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

九月初,吏部的一应文书办妥,薛白启程往偃师赴任。

李隆基没有保留他太乐丞的兼职,大概是对他的音律水平不甚满意。但他的朝衔还是承务郎,从八品下,以八品官阶挂职畿县尉,算是规格甚高。

旁人再看他是这般年轻的一个状元,便知他很可能背靠大树、前程广阔。

秋雨连绵,不是赶路的好时候。

离开了长安城,一日到渭南,次日到华州,第三日到了华阴县,薛运娘偶染风寒,他们不得不停下休整,第五日才出发往潼关。

薛白本以为自己会有心思再去爬一爬华山,但如今长途跋涉的艰苦程度远超他的想象,队伍中又有女眷,终究还是作罢了。

在华阴倒是能远远望到华山,可能是隔得太远,望着倒不险,反觉远山如黛,十分秀丽。但若登上去,想必是极为险峻,真不知李隆基想如何开凿华山道,把百官带上去封禅。

“走吧。”

继续向东,前方的山越来越多,路越来越难行,好在一路有商旅来来往往,跟着商贾的队伍而行,还是让人安心许多。

从清晨行到下午,潼关渐近。

薛白的心情也起了变化,站在马上翘首东望,眼神有些缅怀。

“少府可曾来过潼关?

说话的人名叫殷亮,字节明,河南陈郡人氏,时年三十八岁。

殷亮是颜真卿母亲殷夫人的族人,在颜真卿任醴泉县尉时为幕客,之后隐居终南山读书科举,两年间未能中榜。

“常听人说到潼关。”薛白应道:“因此似乎了解,又不了解。”

“潼关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周围山峰相连,谷深崖绝,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殷亮是尽责的,领了薛白的俸禄,不厌其烦从常识开始说。

薛白回想起前世,在到关中读书之前总认为西安与洛阳很近……其实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问题在于,秦岭崤山山脉、黄河,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把两地阻阿就像一条长廊,潼关是一道门。东边是中原,西边是关中。

再往前,马车已不好走,女誉们也下车步行,卢丰娘不由问道:“为何没看到黄河?

“过了潼关就能看到了。”殷亮应道,“黄河就在山林北边。”

终于,潼关便在眼前。

关城是山坡,树木不高,显出黄土。关城上的城楼也是灰蒙蒙的,并没有想象中巍峨。但举目四望,根本没有别的道路能够通行。

堵在关门处的商旅、行人排着长长的队。薛白站在那看着商旅过关,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殷先生可知,为何有的商队征收关税,有的不收?”

大唐虽不收商税,但关津税也是有的。杜有邻对此也不明白,也看向了殷亮,认真听讲的模样。

殷亮压低了些声音道:“那自然是‘挂籍’了。”

“何谓‘挂籍’?

“军旅过境有免税之权,所以一些商贾动了歪脑筋,窜名挂籍,参军入伍。”殷亮道:“朝廷募兵以来,军中自有将领吃空饷,有了虚额,便允这些商贾挂籍。”

杜有邻听得愣愣的,问道:“那他们岂不得打仗?

“除了河陇、安西军,岂要打仗?商贾更是不可能去上战场的,他们险还会再给一笔“纳课钱’给军将,找人代替他们从军。”

“从军还能代替?

“无非是偶尔点卯罢了。如此,商贾免了关税,军将得了贿赂,周遭的农夫偶尔赚些当差钱。上下蒙蔽,渐成惯例。”

薛白摇了摇头,道:“看似各方得利,损的是社稷之利。军政糜烂,待边患一起,贼寇作乱,一发不可收拾。

“唉,为之奈何?

这些事在长安是看不到的,朝中也从无人提过,薛白一个县尉自然是管不到军政,他只能上前递了文书,听几声“状元郎”的呼唤,进了潼关。

城址稍微变了,但不多。

至武周天授二年,潼关城就迁到黄河边,此后随着黄河水位降下,渐渐往北移了。

薛白对这里算是熟悉的,因这里曾经是他任职过的地方。

他们不是驻军,不能在关城中久待,很快出了潼关城。

趁着队伍休息之时,薛白想去看看,独自爬上北边一座不高的小山包上。

队伍中,老凉见了,不放心,连忙示意姜亥跟上。

薛白却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不擅于爬山,他越爬越快,终于拉着一棵小树攀上了小山顶,穿过挡在眼前的小树林,风景当即开阔。

黄河便在山脚下,看起来并不汹涌,因为太宽阔了。

wωw▪ ttk an▪ CO

视线已不再有任何阻挡,能望得极远。向西,能看到黄河的大拐弯如海一般,能看到渭河注入;向北,能看到山西。

除此之外,唯有天高云阔、大河东流。

是夜,众人宿在黄河畔的驿舍当中,才入住,天又下起了雨,狂风大作。

晚餐终于不再吃干粮,而是吃的肉夹馍。

如今的肉夹馍口味与后世大不相同,因关中多有灾年,人们把剩余的面粉与猪肉混在一起烤制,以免浪费,口味远没有后世的丰富。

风雨中,却有几个老渔民提着刚打来的黄河鲤鱼前来叫卖。

他们打着亦脚、光着黝黑膀子,大部分人都不太会说话,只提着鱼篓比划着。

“这天气老伯还去打鱼?不要命了?!”

薛白知道黄河这一段看着缓,其实是相当险的,奈何说了几句,他们听不懂,也根本不在意这样的提醒。

杜有邻心善,连忙把所有的鱼都买下来,又出钱让驿馆伙计帮忙烤鱼,渔民们也就欢天喜地地捧着钱冲入了风雨之中。

驿馆房间不多,他们赁了一个小独院,只有两间厢房作通铺,男的一间、女的一间。而随从们则打着地铺宿在独院的厅堂上。

夜里,黄河边的风一直呼呼作响。

被褥潮得厉害,杜有邻的呼噜声如打雷一般。

薛白竞是难得有些睡不着,想着些往事....

他不是关中人,但在关中读的书,毕业以后就在潼关县检,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潼关古城这边做事。镇上并不富裕,案子却很多,数也数不清。

那些年间,他时常走过禁沟的山间小路,调解着一些匪夷所思的大小案子,长歪到别人地里的果树,被偷的首饰,跑掉的儿媳妇。

这地方于他而言是真的艰苦,地处三省交界之处,国道上人来人往,大河滔滔时常还有人掉进去。那时的潼关不再像大唐时这样是天下重镇,已成了被遗忘的地方。

但那些乡亲们确实是坚强淳朴而骄傲,国道上的过客撞碎了他们的玻璃,他们依旧早起,烙出最香的肉夹馍,卖最低的价钱,他们也不羡慕远方的繁华都市,像是有着世代镇守于此的责任感。

“看到这个碉堡了?日寇还想偷渡黄河,一步都休想踏上陕西!”

回想起这些人与事,薛白再想到自己也要当县尉、当父母官了,顿时觉得很难。

前些日子他活得像是大唐的权贵,他甚至暗暗立志想要这李唐的江山。但故地重游,他还没忘他是祖辈都在地里刨食的农民。

迷迷糊糊中,天渐渐亮了,呼噜声还在响。

薛白遂披衣而起,出了厢房。

外面雨还在下,有渐渐大的趋势,今日怕是启程不了了。

薛白原本是有些期待杜家姐妹心有灵犀出来说说话,但这一路跋涉,她们也累了,显然不会出来。

他干脆出了这小院,往驿馆大堂走去。

驿馆门外,有一老者正撑着伞在远眺,长叹着吟诗道:“雨后山川光正发,云端花柳意无穷。”

薛白抬眼看去,见雨分明还在下,不知这老者作诗何意。

恰此时,对方却是转过头来,笑道:“老夫听闻驿馆中有状元郎借宿,你可是薛“是。”薛白目光看去,见这老者虽未披官袍,但腰间佩的是玉带,显然是高官,执礼问道:“不知阁下是?”

“魏郡太守,兼河北采访处置使,苗晋卿。”

“原来是苗公当面。

薛白听说过这位的骂名,毕竟苗晋卿主考春闱的时候,点了一个状元覆考时交了白卷,称为“拽白状元”,这是这几年长安城的笑柄之一。

说是笑柄,但苗晋卿其人当面却是温文尔雅。

“大雨阻路,你我有缘相会,聊一聊如何?

“幸会苗公,求之不得。

能幸会,看的还是身份地位了,否则驿馆中人那么多,也不见苗晋卿与旁人有缘。

两人转回大堂坐下,苗晋卿儒学世家出身,才华不凡,先传授了薛白一些仕途的经验。

一有对比,薛白的官路其实已经走得非常顺了。比如,苗晋卿入仕后,当了两任县尉,一任参军,才转为万年县尉。

但只要到了万年县尉之后,御史、员外郎、郎中、侍郎,就升迁得很快,主持春闱出了这么大差池,外贬还是一方太守。

“薛郎到洛阳,查的是赈灾一事?”

“是,不知苗公有何高见?

苗晋卿显然不是初次听闻薛白的事迹,抚着长须,犹豫了片刻,缓缓道:“老夫虽与薛郎是初识,但一见如故,那便提醒一二,倒也无妨。”

薛白连忙起身,应道:“多谢苗公。”

“实不相瞒,骊山的案子,老夫也有所耳闻。其中有一点,以潼关道行路之难,昭应令是如何将近千灾民带到骊山的?

“如何?

苗晋卿抬手,向东一指,道:“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窦廷芝,必然知晓。”

薛白不由道:“我不过一介县尉,如何问得了陕郡太守?

“那就不是老夫能左右的了。”苗晋卿抚须而笑,不再多说。

待杜有邻起了,听闻苗晋卿在驿馆,便过去拜会,却没想到,苗晋卿根本就不见他。

这使得杜有邻十分不解,心想只听说过踩高捧低,倒少见有人对九品县尉笑脸相迎、对四品高官拒之门外的。

“伯父不必生气。”薛白道,“此事简单,想必他是将我视为钦差了。”

“何谓钦差?”

“圣人委派到地方处置重事的官员。”

“你?”杜有邻惊疑,低声道:“你与我实话说,你真奉了圣旨,暗查刺驾案?”

薛白笑而不语,低头沉思。

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窦廷芝管的是中原到关中之间这一段路,自然是个要职;

加上这段路上钱粮转运不停,折损又多,自然也是一个肥差;甚至,若中原出现叛乱,此职还干系到关中的防御。

那苗晋卿想借他或他背后的杨党对付窦廷芝,哪怕只是一步闲棋,亦说明有人已经闻风而动了。想趁一桩案子“坐赃”政敌,牟求官位。

“重要的是,有心人以为我奉了圣旨。”薛白道:“也许,此时已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盯着你一个偃师县尉上任?

“伯父不宜小瞧县尉。”

毕竟,很多县尉能当尚书宰相,却没见过哪个赞善大夫当上宰相。

杜有邻倒不是小瞧薛白,而是本没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此时不由紧张起来,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薛白道:“连苗晋卿都听说过我,众矢之的,倒不必亮明身份经过陕州,容易落入旁人的圈套。”

杜有邻懂得圈套是何意思,扮成盗贼杀了不是没可能,更常见的做法则是坐赃,或以美色之类的陷阱让他们同流合污。

可这地势,总不能绕过去。”

“挂个假的身份过去罢了。

“一时半会的,如何能挂个假……”杜有邻话到一半,忽想到一件事,不由停下话头,小声道:“你是说,军中挂籍?”

“好办吗?

两人皆有些担心这事未必好办下来,无非是先请殷亮帮忙去打探一二。

意想不到的是,才到下午,殷亮便递过两张文书。

“从商贾手里买的。

“这么轻易?

“他们手中这种文书多。须知军中除了挂籍、虚额,还有一个弊端是‘进奉’,军将们收的钱虽多,却也要行贿于朝中权要、中使。总之,有钱都好办....

傍晚,渔民们又来卖鱼,杜有邻依旧出钱将他们的鱼全都买了。

“春夏都不见雨,今秋也是怪了,风雨不停。”杜有邻看着这些渔民的背影,不由叹惜。

次日,风雨停了,众人再次启程。

沿着黄河走,前方一个小小的渔村传来了哭声。

他们停下行进,只见是村民们在黄河边哭祭,有道士在设坛作法,对着黄河挥舞着桃木剑。

几个妇人孩子趴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薛白等人遂过去问,那些妇人也不答话,只哇哇大哭。

末了,还是那道士摇着铃铛,有些平淡地叹息一声,道:“没甚稀奇的,昨日打鱼,让黄河吞了三个...

杜有邻脑子里嗡的一下,张了张嘴,觉得莫不是自己前日买鱼害死了他们。

这才刚刚出关中不过数十步而已。

只管默默流淌。只有河底的尸骨知道它蕴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有着怎样夺人而噬的凶险。

众人抬头看去,眼前的黄河无比宽阔,它始终是那么平静,不管白天与黑夜,它就像这大唐。

身后的哭声渐远,薛白离开了潼关,云往偃师。

行走在这黄河的波涛与秦岭的山峦之间,他脑子里始终想着一首词,却没能念出来。

308.第302章 狡辩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第351章 灵关道第348章 渡河65.第65章 众里寻他205.第202章 早做准备第509章 斩草须除根35.第35章 狠角241.第238章 动手(求月票)102.第102章 攒局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第404章 雁门老将行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318.第310章 婚礼第386章 长恨歌71.第71章 灯火阑珊第482章 绮念189.第186章 狂第397章 小团体62.第62章 上架感言70.第70章 夹缝生长第396章 莲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278.第274章 归164.第161章 醉态166.第163章 谋职323.第315章 隐相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315.十一月总结第401章 摆棋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总结第338章 游艺使19.第19章 欺上门第367章 献俘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42.第42章 纨绔105.第105章 局外人215.第212章 卯金刀312.第306章 洁身自好207.第204章 天宝文萃第1章 长安雪175.第172章 引见第479章 最后的疯狂第509章 斩草须除根183.第180章 贪心77.第77章 孝子第386章 长恨歌250.第248章 铸铁193.第190章 吏部试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第402章 妙法选官189.第186章 狂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350章 俘虏81.第81章 邻居164.第161章 醉态180.第177章 揭榜第470章 立威207.第204章 天宝文萃266.第264章 定罪197.第194章 官袍第474章 坚城第361章 去留330.第322章 旧时事332.第324章 今时宠30.第30章 势力网第502章 挚爱181.第178章 状元第490章 好兄弟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总结285.第280章 隐藏272.第268章 春归91.第91章 野无遗贤15.第15章 大理寺80.第80章 小礼物150.第147章 秉公无私296.第290章 师徒112.第112章 师门264.第262章 夺印78.第78章 租庸调第472章 灵武第455章 速去速回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第116章 悔婚206.第203章 不矜细行46.第46章 当堂对质18.第18章 追凶者第360章 捷报288.要晚十来分钟吧第440章 威严落地191.第188章 戏曲第384章 画师第435章 秋后算账318.第310章 婚礼266.第264章 定罪第8章 归途275.第271章 不归181.第178章 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