虔说罢,等了一会,对方竟是不再问了。

~~

“你怎么不问了?”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我有骗你吗?”薛白淡淡道:“再知道更多,反而危险。”

杨洄心中一凛,目光看去,只见薛白正在把他方才写下的问题一张张放在火烛上烧毁。

他烧得很仔细,显然不会像郑虔那样遗留下一张两张被人偷走。

“谁告的状?”杨洄道:“是东宫吧?”

薛白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右相府、东宫必因此事而互相攻击。我们要做殃及的池鱼,还是得利的渔翁?”

“怎么做?”

“裴冕。他是东宫的人,这次就是他为东宫劫走了郑虔。”

杨洄目光一动,猜想这是要栽赃东宫了。

薛白烧完了自己的字迹,拍掉了衣襟上的灰烬,指了指那些从刑部拿来的证据。

“右相借着郑虔案又一次打压政敌,犯人都还没审,已经列出了一堆罪人,包括刚刚为圣人征收盐税的盐官;东宫也不老实,居然安插一个眼线到王𫟹身边,得知此事,想要灭口。”

“如何揭发他们,且洗清我们的关系?”

“因郑虔一直与东宫亲善,右相便告诉公主郑虔讪谤武惠妃之事,怂恿公主入宫告状东宫,每次都利用咸宜公主,驸马察觉到不对了,到刑部问了萧尚书,得到了这些证据,可没想到,裴冕一转眼就把犯人带走了。”

“如何证明裴冕是东宫的人?若用你给的证据,我们也会露馅。”

“那证据是用来吓唬他的。”薛白道:“今夜人犯就是以裴冕的名义带走的,哥奴怎么可能会怀疑你?自会猜到裴冕是替东宫做事,想必现在南衙已经开始搜人,只要搜了裴冕的家,总有线索。”

“可行?”

“可行。”

“圣人不好欺瞒。”

“放心,我们说的几乎都是事实。”薛白从容笑道:“且我在宫中有些关系……”

杨洄学会了。

薛白每次就是这样,把李林甫、李亨变成坏人,在圣人面前扮无辜。这次,是把机会让给他们夫妻。

咸宜公主就是太单纯了,才会每每被人利用。

薛白看似云淡风清,但事发突然,他原本还在岁考,此时只是用大概的计划哄住杨洄,其实还没想好细节。

比如,如何隐掉他在此事中的所做所为?以免有人指出是他在其中掺和。

还有更多漏洞要补上。

杨洄想了想,沉吟道:“可这一切,裴冕都知道。”

薛白讶然道:“此事驸马还要我教?”

“哈。”杨洄咧嘴一笑,拿手刀割了割脖子,意味深长地道:“东宫还敢杀人灭口,真是心狠手辣。”

(本章完)

51.第51章 勿论真假第489章 将晴136.第133章 岁考39.第39章 借刀252.第250章 一口一口吃72.第72章 贱籍第3章 北海如象第399章 泄密第366章 心意第369章 情敌第484章 上进的伙伴81.第81章 邻居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第499章 黄台瓜辞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第497章 机会第356章 夹击289.第283章 不问苍生问神鬼144.第141章 书坊107.第107章 怪圈340.第332章 鱼目混珠第1章 长安雪98.第98章 御状第10章 人脉132.第129章 金饭碗141.第138章 宴前13.第13章 奸相98.第98章 御状第369章 情敌288.要晚十来分钟吧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157.第154章 馊主意第422章 恩人第479章 最后的疯狂75.第75章 报案338.第330章 疑惑337.第329章 技穷66.第66章 夜宴163.第160章 一念之间241.第238章 动手(求月票)128.第125章 敌友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157.第154章 馊主意第460章 宝鸡第395章 缓兵之计281.第277章 压不住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80.第80章 小礼物316.第309章 迎宾167.第164章 洗儿宴第411章 心急49.第49章 私藏第428章 盟主64.第64章 上元夜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间113.第113章 家宴第468章 玩火自焚338.第330章 疑惑第451章 风吹去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195.第192章 秘书省14.第14章 偃月堂91.第91章 野无遗贤第367章 献俘第393章 下一步52.第52章 赠礼64.第64章 上元夜179.第176章 挑唆者31.第31章 寻亲第11章 无赖99.第99章 得宝歌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152.第149章 点火第492章 大雨315.十一月总结222.第219章 赐浴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232.第229章 援手287.第282章 华锦之下245.第242章 惊醒主人339.第331章 天下本无事141.第138章 宴前140.第137章 斩死142.第139章 胡儿舞第394章 北风行263.第261章 挥锄41.第41章 劫囚313.第307章 罗钳第481章 回归第437章 相惜205.第202章 早做准备51.第51章 勿论真假第480章 赢第399章 泄密90.第90章 考验55.第55章 落地生根第408章 非战之罪277.第273章 禁归第413章 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