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新的平衡

大唐立国之初,为抗击突厥,在黄河与阴山之间兴建了三座受降城,即东、中、西受降城。

中受降城便是如今朔方节度使的行辕所在,城址在后世的九原城,即包头。

时至五月,黄河水涨,到了朝廷运输粮草过来的时候,然而,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已往长安、太原递了好几封公文催促,一直也不见有粮草运来。

一个燥热的午后,黄河上不见船只,倒是看到北面有尘烟扬起,十余骑唐军策马赶到了中受降城下。

“天德军使特来请见节帅!”

守在城头上的士卒目光看去,只见那一队骑兵为首者长须美髯,不由叹了一口气,嘟囔道:“又是来找节帅催粮的……开城门吧。”

不一会儿,城门打开,十余骑鱼贯而入,直奔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府邸。

府邸中,张齐丘正与节度判官卢秉坚计算粮草、议论请朝廷运粮之事。

“朝廷回复了,要求朔方军以军屯补充粮草,减少朝廷开支。”

张齐丘叹道:“即便要我等军屯,也该先把今岁的口粮补足啊。”

他话音方落,一柄单刀已刺穿了他的腹部。

张镒看得很明白,东宫眼下的处境虽不好,往后却前程无量。他阿爷若不能在安氏兄弟的逼迫下保住朔方节度使之位,也可把更多的将领举荐给东宫,换取未来的权势地位。

张镒是年初才从长安调到朔方的,而在来朔方之前,他其实已依附了太子李亨,受李亨之托,来劝张齐丘支持东宫。

不说他是否看出安禄山有野心,只看如今天下各军镇的势态,都让有识之士不安。

“不是。”

张齐丘见他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开口道:“阿布思叛逃,朝廷追究,不过追究我一人。而若因为我使得朔方无粮,连累的却是诸将士……不如我引罪辞官,将这节度使之职让给安思顺罢了。”

“不可啊!”

因此,张镒近来一直在留心军中有哪些了得的人物。而这天德军使,正是让他最为在意的一个。

卢秉坚是个中年文士,对个人前程不甚关心,更在意的是士卒们的情绪,皱眉思索着,道:“去岁李林甫便在拖延朔方的军粮,据传,当时是监察御史薛白进言。如今换了宰相,节帅与杨国忠交情如何?”

卢秉坚大惊失色,劝说道:“王忠嗣被调往南诏,节帅孤擘塞北,倘若再将朔方拱手让于安思顺,使安氏兄弟雄踞四镇,岂非社稷之祸?”

这呼噜声极是难听,像是被噎住的号角,时而呜咽,时而高亢,放肆作响,不顾旁人死活。

“是郭将军?”张镒走进前问道。

“我骗你的。”郭子仪打了个哈哈,站起身来,抱拳道:“正是郭子仪,节帅可要见我了?”

张镒一愣,目光看去,留意到郭子仪的耳朵很大,正竖着耳朵倾听着什么。

天德军其实就是前两年刚成军的横塞军,天宝八载唐军于中受降城北面五百里处筑横塞,以郭子仪任横塞军使,后改名为天德军。

正说着,郭子仪忽然抬手,止住了张镒的说话。

杀人的将领大吼道,从卢秉坚腹中拔出刀来,直扑张齐丘。

门外站着的是一个披甲执刀的年轻将领。

张镒一愣。

郭子仪是武举出身,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之后屡立军功,成了张齐丘甚是倚重的大将。张镒早闻其名,一直都盼着一见,今日终于如愿。

“何事?”卢秉坚问道。

在他身后,是一个个因为挨饿而愤怒的士卒,他们已决意去投奔阿布思了。

张齐丘按着膝盖,准备起来,动作稍迟缓了些,卢秉坚已先行起身,上前,打开了门。

“阿爷还在处置军务,让我先来接待郭将军。”

而当他赶到前厅,一见郭子仪,却与想像中有些不同,少了些想像中的英雄气慨,多了些苍老与随性。

也正是因这一层关系,刚刚担任右相的杨国忠对张齐丘殊无好感。朔方军的粮草迟迟不能从太原运来,这或许也是原由之一。

自从朔方节度副使阿布思叛逃,张齐丘没能及时阻拦,已被朝廷数次责罚,再加上河西节度使安思顺虎视眈眈,他自知官位肯定保不住了。如今之所以还操心着将士们的粮草,无非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实则已是自顾不暇。

“噗。”

他身材高大,六尺有余,惹得张镒不由自主地抬起头。

“朝廷度支岁市粮于太原,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夏诸军,费钱五六十万贯。而太原不肯运来钱粮,可见太原官吏得了授意助安思顺谋朔方。杨国忠这右相,还未掌握太原啊。”

卢秉坚本以为张齐丘与薛白有交情,或可投靠杨国忠,闻言不由失望,抚着长须,思忖着眼前难题的破解之道。

郭子仪时年已五十五岁,长须美髯已被岁月染成了花白。他把胡凳搬到了柱子前,倚着柱子半躺着,花白的胡子朝天,闭着双眼,虽未熟睡,却有很大的呼噜声在响。

正商议着,门外有将领过来,禀道:“节帅,末将有军务求见。”

张齐丘眼下确实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但他必须担起来。

“我在长安亦久闻将军大名,有次在汝阳王葬礼上,旁人问我,朔方有何大将,我便说……”

“张齐丘!你分配军粮不公,莫怪我等借你人头去投奔突厥了!”

听得脚步声,郭子仪登时睁开眼。他眼睛很大,闪动着睿智的光,而眼脸下方的眼袋很重,一副睡得不够的样子,但他其实每天都在饱睡。

他脸色抑郁,双目无神,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

张齐丘摇了摇头,道:“不甚熟悉。”

其实,张齐丘没说让郭子仪等候,却是张镒有心与之多说一会儿话。

~~

节度使府的前厅,张齐丘之子张镒正在接待来访的天德军使。

“将军?”

“出事了!”

郭子仪一扫方才的老态龙钟,转身便招过候在门外的扈从,道:“披甲,随我来!”

一行人动作雷厉风行,系了盔甲,已留意到喊杀声是从后院传来的,当即往那边赶去。

过了一道院门,迎面,一队叛兵正在府中杀护卫,挥刀之后转头与郭子仪对视了一眼。

“郭将军?”

因郭子仪往日积攒下来的军功、威势,这队叛兵下意识地有些惊恐,往后退了几步,解释道:“我们许久未得到粮饷了。”

“粮饷不日便到了,我正是来领粮的。”郭子仪喝叱一声,大步上前,竟无视这些叛兵,直奔张齐丘的所在。

那些叛兵犹豫着是否上前拦他,执着刀、掂着脚,跃跃欲试。

郭子仪凛然无惧,从他们身边跑过,眼睛一瞪,骂道:“愣着做甚?还不回去?不怕被治罪吗?!”

随着这句话,他已冲出十余步,而那队叛兵竟真被他唬住,转身逃出了节度使府。

那边,郭子仪率人穿过甬道,终于看到浑身浴血的张齐丘正在拼命奔逃。

“平叛!保护节帅!”

虽只带了十余人,郭子仪却摆出了早有预料,率大军前来平叛的气势。他麾下士卒奋力杀上,终于是救下张齐丘,驱退了追杀张齐丘的叛兵。

“子仪。”张齐丘扑上前,用带血的手拉过郭子仪,道:“他们率部去投奔李献忠了……”

“我去追!”

郭子仪转身要走,张齐丘已拉住他,道:“来不及了,此事有阴谋……朔方节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后诸事,只有拜托你了。”

“节帅不必如此悲观,也许还有转机。”

张齐丘摇头不已,没了过去镇守边塞的气概,叹道:“他们准备充分,如何还能容我们有转机?”

~~

六月,杨玉环的生日依旧是长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后天气渐热,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烦待在长安,又准备着前往华清宫小住,方便随时沐浴。

冬天泡温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总之是华清宫住得舒服。

薛白作为中书舍人,随在天子左右拟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说的,李林甫临死之前调阅的文书,可惜于宫中没有眼线,或许到时可亲自去取一趟。

圣人仪驾已在准备了,离开长安之前,薛白正在尽力熟悉着中书门下省的事务。

要掌权并非易事。旁人都说陈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无实权的盖章宰相,但其实盖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权力。对于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陈希烈的安排,且还有一大部分旨意,连陈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没有特殊的办法,无非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陈希烈讨差事。

是日清早,陈希烈到了中书门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见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书在看,另一书握着一个石铃在举。

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当初在秘书监两人共事之时。

“左相来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随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总守在老夫门前,何意啊?”

“我刚入中书门下省,对公务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陈希烈摇头不已,叹道:“你啊,还是那般上进。”

“左相过奖了。”

“进来吧。”

陈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没办法了,不再拒绝,领着他进了公廨,让他在外间等着,自己则进了里间,慢吞吞地翻阅着宫中与尚书部递来的公文。

薛白知里间存放的都是宰执才能看的机要文书,也不探头去看,耐心等着,听着偶然响起的卷轴打开的沙沙响,心想陈希烈做事真慢啊。

过了好一会,陈希烈才捧着几个卷轴出来,薛白连忙上前去接过。

“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目光中却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实什么也没想,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拟这样一道圣旨。

渐渐地,墨水已经很稠了。

陈希烈道:“你便数落张齐丘之罪,纵李献忠逃跑、军粮分配不公;再夸赞安思顺之才能,命他权知朔方,尽快平定李献忠之叛。”

“是。”

薛白提笔写了起来。

他虽觉得这件事情不妥当,但既然担任中书舍人,就要把个人的好恶抛除在外,不带情绪地拟旨,完成职责。 须臾,一封圣旨拟好,他递给陈希烈过目,陈希烈看了连连点头,赞道:“薛郎不愧是状元出身,誊写一遍吧。”

其实这种公文并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状元出身。

完成这桩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拟旨宣边镇重臣任命的经历,谢过了陈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么。”陈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道:“但放心吧,安思顺才干与忠诚皆不缺,能任好朔方节度使一职。”

说罢,他把手里的印章一盖,“啪”地一声,动作行云流水。

~~

薛白走出中书门下省,脑中还在想着安思顺一事。

据他所知,不仅是李林甫、陈希烈,其实连杨国忠也认为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对象。

换言之,今日安思顺能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声望,众人对他观感都不错。

方才陈希烈的态度,让薛白都有些怀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过警惕安禄山的叛乱,而对安思顺过份戒备了。

在正要离开这间属于左相的院落之时,他停下了脚步,走到了旁边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着,拿出方才在看的书卷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有对话声与脚步声往这边而来。

“伱这么想就错了,府君与安思顺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仇怨。”

“我听闻他们是堂兄弟。”有一个漏风的声音说道。

“府君是十多岁的时候,随母改嫁到了安家,安思顺当时便常常欺凌于他,虽有兄弟之名,却根本没有兄弟之实。”

“如此说来,安思顺这次若掌了大权,对我们并不利……”

还在说话的是杨齐宣,他说着,忽然留意到了院子里角落有个人影,定睛一看,惊了一下,毫无底气地道:“又是你?”

他有些慌张,吉温连忙用一只手抚在他背上,低声道:“怕什么?他还能再打你不成?”

仿佛是有了安禄山撑腰,杨齐宣这才镇定下来,道:“我只是奇怪,他在左相处做甚,打探朝廷机密吗?”

薛白被这两人的样子逗得笑了笑,招招手,让吉温近前说话。

吉温才不肯过去,注视了薛白好一会儿,心想自己吃了口臭的亏,在圣人心里的份量远不如薛白。如今不必在朝堂上与之针锋相对,待往后时机一到,薛白也只是刀俎上的一块鱼肉罢了。

他自有诸多大事要忙。

吉温遂显出一个不屑的笑容,自往陈希烈的官廨而去,同时嚷嚷着有机密要奏,让吏员把“杂闲人等”赶出去。

杨齐宣跟在后面,努力迈出了嚣张的步伐,偏是时不时转头偷瞥一眼,观察薛白的反应。

朝堂上的丑角是越来越多了。

薛白这般想着,回忆着方才吉温的话语反应,心中对安思顺的忌惮再次加深起来。

安禄山的下一步,势必要染指河东了……

~~

次日,薛白在杜家姐妹处商议事务,恰好遇到了无官在身的杜五郎。

杜五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邀薛白到终南山小住,被拒绝之后,不由抱怨了一句。

“你一天天操心的事真多,我看圣人都没你操心的多。”

这话虽大逆不道,可确是实话,就在当日下午,薛白便得到召唤,入宫陪圣人打骨牌。

他像是放弃了入仕之后就不打骨牌的原则,投身这天宝盛世的歌舞升平当中。

走进宫门,在花萼相辉楼前,薛白见到了贾昌。

“薛郎难得不是穿朝服入宫。”贾昌笑道,“有些年没来打牌了吧?”

“是,也许久未见神鸡童了,你气色真好。”

贾昌哈哈大笑,道:“我啊,烦心事少,吃好喝好,气色自是好。”

这些年来,朝中重臣走马灯似地换,当年两人都熟悉的人里,王𫟹、李林甫都死了,李岫刚出狱,还在休养,准备充军陇右。唯有贾昌,始终活得逍遥自在。

“无怪长安人人都羡慕神鸡童,比高官厚禄、权倾朝野还要好得多。”

“薛郎也能做到,被才华所累罢了。”

两人聊了几句,贾昌要先往鸡舍去安排,遂别过离开。

薛白正要迈步,却发现一旁有个红衣女子正在看着自己,他对她十分眼熟,一时却没认出来,之后目光落在她手中的剑器上,才想起这是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

“嗯?不记得我了?”李十二娘持剑上前,道:“我还救过你的命呢。”

她长高了许多,眉眼也长开了,出落成一个高挑的清秀女子。

薛白笑道:“认得,常听闻你与任木兰在长安闯祸。”

“哪有闯祸,又是谁在胡说。”

“今日你们来舞剑器?”薛白留意到不远处还站着二十余个红衣女子。

“是呢。”李十二娘道,“你们在殿中打骨牌,我们在台上舞剑。”

说着,她有些不满地小声嘟囔道:“根本也没几个人看。”

薛白已懒得评点宫中这些事,疑惑道:“怎不见公孙大娘?”

李十二娘四下一看,凑得近了些,用手捂在嘴边,小声道:“师父有些许不爽利,你也知道吧?圣人怕让人吸了他的元气,不让带病之人觐见呢。”

薛白对此无可置评,点了点头。

他们绕过勤政楼,沿着龙池走了一段,离沈香亭不远,就是清凉殿了。

这是比王𫟹的自雨亭还要精巧的建筑,除了引水降温之外,还在地下挖了一个冰窖,贮存了冰块,隐隐还能看到寒气四溢,仿佛仙境。

歌台已搭在殿外,李十二娘与公孙大娘的弟子们自上了台,薛白则被引入殿中,只见李隆基竟已先到了,正捧着一杯冰镇过的酒饮着。

而今日另两个牌友却有些出乎薛白的意料,一个是驸马张垍,另一个是太子良娣张汀。

有一个颇为牵强的巧合,若说张垍倒向了安禄山,张汀则代表着东宫,那薛白则算是依附杨国忠与这两方势力作对的臣子了。当然,朝堂上的事绝不会这么明确,但似乎隐隐能看到一种平衡。

这种平衡,使得李隆基能高枕无忧地享乐。

很快,清凉殿中响起骨牌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薛白牌技不俗、动作流畅,心里却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诗,诗很长,除了头两句“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之外,他也没能背下来,却能对李白的心境感同身受。

还有李泌,当年真是毫不犹豫就辞了翰林之职,归隐去了。

待诏翰林、中书舍人,这些位置是最接近天子的,能任此职者,往往都有“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偏偏上任之后,不是写诗,就是修道,再就是打牌。

正打着牌,高力士趋步上前,小声禀报了一句。

“圣人,兵部有封文书,宰相们处置不了,欲请圣人裁断。”

“嗯。”

李隆基这一手牌不好,招手让贾昌过来代自己。贾昌也不敢坐御榻,躬着身子站在那出了牌。

薛白恰好在对面,见了这一幕,心想,让长安人人羡慕的神鸡童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那边,李隆基看过奏折,却也不是什么大事。

只说王忠嗣归京了,递消息时正住在子午驿,朝臣们问是否让他尽快上任兵部。这是很小的一桩事,之所以直接递到御前,实则是问圣人想不想给王忠嗣实权。

李隆基稍稍抬手,高力士拿起一支御笔,递到了他手上。

他遂写下朱批,恩典王忠嗣先行养病,康复后再上任兵部。

将这奏折丢还给高力士,李隆基轻轻拍了拍贾昌,示意他让开,直接便出了一张牌,只等胡牌。

“薛白。”

“臣在。”薛白刚准备吃张汀的牌,手去拿牌,嘴上则恭谨应了一句。

“王忠嗣回京了,你明日出城接一趟。”

“遵旨。”

李隆基目光敏锐,立即发现薛白闻言有些意外之色,问道:“你不知王忠嗣要回京?”

“是。”薛白道:“从南诏归来后,臣在梁州见过王节帅一面,当时他已病重。臣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回京了。”

“未知会你一声?”

“并未知会。”

薛白应着,随手打了一张牌,张汀原是想碰的,依她的性子,在牌桌上也敢不让着圣人。但她却不敢此时出头,深怕圣人想到太子与王忠嗣交情深厚。

于是,张汀默默地把原来要胡的牌拆了。

但她才出牌,便发现薛白瞥了她一眼,眼神有些了然之意。她背脊一凉,意识到,薛白算好牌了,故意出一张她要胡的牌,试探她的胆量。

~~

是夜,少阳院。

“你那位义兄要回朝了。”

张汀说着打牌时听到的消息,道:“圣人命薛白出城去接。”

李亨近年来愈发显得不苟言笑,气质深沉了许多,闻言,眼中神色闪动,喃喃道:“圣人这是在平衡边镇力量啊。”

“如何说?”

“他最为宠信的两个重臣,无非是唾壶、杂胡。朝堂上,唾壶势力更大,而在边镇,杂胡兵力雄厚。圣人也担心换了宰相之后,朝廷不能对边镇如臂使指。因此,让安思顺兼任朔方。”

张汀疑惑道:“安思顺是唾壶的人?”

“能有这个任命,至少表示安思顺是心在朝廷了。”李亨道。

“可他不是杂胡的堂兄弟吗?”

“说是堂兄弟,两人素来是有仇怨的。”

张汀问道:“这与王忠嗣何干?”

李亨道:“义兄亦是与杂胡有仇,自然是要站在唾壶那边……如果有薛白居中调停的话。”

“我们呢?东宫才是与王忠嗣最亲近的。”

李亨露出一个无奈的苦笑,道:“知道圣人为何当着你的面说这件事吗?”

张汀悚然而惊,连眼睛都睁大了,道:“圣人是在警告我们?”

“是啊。”李亨叹息了一声。

他看眼下的形势,估计李隆基是在给杨国忠增加权威,只有做好这件事,这个新任的宰相才能像李林甫一样继续维持社稷的稳定。

而他这个太子,却只能在深宫里看着,看他人掌握权势。

李亨不由叹惜道:“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70.第70章 夹缝生长第459章 劫持142.第139章 胡儿舞第480章 赢321.第313章 道姑第364章 积怨第366章 心意第422章 恩人25.第25章 攀高枝125.第123章 共识225.第222章 别长安335.第327章 哪吒100.第100章 请帖60.第60章 牺牲品295.第289章 满月宴193.第190章 吏部试48.第48章 船票85.第85章 天子庠序第459章 劫持332.第324章 今时宠283.十月总结、活动预告(感谢月票金主“捏吗”)45.第45章 祝大家端午安康214.第211章 法海84.第84章 骨牌266.第264章 定罪第421章 假太守322.第314章 设套162.第159章 切割179.第176章 挑唆者248.第246章 释放132.第129章 金饭碗101.第101章 接洽第410章 塞上燕脂凝夜紫61.第61章 门第311.第305章 相门女294.第288章 冬至175.第172章 引见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301.第295章 担责第379章 或轻于鸿毛197.第194章 官袍第487章 上进心90.第90章 考验第445章 将计就计181.第178章 状元283.十月总结、活动预告(感谢月票金主“捏吗”)267.第265章 一县之主335.第327章 哪吒第461章 余烬95.第95章 谗言302.第296章 征辟62.第62章 上架感言274.第270章 归不归258.第256章 隐田334.第326章 假想第414章 传承第355章 兵临城下46.第46章 当堂对质第356章 夹击130.第127章 猴子偷桃188.第185章 衣冠户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66.第66章 夜宴276.第272章 当归30.第30章 势力网240.第237章 大胆动手46.第46章 当堂对质210.第207章 牛刀小试第446章 猪龙第396章 莲119.第119章 结交边将229.第226章 县尉204.第201章 还债285.第280章 隐藏第435章 秋后算账第444章 内应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14.第14章 偃月堂323.第315章 隐相19.第19章 欺上门40.第40章 补救35.第35章 狠角50.第50章 坐实297.第291章 消失的奏章178.第175章 科举试103.第103章 名单第115章 匠师326.第318章 清白186.第183章 手段200.第197章 刊报院131.第128章 皆大欢喜156.第153章 妙法89.第89章 厚颜薄礼第478章 渺茫的战略构想第3章 北海如象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430章 私兵303.第297章 天上李太白第392章 国本动摇128.第125章 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