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渡河

日渐西移,暮色渐起,大渡河两岸喧嚣不已,交战双方都希望在入夜前占据更多有利地形。

“轮到谁渡河了?!”

严武初次指挥,其实还很不熟练。但他天生有一种凌厉的气势,有不知道的情况就大声叱问,仿佛下一个要渡河的将领不主动告知他,才是犯了错的那个。

“轮到末将!三团二队,队正田神玉!”田神玉梗着脖子应道。

唐军之中,卫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对于出身低微的田神玉而言,队正已经是不小的武职了。

不过,这趟行军至此,他麾下已只剩三十六人了,士卒们有高反严重的,路途中受伤的,皆被留在了路上,集中养伤之后自行返回益州。

严武看了一眼,只见三十六人已列好队,遂点点头,安排两艘船,喝道:“渡河!”

“渡河!”

田神玉立即把士卒分为两队,往上游去登船,十八人一船,将小船挤得满满当当。

而就在不久前已经有船翻了,当时船上的二十人直接便被湍急的激流冲走。

“下一个轮到谁了?!”

“三团三队,队正侯仲庄!”

“……”

田神功正率部在后方,转头看着田神玉那队人离开,想着很快便可过去支援。

此时,却有一名传令兵过来,道:“田校尉,节帅命你过去。”

“喏。”

田神功十分沉稳,走路时步伐跨得很大,却不显匆忙。

王忠嗣看着他到了面前,径直下令道:“你带上向导,往下游再寻一处渡河点,天亮前渡河,不可被蕃军察觉。渡河之后,迅速来报,本帅会立即派人支援你。”

田神功这一团已经有三队人在渡河了,他担心是王忠嗣方才交给严武指挥,没注意到这一点,于此,难得没有马上领命,而是问道:“节帅,三团已渡河了一半人。”

“我知道,蕃军也看到伱们的旗号了。”

王忠嗣伸出手,拍了拍田神功的肩,道:“夜渡危险,我得用信得过的人。”

他麾下厉害的将领很多,是因为王天运、管崇嗣、李晟、曲环等人皆已率先渡河作战,这才轮到了田神功,但田神功还是极受鼓舞,用力抱拳领了军令。

“末将领命。”

“具体的,你听薛郎分派。”

“喏。”

田神功听得最后一句,下意识地心中就安定了许多。

~~

薛白还在与罗追交谈。

他问话获取情报,判断消息真伪的能力显然比田神功要强得多,此时已打听到下游也许还真有一个可以渡河的地方。

罗追是吐蕃的老兵了,以前攻打六诏时渡过大渡河一次,此时一边回忆着一边道:“我们不是在紫打地渡河,我记得南岸有个嶲的城寨,寨前有棵很大的树,名叫‘大树寨’。”

“在下游?”

“肯定在下游。”

薛白确定这一点是对的,因他此前已用千里镜观察过,嶲部的兵马都是从下游来的。很可能大树寨便是嶲部所在,现在嶲人正把兵力派到紫打地来设防。

换成旁的武夫,问到这些便可能急着出发了,薛白不同,先是将询问出的内容大概画了下来,之后拿着地图又问了罗追许多问题。

“大树寨周边是怎样的地势?”

“它是夹在两个峡谷中间。”

“这里呢?是什么地势?”

“江对岸是一座山,嶲语里的意思是羊脑山。”

“城寨与河距离多远?”

“三五里吧。”

薛白犹不罢休,问道:“三里还是五里?你走了多久?”

“我从早上渡过河,走到大树寨还没到正午。”

薛白于是修改了他画的地图,调整了大树寨的位置。

如此一直问到田神功准备好出发了,他才停止了问话。

“走吧,我随你们一起去。”

“郎君。”田神功凑近了薛白,压低声音,道:“你万一有危险。”

这句话,他不是以唐军将领的身份说的,而是把薛白视为恩主。

“放心,我不过河。”薛白道:“过去给你做些参谋。”

他语气不容置喙,说过话迈步便走,不给田神功再啰嗦的机会。他还不忘转头向他的私人护卫们吩咐了一句。

“带上东西,走。”

他身后,刁氏兄弟、赵余粮、乔二娃等人当即跟上。

其实从离开长安到现在,薛白一直都是随在王忠嗣身后,这次与田神功一起执行军务,于他而言也是一场历练,不同于在朝常上与人勾心斗角的老辣,他有些紧张、兴奋,只是故意显得笃定而己。

“出发!”

田神功下了军令,当即派人要去拉船。

罗追却是阻拦道:“不能走船,下游两边是峡谷,漩涡很多,一定会撞船的。”

他说着还连连摆手,又道:“不能从河谷走,过不去,我们要绕路,从山上走。”

田神功望向河下游,狐疑道:“我看下游开阔得很。”

比起异族的话,人总是更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不试过总是不甘心。

薛白却是顷刻间就下了决定,道:“信罗追的,绕道走,带上革囊。”

他并非盲信,而是仔细询问过之后对地势有所了解,判断紫打地与大树寨之间必然有悬崖峭壁的深谷,才会形成了这两处渡口。

若不相信向导,再往下游走,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再想折返,那军机便转瞬即逝了。

得有超出常人的理智与果断,还得很幸运,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

夜幕完全降下。

双方停止了战斗,各自休整。

唐军一路行路吃的都是马奶、肉干,今日终于敢生火了,宰杀了一些随军的牛羊烤着。

也多亏了他们有许多都是陇右将士,各族的牧民都有,放牧的技艺不错,才能把牛羊一路赶来。薛白曾赞扬他们比蒙军不遑多让……这笑话并没人能听懂。

当烤肉的香味溢起,士卒们纷纷欢呼,称打仗比行军快活得多。

蕃军士卒嗅着那香料的气味,垂涎三尺,也不知道是谁打仗也不忘带西域的香料,那可是价比黄金的东西。

于是,吐蕃军也把兵马往后退了一段,在紫打地的小寨里宿营,同时派小股兵力吆喝、骚扰着唐军。

这情形,完全不必担心唐军夜渡,珠杰贡布要的是让渡过河的唐军也疲惫不堪。

“珠杰贡布,我不明白,赞普都没有下令,你为什么这么不惜伤亡打仗?”

面对嶲部首领赤桑顿羊的质问,珠杰贡布没有说出实话,而是道:“趁唐军还没有渡过河,是我们击败他们的最好机会,等到唐军渡河了,烧毁的是你们嶲部的家园,牺牲的是你们嶲部的部民。”

“我知道。”赤桑顿羊道:“但我很奇怪,你为什么尽力帮助我们抵抗敌人?”

“因为唐军已经洗劫了我的部落!”珠杰贡布没好气道。

赤桑顿羊听了,对唐军愈发重视,踱了几步,招过心腹,督促从大树寨调来的援兵尽快赶到。

嶲部对地势最为熟悉,乃各支兵马之中唯一能赶夜路的,趁夜增兵,等到天亮发动攻势,也许能直接摧毁唐军的士气。

这一仗,对于嶲部而言,是保卫家园的一仗。赤桑顿羊望向夜色中影影绰绰的唐军营地,眼神坚决。

珠杰贡布则是完全把杀子之仇算在了唐军身上,他更愿意接受儿子是死在强大的唐军手上,而不仅是罗追这样一个小人物。

夜色中,越来越多的嶲人兵马赶到了。

他们的兵力已五倍于南岸的唐军,完全占据了河岸的地利。

可惜部民松散,难以组织渡河强攻,珠杰贡布与赤桑顿羊商议之后,认为他们可以不急着击败唐军,可从容把唐军拖垮。

让唐军进也不能,退也不是,深陷于大渡河谷。

~~

薛白箭步如飞地跑在山林里。

他脚下穿的是一双新鞋,是唐军士卒阮承宗随身携带着舍不得穿的新鞋,他才穿了两三日,鞋子已污损不堪,且被石头划破了好几处。

又因有些不合适,他的脚趾起了水泡、磨破了,流出的血沾连着那鞋底。

按照薛白问过罗追之后的估算,从紫打地到大树寨应该只要两个时辰,他也是以此激励士卒全力行军的。

但渐渐地,两个时辰过去,他们不仅没有到达渡口,反而连大渡河的水流声都听不到了。

士气很快低落了下去,都不用士卒们开口,薛白能够感受到他们的疲惫、不安。

薛白遂招过罗追,低声问道:“还有多久能到?”

“我也不知道。”罗追也有些着急,道:“夜太黑了,看不清,我上次走时是白天。”

这情形,让薛白感受到了行军打仗的无比艰难。

再小心谨慎,做再多的准备,也未必就能找到一条确定的路,因为每一条岔路都是赌博,更头疼的是没有岔路,根本连路都没有,只能依着一个方向盲目地前进……他上辈子依靠着导航与平整的路面出行,还从未感受过这种无奈。

所以李广总是迷路。

再往前走了许久,薛白拿起望筒向前看着,忽喜道:“羊脑山就在前面了!”

说着,他回过头,问罗追道:“那山有两个角,像是羊角,所以叫羊脑山,是吗?”

罗追没注意过这个问题,傻愣愣地点了点头。

“是吗?”薛白又问道。

“是。”罗追大声应道。

但薛白其实根本没看到什么山,无非是欺骗士卒,激励士气而已。

士卒们加快脚步,继续向东行进,终于,前方山势渐缓,奔下山坡,只见“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好不容易赶到江边,众人稍作歇整。

田神功派斥候打探,发现北岸并没有嶲人驻守,但也没有船只。

赵余粮自告奋勇先行泅水过河安置绳索,表示他以前当过纤夫,水性不错,带着革囊有信心渡过河。

“不急。”薛白观察着地势,道:“先在附近找一找,很可能有船只。”

众人都不相信,认为他这个推测毫无根据,虽然奉命去找,私下里却在犯嘀咕。

“真要是薛郎说有船就能有船,那也太神了吧?”

然而,拢共还没到半个时辰,真有士卒在一个草丛深处发现了一艘渔船,很快,又有士卒发现了两艘渡船。

田神功不由问道:“薛郎怎么知道有船的?”

“沿河上百余里,只有这两个渡口,嶲民打猎、交易往来必然有船。而从他们发现我军到现在也只过了一个白天,再扣掉我们一路急行军过来的两三个时辰,我绝不相信嶲部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组织嶲民毁掉或带走所有的船。”

薛白知道后世有很多军阀都做不到这样的调度能力,那嶲部这样一个松散的部落又怎么可能做到?虽说有了船,夜渡还是很危险,他们并不了解这片河流,对于河中的漩涡、暗礁并不熟悉,也不知道看似平静的河面下藏着怎么样的激流。

但薛白与田神功商议之后,都决定连夜渡河,而不能等到天明。大树寨是近十余里内最好的登陆点,但也是嶲部的地盘,等到天明,他们便不可能立足。

“我另有一个想法。”薛白道。

“郎君请说。”

“渡河之后,我们拿下大树寨。”

田神功有些犹豫,道:“可王将军说,找到切实可渡河的位置后立即通知他,他派人增援。”

“不冲突。”薛白道:“我们当然会通知他,这没有违背军令……但我认为,大树寨很可能兵力空虚。”

“可如何能拿下?”

田神功往对岸看去,夜色中,能看到对岸两片峡谷的轮廓。

峡谷之间的谷地,便是这一带唯一的渡口,要想算准了位置划船过去也不容易,一旦错过了河谷,都不知要被大渡河冲到哪里去。

这种地势,易守难攻。

薛白也在看着地势,道:“若不能拿下大树寨,我们即使渡了河又有何用?”

“就听薛郎的。”

“好。”

薛白转向了乔二娃,问道:“东西还带着?”

“带着。”

那也不是旁的什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火药包。

~~

时间过得很快,一道薄曦从东面的高山上透了出来。

不知何时,王忠嗣已披着盔甲站在了大渡河北岸的山峰上。

他放眼看去,唐军与蕃军列阵于紫打地。唐军阵列严整,装备也更好;蕃军则阵列松散,许多人连衣服鞋子也不穿,手里或拿着简易的木制小弓,或拿着竹矛。

若此处是漠北大地,仅靠南岸的千余唐军一轮冲锋,就能把蕃军杀溃。

可惜这里有大渡河横亘,崇山峻岭,暑气闷热,疟疾肆虐,唐军在地势上十分不利,蕃军由此弥补了装备上的差距。

号角声响起。

南岸的唐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把防线向前推进,让北岸的同袍继续渡河;蕃军则散开,攀上山岭,居高临下地放箭。

这情形,蕃军在战术与指挥上落后了太多,一旦让唐军推进出足够的地利、渡过足够的兵力,胜负便要定了。

王忠嗣本就有信心,唯一的忧虑在于时间而已。

而在河对岸的王天运心里却有些抱怨,认为比起高仙芝,王忠嗣可有些太实诚了。

他随高仙芝袭小勃律国时也曾遇到各个部落,一路都是骗过去的。高仙芝连自己人都骗,恐士卒们畏首畏尾,派人扮作向导来迎接,都攻到小勃律国了,还骗小勃律王不是来打他的,是借道打大勃律的。

王忠嗣也许就该告诉这些吐蕃部落,是借道去南诏的。

~~

“唐军太强了。”

赤桑顿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虽然昨夜还坚定地要保卫家乡,但嶲人并不依靠种地为生,他们打猎、放牧、采药,只在河谷中有少量的种植地,一穷二白的,只要往山里一躲,其实是不太害怕唐军洗劫的。

珠杰贡布反而更坚决,道:“我已经传递了消息给大臣,他很快便会赶来支援。”

“真的吗?”赤桑顿羊对此颇为怀疑。

蕃军不像唐军,吐蕃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军队相对而言十分松散。赞普一声令下,要去抢掠时各部十分积极,但面对唐军的反扑,除了几个坚城要寨,蕃军很难组织起严密的防守,双方一直是你来我往,互有胜负的。

高原地势,交通不利,各部落各自为政习惯了,消息能不能送到都不好说,即使送到了,伦若赞也未必会理会……这才是常态。

然而,当战事开始不久,忽然有部民骑马从南面的山谷中赶来,带来了一个大好消息。

“首领,大臣还没到孟获城,就在南边不远的大草甸……他已经派兵来了!”

“真的?!”

蕃军士气大振,欢欣鼓舞。

这情形,唐军实在运气很不好,要渡过大渡河之际,恰好遇到了蕃军堵在了正前方,被半渡而击。

珠杰贡布激动地反而忘掉了儿子的死,他已经看出对岸的唐军不简单了,牦牛部这次将得到丰厚的战利品,他也将威望大增。

等击败那些唐军之后,牛羊可以留一部分给嶲部,他则要唐军那些武器与装备。伦若赞很可能不会答应,可是他珠杰贡布的儿子死在战场上了啊!

是他的儿子,侦察到了唐军的异动,几乎挽救了吐蕃的国运……

远处,隐隐有雷声响起。

“打雷了?”

赤桑顿羊转头向东面望去,只见一轮圆圆的太阳刚爬上高山,天空湛蓝,连云也没见到。

“什么声音?”珠杰贡布道,“我没听到。”

两句话之后,他们不再就着那隐隐的奇怪声音多说,继续拖延着唐军渡河的速度。

直到有嶲人在山顶上哇哇大叫起来,之后,山顶上越来越多嶲人叫嚷。

初时,赤桑顿羊还以为是援兵来了,但渐渐地,他听到了他们在喊什么。

“寨子丢了吗?!”

“唐军占了寨子?!”

“寨子呢?!”

蕃军士气顿无。

“撤!”

赤桑顿羊毫不犹豫就下了命令。

他在乎的不是寨子,而是青壮。寨子被唐军破了,青壮们无心杀敌,再留在战场上只会伤亡惨重,退走罢了,唐军不可能留在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

等唐军走了,他们再回来,到时一算,唐军的伤亡还更多。

那便等于嶲部又胜了。

哨声响起,便相当于嶲部的鸣金收兵了。

“走山喽——”

嶲人站在山顶上放声大喊,声音传得极远。

~~

“呜——”

陪伴着那对山歌般的喊声,唐军阵中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王天运回头看去,见到北岸山头上帅旗挥动,立即下令,攻向蕃军。

唐军也并非一股脑地冲锋,而是列阵向前,每奔出数十步还调整队列,这并不是为了更多的杀伤,而是这样的逼进更能给敌人带来无从下手、不可战胜的恐惧感。

但在川西高原的蕃军与在青海的还不同,青海的蕃军也是骑兵冲阵,而嶲部则是徒步翻山,迅速散开。

胜败已定,只是伤亡还未知。

而来自木雅草原的牦牛部带了一部分骑兵,此时受地势所限,反而不太灵活。

王天运早就留意到了这些骑兵,令旗一指,势必要先杀败他们。

与此同时,珠杰贡布正在调转马头向南赶。

当熟悉地势的嶲人攀上两侧的高山撤出战场,牦牛部便成了唐军首当其冲的目标。

眼下这情形,显然是阻止不了唐军渡河了,珠杰贡布遂打算撤退,去与伦若赞汇合。

他跨坐在高头大马上,举鞭大喝道:“都别乱,跟着我走!”

那杆高高举起的大纛便开始移动了。

这是牦牛部的旗帜,并没有文字,杆子上方是两个巨大的牛角,白色的大旄如牛尾一样摆动着。

只从这大纛上看,珠杰贡布的威风并不逊色于南诏王阁罗凤。

其实,他们有着相似的出身,都是部落首领。南诏一开始也只是六诏之一的蒙舍诏,论底蕴、论实力,未必比得上牦牛部。无非是蒙舍诏得了唐的扶持,封云南王,一统六诏,控制滇东,给了阁罗凤自立的资格。

珠杰贡布还听说,赞普打算封阁罗凤为王弟了。倘若唐当时是扶持牦牛部统一川西,封他为川西王,也许与吐蕃赞普平起平坐的就是他。

这是珠杰贡布看到自己大纛的一瞬间所感到的骄傲……

“万人敌!”

王天运大喊道:“让我看看何谓‘万人敌’?!”

他转头看去,只见李晟已经飞快地爬上了一个被嶲民舍弃的小山。

小山上,李晟喘着气,从容张弓搭箭,瞄准了那杆白旄大纛下的人影,那人骑着矮脚马,头戴牛角帽,胡子很长,正在一百二十余步开外。

似预感到了危险,珠杰贡布驱马而走,一步,两步……十五步。

李晟松开弓弦。

他曾在陇右一箭射落吐蕃名将,当时距离不到一百步,但那是从下往城头上射,今日则是居高临下。

王忠嗣赞他为万人敌,但何谓万人敌?

李晟有一个很谦逊的答案,他认为并非自己一箭就能打败上万人了,只认为自己的箭术是一万个人里最无敌的,如此而已。

“嗖。”

箭矢顺风飞驰而去,远处,那还在驱马而走的酋长应声而倒。

陇右兵们纷纷欢呼起来。

“万人敌!万人敌!”

王天运愣了一下,找了个机会,远远向李晟喊道:“陇右军不错嘛!”

“你们安西军也不差!”李晟回敬了一句。

……

紫打地渡河顺利,唐军将领们却都感觉突兀。

李晟站在高处望着嶲民奔逃的方向,很快便明白过来是节帅分兵了,有同袍渡河,占据了要地。

他心想着,扫视了各部的旗帜,一时竟没看出离开的是哪个将领。

“谁?夜渡奇袭,比我们的战果还厉害。”

~~

大树寨。

木制的寨墙已是支离破碎,下方缺了一大块,导致上方摇摇欲坠。

血顺着裂开的木板流下,滴落在灰色的焦土之中。

终于,轰然巨响中,这整面的木墙缓缓倒塌,砸起一片尘烟。

响声惊动了正站在哨台上瞭望的薛白,他把视线从千里镜中移开,看了身后一眼,迅速又端起千里镜看向南方的河谷,并微微皱了眉。

那边也有尘烟扬起,并在向着大树寨而来。薛白猜想,听到爆炸声,不逃反迎上前的,只怕是蕃军主力来了……

285.第280章 隐藏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231.第228章 遗泽289.第283章 不问苍生问神鬼30.第30章 势力网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154.第151章 造相31.第31章 寻亲336.第328章 最坏的打算316.第309章 迎宾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215.第212章 卯金刀第483章 坦白局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310.第304章 右相府176.第173章 世故274.第270章 归不归127.七月总结(感谢月票金主“爱爱他家大可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第496章 咸阳桥之战第442章 离间计第494章 放下屠刀52.第52章 赠礼第363章 宰相肚里能撑船211.第208章 空穴来风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284.第279章 狼人264.第262章 夺印第378章 或重于泰山320.第312章 回门128.第125章 敌友第348章 渡河183.第180章 贪心第441章 都不团结第484章 上进的伙伴第399章 泄密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第437章 相惜64.第64章 上元夜第406章 北都重镇317.晚半小时发306.第300章 春来明主封西岳182.第179章 实言66.第66章 夜宴第425章 土门关第365章 救星203.第200章 亲家190.第187章 曲江宴288.要晚十来分钟吧第441章 都不团结第453章 祭婿文稿205.第202章 早做准备220.第217章 顺臣纯臣第348章 渡河194.第191章 起家官第487章 上进心98.第98章 御状第425章 土门关343.第335章 秘会第482章 绮念244.第241章 点燃第469章 贵庶第460章 宝鸡242.第239章 地头蛇276.第272章 当归291.第285章 人才85.第85章 天子庠序306.第300章 春来明主封西岳253.第251章 进入角色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345.第337章 瞒住300.第294章 元夕223.第220章 话别第487章 上进心80.第80章 小礼物第356章 夹击第357章 入城第469章 贵庶340.第332章 鱼目混珠第350章 俘虏66.第66章 夜宴214.第211章 法海171.第168章 以小见大278.第274章 归140.第137章 斩死166.第163章 谋职234.第231章 灯笼第357章 入城第360章 捷报第403章 叶公好龙146.第143章 世情如纸第446章 猪龙第474章 坚城147.第144章 见字如晤263.第261章 挥锄210.第207章 牛刀小试14.第14章 偃月堂250.第248章 铸铁256.第254章 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