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第233章 设局

转眼到了十月中旬,天气愈发寒冷,洛河、伊河似乎都有结冰的迹象。

自从郭涣与薛白提出了吕县令愿用人脉助他升迁赤县尉之后,薛白的态度似乎也稍有妥协,不敢再去清丈寺庙、高门大户的田亩。

但既然已经调来了许多人手,就此作罢未免显得没面子,他转而开始丈量普通百姓的田亩,并打算清查偃师县的户籍。

朝廷规定三年一造册,但偃师县的色役簿与青苗簿已有十年、二十年,这一任县尉求些政绩,道理上说得过去。

有这种种理由,吕令皓犹有不满。

寒冬腊月,薛郎未免太过认真了些,倒显得旁的县官都不做事了?

“明府说笑了,我骤得高位,眼红的人多,行事若不谨慎些,是要被弹劾的。这田亩不量、户籍不查,等开了春,明府提拔我,岂非留下把柄?”

吕令皓最近在研究酒器,与薛白说话时也是漫不经心的样子,手捧着一个彩釉酒杯来来回回地看,似乎这才是正经事。

“哦。”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笑道:“也好,百姓的田亩数量是也该好好清量一番了,薛郎把这两年的税赋也催一催吧。”

“未交齐吗?”

“唉,本县舍下面子,求了几家世家高门捐赠,补了缺额。但有些刁民,抗税已不是一次两次了,薛郎该催一催。”

“可有名单?”

吕令皓倒没真想让他去催缴,不过是给些压力罢了,见他如此上心,反倒担心像上次允薛白当堂审案那般弄巧成拙,摇摇手,道:“缓一缓吧,得空再谈。”

明府热忱提携,我却不能为县事出力,惭愧。”

“你若真惭愧,把那些刁民放了吧?”

“明府见谅,我来偃师,身边也是跟着人的。出了这种可能涉嫌到刘化同党的刺杀大案,若轻易放了,只怕交代不过去……不如,缓一缓吧?

这话说得很诚恳,吕令皓笑了一笑,没有再说话。

薛白起身告辞。

吕令皓目光从酒器上移开,斜眼脾睨着他的背影,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过了一会,他的幕僚元义衡从洛阳回来,递过几张报纸,道:“明府,这是洛阳近来的时刊。”

“不急,你可看得出这酒杯上的图案?”

“美人望月,可是圣人那出《月庭春》的戏。”

“有眼力,你觉得这酒器如何?”

“恕学生直言。”元义衡沉吟道:“有些俗了。”

“咣唧!”

~声响,吕令皓径直将手中价值连城的酒杯砸碎在地上,叹息道:“一句惊醒梦中人啊,送这样的礼,只会显得我急功近利,不雅,不潇洒。”

“明府不必着急,殷墟的祥瑞马上要做成了。”

“我方才见薛白,真是嫉妒他。”吕令皓感慨万千,“他只需一个主意,就能讨圣人欢心,此为天才!可恨其如此糟践圣心。”

“人往往便是这般。”元义衡捻着长须,唏嘘道:“易得者,不惜之。”

“说正事吧。”

“是,年节将至,许多贵胄已到东都。听说,圣人表侄、太子良娣之妹、上柱国张公之第三女,张三娘近日便在洛阳省亲,她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是日,大雪。

薛白到了伊河以南的村庄里丈量田亩。

田间,全福带着丰味楼的伙计正在忙碌着,任木兰也领着人在帮忙,远远见到薛白便跑过来。

“县尉。”

一个装满胡饼的大包裹便被递了过去,任木兰乐呵呵地捧过。

“吃吧,剩下的你提着。”

“埃。”

“那户农家量了吗?”

“量了…….殷先生,你来说。”

殷亮未语先叹,在大冷天叹出一口白气,引着薛白边走边说。

“丁田发不足额,此事无甚稀奇,在醴泉、长安县亦然,不过天子脚下之民至少能分得六七十亩地,本以为天下别处至少也该有四十亩……...”

说着,殷亮抬头看看茫茫大雪,额头上都皱出了纹。

“三十六亩田,今年他种粟不到三十九石,先缴一百亩的租税两石,另有‘追死两死。”

“何谓‘追死’?”

“在籍农户逃户了,地方惯例不会如实上报,遂将逃户的赋税分摊给编户,称为追死。”

说到这里,租庸调三个字,只说了租,同时还有庸、调。

“他得纳两匹绢,算上追死是四匹,他妻子已经死了,没人替他纺织。好在漕船上的绢便宜,他用一石粮与人换了绢,可是这绢有污迹,依杨慎矜当年想的好办法,算折色,一折就折了他七斗粮。”

“另还有‘庸’,他每年得有二十天的劳役,算上追死是四十天,若不愿劳役,又得纳绢。税赋送到河南府,他愿意去送,但惯例是县衙代为统一运送,得交脚钱,此项本该是布五丈,他却花了八斗粮。”

“交完这些,他剩下了三十石粮,可这只是租庸调。此外,义仓收粟,亩纳两升,他得交四石.....

听到这里,薛白道:“哪怕他不娶妻,不生子,不穿衣,不烤火,不吃肉菜,一年只嚼粮食,也得有三十石粮。”

殷亮道:“少府莫急,还未说完,还有和来,剩下的二十多石粮也不是留给他自己吃的.…”

薛白转过头,望向北面的首阳山。

大雪纷飞当中,他仿佛再次看到了陆浑山庄最里层那其乐融融的情形。

那些在山谷中欢笑的人们只是奴隶,但得到了主家的恩赏,而这种恩赏,是建立在什么之上?

“第一年种的不够嚼用,他想着明年得多种一些,得亩产两石,但几年下来,他已欠了县署二十多石的税,被捉到县牢里三次,打得半死不活,今年齐丑没有捉他。”

“他这样,活得下去吗?”

“活得下去。”

殷亮领着薛白到了一间破茅屋前,推开门,里面空空如也。

“他已经卖了田地,当了逃户了。因为齐丑今年没有捉他,往年都要防着他们逃的。”

“他的田呢?县署收了分给别的编户?”

“已经卖了。”

县署|年没造过色役册,又岂会再分田?卖给谁就不得而知了。

那个逃户也许活下去了,剩下的这些没逃的编户,负担却又要更重一些了。

薛白苦笑了一下,走出茅屋,看向远处那些瘦弱无力的人们,仿佛看到,他们的背脊又弯了一些。

“殷先生。”

“少府请讲。”

“你说……若我把这一切告到圣人面前,能改变这些吗?”

任木兰提着胡饼跟着薛白、殷亮进了一间农舍。

风卷着雪花涌进屋里,但也没能吹走多少热气。外面冷嗖嗖的,屋里也是冷嗖嗖的,也不知是哪里漏风,总之到处都漏。

那农户一家四口正挤在榻上聚暖,就那么坐着,也不动,也不说话,裹着条脏兮兮的薄毯。见有人来了,老农夫下了榻,薄毯被掀开的一瞬间,便见他两个小儿子连条裤子也无。

农夫畏畏缩缩地挡在薛白面前,道:“没粮,没。”

薛白往他家的破米缸看了一眼,里面确是空的,但他估计这家还是有粮的,为了逃税藏起来了。

“不是来征粮的,吃个胡饼。”

薛白给他们一人分了个胡饼,看向那一脸沧桑的老农夫,问道:“县署青苗簿记着你有口分田七十六亩,但我们量了是三十八亩,你知道吗?”

老农嚼着胡饼,缩着脖子,道:“真没粮。”

“说了,不是来征粮的,户籍与田地重新造册,你以后交的租庸调就少了,这是对你有利的事。”

“真没粮。”

这般牛头不对马嘴地说了近一柱香的时间,薛白只好带人离开。

他走了几步,才想到不是这老农傻,哪怕他再说不征粮,人家怕的是和来。不征粮,可不还得强买吗?

农民看起来木讷寡言,受骗的经历却多,能轻易就信了他才是奇怪。

之后再进了另一间农舍,一个三旬年岁的汉子正跪在榻前给一个老妇喂汤水,转头见了薛白等人进来,也是一言不发。

“乔二娃,册上写着你有田七十四亩,实量三十五亩,你可知道?”

乔二娃黝黑的脸,乱糟糟的胡子,一脸的老态,怎么也与“二娃”这名字搭不上边。

他跪在那把汤水喂完,走到了灶前,一声不吭。

唯有薛白能感受到,这农夫瘦削的骨头显出了绝望之感,像是一言不合就能杀官造反。

因为他在华清宫见到的反贼就是这种气质。

“我是新任的县尉,你有麻烦,找我说。”

薛白没再多问,放下两块胡饼,转身走了。

这几日,他就这样一家一家走访、观察偃师县的编户们,虽然他看到的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

到了下午,薛崭赶了过来,禀道:“阿兄,高崇回到县署了。”

高崇时年三十四岁,年富力强、精明冷峻的样子,看起来没有吕令皓、郭涣平易近人。

甫一见面,高崇听说薛白近日在清丈田亩户籍,当即直言道:“薛县尉若是太闲,不如把今年的赋税催缴了。”

“好啊。”

薛白痛快答应。

吕令皓连忙摇手,笑道:“埃,年节将近,还是不要逼迫百姓太甚。”

他心里清楚,若真把差事交给薛白,指不定能闹出什么事来。比如,薛白若是借着隐田、隐户一事,向高门大户索粮,难题最后便要落到县里来。

郭涣得了吕令皓一个眼神示意,上前附耳对高崇小声道了一句。

高崇于是点了点头,道:“催缴一事,我会带着官差去办,请县尊再让齐丑任班头便是。”

说罢,他不理会薛白,自告辞离开,摆出事情已由他说定了的架势。

权在他手上,差役也好,漕河上的凶徒也好,全都听他这个县丞的,自然不必给薛白面子。

陆浑山庄。

一名女子从睡梦中醒来,抚摸着盖在她肌肤上的熊皮大裘,感受着软榻上的温暖,心中愈觉欢喜;屋子里点着熏香,她亦不知是何品种,只知很贵,闻了让人身子都轻快了几分。

这样舒适的屋子,让人醒了也不愿离开。

不多时,宋励只披着春衫从屏风那边走了过来,因屋中烧着炉火,也不觉得冷。

他脚踩着柔软的地毯,站在榻前,抚摸着女子小麦色的肤肌。

“八郎。”

“嗯?”

“我给了你…….要一辈子作你的人。”

“是吗?”

“真的,我不求侍妾的名份,只要能陪在你身边…….”

“不行啊。”

宋励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道:“阿爷方才找我了,我得准备订亲,不能再在家里胡闹了。

“八郎放心,我很懂事的,不会给八郎添乱。”

“不行,阿爷让我将你卖了,起来,出去吧。”

哭啼声不止,宋励不耐烦,将家中琐事留给下人办,他自更衣出门,往偃师县去寻兄长宋勉。

到了首阳书院,宋勉正在与一个小吏说话。

“阿兄,县署又找你有何事?”

“无非是让家里捐钱粮,我是教书人,不管这些。”宋勉颇显清贵,伸手替兄弟整理了衣袍,道:“你啊,这般大的人了,还一天到晚没个正事,马上也该成亲了知道吗?”

“阿爷让你带我到洛阳去,请舅父为我相看。”

“随我去龙门一趟。”

“为何?”

“我得到消息,上柱国张家的三娘子在洛阳,准备到龙门香山寺还愿。”宋勉稍压低了些声音,“张去逸之女,她两个姐姐,一个嫁了太子,一个嫁了清河李氏嫡支。”

宋励眉毛一挑,道:“这等门第,只怕我配不上吧?

“因此我带你到龙门去,以风采胜之。”

“好!”

“龙门乃是当年阿翁以诗夺袍之地,务必把握住了。”

武后曾在龙门香山寺命百官赋诗,优者赐以锦袍,以上官婉儿主持并裁定优劣。

当时东方虬先写了好诗,以拜赐得袍,宋之问却以一首好诗,让武后“夺锦袍衣之”,传为佳话。

此事宋家引以为傲,到龙门香山寺,如到自己家一样。

宋励笑道:“兄长放心,旁的不会,讨女子芳心我最擅长。”

“把鸡舌香含了。”

“知道。”

鸡舌香却又是另一桩故事,据说,宋之问为人谄媚,想要当武后的面首,可惜因口臭,武后没看上他。

总之,兄弟计议妥当,便准备明日先往龙门,到了再打探张三娘的行踪,以免错过了。

是夜宋励难得安生了些,没去城中的青楼酒肆胡闹,一整夜翻来覆去,想着娶了圣人表侄女如何如何。

到了次日,正准备出门,却忽然听闻了一个消息。

“张三娘在伊水边走丢了…….”

怎么会?

县署,令廊当中,吕令皓踱了几步,再次看向了元义衡,问道:“张三娘真丢了?”

“学生奉明府之命,赶到洛阳送礼,得知张三娘启程前往香山寺,遂连忙赶过去,到了伊水畔时,张家人已惊动了诸县官吏,正在沿河寻找……一问之下,才知是张三娘乘船过伊水时,被激流冲走了。”

吕令皓了解龙门的地势,知道伊河由南向北流到偃师境内,由西向东与洛河交汇,冬天,水流肯定是不快的。

“激流?冲走了?”

“是。”

“找到了吗?”

“此事也是奇了,诸县官差怎么找都没找到。”

吕令皓道:“不是船夫故意的?”

“此事……只怕不好说。但若能找到张三娘,可是大功一件,连寿安县尉崔祐甫都赶到龙门了。”

吕令皓踱了几步,喃喃道:“太怪了,谁做的?你说,张三娘到了洛阳的消息,都有哪些人知道?”

“张三娘是悄悄来的,住在玉真公主在洛阳的别馆里,对外并未声张。”

“这还悄悄来的?连本县都知道。

“前几日是公孙大娘特意携弟子去拜会,此后,张三娘还到洛阳新开的丰味楼去用膳,评点了一番,刘长卿为她作了一首诗,因此消息便传了出来。”

“换言之,所有人都知她来了?”

“明府这般说……不假。”

“快!沿伊水搜,保护好张三娘!”

“喏,高县丞已让李三儿在办……”

他们见过张三娘吗?”吕令皓道,“让薛白来见我。”

“明府找我来,可是为了县里催税之事?”

薛郎且坐。”吕令皓问道:“不知你在长安,可曾见过上柱国张公之女。

“张良娣?”

“不,不,是张家三娘。”

“师师?”

薛白随口这一反问,吕令皓不由眼皮一跳。

“薛郎见过?”

“曲江宴上见过。”

吕令皓沉吟道:“那,张三娘在伊水走丢之事,你可有听闻?”

薛白摇头道:“我近来只顾着考虑高县丞打算如何催缴税赋…….”

“税赋不急。”吕令皓皱眉道:“张三娘是在伊水丢的,我等需尽快将她找回来。”

薛白问道:“明府言下之意,让我来查此事?”

“这……..”

吕令皓一时又有些犹豫,道,“你初到偃师,还不熟悉,此事由高县丞来查为好,不过,县里只有你见过张三娘,你务必配合高县丞。”

“境内出了失踪案,份内之事,自当尽职。”

薛白以让人挑不出错的态度应下,对此事并不着急。

谁急,谁就被动了。

159.第156章 高高挂起第451章 风吹去第354章 龙尾关第425章 土门关166.第163章 谋职第408章 非战之罪235.第232章 暗宅第407章 血口喷人第436章 都在努力175.第172章 引见41.第41章 劫囚216.第213章 千古情168.第165章 风花雪月66.第66章 夜宴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第392章 国本动摇第452章 长安乱第431章 明堂281.第277章 压不住第462章 忠与逆208.第205章 攀附裙带235.第232章 暗宅95.第95章 谗言337.第329章 技穷219.第216章 掩盖的真相第403章 叶公好龙23.第23章 捡来43.第43章 满堂惊贵第10章 人脉242.第239章 地头蛇第373章 狎臣38.第38章 平安无事158.第155章 事不关己264.第262章 夺印128.第125章 敌友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324.第316章 太池宴212.第209章 铺路第117章 鱼钩324.第316章 太池宴第423章 怂恿第6章 蝼蚁129.第126章 自由240.第237章 大胆动手113.第113章 家宴154.第151章 造相150.第147章 秉公无私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282.第278章 脉络156.第153章 妙法170.第167章 念奴娇152.第149章 点火345.第337章 瞒住318.第310章 婚礼61.第61章 门第262.第260章 借刀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第373章 狎臣154.第151章 造相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第378章 或重于泰山第351章 灵关道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251.第249章 铜币88.第88章 师徒第11章 无赖51.第51章 勿论真假109.第109章 手掌心272.第268章 春归第370章 移棺第348章 渡河第461章 余烬305.第299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280.第276章 跋扈110.第110章 新搭子322.第314章 设套第382章 同宗204.第201章 还债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212.第209章 铺路89.第89章 厚颜薄礼17.第17章 还家220.第217章 顺臣纯臣140.第137章 斩死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第488章 明朗第385章 亡羊补牢57.第57章 产业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334.第326章 假想第380章 皆在一念之间167.第164章 洗儿宴第343章 谱写329.第321章 汝阳三斗始朝天第470章 立威41.第41章 劫囚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第358章 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