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第301章 遮羞布

一队快马自西而来,驰入华阴县城,直奔县署。

为首的是个身穿袍、意气风发的青年男子,翻身下马的同时,将一份文牒丢给了门房。

“让华阴令来见我。”

很快,王客同收到文牒,原是朝廷派侍御史杨齐宣前来查办西岳祠失火一事,换言之,右相派女婿来处置后续了。

他匆匆赶到县署大堂,只见杨齐宣正倚坐在主位上,穿着鹿皮大靴的脚放在公案上晃着。

“下官……”

“带李白来。”杨齐宣行事雷厉风行,干脆利落。

王客同遂转身向身后的吏员吩咐了,自己则留在堂上,赔笑道:“杨御史一路远来,下官还未为你接风洗尘,这就办上案子了。”

“办完案子再洗来得及,不复杂。”杨齐宣招了招手,让王客同近前来,轻声问道:“你这小小县城中可有绝色?”

这次离开长安公办,李十一娘不在,他有种如鱼向海、如鸟归林的自在感。

“杨御史放心。”王客同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像是被春风吹开的花一般。

他准备得很周全,长安官员们来,什么都是不缺的。重要的是,杨齐宣还愿与他一道风花雪月,那就代表着不会问罪于他。

没想到,西岳祠失火这么大的一桩案子能轻轻放下。

不一会儿,李白被带到了堂上。

“诗仙来了!”

杨齐宣这才把他的脚从案头拿下来,上前,勒令狱卒把枷锁解开,扶着李白,热情道:“公事一会再谈,我平生最爱太白先生的诗,得先叙这份私谊。右相之婿、侍御史杨齐宣,见过太白先生。”

李白朗笑,问道:“杨御史爱我哪首诗啊?”

杨齐宣微微一滞,答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琅琅上口的一首小诗念过,已算是叙了私谊,他屏退左右,让李白坐下,开口说起公事来。

“太白先生在华山饮酒,醉后误烧了西岳祠,此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右相请圣人开恩,流放你到巂州,巂州在剑南道,离伱家乡不算远,你便当还乡一趟,等圣人下旨宽赦你,此事便过去了。”

说到这里,杨齐宣还补充了一句,道:“我仰慕太白先生,求了丈人,才能有如此结果啊。”

李白一脸茫然,道:“但火不是我放的。”

“先生恰逢其会,就认了吧。”杨齐宣劝道:“若无人担待,此案查起来,不知要牵连到多少无辜劳工。”

“是啊,西岳祠失火,必是因那些劳工用火不慎。”王客同帮腔道:“为了这些无辜劳工,还请太白先生多担待。”

两人都是极好的说客,说着话,目光灼灼地看着李白。

李白于是洒然一笑,问道:“有酒吗?”

“有!”

杨齐宣大喜,知这桩差事是办妥了,道:“快上酒来,我与太白先生一醉方休。先生放心,此去巂州,一路游山玩水,酒肉绝无短缺,等圣人宽赦,我必举荐先生入朝。”

王客同也是松了一口气,连忙安排人添酒来。

待酒来了,杨齐宣先上前接过酒壶,笑道:“那就请太白先生画押,如何?”

他虽然一直带着笑,心里其实是看不起李白的,认为这就是个终日买醉的狂客,一点国事都不懂,偏想求功名富贵。

只说西岳祠之事的内幕,李白只怕是一辈子都看不透,稀里糊涂便背上了一个罪名。

“笔来!”

李白眼神中带着看透世间的笑意,伸手抢过酒壶,仰头便饮。

那边杨齐宣、王客同还在吩咐小吏去拿笔墨纸砚画押,李白已将一壶酒饮完了。

“酒,再来酒。”

王客同只好再吩咐人端酒,这次直接端了两坛。

堂上小吏们慌慌张张地磨着墨,李白则旁若无人地饮酒,甚是自在。毕竟杨齐宣都说了,就算流放也不是什么大罪,他当然轻松了许多。

“墨磨好了。”

“太白先生,还请招供画押吧。”

“好!”

李白饮尽酒壶中最后一滴酒,接过笔墨,转头一看,却是往县署外走去。

杨齐宣不由道:“这是做甚?”

李白哈哈大笑,道:“你这纸太小,写不下我李太白的狂放!”

他脚步踉跄,要将他的大罪题在墙上,使天下人尽知。

杨齐宣知道这些诗人墨客喜欢在墙上题诗的臭毛病,也不再拦着,示意小吏捧着砚台跟上前去。

李白干脆走出县署,随手用毛笔醺了饱满的墨汁,肆意挥洒。

“虹霓掩天光,哲后起康济。”

“应运生夔龙,开元扫氛翳。”

“……”

杨齐宣走了出来,抬眼看向那飘逸灵动的字迹,觉得这诗不好,不如李白别的诗句琅琅上口。

“这诗是何意?”他低声问了一句。

王客同便道:“是说圣人应运而出,一扫武周朝阴翳之气。”

“懂了。”杨齐宣道,“先赞颂圣人的功绩,引出封禅华山一事,再自陈他醉酒烧了西岳祠误事,这诗若这么写,比画押认罪还有用。”

“杨御史高见,高见。”

说话间,已有许多人涌过来看诗仙题诗。

杨齐宣随意转头扫视人群,眼神带着傲气,忽然,他目光一凝,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他不由惊喜,向长街那边赶了几步,定眼看去,果真是李季兰。

一瞬间,杨齐宣觉得这段姻缘乃是天赐,他难得未带李十一娘出门……接着,目光从李季兰那张宜喜宜嗔的脸上转开,他顺着她那满是情意的目光看去,见到了另一个更熟悉的人。

薛白。

“该死,他不是贬去潮州了吗?怎么会在华阴?”

杨齐宣不由疑惑自语,再一看,薛白、李季兰身后,李腾空正在与一名美妇说话,那美妇也真是有韵味……

“杨御史,杨御史。”

ωwш◆tt kan◆℃ O

王客同接连唤了好几声,让杨齐宣回过神来。

“杨御史在看什么?”

“麻烦精又来了。”杨齐宣喃喃道,心想有薛白在,事情一定比预想中复杂。

忽然,人群中响起了惊叹声。

杨齐宣回过头,只见李白还在泼墨挥洒,并未发生什么大事,也不知那些人在大惊小怪什么。

王客同则是看向李白写的诗,惊呼道:“这……”

“怎么?”

“杨御史你看。”王客同抬手一指。

杨齐宣好不容易才从他所指的方向看到几句不太对的诗。

“谗惑英主心,恩疏佞臣计。”

“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

任杨齐宣再无才学,也知道“谗惑”“佞臣”不是什么好词,不由大怒,喝道:“啖狗肠,你耍我?还不把他拉回去?!”

差役们遂上前拉李白。

李白已经写完了一首诗,此时诗兴上来,又写了下一首。

这些人过来拉他,他也不管,手中提着毛笔对着空中奋笔疾书,一边虚写,一边朗声高吟。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与他前一首诗一样,这首诗开篇也是盛赞了天子的英明神武。

然而,笔锋一转,大逆不道之言再次倾泄而出。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

“够了!”王客同大吼道:“堵住他的嘴,堵住他的嘴!要寻死别在我华阴县署!”

旁人听不出李白这诗有多狂妄,他却一听就吓得魂飞魄散。

此诗表面说的是秦始皇,从雄才大略、功绩非凡,到穷奢极欲、欲令智昏的过程,实则说的是秦始皇吗?骂的是当今圣人啊!

“给我堵住他的嘴!堵住!”

王客同发疯一般冲上前,亲自伸出手,死死摁住李白的嘴。

他看到李白还在笑,眼睛里有种慵懒却又狂放的喜悦,像是在讥嘲他这种摧眉折腰侍权贵的碌碌之人。

但不论如何,他总算把李白的这首破诗堵住了。

下一刻,又有人在吟诗。

“徐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这几句是接着李白刚才吟的句子,讲秦始皇至死都没看到徐福回来,那样雄才大略的始皇帝,一再被方士所欺,只留下一堆寒冷的骨灰,就像是当今圣人没能在华山祈得长生。

西岳祠都被烧了,居然还有人敢讽刺圣人?

众人皆害怕,噤口不答。

李白则是错愕了一下,他这首诗后面正打算这般写,但却还未宣之于口,没想到竟有人能念出来。

他努力扭头瞥了一眼来人,眼中便有了笑意,心想世间诗才可与自己相比者,对方或算一个,可谓是心念相通了。

王客同继续捂着李白的嘴,同时也在转头看去,只见一个俊逸少年拨开人群,走了过来。

“何人放肆?”

“薛白。”

“给我拿……”

王客同话到一半,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人是谁。

他当然听过薛白的名字。

于是,他转头看了杨齐宣一眼,令他惊讶的是,原本意气风发的杨御史正在发懵,像是没想好怎么做。

“圣人从不因言兴罪。”薛白道:“太白兄不过是题两首诗,请王县令将他放了。”

“这不是题诗之事,是他纵火烧了西岳祠。”

薛白道:“可有证据?”

“西岳祠失火之时,李白就在华山之上,他醉酒误烧了……”

“当时我也在华山之上,与太白兄同游华山。如此说来,也可能是我烧的?”

杨齐宣听得大为讶异,深深看了薛白一眼,心念转动。

此事,若是怪罪到薛白身上,其实也是一个好主意。

“薛白!你不去海阳县上任,到华阴县做甚?”

“我上任途中,遭安禄山派人追杀,暂避于此。”

“胡言乱语。”杨齐宣摆出官威,道:“你嫌海阳偏远,逃避职责,恐与西岳祠失火一事有关,来人,拿下!”

这边差役才动,薛白身后的刁氏兄弟已经上前两步示威。

下一刻,却是李腾空站了出来,道:“薛郎、太白先生都是冤枉的,我知是何人所为,我们看到纵火者了。”

杨齐宣一惊,连忙止住她的话,道:“进堂再说。”

他已感到有些棘手了。

把西岳祠失火一事栽到薛白身上,确是一举两得的绝妙主意。但此事右相其实并不想追究,严令以最快的速度息事宁人。

这种时候薛白主动站出来,谁知他有哪些后手?

回到县署大堂的一路上,杨齐宣思来想去,没信心一下拿下薛白,最后招手道:“薛白,我有话问你。”

“好。”

两人走到花厅,杨齐宣往各个门窗外看了一眼,抱怨道:“怎么哪里都有你?”

“因为我看到了危机,从来不避着它们?”

“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杨齐宣道:“是你烧了西岳祠,你死定了。”

“我们都知道是谁烧的,不是吗?”

薛白一句话,杨齐宣惊愣一下,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你……”

“你们若栽到我或李白头上,我们不会承认,今日那诗你也看到了,‘恩疏佞臣计’,李白得罪过哥奴,此事若闹大了,便是哥奴故意栽赃陷害,以李白的名望,很快会传遍天下,以李白的诗才,还会有更多讽谏诗流传后世。”

薛白说着,又补充了一句。

“对了,我也一样,我的名望也不小。”

“你什么意思?”杨齐宣不由恼怒。

“试试看与我做对,事态会如何?”

“威胁我?”杨齐宣道,“我告诉你,你现在惹得圣人、右相很不高兴,你真的要死得很惨。”

“但在这之前,你把右相交代的事办得一团糟,也许我们能一起去潮州?”

杨齐宣被气笑了。

他才不会像薛白一样被贬,他最懂得保护自己。

薛白马上就看到了他眼神里的闪躲,上前一步,问道:“你们不会没有设想过李白不认罪的情况,说说看,还有哪些人能担?”

~~

一封急信由快马七百里加急递进了长安城。

李岫展信看去,将它递到李林甫手里。

“阿爷,杨齐宣说,薛白不去赴任,反与李白同游华山,失火时就在当场,是否借此事治他的罪?”

“治他的罪?”

李林甫一只皱巴巴的手放在了桌案上摆着的文犊上,那是南诏传来的消息,足足有十数卷。

桌案的另一边,是他替圣人草拟的一封诏书,内容是停封西岳。

“这时节,不必与那竖子作意气之争。”李林甫缓缓道,“圣人心里清楚,火不是他放的,这次,他还真就只是避祸跑到了华山。”

“可信上说,他与李白写诗讽谏圣人。”

“正是如此,更不能声张。”李林甫不得不咽下一口气,颓然把那封草拟好的诏书递出去,“呈给圣人看看吧。”

“喏。”

“尽快了结此事,之后要忙的还多。”

“喏。”

李岫领了吩咐,退出厅堂前回头看了一眼,只见使女已将帷幔拉起以供李林甫休息。

像是给这大唐盛世盖了一块遮羞布。

~~

“查清了!”

杨齐宣将一份供状摊开,看向堂下的众人,宣读起来。

“天宝三载,李白过华阴县,骑驴冲撞了华阴令王客同,并狂言辱羞王客同。”

今日是公审,围观的百姓们听了不由窃窃私语,这故事他们大多都听过,甚至于这故事就是他们传的。

因不满于县令贪赃枉法,人们便借着大诗人李白与县令有过的口角,绘声绘色地编了个李白训斥县令的故事,不想,今日真派上了用场。

“王客同对李白怀恨在心,得知李白夜宿于华山,遂派人前往杀害,误点燃了西岳祠……来人,将他押入大牢,等待朝廷发落!”

杨齐宣话到这里,堂外有人欢呼起来。

王客同心如死灰地跌坐在地上,认为这些欢呼者是杨齐宣找来的托,他治理一县,应该还不至于失民心到此地步。

他当然是被冤枉的,但终究是扛不过杨齐宣的威逼利诱。西岳祠失火,他本就有罪责,若不认罪,反得罪了右相府,若认了罪,杨齐宣答应,只贬他到潮州,明年也就宽赦了。

侍奉这些权贵,不得不低头。

杨齐宣眼看着王客同老老实实地被拖下去,舒了一口气,暗想此案终于了结了。

他招过心腹,低声吩咐道:“既认了罪,让他自缢了。”

王客同又不像李白、薛白有名望,无非是巴结着权贵上位,如今除掉,他也全无顾虑。

“喏。”

半日之后,一具尸体被拖出了牢房。

“华阴令因误烧西岳祠,羞愧难当,自尽了。”

好在,王客同为官周全,为了封禅大典已准备了几副上好的棺木。

“给他一副好棺材。”杨齐宣喃喃道,“反正也用不到了。”

就在两日后,一封诏书召告天下。

“今兆庶虽安,尚俟丰年之庆;边疆则静,犹有践更之劳。况自愧于隆周,敢追迹于大舜?昔年迫于万方之请,难违多士之心,东封泰山。于今惕厉,岂可更议嵩华?自贻惭恋,虽藉公卿,共康庶政,永惟菲薄,何以克堪?自春以来,久愆时雨,登封告禅,情所未遑,所封西岳宜停。”

“……”

是日,又下了一场雨,雨水浇在华山顶上的废墟之中,带走了灰烬。

华山还是那座华山,巍峨地屹立在那,像是抖抖肩就能把凡人盖在它身上的庙宇抖落。所谓皇帝圣人,于它也不过是蝼蚁。

不论如何,一场盛大的封禅大典,就此草草落幕。

~~

同一天,老凉也赶到了华阴,把一个小匣子递在薛白手里。

“郎君,李道长问,要炼的丹药是否像这样?”

匣子里是个小瓷瓶,薛白从瓷瓶里倒出了粉末,搓在手心里,闻了闻,去院中剪了一截小竹筒来试了,发出小小的“砰”的一声闷响。

“配比还不对,但材料对了,继续炼。”

“喏。”

“华山之事已经结束了,把人都带回去。”

“喏。”

老凉应过,咧嘴笑了笑,道:“郎君又做成了,连我也听说圣人停封西岳了。”

薛白点点头,拍了拍老凉的肩,也没说什么。

见过老凉之后,他走出屋舍,抬起头又看了一眼那高耸入云的华山,心想只怕再难找一个更好的机会刺杀李隆基了……

~~

“太白兄原打算这次到长安寻我,可是想到刊报院任官?”

“非也。”

李白抬起头,捻须思量,任风吹拂着他宽大的衣袍,道:“我若出仕,志在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安社稷,济黎元。”

眼下之意,他竟是看不上刊报院的小小官职。

若说他狂傲,他还真当过翰林。

薛白苦笑,道:“我可不能举荐太白兄为宰相。”

“是啊。”

李白也在想,自己明知薛白只是一个小官,为何还要来长安呢?

须臾,他朗笑起来。

“罢了,此番西来,不出仕又如何?既与薛郎饮酒对诗、游览华山,更讥讽了庸俗官吏,足谓畅意,不虚此行矣。”

说罢,他已想通了,挥手便要与薛白告别,打算去汝州拜访好友元丹丘。

倒也不是因为别的,他就是想念元丹丘了。

若是面对旁人,薛白会留,想办法让对方的才华有用武之地,唯独对李白,他觉得没有人能拘得住李白。

于是薛白只是抬手抱拳,道:“后会有期。”

李白挥了挥手,转身往宗多君所在的车驾处走去,一边走,一边随口吟着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诗念罢,人已远去。

~~

数日后,李白携妻到了汝州,见了他的挚友元丹丘。

元丹丘是一位道人,也是真隐士。

在大唐有很多人为谋晋身,也会到名川大山中归隐,待有了名望再出仕为官。元丹丘却对这些俗事不感兴趣,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但这次相见,李白却发现元丹丘有了一些不同。

偶然谈及南诏、谈及封禅华山之事,元丹丘也能随口评点上几句。

“丹丘子也知天下大事?”李白斟着酒问道:“不甘隐居了?”

“贫道虽不出门,却知天下事,无它,看报而已。”

元丹丘说着,手抚着宽袖向书搁子方向引了引。

李白目光看去,见那搁子上摆着许多纸卷,却是近年来时兴的报纸,他不由笑道:“你这山居老道不知报纸该是平铺的。”

“习惯了。”元丹丘道,“先说你是如何来的。”

“此番倒是结识了一位妙人,但不知从何处夸起啊。”

正此时,一个小道童匆匆跑来,道:“师父,昨日的《东都文报》已拿来了。”

“不急,待为师先与太白饮上一巡。”

“可报上有太白先生的诗。”

“哦?”元丹丘道,“拿来,为师看看。”

李白饮着酒,笑道:“正要说的便是此事,我与薛白在蓝田驿一杯酒一首诗,棋逢对手甚是畅快。”

元丹丘却是喃喃念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不由放下酒杯,讶道:“这首诗也在报上?”

他来了兴致,倾过身去看这份报纸。

“太白啊太白,为何又写这样的讽谏诗?”元丹丘道,“惹得圣人不快。”

“何妨?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李白笑道:“这岂非忠言?”

“忠言?”元丹丘拍着膝叹息道,“忠言也得听进去才行。”

他虽认为这样不妥,好在李白素有放浪形骸之名声,圣人总不与他计较。

再往后翻,只见这些诗句下方,还学着长安的《大唐文萃》一般,有几句评语,他一看,不由哑然而笑。

“太白,自己看吧,此报甚是推崇你啊。”

李白还在想着圣人如今的骄固,目光落到那几列字上,不由道:“倒与我一般,好夸大其词。”

说是夸大其词,但那几句评语却真是说到了他心里去,让他觉得这一趟西行收获甚丰,至少得了一知己。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

与此同时,薛白还在慢腾腾地往潮阳上任,行一日、停三日,打听着各方消息。

终于,一封南诏的消息到了。

就连薛白这个提前预料到阁罗凤要叛唐的人看了也是有些吃惊。

“哥奴一直说他心里有数,姚州这么快就丢了?”

“据说是张虔陀中了美人计。”

薛白摇了摇头,道:“刊出去,把真实情形散布开来。”

“会不会太触怒圣人了?近来我们在各地的小报,刊的都不是好话。朝廷与各州县已有所警觉,禁民间报纸了。”

“这算什么?我大唐包容开放,边镇能尽用胡将,岂能容不下几句谏言,只要是忠言,何惧它逆耳。”

薛白还是那个态度,他不怕触怒李隆基。

就像现在,他老老实实的,李隆基也没打算把他召回长安,只怕此时心里还在迁怒他之前乌鸦嘴,把南诏说反了。

寄望于圣人自己回心转意,没有用。

只有把声势造起来,给到李隆基足够的压力,才有可能启用他们这一批“忠言逆耳”的臣子。

马上要春闱了,又是一年“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的时候,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最近哪一个不看各种报纸,见识李白与薛白的对诗?

士民舆论,恰是一点就燃之际,而华山停封、南诏叛乱,上位者却还想着粉饰太平。

不管有没有这报纸,事实就是,太平盛世一旦崩塌了,粉饰是粉饰不住的,也许第一条、第二条小小的细缝糊住了,但缝隙只会越来越大。

想息事宁人、遮掩乱象?不行,就算是皇帝也做不到。

薛白要做的就是一把将那块遮羞布扯掉,任遮羞布下密密麻麻的虫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到时谁能胜出,就不是靠巴结圣人,而是只能各凭本事了。

第367章 献俘140.第137章 斩死232.第229章 援手223.第220章 话别258.第256章 隐田241.第238章 动手(求月票)第364章 积怨82.第82章 自立门户23.第23章 捡来第387章 岩羊第423章 怂恿203.第200章 亲家第433章 南下剿贼第445章 将计就计第361章 去留343.第335章 秘会79.第79章 不亏第350章 俘虏第498章 国运未竭第376章 报仇的决心169.第166章 教坊313.第307章 罗钳217.第214章 长生殿272.第268章 春归275.第271章 不归31.第31章 寻亲330.第322章 旧时事280.第276章 跋扈39.第39章 借刀第4章 良娣332.第324章 今时宠第365章 救星90.第90章 考验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341.第333章 蚂蚱286.第281章 痿厥第464章 回驾287.第282章 华锦之下20.第20章 审第7章 夜眺长安110.第110章 新搭子337.第329章 技穷275.第271章 不归98.第98章 御状109.第109章 手掌心199.第196章 赐婚328.第320章 军器141.第138章 宴前73.第73章 相看142.第139章 胡儿舞第435章 秋后算账289.第283章 不问苍生问神鬼第476章 骗子119.第119章 结交边将177.第174章 开春第365章 救星第347章 大渡河49.第49章 私藏50.第50章 坐实第409章 壮胆281.第277章 压不住295.第289章 满月宴165.第162章 志不灭第3章 北海如象76.第76章 春雨第497章 机会98.第98章 御状第388章 交朋友13.第13章 奸相327.第319章 隐患第381章 谁更执拗68.第68章 青玉案第455章 速去速回213.第210章 昭应尉240.第237章 大胆动手330.第322章 旧时事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302.第296章 征辟188.第185章 衣冠户第375章 私怨第477章 长安的反击第478章 渺茫的战略构想120.第120章 寻合作98.第98章 御状176.第173章 世故68.第68章 青玉案46.第46章 当堂对质第382章 同宗第362章 君臣情义第416章 局面向好136.第133章 岁考199.第196章 赐婚第403章 叶公好龙第445章 将计就计173.第170章 定角93.第93章 罪名196.第193章 初奏218.第215章 刘氏吉主第432章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