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第193章 初奏

天色微朦,天宝年间常年无朝会,清晨的鸟鸣与微风使一切都显得悠闲美好。

陈希烈已在庭院中打了一套五禽戏,待出了微微的细汗,他坐在堂上,任由婢子们梳头并按揉额头的穴位,明目祛风、防止头痛、耳鸣。

正是因如此长年悉心保养,他虽年过五旬,却不见有太多白发。

“相公今日到哪个衙门坐堂?”妻子卫氏问道,准备安排马夫了。

陈希烈闭着眼想了想,叹息道:“去秘书省吧。”

“这倒是奇了,往常一个月也去不了一次,这两日怎连日去?”

“来了一位弼马温,老夫得看牢了,莫再闹出事端来。”

“弼马温是何物?

“阿翁,我知道!”在堂中玩耍的小孙子高声喊道:“孙悟空不当弼马温,要当齐天大圣,大闹天宫!

陈希烈笑骂道:“小顽童,偷看老夫的书?”

“才没有,孙儿听阿姐说的故事,阿姐还说要嫁给状元郎。”

“去去,拴不住的猴,没甚好嫁的。

陈希烈打发了孙子,不紧不慢地拾掇好,起身上衙,卫氏追在后面唏嘘道:“哎呀,往日岂有这般忙碌?相公莫太过辛劳了。”

到了秘书省时刚刚辰时,杂役、工匠、楷书手们卯时已至,正在有条7事。绕到后面的官廊,官员们还在陆陆续续地过来。

果树,开着花还未结果,萧颖士坐在树下,一边煮茶一边闭目思忖着文章。

“陈监。”官员们纷纷行礼。

中堂上,晁衡与几个遣唐使又在拼命地抄书,蒋将明则姗姗来迟,后庭有十余棵果树。

“不必多礼。”陈希烈笑道,“拿卷书来看,待薛白到了再唤老夫。”

“回陈监,薛校书已到了,刚才正在缝书院。”

“这般早?”

陈希烈好奇薛白跑到那种下吏待的地方做什么,于是亲自过去。

到了缝书院一看,只见薛白正在与几个工匠、楷书手说话,其中一个楷书手奋的样子,正滔滔不绝。

“若是照状元郎所说的做,该多给一些月俸吧?”

“尹十二叔这是实在话。”薛白道:“我首先就得将这要求与陈监提。”

隔得远远地,陈希烈一听便停下了脚步,让随从去将薛白招过来。

“状元郎来得早啊,你这年纪,对成家之事也该有这份热忱。”

“劳陈监挂怀,已经在安排了。”薛白道。

“是吗?”陈希烈颇为讶异,抚须笑道:“可得能配得上你这等一时俊杰,万不教老夫失望啊。”

“配得上,其实是我高攀了。”

“好好好,年轻人就该多听老人相劝。”陈希烈叹道,“你啊,入了秘书省,该消停些时日。风声一过,许多事便过去了,所谓‘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来,老夫为你带路。”

这“带路”二字,既是带了薛白正式视事的路,也是他打算带带薛白在官场上的路。

薛白也很识趣,此时没有提出给工匠、楷书手加月俸之事。

今日直接去到了书阁。

书阁位于整个秘书省的正中央,就在中庭大堂的后面,隔着一片果林。

“此间便为秘书省书阁,分‘经史子集’四部,十二间藏书房,每间有十六排架子,如今已有八万一千七百八十九卷书籍。”

薛白听着陈希烈的侃侃而谈,目光看去,只见正门贴着一张孔夫子的画像,当即有小吏上前,对着孔夫子行了一礼,缓缓打开了书架的大门。

有细小的尘埃在晨光中浮动,同时,书香味扑面而来。

一个个卷装书籍正安静地躺在架子上,不发一言,却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漫长时光里的先人智慧。

陈希烈不急着进去,等灰尘稍散一散,站在那又开始自述功绩了。

“今老夫以左相之尊领衔秘书省,使兰台重振声望。但你可知在老夫之前秘书省起死回生?”

“贺监?

“更早之前呢?

“不知。”

陈希烈抬手,指了指西边的院子,道:“那边是学士院。开元五年,图书使马怀素上书,整编书籍目录,使国子博士韦知章、王惬、殷践猷、韦述、余钦、毋等名儒二十余人校检。

这些名儒里面,薛白只认识韦述。

陈希烈道:“马怀素领衔编目,草编成二百卷《群书四部录》,可惜,未及完成,马怀素便病卒了。后由元行冲接手完成,可惜目录与书籍已并不相符,毋曾言‘常有遗恨,窃思追雪’。”

薛白目光看去,只见西院里空空荡荡,并没有几个名儒在编书,他不由问道:“陈监为何不继续此事?”

陈希烈淡淡摆了摆手,不欲回答少年人这种天真的问题,背过双手,带着薛白走进书库。

“凡四部之书,必立三本,正本、副本、贮本。正本供圣人御览;副本用于赏赐供诸司及官员借阅;贮本不必多言,即存本.…..”

大概介绍了一遍,陈希烈随手拿了两卷书籍,递在薛白手里,两卷都是《黄庭经》。

“你看,哪个是正本,哪个是副本?”

薛白一直很认真地看着他的动作,道:“正本、副本都是以紫木为轴,正本书缝盖有小印,副本夹有书签?贮本以白木为轴?”

“不错。”陈希烈抚须不已,抬头看向架子,此时才发现副本缺了不少了。

薛白也留意到了,问道:“校书郎要做的可是抄写这些缺本?”

“不必,自有楷书手抄写。

“那敢问我该做何事?”

陈希烈打了个哈欠,好一会才喃喃道:“找科斗吧。”

此时两人已逛了两刻,回到了西院的学士堂,陈希烈指了指薛白手上的两卷《黄庭经》,道:“你校阅此经即可。

“不知何时需要完成?

“何时?”陈希烈似乎困了,也少答话,只随口道:“不急,不急。

说着,他又打了一个哈欠,转回自己的官廊去歇息了。

薛白在书案后坐下,将两卷《黄庭经》摊开,扫了一眼,不由惊讶。倒不是因为内容,内容无非是修身养性,而是因这两卷经书上的字迹实在太过了得。

刘太真正捧着一卷书在看,其实偷偷观察着薛白的反应,此时便笑了一笑。

原来这《黄庭经》的正本是褚遂良仿的王羲之的小楷。

再看副本,虽是秘书省的楷书手抄的,却有几个字是二十年前的校书郎颜真卿划掉重写的,这就是“找科斗”,也就是找到错别字校正。

“为何这副本还未赐出去?

“因为还有集贤院,秘书省位于皇城,圣人阅书不便。遂于大明宫立集贤院,分担藏书之责。”

“原来如此。”

薛白还是把手里的两卷书籍对照着校对了一遍,而西院诸官员们或泡茶,或阅书,或作画,或下棋,或抄书,个个都好生自在。

陈希烈在秘书省的官廊中也备着一副软榻,睡了半个多时辰起来,精神愈足。

重新整理了衣冠,他招过小吏吩咐道:“今日便早些会食,老夫还得到政事堂批阅了奏章再回府。

“喏,这便安排会食。”

另有随从扶着陈希烈起来,道:“相公这两日还得盯着一个九品官,真是辛苦。”

“莫惹事便好啊,他既到了这清闲衙门,也该安生一段时日。”

想着今日会食之后秘书省也就散衙了,陈希烈一路到了中堂,只见薛白正在与一众官员们谈话。

蒋将明、萧颖士等人都是抚须沉思,反而是晁衡,一副很兴奋的模样,当然,他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这样。

陈希烈上前,朗笑道:“在聊何事啊?会食吧。”

“陈监,状元郎说,想给圣人上书,增加秘书省司职,重振兰台声望!”

“不急。

陈希烈还未反应过来,一封纸稿已递到了他的手里。

薛白站到他面前,道:“我有几个想法,陈监请看如何。一则,秘书省可在《群书四部录》的基础上,编纂一部集大成的类书,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理、医

学、技艺之言,皆纂于一书;二则,秘书省的书籍副本与其供诸司及官人借阅,不如开放于国子监生徒及诸州举子,乃至天下好学之士,方物尽其用;三则,我曾向圣人献上‘活字印刷术’,旁处或许无用,秘书省却可有一套刊印模版,除刊印古籍之外,更可刊印圣人诏谕于下人,弘我大唐文章之盛……”

陈希烈虽还不怎么听得明白,却已敏锐地察觉到这三件事每一件都不可以。

他涵养还是有的,心中虽否定,脸上犹泛着和蔼的笑意,道:“待老夫仔细看过,过几日再谈,先会食。”

薛白深谙这些门道,不肯给他推诿的机会,道:“我们已谈论了一会,皆认为可行,不如请陈监上书圣人如何?”

“不可啊。”陈希烈只好道:“三者皆非小事,先说这编书,二十余宿儒检校多年,尚且连书目都没能编好,编修一本大成的类书又得要有多少人?花费多少年光景?不可不可。

薛白也不知是天真还是无知,应道:“既是大唐盛世,岂有做不成的?若是学者不足,可广征天下学者。我们方才皆认为,国子监祭酒、集贤殿大学士韦公可担主持此事之重任。”

陈希烈摇头不已,根本就不听这些,继续道:“至于开放秘书省供普通学子取阅书籍更不可能,到时损坏了秘府藏书又如何?不可取,断不可取。”

“只拿出副本即可,同时多招募吏员管理,左相欲重振兰台声望,岂不该有更多学者、官吏吗?既然这些东瀛学子可抄录图书,反而大唐学子不能借阅不成?否则,若百千年之后,此间书籍腐朽而无人问津,还需到东瀛去找他们抄录的书籍不成?”

“胡言了,胡言了,招募学者、官吏?何来如此多钱财供你挥霍?”

薛白道:“文章传世,纸是死的,人是活的,先人未有纸笔之前,口口相传,使传承不丢。今我等有笔墨纸砚,有印刷术,有这盛世底蕴,为何将八万卷图书束之高阁?

为何使饱学之士无一展所长之地?奈何挥霍钱财如泥沙也不肯拿出小小一部分来继往圣之绝学?

蒋将明、萧颖士等人本在沉思,此时终于有所动容,缓步而出,站在了薛白身旁,虽未语,却已表明了支持此事的态度。

陈希烈虽不了解那“活字印刷术”是何物,却知一定也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之物连连摇头,也不再各个反驳,开始敲打起薛白来。

“少年人做事难免好高骛远,你初入仕途,万不可沾染这夸夸其谈之风,该脚踏实地好好校书才是。”

薛白刚入仕,有的是闲工夫,遂打算春风化雨地感化这陈希烈,道:“我不才,以为这三桩事,皆可以文辞修饰大唐盛世,彰圣人千古之功业,左相还是上书圣人,一切听凭圣裁为妥。

“是呀!陈监。”

一个矮个老者窜上前,又是晁衡。

晁衡说话时上下点头,手舞足蹈,语气抑扬顿挫道:“若是圣人能答应,一场盛事啊这是!我等有幸参与到如此盛事当中,不枉此生!

“不可理喻。”陈希烈哼了一声,摆手道:“此事断不可能,莫再多提了,会食。”

众人当即失望,纷纷哀叹。

薛白只是笑笑,老老实实地会食。

陈希烈见这竖子胸有成竹的模样,反而觉得不安,会食之后再次将其私下招到庑房中叮嘱。

“莫要再惹祸上身了,可知你大闹礼部一事余波尚且未了,如何还敢搅动事非?

“左相何必如临大敌?不过是上书提些事关清水衙门的小建议。”

陈希烈因这轻描淡写的态度被噎了一下,气得差点甩了袖子,只觉涵养渐渐不够用了。

再瞥了薛白两眼,他愈觉焦虑,不得不提醒道:“今时不同往日,你若敢绕过本相,直接向圣人上书,可就犯官场大忌了。”

薛白平静地点了点头,正要答话。

陈希烈又道:“你若让国舅上书,他便是越权。”

堂堂左相之尊,却是连敲打警告都显得绵软无力。

“国舅插手秘书省之庶务是越权,然而国舅若领衔秘书省,再提此事,便不是越权一句话入耳,陈希烈眼皮一跳,纵使再有涵养也终于失态了,狠狠地威胁了一“你等当右相还能容忍此事不成?!”

薛白见他急了,不再逼迫,放缓了语速,道:“其实圣人若能批允,三者皆左相之政绩,到时兰台声望大振,天下学子视左相为恩师,更兼引导市井舆情,为天子之喉舌。这般功劳,左相若不肯要,如何拦得住旁人伸手来拿?”

“休得花言巧语。”陈希烈正色叱道:“老夫不是这等贪恋权柄之人。

他背过身去,看着窗外的青天白云,老目中却泛起沉思之色。

薛白语气诚恳,分析道:“此三者放在过往确是难实现,但随着廉价易得的竹纸出现,早晚会对书籍、学术产生影响,变化是必然的。左相是选择静观其变,等待旁人抢先一步,还是主动迎合圣意,展现身为臣子的忠心,身为宰执对天下士民的担当?

“你莫再劝了。

陈希烈一不小心,揪下了两根胡子来。

之前他不停给薛白灌各种道理时都是云淡风轻,在这一刻反而乱了心境。

仔细一想,依圣人好大喜功的性情,若上书,必能让圣人满意。问题在于,右相与世人如何看待此事?

依薛白最后说的道理,右相那边其实是可以透个底的。

“不可急躁,待本相再考虑考虑,谋定而后动。

“我虽不急。”薛白道:“但左相也知,如杨钊、元载等人,都是官场上的鬣狗,见到肉就会扑了上去咬。”

陈希烈是何感想不提,决定权不在他手中,终究是不能够答应下来,只好正色道:“都说了,让你莫轻举妄动,本相自有主张。”

陈希烈清晨出门时还是镇定洒脱,是日回到宅中却是满怀心事,揪须沉思不已。

“阿翁怎不高兴?可是弼马温没降住,要大闹天宫了?

“这哪是弼马温啊。”陈希烈喃喃道:“反是要逼着老夫去西天取经了。”

既这般说,他心里已有些隐隐倾向于向圣人上书,将这圣眷先抢下来。

一夜无眠。

陈希烈素来注重养生,已多年未曾如此辗转反侧。

想了一整夜,他终是不敢瞒着李林甫独自吞下这功劳,次日一早起来便匆匆要赶往右相府。同时因不放心薛白,还派了个随从到秘书省盯着。

果然,李林甫一看薛白的奏稿,当即脸色一沉。

“一天都不肯安生!

“是,他本该是下个月再到秘书省,官服都没制就闹出了此事。”陈希烈抚额不已。

李林甫目露不悦之色,轻轻弹了手中的文稿,话锋一转却是喃喃道:“顺承圣意啊,你我既不能反对,倒不如顺水推舟。”

陈希烈小心提醒道:“只恐有人不满。”

“当不至于,你真以为这竖子是愣头青?他分寸把握得极好,每次都见好就收。”李林甫缓缓道:“这些举措虽终将惠及贫寒学子,首先受惠的却是世家旁支子弟。”

“如此我就上表了?”

陈希烈目光看去,只见李林甫还在沉思。

虽说可以顺水推舟,李林甫却得首先考虑好如何使整件事由自己掌控,而不是把持在杨党手中。

恰此时,苍璧匆匆而来,禀道:“阿郎,左相身边人赶来求见。

“何事?

“说是,薛白昨日下衙之后,去见了一人……..

“谁?!”

“高宗皇帝之孙、许王之子,卫尉卿、秘书监,李瓘李公。”

“秘书监?!

陈希烈倏地站起。

他才想起自己只是秘书少监、秘书省图书使。至于秘书监是由宗室勋贵虚领,可不论如何,李瓘才是秘书监。

“你们如何知道的?”

“因李监今日到了秘书省视事,故而得知。”

听得此事,李林甫脸色一沉,显得更不高兴了。

陈希烈则慌了神,局促不安道:“右相,那竖子太狡猾了!可……我等总不宜让李瓘上书,抢了这功劳啊!

已没有时间给李林甫考虑如何操控此事了。

他遂冷着脸一挥手,将陈希烈这个无能的废物挥退,并在心中暗骂了一句。

“废物,一个堪用的都没有。”

232.第229章 援手第479章 最后的疯狂260.第258章 分化与抱团313.第307章 罗钳156.第153章 妙法234.第231章 灯笼第460章 宝鸡274.第270章 归不归235.第232章 暗宅222.第219章 赐浴262.第260章 借刀第395章 缓兵之计72.第72章 贱籍61.第61章 门第186.第183章 手段277.第273章 禁归330.第322章 旧时事345.第337章 瞒住126.第124章 隐情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307.第301章 遮羞布81.第81章 邻居215.第212章 卯金刀202.第199章 家人255.第253章 炉火(2合1)第358章 夺城106.第106章 东宫喜宴27.第27章 边军履历第372章 彭娥第375章 私怨100.第100章 请帖第352章 十月渡泸238.第235章 谁负责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总结86.第86章 会当凌绝顶145.第142章 改变296.第290章 师徒第374章 新的平衡第392章 国本动摇301.第295章 担责107.第107章 怪圈299.第293章 泼冷水第356章 夹击30.第30章 势力网183.第180章 贪心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间第463章 真与假144.第141章 书坊128.第125章 敌友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第471章 郡王138.第135章 分利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200.第197章 刊报院第358章 夺城第354章 龙尾关第391章 忤逆不孝266.第264章 定罪224.第221章 仙官第357章 入城第440章 威严落地第422章 恩人第414章 传承260.第258章 分化与抱团191.第188章 戏曲111.第111章 派系146.第143章 世情如纸第403章 叶公好龙187.第184章 世族119.第119章 结交边将第6章 蝼蚁192.第189章 输赢56.第56章 争取184.第181章 谁贪第351章 灵关道55.第55章 落地生根193.第190章 吏部试第356章 夹击第388章 交朋友140.第137章 斩死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第418章 乱起198.第195章 李花118.第118章 人情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68.第68章 青玉案第484章 上进的伙伴290.第284章 招摇撞骗第454章 身份15.第15章 大理寺第431章 明堂第396章 莲第115章 匠师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153.第150章 灭火第404章 雁门老将行第474章 坚城202.第199章 家人第362章 君臣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