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第293章 泼冷水

上元夜。

花萼相辉楼。

庆王李琮很早就到了,当时天还未暗,故而他亲眼看到夕阳余辉消散、一盏盏灯笼亮起的情形,是灯笼,不是花灯,要等到丑正才会燃花灯,但仅靠灯笼,花萼楼就已经被点缀得瑰丽万分了。

李琮欣赏不了这种瑰丽,他见得多了,早就习以为常了。

他在乎的是人。

“纵观这些年上元御宴,唯有天宝六载最让我印象深刻。”李琮携着妻子窦氏登上楼阁,感慨道:“而天宝八载最为乏味,你可知为何?”

“少了薛白?”

李琮点点头,望向宫门处,目光中像一个在踩点的盗贼,只是他想盗窃的是皇位。

他久居十王宅,与人交际的机会极少,自薛白外放偃师到现在,他已许久没与之就一些大事进行过沟通。

这两年他也没闲着,其实已做了不少事……

天色更黑,官员们开始入场,首先到的是低阶些的官员,以及外蕃留在长安的质子、使节。上元御宴的意义之一,就是向这些外蕃展示大唐的强盛与繁华。

这些人的席位多在外围,唯有几个大蕃的使者坐得近些。阿倍仲麻吕到时,满脸笑容地上前向李琮行了一个礼,躬身问安,热情洋溢。

“上元安康,庆王殿下,真是美妙的灯节啊。”

“是啊。”

李琮点点头,看着阿倍仲麻吕落座在蕃臣的第二个席位,留意到前一个席位还是空的。

那是南诏质子凤迦异的位置。

此时,朝臣们也陆续到了,其中有一道身披青袍的挺拔身影一瞬间就引起了李琮的注意,他遂向被他收买的宫婢使了个眼色,转身走过长廊,隐进了无人留意的黑暗处。

花萼楼这个檐角的灯笼不知是被谁弄灭了,成了一个谈话的好去处。

李琮早在两个月前,便收买宫人,为的就是这一场谈话,但他其实不确定他的谈话对象们是否都会来。

脚步声响起,有人来了,在月光下显出隐约的身影,正是薛白。

“许久未见,长高了,也壮实了。”李琮语气欣慰,像是一个亲厚的长辈,“我一直很担心你。”

“谢庆王。”

“私下唤我‘阿伯’即可,不论你是薛锈的儿子还是养子,我都视伱为子侄。”

“阿伯。”薛白当即就唤了。

这让李琮有些惊喜,双方虽早有约定,但两年来他看薛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以为薛白并不真心助他争储位。

但今夜看来,薛白并不害怕趟这滩浑水。

“我听说你处境不好。”李琮道,“今夜见你,是问你可需援手?”

“阿伯猜错了。”薛白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树立威望的机会。”

“哦?”李琮讶然,“我听说你老师被贬了,圣人似乎更信任李林甫?”

“此事起因在于老师弹劾李延业,背后则是李延业助吐蕃封锁南诏已叛乱的消息。哥奴一错再错,最后只怕以身谢罪犹难平民愤。老师仗义执言,今日所遭受之打压,必将成为他来日之声望,所谓名臣,不是顺着圣心、粉饰太平就可当的,名臣是众人皆醉而独醒,是虽千万人而往矣。这次,成就了谁,毁灭了谁,庆王且拭目以待。”

“你是说,这是个机会?”李琮道,“可我听说,陈希烈、杨国忠都……”

“正因为他们都是庸才,我们才能踩着他们成事,倘若他们皆是能臣,谁还在乎我这八品监察御史?”

薛白的态度与李琮预想中完全不同,半点不显得惊慌,反而有种胜利前的振奋。

“阿伯想看清势态,不能看庸才怎么选择。”薛白道:“你得看聪明人怎么选择。”

“比如?”

“老师,李泌,张垍,还有我。”薛白手指点了点自己,又道:“还有,李亨、李林甫都还想拉拢我,为何?他们有远虑。”

李琮顿觉压力。

他做了充足的准备,是想趁颜真卿被贬、薛白受挫之际,驱这竖子为己所用。没想到,此时已渐渐失去了谈话的主动权。

“你与他们皆有仇。”李琮提醒道:“李亨、李林甫今日说得好听,往后决不会放过你。”

“我明白,故愿辅佐阿伯登上主君之位。”薛白道,“此志,我从未忘过。”

“真的?”

“我在偃师招募了一些能人异士,他们盼着能见见阿伯。”

李琮眉毛一挑,仿佛脸上的伤疤都舒展开来。

薛白接着却又道:“但此事很危险,阿伯若信不过我的话,便罢了。”

“我既托付大事于你,自是信得过你。”

“不止得信我的忠诚,还得信我的能力。”

“信。”

薛白踱了两步,这才道:“那我若说,今夜上元御宴,便是阿伯争储位最好的机会,阿伯可有胆量一试?”

“是何机会?”

“南诏必定是叛了,此事我万分确定。然而哥奴阻塞圣听,延误军国大事。庆王可敢在今夜上元夜弹劾哥奴,直谏圣人?”

“这……”

李琮脸色一变,幸而黑暗中并不能看清。

薛白道:“这是大好良机,但也非常危险,有被圣人一怒之下贬为庶人的可能。但等到南诏叛乱消息传来,此事能给阿伯带来的声望却是无穷的。哥奴恣弄威权,士绅百姓苦之久矣,群臣缄口,圣人不见国政,当此时节,谁能振臂一呼,肃清社稷?”

“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李琮低声喃喃了一句。

这是李林甫的名言,以立仗马告诫群臣,谁敢多嘴就罢黜谁。但这真的只是李林甫的心意?不,这是圣人的心意,是圣人不想听任何人的敢言直谏。

薛白的建议蕴藏的风险太大了。

李琮不敢答应,犹豫道:“李亨就喜欢要这样的声望,但你看他……”

“我看他是太子,阿伯不是,阿伯什么都不是。”

李琮听了这话,愣了愣,不知所言。

薛白道:“当圣人要选一个储君,有人觉得李亨不错,提议李亨,这就是声望。可谁提阿伯一句好话?因为你什么都没做,那既然不想做事,为何争储位?”

“可我若谏言,哪怕对了,真等南诏反叛,圣人只会迁怒于我。”

“庆王怕这个?”薛白讥笑一声,反问道:“既然庆王只想顺着圣意,胆魄连太子都不如,那我何不去投靠李林甫?”

称呼一变,他转身便走,毫不留恋。

做大事而惜身,一个畏手畏脚的皇子,与其谋皇位,不如老实安份些求个平安。

“薛白。”

李琮连忙唤了一声,挡在薛白面前,道:“你误解本王的意思了。”

薛白道:“圣人确实会迁怒庆王,甚至会说是庆王逼反了南诏。”

李琮诚恳道:“我并非害怕。”

“讨好圣人还有何用?能把储位给庆王吗?讨得来边疆安宁?讨得来安禄山不反?局势不同了,天宝五载的韦坚案至今已过了四年,四年前李亨与韦氏和离,若是如今,且看他还与张良娣和离?”

说到这里,薛白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道:“圣人老了。”

李琮吃了一惊,忙转头看向身后。

“要登上储君之位,当众望所归,看朝中如颜真卿、张垍、李泌等人支持谁,看边镇如哥舒翰、王忠嗣、高仙芝等人支持谁。”薛白道:“这其中,我拣一人与庆王分析……哥舒翰。”

“对,哥舒翰。”李琮深知河陇兵权至关重要。

“今日哥舒翰相信哥奴,是因哥奴曾提携他,他投桃报李。这是什么?边镇胡将臣服于相权。而一旦南诏反了,吐蕃在西南方向的压力顿减,青海局势顿变,哥舒翰不在乎吗?此时哥奴罢相,一个更睿智的宰相继任,只要愿意拉拢哥舒翰,甚至能稳住南诏局势,还能得不到哥舒翰的支持吗?那么,河陇倾向于谁?”

李琮连连点头,道:“张垍不行。”

“我老师。”

“颜公资历太浅了。”

“杨国忠是垫脚石,陈希烈是傀儡,张垍是障眼法。南诏变局之后,一两年间或可让老师任吏部、兼给事中,掌一半相权。”

“他支持我吗?”

“当然,他是我丈人。”

李琮还在犹豫,踱了几步,问道:“为何一定要我出面直谏圣人?”

薛白不明白李琮为何要问这种毫无担当的问题。这件事他一个八品官若担得住,那他就直接当储君了,何必再扶李琮?

想要多大的权力,就担多大的责任,若不希望大唐好,还谈狗屁志向,竟还问为何要出面。

“今夜,我也会直谏。”薛白道,“必会站在庆王之前。”

“你?你会被罢官的……”

“一个监察御史、一个殿中侍御史的谏言,只是臣子之言而已,庆王所言则不同。庆王欲为储君,而储君为何?国本、旗帜!边疆生乱、社稷动摇之际,储君必须站出来稳定局面,摆明立场,像一面旗帜,给有识之士一个方向。储君该是给人勇气的,如何能自己先心怀戚戚?怕惹怒圣人?怕被罢免、迫害、刺杀?这世上可怕的事太多了,太子是自古以来最最危险的身份,要当储君,必须承担它的风险。”

薛白也不知是在劝李琮,还是在与自己说,说罢,不等李琮的回答,直接便离开了。

~~

一场谈话到最后,李琮也没能下定决心。

他转回大殿,发现公卿们都已经到了,满满当当地坐了一殿。

在这所有人面前揭露南诏叛乱之事,要承担的后果非常严重。这么想着,他往蕃臣席位的方向看了一眼,发现南诏质子凤迦异还没到。

回过头来,薛白竟还没有进殿,而虢国夫人已经落座了,那他能去哪?

李琮对此极为在意,目光紧盯着门外,看到李亨与张汀到了,坐在他上首的位置……虽然他才是兄长。

过了片刻,李林甫也到了,百官顿时气氛一凛,可见在打压了颜真卿以后,右相确实是稳住了局面。

御驾马上要到,薛白竟还没入席,李琮目光一瞥,留意到诸王这边还有空位,定眼一看,永王李璘的席位上无人。

他才感惊讶,忽见到李璘与薛白一前一后从侧边进了殿,各自入座。

“十六郎?”

李琮有些不悦,意识到自己并非薛白唯一的选择,但为何是十六郎?因为郭虚己的关系,李璘对南诏之事更在意不成?

“圣人至!”

正在李琮沉思之际,满殿公卿已纷纷起身。

“伏惟吾皇,上元安康!”

“众卿上元安康,百姓普天同庆!”

“圣人制,普天同庆……”

如同每一年的上元节御宴,从花萼相辉楼到整个长安城再次被点亮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夜更加辉煌、璀璨。

~~

薛白端着一杯酒,在李隆基说罢“诸卿共饮”之后,浅浅地抿了一口。

他环顾着大殿,发现一些前次上元御宴上还在的人已经不在了,如杨銛、王鉷;而一些前次不在的人,这次来了,如哥舒翰、阿布思,还有安禄山。

安禄山的座位有些惊人。

就在李隆基御榻的左边,隔着一块屏风,竟是添了一张偌大的木榻供安禄山坐。

那块屏风的帘子是用金鸡羽毛制成的,李隆基转头想与安禄山说话,感到不太方便,正命人把屏风撤掉,而高力士大概是觉得不妥,正在小声提议只撤掉帘子。

薛白的目光向御榻右边看去,只见杨玉环正端坐在那,她美目中流光一转,恰与他对视到了。

他连忙低头假装饮酒,再抬头,她已拿起一颗果子在吃,没在看这边了。

杨玉环右边坐着的则是宫中一众妃子。

范女竟也在一个不太明显的位置,留意到薛白的目光,向他点了点头。

“哈哈哈。”

李隆基爽朗大笑道:“今夜上元宴与往昔不同,诸卿可知不同于何处啊?”

“臣等不知。”

薛白跟着群臣们众口齐声地说着,心里在想今年不要再说“野无遗贤”就是最大的不同了。

接着,只听李隆基掷地有声地吐出了两个字。

“战功!”

殿中气氛突然高亢起来。

宫娥端着三个金制的酒杯到了御榻前,李隆基亲手斟满了三杯酒。

群臣目光看去,满是羡慕之色。

“安禄山。”

“胡儿在!”

“哥舒翰。”

“臣在!”

“阿布思。”

“圣人,臣叫‘李献忠’,乃是圣人赐的名字。”

三员大将站起身,都是身材高大壮阔,气势慑人,同时,鼓乐声起。这第一支曲竟是旧曲,是《秦王破阵乐》,宏大而壮丽,让人心神振奋。

“皆是朕的猛将。”

李隆基先是亲自端起一个酒杯,赐给了安禄山,道:“天宝八载,胡儿讨伐契丹,擒酋长而还,立功矣。”

安禄山激动地接过酒杯,高声应道:“圣人,天宝九载,胡儿还要再立下一桩大功劳,一举平定契丹,求圣人到时让胡儿回长安养老。”

“哈哈哈。”李隆基大笑。

薛白也听得笑了笑,心想安禄山面对自己的攻讦,也是使尽浑身解数来赢得圣眷。

天宝九载,平定契丹?他拭目以待。

“哥舒翰,上前来。”李隆基端起了另一杯酒,“卿为朕扩边青海,大功,当重赏。”

“臣遵旨。”

哥舒翰腿脚不好,极努力地忍着疼痛与颤抖,每一步都迈得很沉稳,缓缓走上前。

薛白看着这一幕,忽然有些明白,这个老将为何相信李林甫说的南诏不会叛……想必这个上元夜,对哥舒翰也是极为重要的。

“阿布……李献忠,来。”

“臣遵旨。”

阿布思把背佝了一些,有些紧张地上前。

他长着粟色的头发、高挺的鼻梁、茂密的胡子,他是突厥人,同罗部落的首领,在王忠嗣灭了后突厥之后臣服于大唐。去年,跟随哥舒翰在青海立了战功。

薛白今夜是第一次见到阿布思,意外地发现对方很年轻,只有三十多岁。

“朕要赏赐你们。”

李隆基兴致高昂,先指着安禄山,问道:“朕前几日方与杨国忠说,给胡儿的赏赐一定不能薄了,你可知为何?”

安禄山连忙笑应道:“那是圣人疼胡儿。”

“朕说,胡儿眼大,莫叫他笑朕小气。”

这句话逗得安禄山眉开眼笑,一身的肥肉都在颤抖,道:“胡儿感激圣人的恩德还来不及哩……”

薛白看不下这种丑态,提起筷子,看着满案的珍馐,又觉没有胃口。

再听了一会,只看到李隆基是真的大方,赐给哥舒翰无数宝物,还有园林、田地、乐师,荫其一子五品官,部将各有封赏。

就说颜真卿与他那些天才的进士朋友们,矜矜业业了半辈子连六品官都没有,真不如李隆基一句赏。

薛白遂想到,今夜他若不提南诏之事,做几首好诗词、唱几首歌,开口求一个高阶闲官想必也是能求到的。

待到赏赐阿布思了,李林甫开口称赞了这位突厥大将几句,提携之意分外明显。

同理,薛白若当了右相府的女婿,今日也该能得到这样的提携。

“臣出生于蕃邦,寒畯位卑,有幸蒙圣人恩洽,君恩深重,臣必为朝廷尽死!”

最后,哥舒翰手捧圣旨,动作吃力地跪倒在地上,用力磕头。

阿布思连忙效仿,安禄山也想跪下,但身子太胖了,体态笨拙,好不容易跪倒,却是肚子都掉在地上,逗得李隆基哈哈大笑。

“快起来。”李隆基笑了笑,让宦官将这惯会出丑的胡儿扶起来。

他再提了一杯酒,脸色严肃下来。

“都看到了,朕绝不吝啬赏赐,唯愿诸卿能为大唐开疆扩土,立不世功业……盛哉大唐。”

“盛哉大唐!”

“盛哉大唐!”

“……”

御宴的气氛很快被推到了高点。

接下来又到了安禄山跳胡旋舞的时候了,李隆基兴致高昂,又打算亲自打鼓伴奏。

薛白并不想看这一幕,转头向李琮看去。

李琮始终留意着薛白这边的动静,很快有所察觉,却是不安地低下了头,认为这不是好时机。

圣人正沉浸在辉煌功业之中,怎可能是直谏南诏之事的良机?李琮认为该私下劝谏才是。

薛白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

他的想法与李琮完全不同,私下劝谏只会讨李隆基不喜,而得不到任何好处。唯有在这歌舞升平之际,突然泼一盆冷水,才能立言、立功、立德。

就像王焊站在皇城之上,揭开了那块遮羞布,让人知道了他的硬气。

薛白也硬,他要人们知道,大唐朝堂之上不全是昏庸软弱的萎厥之辈。

表明立场、插上旗帜,他要让矢志于国之士知道向谁靠拢。

“陛下。”

薛白离开了桌案,走到了殿中,占住了安禄山要跳舞的位置。

“薛卿?”

李隆基没有叫他“薛打牌”“薛唱歌”,终于肯喊他一声“薛卿”,但语气里还带着取笑之意。

就像是看到一只小猫板着脸喵喵叫着,说它不吃人喂的鸡肉,要亲自去捉老鼠了。

“薛卿何事?欲献诗词不成?”

“禀陛下,臣留意到,南诏使节似乎不在,臣心中有所顾忌。”

李隆基脸上的笑意凝住了,转头向蕃臣的方向看了一眼,之后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躬身道:“已命人去召了。”

“蒙卿偶感小恙。”李隆基遂向薛白道:“退回去。”

“陛下,臣认为此事可疑,殿中侍御史颜真卿弹劾李延业勾结吐蕃人之事,便与南诏……”

“退下。”高力士不等他说完,已当即叱骂。

但,薛白既提到了李延业,有一个人便不得不开口禀报一件事。

金吾卫大将军薛徽起身,有些不安地执了一礼,道:“圣人,臣有要事,请私禀。”

这一下,彻底扫了李隆基的兴,他淡淡看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遂上前几步,听着薛徽耳语,之后回到御榻边,小声地禀报道:“圣人,李延业不见了。”

李隆基终于目光一凝。

“今日一整日,薛徽都未见到李延业,本想着是醉酒误事了,但薛白一说,薛徽亦感不安,圣人是否……?”

高力士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似乎是停止上元宴。

彻夜通明地点花灯本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尤其是经过了骊山刺驾案、王焊叛乱这两件事之后,更让人不安。

“陛下。”薛白再次开口,道:“臣顺着李延业一案,查到南诏有叛唐附吐蕃之迹象,今夜,若是李延业救走南诏质子,此不足惧,唯惧……”

“薛卿醉了。”李隆基竟还笑得出来,朗声道:“朕知你年纪轻轻任官御史,尽心竭力,竟是上元佳宴也想着这些,带下去醒酒。”

当即,几个宦官上前,要拖走薛白。

“陛下,臣是为陛下安危考虑。”

薛白却不走,反而提高了音量。

“郭虚己忽然离世,西南大柱倾倒,吐蕃虎视眈眈,阁罗凤久怀异志,云南太守数封奏章被劫,金吾将军勾结吐蕃,我等能于长安见到如此多迹象,可知西南边陲已是何等危机四伏?当此时节,竟有人蒙蔽圣听,粉饰太平,视圣人安危不顾、视社稷安危不顾,臣宁死不敢坐视!”

他终于把这一番话当众说了出来,再一次,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李林甫几乎要拍案怒叱,手掌都高高抬起了。

到最后,这位右相竟是忍住了,他明知薛白剑锋所指就是他,那就更不能马上跳出来了。

但他不跳出来,薛白却是直接就点了他的名。

“南诏叛乱已成必然之势,李林甫为一己私利隐瞒此事,祸国殃民……”

“拖下去。”

此时,宦官们已经拥上去拉住薛白,杨玉瑶不由站起身来,杨玉环则是想要说话但憋了回去。

忽然,又有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亦有本奏。”

是李泌。

李泌声音清朗,走到了殿中,执礼道:“薛御史所言之事,乃臣与他一同查证,绝非危言耸听。李延业勾结吐蕃、南诏,居心难测。”

说到这里,他向凤迦异的位置看了一眼,皱了皱眉,补充了最后一句。

“请圣人以安危为重,暂时歇宴。”

李隆基没有马上回答,先是不易察觉地扫了陈玄礼一眼。

陈玄礼遂向殿外执防的郭千里看去。

“陛下,臣方才就发现了,李延业、凤迦异不在,深怕南诏王质子趁上元夜逃了,已派人去找。”

郭千里当即上前,高声道:“但兴庆宫的防卫森严,臣守着,肯定不会再……”

“住口!”

“再”字一出,陈玄礼连忙喝止。

但殿中已经安静了下来。

就是这片刻的安静,要将薛白拖下去的宦官们停下了动作。

“陛下,臣自知冲撞了陛下,甘愿受罚。”

薛白挣扎着,将头上的璞头摘下。

众人都是一愣,不知他这是在做什么。

“臣是官迷,出身贱奴,幸得陛下厚恩,点为状元。今日愿被贬为庶民,惟请陛下醒悟,罢免奸相、整顿边镇。”

“放肆!”

李林甫忍无可忍,终于拍案而起,叱道:“胡闹够了!”

“臣亦愿以这翰林之官位谏陛下!”李泌朗声道。

他却没有摘璞头,而是解下了腰间的金鱼符。

“臣七岁得陛下礼遇,点为神童,今愿以直谏报陛下厚恩。”

眼见这一幕,李琮坐在那,额头上已出了细细的汗。

他目光不时看向凤迦异那空着的位置,不时看向哥舒翰,心中举棋不定。

下一刻,又有一道身影起身了。

李琮吃了一惊,转头看去,只见永王李璘已走到了殿中。

“禀圣人,剑南节度使郭公是儿臣的舅舅,因此儿臣有话想说……”

247.第244章 取代——第245 九月总结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第382章 同宗第9章 放长线79.第79章 不亏第358章 夺城238.第235章 谁负责第435章 秋后算账64.第64章 上元夜第477章 长安的反击第415章 常山郡第2章 大祸临门61.第61章 门第196.第193章 初奏第1章 长安雪326.第318章 清白第366章 心意65.第65章 众里寻他75.第75章 报案第414章 传承161.第158章 东宫主力197.第194章 官袍第424章 自欺欺人55.第55章 落地生根208.第205章 攀附裙带第378章 或重于泰山113.第113章 家宴第1章 长安雪265.第263章 审判第353章 建关211.第208章 空穴来风41.第41章 劫囚63.第63章 佳节97.第97章 覆试146.第143章 世情如纸第352章 十月渡泸340.第332章 鱼目混珠299.第293章 泼冷水第4章 良娣232.第229章 援手第340章 提议291.第285章 人才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105.第105章 局外人215.第212章 卯金刀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第469章 贵庶136.第133章 岁考232.第229章 援手第366章 心意128.第125章 敌友129.第126章 自由330.第322章 旧时事第392章 国本动摇55.第55章 落地生根59.第59章 选婿25.第25章 攀高枝142.第139章 胡儿舞296.第290章 师徒62.第62章 上架感言304.第298章 人间薛公子119.第119章 结交边将第350章 俘虏第470章 立威322.第314章 设套第381章 谁更执拗164.第161章 醉态203.第200章 亲家256.第254章 深耕274.第270章 归不归49.第49章 私藏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73.第73章 相看140.第137章 斩死304.第298章 人间薛公子100.第100章 请帖121.第121章 旧事92.第92章 申告241.第238章 动手(求月票)299.第293章 泼冷水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236.第233章 设局66.第66章 夜宴第347章 大渡河136.第133章 岁考170.第167章 念奴娇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111.第111章 派系54.第54章 白膏油第343章 谱写309.第303章 献策43.第43章 满堂惊贵161.第158章 东宫主力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99.第99章 得宝歌212.第209章 铺路37.第37章 节外生枝第346章 川西高原第460章 宝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