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思长安

傍晚时分,离圣人驻跸的衙署不远处,一间民宅中点起烛火。

杨家姐妹诸人与杨国忠的妻妾正带着子女们挤在堂上,哭哭啼啼。

“别嚎了。”杨玉瑶不耐烦地叱了一声。

她穿着一身襕袍,作男子装扮,因心情不好正来回踱着步。

不久前她听闻了薛白的死讯,对此自是绝不相信的,遂派了明珠去找了杨玉环打听,如今消息还未回来。

过了一会儿,她忽然听到了一阵歌声。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听着像是杨玉环在唱,可杨玉瑶却是愕愣了片刻,听出那似乎是念奴的声音。

她不由出了官廨,放眼看去,满街都倒着横七竖八的禁军士卒,因饿得没力气了不少人连盔甲都放在一边。

所幸那歌声还在隐隐飘来,不少人被它打动,站起身,向长街那头看去。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禁军多是长安人,听到这最后一句,竟是有人哭了出来。

杨玉瑶则加快脚步,向一个守在十字长街边的校将问道:“哪里来的歌声?”

“有官员来投陛下,带来的家眷在唱歌。”

“李齐物?”

李齐物是杨玉瑶的邻居,明珠刚才打听到他正在觐见。

“不是,是陈希烈。”

“陈希烈?”

杨玉瑶暗道陈希烈一大把年纪了如何会跟着离开长安?心中那个猜测就愈发确认了。

她加快脚步,往城东赶去,见到陈希烈带着一队马车正在接受禁军的询问,其家眷正从马车上卸下带来的粮食,此举使得他甫一入城就受到了禁军们的欢迎。

“谁在唱歌?”杨玉瑶上前劈头盖脸便问。

她素有“雄狐”之称,这般火急火燎,旁人若不知她是女子,看着倒像是个浪荡游侠要来调戏小娘子。

陈希烈一路而来累得不轻,愣了愣方才应道:“是老夫的孙女。”

“让我见见。”

“念娘,你出来。”

陈希烈转头一说,马车里的歌声停了下来。一个瘦小的少女下来,却长得十分丑陋,皮肤黝黑,脸上长满了红疹。

周围的人们原本听得歌声,都以为歌者会是美貌绝伦,此时出乎意料,纷纷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那少女才探头,见此情形,当即又把头缩了回去。

杨玉瑶似有些失望,却也心生怜悯,过去安慰了几句。之后,她看到陈希烈带来的物件里竟有一箱果蔬,随手一指,道:“这些搬到我那吧。”

“是。”

一个呆头呆脑的小厮应了,当即捧起那箱子,跟着杨玉瑶走。

民宅中,裴柔还在哭啼不已,杨暄没心没肺地坐在一边,手捧着一个小笼子,逗弄里面的蛐蛐。

“我不想回蜀郡,长安多好啊。”裴柔推了推儿子。

“阿娘啊,你本来就是蜀郡人啊。”杨暄道,“这不是回你娘家吗?有甚不好的。”

坐在一旁的秦国夫人便道:“她哪有娘家?一个妓户出身。”

裴柔顿时哭得更大声了。

杨暄嫌吵,带着他心爱的蛐蛐避到一旁。再一转头,便见到杨玉瑶身边跟着一个呆头呆脑的人,不是杜五郎又是谁?

他当即就上前去,将杜五郎拉过,道:“你给我过来。”

两人交头接耳地说了几句,杨暄便匆匆跑去找了杨国忠。

~~

“你与他说了什么?”

“虢国夫人,这是薛白给你的信。”

杜五郎没有立即回答问题,而是将一封信件递了出来,当即被杨玉瑶一把抢过。

“他人呢?”

“来了。”杜五郎道:“他要请回陛下,带了兵士,还没有入陈仓城。”

“他为何不与我们去蜀郡?”

在杨玉瑶想来,薛白大可与她一起去蜀郡。以他当年平定南诏的经历,在蜀郡亦可得到不小的声望与支援,很快便能位极人臣。相反,圣人虎落平阳,权威必然大跌。

如此一来,他们在蜀郡自是十分快活。

她这种儿女情长的自私想法,就连杜五郎都知道不对,皇帝退入蜀道,损的是关中人心,毁的是天下大局。

眼下与她解释这些是解释不清的,杜五郎遂道:“禁军多是长安人,一旦转道南下,军心肯定会生变。而且薛白还打探到,李亨打算利用禁军不愿南下的心思煽动兵变,杀了杨家,挟圣人到朔方。”

事实上,眼下就连李亨自己都没想过要前往朔方。

杜五郎自然也不知薛白是从何处打听来的消息,说这些话的时候十分心虚。好在,杨玉瑶并未就这个消息的来源多问,相信薛白的判断。

危险感顿生,杨玉瑶便问道:“他要我如何做?”

“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亨。之后,召集禁军,带圣人返回长安。”杜五郎道:“薛白已带了两千精锐骑兵候在城外,虢国夫人只需说服了杨国忠答应,举火为号,打开城门,他便可入城保护杨家诸人。”

说话间,杨国忠已大步流星地赶到,不由分说便勒令士卒将杜五郎拿下、要搜索薛白。

但此间多是杨家人,自是不由他胡闹的。杨玉瑶大步上前,抬手便给了他一巴掌。

“给我老实听着!”杨玉瑶柳眉倒竖,字字句句道:“事关杨家存亡,先弄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

杨国忠已是位极人臣,今非昔比,往日为李林甫含啖不觉屈辱,如今挨了妇人一巴掌却感到落了颜面。

同时,他也冷静下来,仔细一想,既然连薛白都知道李亨要兵变,此事当是确凿无疑了,还真是燃眉之急。

“好,我先处置了李亨一事。”杨国忠道。

说着,他摆出宰相的架势,口风一转,又道:“但薛白要把圣人带回长安,此事绝计不行。这样吧,待除了李亨,你请他来,好好谈一谈,我们带他到蜀郡去,如何?”

去蜀郡自然是更符合杨玉瑶的心思,她遂点点头,道:“除了李亨再谈。”

“呜!呜!”

杜五郎被堵着嘴捆在一旁,闻言不由焦急大喊起来。

杨国忠本要杀他,但有杨玉瑶、杨暄要保他,杨国忠遂懒得再理会这个呆子,自匆匆去设法对付李亨。

见此情形,杜五郎神色愈发焦急,心中却是暗道:“好!且让他们起了冲突,薛白才好趁乱行事。”

他来,可没想过只凭三言两语就能说服杨国忠带圣人回长安,无非是挑拨两虎相争。

或者说,这两虎本就要争,他在做的则是打草惊蛇,让薛白能够更好地控制局面。

~~

逃出长安以来,李亨自由了许多。

入夜,他裹了一件斗袯,包着脸,出了驿馆。李俶很快迎了上来。带着他绕过长街,进了一间临时被征用的酒铺。

推门而入,一个中年男子回过头来,才见李亨便激动地拜倒行礼。

“朔方节度判官杜鸿渐拜见殿下,久别经年,殿下更憔悴了啊。”

前半句话报了官职,杜鸿渐的口吻是有些骄傲的,当年他无奈被贬,远走朔方,全靠李亨利用东宫的隐藏的实力保护他,他也没有辜负李亨的厚望,短短几年内迅速升迁,有了今时的地位,足可助力李亨。

而到后半句话,则是满满的关切。他与李亨,不仅是君臣,还有着深厚的情谊。

“国事如此,如何不让人憔悴,快起来。”

李亨双手搀起了杜鸿渐,上下打量了他一眼,欣慰道:“黑了、糙了,但也壮实了,成了国之栋梁。”

得此一言,杜鸿渐顿时感动,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值了,他终于可以被李亨倚为柱石了。

两人很快说到正事。

“圣人已下诏废了李琮。”

“若能设法请圣人再复立殿下,则更名正言顺了。”

“圣人心中猜忌,只恐不会答应。”

杜鸿渐会意,压低了些声音,道:“今日臣入城时,广平王已交代过,命臣派遣士卒私下告诉禁军将士们不可南下。”

“好。”李亨大为满意,又道:“务必要留住圣人。”

因为他还不是太子,故而是一定不能让圣人走掉的。收买了禁军之后,必须挟持圣人,使之下诏册封他。

谋划已定,行事只在这两日了。

忽然,有人匆匆赶了过来,却是李倓。

“阿爷,出事了!”

~~

杨国忠见过了杜五郎之后,愈想愈觉得情形急迫。

他原本还打算去拉拢陈玄礼,请对方一起劝圣人南下,此时得了薛白的消息,反而有了别的主意。

“快,我要见圣人!”

赶到衙署,杨国忠也顾不得守在前面的陈玄礼,径直奔向李隆基。

“圣人,大事不好了!”

李隆基刚刚见过陈希烈,正坐在那张并不舒服的凳子上揉着额头。

他本以为杨国忠是来说杜鸿渐一事的,此事确实棘手。当然,他对自己的威望有信心,仅凭一个朔方节度判官,在禁军当中翻不出太大的波澜。

但杨国忠开口却是道:“薛白带着两千精骑追来了,要抢圣人回长安!”

“你说什么?他敢?!”

“臣探知,陈希烈所带家眷里就有薛白的人,已暗中联络忠王,使忠王为内应,以兵变挟持圣驾……”

来之前,杨国忠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他的立场与李亨、薛白都不同,必须把圣人带到蜀郡。

勾心斗角,他未必斗得过李亨、薛白,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把圣人吓走。

果然,李隆基倏然站起,龙颜大怒,叱道:“他们敢?!”

“臣请圣人以安危为重,尽快入蜀。”

“立即准备,尽快入散关。”

“遵旨!”

杨国忠大声应了,心中略有些自得。他没有被薛白牵着鼻子走,用自己的方式处置了眼前的危机。

还想利用他与李亨两虎相争,等圣人一入散关,让薛白自去与李亨斗吧。

~~

旨意由校将们告知给一个个禁军士卒,让他们早些入睡,天一亮便启程。

于是,城中的灯火一盏盏被熄灭,士卒们蜷缩在黑暗中,打算度过在关中的最后一夜。

渐渐地,又有动人的歌声飘来。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这是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思念长安所作,却十分贴合士卒们此时的心境。许多人听得辗转反侧,思念起在长安的亲友来。

几个将领都意识到此夜不宜听这样的歌声,不安地按着刀走了几步。

“谁在唱?”

“该是贵妃吧。”“不该唱的啊。”

他们叹息着,但也不敢前去阻止,只好默默地听着。

谈论的声音更少,夜更静,唯有那歌声一遍一遍,飘在小县城里。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忽然。

马蹄声击碎陈仓城的寂静,有两骑并辔驶来,身影皆是高大挺拔,手执火把。

他们一边策马,一边大喊道:“不去蜀郡!不去蜀郡!”

“今赴散关,何日再归长安?请陛下暂往河朔、点集豪杰,谋为兴复!”

这声音惊醒了才刚刚入睡的禁军士卒,将领们翻身而起纷纷大喝。

“什么人?!”

“射杀他们。”

“谁敢放箭?广平王、建宁王在此!”

众人目光看去,却见来的真是李俶、李倓兄弟二人。

依他们的原计划,该先暗中串联了禁军再举事。可今夜突然得知了圣驾立即南下的消息时,他们根本还没做好充足的准备。

摆在李亨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是老实随圣人南下、垂首听圣人摆布;二是放弃挟制圣人、谋太子名义,只以忠王身份独自西向;他的两个儿子皆是果决之人,当机立断选了第三条路——临时兵变。

此时,面对着禁军的箭矢,两个年轻人凛然不惧,依旧大喊道:“不去蜀郡!”

“我知伱等皆不愿离开关中,随我去劝圣人!”

这等动静,很快便惊动了李隆基。

他本就是和衣而眠的,起身便问道:“出了何事?”

是夜,杨国忠就守在屋外,也是被吓得措手不及,忙道:“圣人,是他们发动了。”

“现在就走,去散关。”

~~

散关。

御驾才到陈仓之时,陈玄礼就已经派了心腹将领来守散关,以确保圣人随时可进入散关。

这将领是郭千里,是禁军中的老人,且心思简单。

是夜,郭千里早早就睡下了,呼噜声大作。直到被亲兵推醒过来。

“将军,醒醒!圣人很快要到了!”

“嗯,嗯?”

郭千里揉着眼坐起来,艰难地睁开眼皮,向窗外看了一会,见天还黑着,奇道:“夜里过来?”

“好像是陈仓出了兵变,已派了一队人先来,将军可要见见。”

郭千里起身披甲,出了城楼,看到月色中有数十骑鱼贯入城。

“陈仓如何了,圣驾此时在哪?”

边说边走着,才走到一半,郭千里忽然警觉起来,大喊道:“拿下他们!”

他分辨出前来的兵马虽是禁军,穿的却是南衙千牛卫的盔甲,并非圣人身边的北衙禁军。

首先跳出来的念头便是,莫非长安被叛军攻下,叛军扮成禁军来劫圣人了。

随着城头上一阵响,箭矢已纷纷指向了来骑。

“郭将军,好久不见了。”

恰此时,却有一骑越众而出。

郭千里凝神一看,先是一讶,接着便是一喜,道:“薛郎?竟是你来了?”

月光下,那身披禁军盔甲,样貌英挺之人,不是薛白却又是谁。

“不错。”薛白展颜显出一个欣喜的笑容,道:“长安已然守住了,殿下让我来迎圣人回宫。”

“哈哈哈哈,太好了!”

郭千里大喜着上前,薛白也翻身下马,两人互相拍了拍对方的肩。

“我前日还在想,这般逃出关中也不是个事……”

伴随着这爽朗的声音,郭千里脸上展露出了灿烂之色,忽然,他眼神一凝。

“不对,方才说陈仓出了兵变,圣人要加快入蜀。”

“没错。”薛白道:“杨国忠不愿圣人回长安,发起了兵变。”

郭千里看着粗莽,却不算傻,已不相信这番话,正要退后,却发现已被薛白的人簇拥在中间了。

“将军,私下谈谈如何?”

“谈什么谈。”郭千里道:“你运气好,恰遇到我这个故人,不然早被万箭射死了。”

薛白摇了摇头,道:“我是运气不好,散关守将恰好是郭将军,你虽与我亲近,其实对圣人却是愚忠。换作旁人,早便知该拥护太子守长安了。”

“薛郎,你莫是要造反不成?”

“带回圣人,守住国都,再造大唐,岂是造反?”

“当我不知吗?庆王兵变,将圣人逼出长安,不是造反又是什么?”

“杨国忠、李亨才是真的兵变,为一己之利欲挟持圣人,将军难道觉得圣人逃亡在外,胜过守在长安吗?”

郭千里终于是被他说动了,犹豫着,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道:“要是圣人回去,长安真能守得住?”

“那是自然。”

薛白想了想,无意间说了一句最打动郭千里的话。

“回去吧,过几日就是上元节了。”

郭千里一愣,看着眼前的薛白,仿佛回到了天宝六载,他抱着他家的小孙女在坊楼上看灯花。

他其实很明白,一旦圣人逃离关中,天下人心一变,再要平定叛乱,就得要更多的时间、兵力。

于是,他在心里问自己,忍心让孙女长大以后活在一个乱世吗?

“说好了,守得住。”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薛白知道,能说服郭千里,靠的不是两人平日的交情,而是大义。

这次他运气好,站在了大义的一边。

~~

夜风很冷,薛白登上散关的城头,拿着千里镜向北面看去,等待着李隆基、杨国忠。

他的计划很简单,首先,他知道李亨不愿南下,即使在马嵬坡没有兵变,到了陈仓也要有所行动,至少是有这个动机在。

那么,他以此来敲打杨国忠,打草惊蛇,相信已经被吓得草木皆兵的杨国忠会立即带李隆基慌不择路地南下,落入他布置好的圈套之中。

另外,为了防止过程中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他命姜亥带了一队骑兵埋伏在陈仓县西南,随时盯着局势的变化。

眼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薛白的心境却并不放松,反而十分忐忑。

叛军也许已兵临长安城下,他迫切需要带回李隆基稳定人心,时间紧迫,经不了太多变故。

内心深处,他偶然间也会想起几道美艳的身影……但眼下不是关心这些的时候。

散关位于秦岭之上,地势远高于关中平原,山川陡峭,如高墙一般竖立,站在城上看关中平原,有种“星垂平野阔”之感。

薛白等了很久,渐感不耐之际,终于看到有火光沿着山道向这边而来。

“郎君,来了。”

薛白招过胡来水上前,低声吩咐道:“到时让郭千里斩杀杨国忠,坚定其心。”

“郎君放心,末将明白了。”

“嗯。”

薛白还没有把安禄山已死,李琮承认了他的身世等等这些事告诉郭千里,等挟持了李隆基之后再谈为好。

今夜若成,数年谋划便算有了初步的成果。若是让李隆基逃入蜀郡、李亨避入河朔,必然要对他进行反扑。

马蹄声越来越近,火光终于到了城下。

“开城门!”

来的是一队龙武军骑兵,进城之后也不下马,径直喊道:“郭千里接旨!”

“臣在!”

“圣驾已至神农镇,命你火速迎驾!”

薛白走下城头,向火光通明的城门处看去,观察着。没看到李隆基、杨国忠,也没看到哪个朝廷重臣。

他低着头,继续过去,伸手摸了摸那些马匹的背,全是马的汗水,可见来得很急。再一看,来的这些龙武军士卒靴尖上的湿泥是带着血的。

那边,郭千里问道:“出了何事?为何要迎驾?”

“还问,让你速去护驾!去便是!”

薛白正好转到了郭千里面前,隔着这几个龙武军的将士,使了个眼色。

之后,他一挥手,他带来的人便一拥而上,将他们全都押下。

“郭千里,你反了吗?!”

“别给我吆五喝六的,问你便说,出了何事?”

“圣人要连夜南下,结果军中有人哗变,竟然冲撞了圣人的队伍。”

郭千里大急,问道:“圣驾现在何处?!”

“该是正在向散关赶来,请郭将军火速去救,否则恐圣人就要被掳走了啊!”

~~

李隆基、杨国忠自认为看破了一切伎俩,且做好了应对,唯独没想到自己的掌控力这么低。

在事前得到提醒,并且有所准备的情况下,还是让李俶、李倓兄弟二人迅速就拉拢了禁军,哗变一起,连陈玄礼都弹压不住。

当时他们刚刚赶路到神农镇,忽然听到后方的禁军们大喊着口号,便加快脚步冲了过来。

“请圣人暂往河朔,收整兵马,兴复大唐!”

杨国忠当即大惊失色,连忙喊道:“快!带圣人走!”

他原要亲自过去牵李隆基的御马的,然而才一出声,便引起了远处禁军的注意。

“杀了杨国忠!”

“杨国忠误国误民,先杀之以谢天下!”

这种清君侧的言论一出,连李隆基都慌了,无圣旨而杀宰相,李亨可谓是图穷匕现了。

虽然李隆基有过无数次的猜忌,可真当这场面出现,他反而不知所措了。

杨国忠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得去捞李隆基的缰绳,飞马便走。

一支利箭向他射来,落在他身后,他人狂奔向南,直冲散关。

“快!李亨反了,快招散关守将前来勤王。”

安排完此事,杨国忠才想到薛白的提醒,后悔早不听薛白之言,放其两千精骑入城对付李亨。

他遂又派人去转告杨玉瑶,让她速去找薛白求助……

155.第152章 新派系第403章 叶公好龙第437章 相惜第409章 壮胆第400章 调动72.第72章 贱籍335.第327章 哪吒309.第303章 献策第502章 挚爱100.第100章 请帖124.第122章 道宫第373章 狎臣第7章 夜眺长安256.第254章 深耕207.第204章 天宝文萃19.第19章 欺上门第341章 互帮互助235.第232章 暗宅108.第108章 火眼金睛56.第56章 争取89.第89章 厚颜薄礼180.第177章 揭榜262.第260章 借刀334.第326章 假想180.第177章 揭榜228.第225章 上任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499章 黄台瓜辞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318.第310章 婚礼176.第173章 世故第436章 都在努力287.第282章 华锦之下161.第158章 东宫主力222.第219章 赐浴332.第324章 今时宠274.第270章 归不归86.第86章 会当凌绝顶341.第333章 蚂蚱151.第148章 各表一枝第429章 背后的阴谋305.第299章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32.第324章 今时宠第415章 常山郡166.第163章 谋职312.第306章 洁身自好188.第185章 衣冠户255.第253章 炉火(2合1)210.第207章 牛刀小试63.第63章 佳节81.第81章 邻居226.第223章 潼关怀旧214.第211章 法海第4章 良娣第424章 自欺欺人182.第179章 实言176.第173章 世故第469章 贵庶186.第183章 手段81.第81章 邻居91.第91章 野无遗贤176.第173章 世故153.第150章 灭火56.第56章 争取第389章 一条船上的人326.第318章 清白304.第298章 人间薛公子80.第80章 小礼物223.第220章 话别18.第18章 追凶者78.第78章 租庸调第409章 壮胆55.第55章 落地生根201.第198章 发报人127.七月总结(感谢月票金主“爱爱他家大可89.第89章 厚颜薄礼205.第202章 早做准备第465章 大局第496章 咸阳桥之战87.第87章 饮中八仙歌第1章 长安雪第344章 西南44.第44章 信任第352章 十月渡泸第345章 本没有路170.第167章 念奴娇26.第26章 铁案304.第298章 人间薛公子13.第13章 奸相179.第176章 挑唆者312.第306章 洁身自好210.第207章 牛刀小试227.第224章 新诫145.第142章 改变121.第121章 旧事第496章 咸阳桥之战290.第284章 招摇撞骗第488章 明朗144.第141章 书坊第381章 谁更执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