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北风行

秋日的范阳城已是寒风凛冽,节度使府的院中燃着熊熊篝火,烘得堂屋内温暖如春。

巨大无比的床榻上正堆着一座肉山。那是安禄山正仰面躺着,肚子上的肉软绵绵的,如油脂般往下流淌。

一个中年女人爬上了他的肚皮,她是契丹族的悉万丹氏,虽已年过四旬,却还十分有风韵。

她有着栗色的卷发,小麦色的肌肤,以及丰厚的嘴唇,此时正拨弄着双手轻轻撩着安禄山那一对比她还要丰满的胸。

这动作已经持续了好一会儿,她热得满身大汗,听到了安禄山传出了舒服的鼾声,遂埋下头,往那巨大的肚子下方寻找着什么。

掀开了一层肥肉,她眯起眼,换了个姿态,用头抵住总是流下来的肚皮,伸长舌头往前探……

“咚咚咚咚。”

远处有鼓声传了过来,经久不绝,一直到悉万丹氏都已经停下动作了,鼓声还在响着。

“扶我起来。”安禄山道。

但同时被带来的还有安禄山的属下们,烧毁了面容的高尚戴着面具站在右手边,之后是严庄、高邈、张通儒、平冽、独孤问俗、李史鱼、李庭坚等等一众幕僚,左边则是将领们,安庆绪、安守忠、阿史那承庆、李归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干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干真,把偌大的厅堂站得密密麻麻。

“哈哈,可是因为他这胡人太粗鲁了,不知礼仪,惹恼了圣人?”安禄山还在大笑。

他们有着非常相似的经历,幼年时饱经苦难,长大后怀才不遇,屡屡遭受白眼,在崤山以东,像他们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今夜,只是由他们来传达那份不满。

冯神威本待以颐指气使的语气说“随你处置,圣人就是想看看你是如何处置的”,可此时后面的话已不敢再说。

安禄山正倚坐着,脸上的神情愀然不乐,一见他们便嚷道:“这可怎么是好?我好不容易讨了圣人的欢心,可得要变成疑心哩。”

他呀呀大叫,怒气冲天,之后道:“拖下去,打一百鞭,一百鞭!”

然而,高尚、严庄却还要更大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那就把昏君也一并做了。”

两个士卒进了厅堂,从冯神威的人手中带走孙孝哲,将人拉了出去,不一会儿,远处便传来了惨叫声。

“哈哈哈哈。”安禄山大笑着看向悉万丹氏,“你侍候得我很舒服,我要重重赏你的儿子。”

“府君,饶了孙将军一命吧!”

圣人在长安城开小朝会尚且没有这般多人,换言之,范阳节度使的气势并不逊于圣人。

但,这只是安禄山个人的看法。高尚、严庄这种河北士人对朝廷的怨念却要深得多。

“要是圣人疑心我了,我可怎么做大事?”

“不,不,不。”安禄山连连摇头。

~~

是夜,高尚、严庄一起到了安禄山的住处,一路上两人不曾说话,只在迈过门槛时对视了一眼,眼神里是一样的狂热与疯狂。

冯神威嘴唇一抖,想要说话,周围的一众将领们已纷纷大喊起来。

孙孝哲遂对母亲大喊冤枉,所说的也是契丹语。冯神威虽听不懂,却能感受到他的愤怒与凶恶,他只好硬着头皮再次开口,声音却没了宫中大宦官的气派。

“府君,孙孝哲回来了。”

过了许久,冯神威才被带了过来。

他们说是在求饶,但那凶狠的模样,倒像是想要了冯神威的命。甚至,高尚还向田干真使了个眼色,田干真便把手放在刀柄上,有个拔刀砍杀冯神威的动作,但被旁人挡住了。

跑来报信的将领却吞吞吐吐了会,道:“府君,孙将军在长安犯事了,是被押回来的,圣人让府君看着处置。”

那是孙孝哲在挨鞭刑,叫得很惨很大声,但那声音却是中气十足,充满着对朝廷的蔑视。

近来安禄山的腿脚不好,走路一瘸一拐的,他这一动作,周围许多侍儿连忙拥上去扶着。冯神威见了,不敢等他来迎,连忙趋步上前,先开口道:“安府君慢些,慢些。”

“儿啊!”

“安府君,圣人命我把孙孝哲带回来,交给你处置。”

“这……随安府君处置。”

安禄山听了,停下那一瘸一拐的脚步,捧着大肚子站在那,眼珠子骨碌碌地直转,依旧装傻充愣,高声问道:“我要怎么处置?”

悉万丹氏一人扶不动他,连忙穿上衣服,绕过屏风,招过以李猪儿为首的一众侍儿,或顶肚子,或穿衣服,忙碌了一番,才把安禄山扶到了外堂。

当今圣人英明神武了数十年,在世人心中还有着极高的威望,包括安禄山对他也有着发自内心的恐惧。他希望能够等到李隆基驾崩之后再举兵,从李亨那个废物手里争一争天下,或是割据一方。

他并非已穷途末路、不得不揭竿而起,如今只要他不反,他就还是东平郡王,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在李亨登基之前,造反对于他而言,冒着巨大的风险,收获到的改变却不大。

他正不安之际,安禄山再次浮现出憨厚的笑容,捧着肚子忙不迭地要下台阶来迎。

“好像是谋逆的大罪……那个,朝廷派了人来,是圣人身边的宦官冯神威,是否让他与府君说?”

若非他说,旁人只怕看不出来,这风韵犹存的妇人,竟有孙孝哲那么大的一个儿子。

“中使来了,可想死胡儿啦。”

安禄山当时败给契丹,还是靠孙孝哲全力保护才得以逃脱的,他就不可能当着这么多心腹的面斩杀了爱将。干脆指着孙孝哲骂道:“你这鲁莽胡人,就算与王忠嗣有恩怨,也不该动手,气煞我也!”

安禄山脸上那憨厚带笑的表情便凝固住了,渐渐显出些阴冷之态。这里是范阳、是他的地盘,他不需要伪装得滑稽可笑,周身散发着让人恐惧的气场。

冯神威原本已经想好了该以怎样兴师问罪的态度面对安禄山,方能传达圣人的质问。然而进了殿,头一抬便见到这么多人,吓了一跳,莫名地感到了背脊发凉。

虽然还是过往的语调,但冯神威听在耳里,感受却大不相同,他侧过头,让人把孙孝哲带了上来,开口说起骊山之事。

末了,冯神威道:“请安府君莫怪,孙将军在骊山的所作所为圣人可是亲眼所见……”

他话音未了,一个妇人已从安禄山身后冲了出来,径直扑向孙孝哲,用契丹语哭喊着什么。

高尚对此不以为然,应道:“府君要做大事,何必在意这等细枝末节?”

“府君难道以为现在还有退路吗?”高尚道:“昏君身边有杨国忠、薛白,此二人素来与府君不对付,定会时常告府君的恶状,这次孙孝哲之事就是明证,眼下府君不肯杀孙孝哲,已让昏君忌惮,没有选择了,只能反!”

“不错。”严庄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与其等到皇帝对府君起了杀心,不如先动手为强。”

“动手?”安禄山大惊,叱骂道:“动什么手?万事都还没准备好。”

两人原本就没准备说服安禄山真就现在举兵,无非是不断灌输,让安禄山早作准备。

严庄道:“府君放心,朝廷如今用杨国忠这种蠢材当宰相,就像一棵看起来高大茂密的树,里面已经被虫子蚀空了,只要一推就倒。”

高尚亦道:“昏君不理朝政,只顾享乐,府君杀到长安、夺了皇位,轻而易举。”

安禄山才不上这两人的当,但没办法,他凡事倚重着他们的才智。便如此次征契丹一战大败之后,正是他这些谋主们出谋划策、甚至跋涉至草原与李怀秀谈判,缔结了盟约,之后利用契丹偷袭了奚族,转败为胜,使得他的实力不减反增。

偏是这些谋主们一直以来野心勃勃,总是撺掇着他造反。

至于他想不想造反呢?虽说不服太子李亨,但除此之外,他是被架在那个位置上、不得不造反的人。

“两位先生不要急。”安禄山依旧用一直以来的借口拖延着,道:“河东节度使还未到手哩,没有河东的地势,如何杀入长安。”

这是实话,要从他所据的地盘进入关中必须要穿过太行山、或攻破潼关,远远不像河东有着居高临下的地利。

高尚、严庄见他表了态,互相对视一眼,由严庄道:“那就请府君早做准备,我等必设法让府君兼任河东节度使。”

“有主意了?”

“王忠嗣已死,此事不难。”

“真死了?”

“孙孝哲劈了他两刀,说他定是已死了,朝廷才会称他病逝了。”

“那就好。”安禄山拍掌大笑道:“这样看来,孙孝哲这次算是立了大功。”

“不错,相比杀了王忠嗣,惹得昏君猜疑又算得了什么。”

三人计议过后,高尚、严庄退出堂屋。

高尚解下了面具,露出那张烧得可怖的脸,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悠悠问道:“你打算如何助府君取河东?”

“实在不行,先硬夺了雁门关再反,我们也可占下先机。”

“只怕府君还有顾虑啊。”

“快了。”严庄道,“我有预感,很快能消除这些顾虑。”

高尚用手指抚摸着自己那伤痕起伏的脸颊,喃喃道:“你说,我们杀了冯神威,府君是否就必须造反了?”

“不急于一时,府君说的也有道理。”

严庄说着,瞥见了高尚脸上那神秘的笑意,反应过来,惊问道:“伱已经派人去杀了?!”

“呵呵。”

“你比我还疯!”

严庄骂了一句,连忙往冯神威下榻之处奔去,阻止此事。

高尚站在那任他离去,脸上泛着嘲弄之色,喃喃自语道:“紧张什么?你们所有人都高估了朝廷,而低估了府君的实力啊。”

~~

自从烧伤之后,高尚变得不好女色,从未再让女人服侍过他。

他睡觉时也绝不让旁人靠近,除了田干真。因当年被田干真从大火中救出,他甚至在睡梦中都能通过气味感受到接近他的人是不是田干真,若不是,他就会惊醒过来。

次日,一觉睡醒,高尚便见田干真正坐在他的榻边。

“阿浩来了,你杀了冯神威吗?”

“没有。被严庄赶来拦下了,严庄威逼利诱冯神威回朝之后给府君说好话,但我看很难。”

“无妨,人活着就算是府君的表态。”高尚道,“府君只要没明着反,朝廷不敢先逼迫他。”

“那为何让我去杀?”

“这样旁人才会怕你。”高尚道,“就算是造反,你也是反贼里最凶狠的一个。” 田干真点点头,道:“明白了。”

“一起用膳吧。”

“好,对了,还有一件事。”田干真道:“有个很有名的诗人在范阳,你常念他的诗。”

“李白,李太白?”

“是。”

高尚眼睛一亮,道:“他在何处?你怎知他在范阳?”

田干真伸手入怀掏了掏,先是掏出了两只耳朵,割断处的血已经干涸了,之后才掏出了一张纸,纸上还是沾染了血迹。

“我昨夜去杀冯神威,驿馆大门外的守卫正在说话,说‘方才那人就是待诏翰林的李白’,我便上前去问他们,拿了这个。”

高尚接过一看,入目是一首诗,题为《北风行》,下面是一句“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拟古风赠幽州思妇”。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

高尚眼神一开始是激赏的,因他虽然大逆不道,但他也喜欢诗。他喜欢李白那自由豪放的诗风,以“大如席”拟雪花,何等的思兴飞腾,精彩绝伦,出人意表。

然而,渐渐地,高尚眼神中闪过一丝狐疑,他回过头,重新审视了这一首诗。

全诗只写了一个幽州思妇对丈夫战死一事的悲愤,但隐隐地,似乎在对安禄山大败于契丹一事含沙射影。

高尚不知是否自己太多心了,他觉得诗的第一句就有另一层意思——连极少睁眼的烛龙也偶尔会光曜人间,为何至高的日月却不肯照亮蓟幽大地,任它暗无天日?

像是在讽刺李隆基为奸佞障目,全然不知、不肯去了解范阳的实情。

可李白又知道什么实情?

再看后几句,“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倒像是在形容安禄山已成了河北的唯一主宰者,“大如席”的雪花正在吹向象征着帝王之尊的轩辕台,暗示着安禄山已有觊觎神器之心?

高尚摇了摇头,问道:“李白人呢?”

田干真道:“我已派人去找了。”

高尚对此事甚是在意,竟是连早膳都忘了用,捧着那诗不停地咀嚼。

等到中午,田干真的部下来禀报,称已找到了范阳军中一个已战死的将领的妻子,肯定就是收留过李白的“幽州思妇”。

“如何确定?”

“先生请看这个。”

那是一叠诗稿,高尚接过一一看了,见这些诗稿倒是没有太多的问题,其中有《行行游且猎篇》,写了“英风振沙碛”的战士;有《幽州胡马客歌》,写了“报国死何难”的游侠。似乎在李白初游燕赵时,遇到的都是“提剑救边”的慷慨之士。

但,再与那《北风行》对比,便更能衬托出这些义士们成了安禄山的牺牲品。

如此一来,高尚终于确定了李白对范阳的窥探。

这不算是什么大事,相比起来,冯神威这位宫中派来的宦官他们都敢威胁,又何惧一个只会写诗的文人?

可因李白是高尚颇为喜欢的一个诗人,他遂愿意花一些精力去处置此事。

“李白人呢?”

“我们审问了那妇人,李白走了,但才走不久,就在昨夜。”

高尚讥笑一声,道:“阿浩,派轻骑去追,府君需要些闻名天下的人物为他多造势。”

“喏。”

很快,数十轻骑奔出了范阳城,搜寻着那个白衣仗剑的身影……

~~

长安。

中秋过后,到了九月,易储带来的风波开始平息下去。

那些原本激愤的、对此事感到不可置信的人也渐渐懒得再对此发声,日子终究得过下去,朝堂上的事议论议论也就是了,不能当饭吃。

不少人留意到薛白在此事中起的作用,对他施以关注。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薛白并没有就此活跃于东宫,反而一改过去好出风头的作风,行事内敛了许多。

像是一颗被长安官场磨平棱角的卵石。

这天清晨,他与颜嫣一起打过太极拳,尽显云淡风轻的从容气质,但等收了拳,颜嫣当即欢呼了一声,道:“好了吧?我约了小仙姐她们打骨牌,夫婿一起吗?”

“不打。”

骨牌虽是薛白带到大唐来的,他自己却根本不喜欢打。除了李隆基就没人能叫动他再打牌,连颜嫣、李腾空都不行。

但今日,李腾空竟是真来请他了。

他刚换了一身衣衫,走过长廊,准备出趟门,迎面便见到那莲花一般的女子。她近来终是丰润了一些,虽还是瘦,可气色还是饱满起来。

“嗯,你打牌吗?我与颜嫣、青岚,缺一个人。”

“季兰子没来吗?”

“她去见一个朋友,稍晚些再来。”

薛白道:“她还有除你之外的朋友?”

“我与她相识,还在与你相识之后,她自是有别的朋友。”

薛白是心怀着大志的人,不满足于打牌这种小小的乐趣……他眼看着李腾空眼眸中闪动的情意,忍不住拉过她的手,小声道:“我们到那边说话。”

两人遂进了一间庑房,相拥,品尝着对方的唇。

直到薛白又想更进一步动作,李腾空却是“咛”了一声,推着他,用细若蚊吟的声音道:“不行的,我比你高两辈呢。”

“早晚把这两辈的辈份掀了。”

“再忍一忍。”

李腾空不愧是修道的,极是能忍,悄悄跑来撩拨了薛白之后,见他太过坚决了,就匆匆跑掉。

但她今日却给了薛白一个念想,在转身之前还小声补了一句。

“至少等出了长安。”

以至于喊他打骨牌一事也忘了,她们其实不缺人,像皎奴、眠儿都是眼巴巴地望着牌桌。可惜,杨玉瑶是不会轻易让出位置的。

薛白有些苦恼地叹息一声,计划着何时带李腾空离开长安一趟。

之后,他静下心来,出了宅门。

今日他想去见一见杨国忠,再次商议对待安禄山的态度与策略。在这件事上,两人是有分歧的,就连吉温的处置也始终没能达成一致。

门外就是宣阳坊大街,有一辆马车刚刚停下。风吹动车帘,薛白恰看到李季兰在车厢中转头与两个女子说话,她只露出一个侧脸,脸颊微微泛红。

薛白近来正与李腾空偷偷来往,不太愿意招惹李季兰,眼看她的马车堵了门,干脆绕到侧门出去,还特意另披了一件破衣裳。

侧门外是一条小巷,迎面一个中年男子正背着行囊,边走边四下打量着。

“这位小郎子,敢问此处可是薛宅?”

“不是。”

薛白道:“薛宅得绕到宣阳坊大街,那有个大门。”

“原来如此,多谢。”

那中年男子应了,上下打量了薛白一眼,见他气质不俗,跟上他的脚步,道:“某家殷璠,丹阳人,喜欢诗。”

“殷先生有礼了,先生喜欢谁的诗?”

殷璠抚须道:“我于数年之间,编常建、李白、王维、高适、岑参、孟浩然、王昌龄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三十四首,近来刚编成《河岳英灵集》三卷……”

薛白闻言,停下脚步,问道:“先生是来找中书舍人薛白?”

殷璠有些疑惑,沉吟道:“听闻他还年轻,倒不知是否任了中舍书人这等高位。我想找与李白对诗的那位薛白。”

这个人大概是有些书呆气的。

薛白道:“我们说的是同一人,先生寻他何事?”

“听闻他擅造纸,又创了活字印刷之术,我想请他助我将《河岳英灵集》刊行天下。另外,这第四卷,我想收录他的诗。”

“先生为何不收录杜甫的诗?”

殷璠自是知晓杜甫,沉吟道:“前些年杜子美还未流传到丹阳,往后便可编入这第四卷嘛。”

两人说着,已走到了宣阳坊大街这边。

薛白转头看了一眼,见李季兰正带着两个中年妇人站在门口张望,像是在等人,便故作要往另一边走。

殷璠见了,道:“我妻子与阿姐都在那边,这便过去了,多谢小郎子引路。”

“不客气。”

两人别过,殷璠便往薛宅大门走去,快到他妻子面前时便道:“方才遇到一个好心的小郎子引我过来。”

“阿郎,这位是季兰子,乃玉真公主的弟子。”

“有礼了,我常听李白提到玉真公主。”

“先生也识得李太白?”

“那是自然,旬月前还收到了他写的信……”

第459章 劫持第12章 引见第467章 共克时艰177.第174章 开春344.第336章 自古深情留不住第343章 谱写第386章 长恨歌第408章 非战之罪146.第143章 世情如纸71.第71章 灯火阑珊276.第272章 当归218.第215章 刘氏吉主101.第101章 接洽73.第73章 相看第434章 渡河第339章 一场游戏46.第46章 当堂对质192.第189章 输赢第386章 长恨歌第360章 捷报第351章 灵关道170.第167章 念奴娇第5章 安顿第356章 夹击103.第103章 名单第115章 匠师109.第109章 手掌心第467章 共克时艰第398章 有身份的人48.第48章 船票第8章 归途第488章 明朗305.第299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第400章 调动317.晚半小时发第375章 私怨160.第157章 君自抉择36.第36章 两头通吃99.第99章 得宝歌228.第225章 上任第487章 上进心第386章 长恨歌84.第84章 骨牌33.第33章 出价第377章 人固有一死第347章 大渡河48.第48章 船票216.第213章 千古情第391章 忤逆不孝203.第200章 亲家第419章 杀鸡用牛刀139.第136章 用人103.第103章 名单第11章 无赖304.第298章 人间薛公子第116章 悔婚252.第250章 一口一口吃231.第228章 遗泽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238.第235章 谁负责345.第337章 瞒住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38.第38章 平安无事252.第250章 一口一口吃183.第180章 贪心第341章 互帮互助第403章 叶公好龙第504章 牛刀小试第362章 君臣情义第445章 将计就计204.第201章 还债263.第261章 挥锄185.第182章 大闹仙台第367章 献俘第349章 大树寨97.第97章 覆试221.第218章 心结237.第234章 撕开一角第11章 无赖341.第333章 蚂蚱第364章 积怨208.第205章 攀附裙带180.第177章 揭榜225.第222章 别长安219.第216章 掩盖的真相第381章 谁更执拗290.第284章 招摇撞骗289.第283章 不问苍生问神鬼第413章 取舍第447章 猪不化龙99.第99章 得宝歌32.第32章 筹码277.第273章 禁归338.第330章 疑惑第442章 离间计156.第153章 妙法137.第134章 不打自招200.第197章 刊报院第427章 传檄217.第214章 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