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谁敢横刀立马与能本管理

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杰出的政治家和高超的领导者,一般都把用人看做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但在用人思想(或是用人意识)、用人出发点和目的、用人方式和方法、用人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很大的差别,由此而带来的用人效果并对事业产生的影响,也就有着天壤之别。是识人、用人的榜样,其中注重人的能力发挥最值得我们学习。企业要发展没有能人不行,如何管好、用好能人就成为企业家普遍关注的重点。

1936年10月19日,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伟大长征。但国民党军队对红军紧追不舍,决定“切掉这个尾巴。不能把敌人带进陕北苏区”。在经历长征艰难困苦的岁月后,当时的许多红军将领反对打这一仗,认为首先要活下来,生存是第一位的。但坚持要打,理由是敌人也是疲惫之师,以疲对疲,我们有经验。10月19日,随一纵队到达吴起镇。当晚,就给正在途中的彭德怀发电报“彭请来吴起镇。”第二天,彭德怀到吴起镇见到,具体研究了敌情,经提议,集体研究决定,由彭德怀指挥此次作战。

从湘军中成长起来的彭德怀,继承了湘军作战勇猛的风格,彭德怀本人性格耿直、火暴,指挥作战的风格偏于骁勇,喜欢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带出的红三军团以打攻坚战、硬仗见长。经分析敌我态势彭德怀决定伏击消灭其先头部队。为了选择战场,他又到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的山城堡一带观察,发现此地属于干旱地带,只有一股泉水,以此推断敌军肯定会到这里。于是彭德怀把部队埋伏在山城堡周围,一举歼灭了胡宗南部的一个旅和两个团,打赢了长征的最后一仗。对彭德怀的指挥才能和英勇顽强的作风,非常称道。在吴起镇为彭德怀挥毫写下了广为人知的《赠彭大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高度赞扬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大将风度。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此评价红军将领,彭德怀是第一人。

在后来的战斗岁月中,彭老总又为人民屡立战功。1936年5月28日,和中央决定成立西北野战军,又委派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挥戈西进,10月迎接二、四方面军,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的大会师。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又委派彭德怀任红军前敌总指挥,率军直抵三原,有力地协助周恩来在西安团结东北和西北两军人马,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9日彭德怀率先通电请缨杀敌,8月22日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委前方分会,以朱德、彭德怀为正副书记。同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并立即率军开赴太行山抗日最前线。1940年国民党在宜昌失败之后,日本狂炸重庆,悲观的情绪弥漫全国。这时朱德奉命回延安开会,彭德怀单独指挥抗日前线作战。8月20日在太行山上成功发动了百团大战,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群众抗日的信心,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振奋,给投降派以沉重打击,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创伤。1947年3月蒋介石嫡系部队胡宗南部共35个旅(师)进攻陕甘宁边区。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统一指挥西北野战军2.5万人奋勇迎战。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先后打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被称作扭转西北战局的“西北三战三捷”,进而由防御转入反攻,解放了整个西北。大军直指新疆,强大的军事威胁促使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冬,在不愿担当抗美援朝总指挥的情况下,决定派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在三年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

)第二节蒋介石和的用人标准截然不同

使用人才还是使用奴才,蒋介石和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蒋介石在用人的问题上颇下工夫,煞费苦心,他用人有一个基本准则,以自己的独裁利益为取舍,道同则谋,道不同则不相与谋。蒋介石的身边集中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但从才能的角度来看,这些人中有真才实学的很少,原因是蒋介石在用人的时候坚持非亲不用的原则,“亲”中以黄埔学生为主,黄埔生中又以浙江人为主,浙江人中又以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为主。就这样,蒋介石以自己为圆心划了三个小圆圈,越是靠里,越是能够得到他的信任,离圈子越远,信任度就越小,这样用人保证了被使用者对蒋的忠诚,但无法保证被使用者都有才能。例如蒋介石在军事上的三员大将,陈诚、胡宗南、汤恩伯都是浙江籍的黄埔军人,从军事才能看,当时的黄埔军人比他们能力强的大有人在,但他们却能够爬上高位,原因就是他们和蒋介石是同乡。

及其领导集体在用人方面和蒋介石截然不同,知人善任,任人唯贤,委以重任。从的军队建立来看,起义之初也大部分来自于不同的起义部队,从人员组成来看也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远近亲疏,但是,作为统帅的来说,在用人上从来不考虑这些因素。名列开国十大上将之首的粟裕,不仅是优秀的战役指挥员,也是胸中自有宏图大略的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对粟裕亦颇为器重。解放战争期间,时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粟裕,竟被委以战役指挥权,这在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粟裕亦不负的厚爱,在不到三个月内,创造了“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

1948年7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取得成功后,和党中央计划再向蒋管区插入一把尖刀:拟派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主力渡江南下,把战争引向敌人的深远后方,吸引江北之敌南撤,从而扭转中原战局。从全面的战局看,这一战略部署是大胆而且正确的。粟裕经过缜密的思考,认为最佳方案应该是集中兵力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而不是付出巨大代价将敌引至江南。听取了粟裕的详细汇报,和中央接受了粟裕的建议,并决定调陈毅去新成立的中原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由粟裕接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后在粟裕的谦让下,中央同意陈毅仍兼任华野职务,粟裕以代司令、代政委名义全面主持华野工作。正是粟裕的这次谦让,引发了的一番议论。这天,请粟裕和他一道散步,漫步闲聊中,看似随意地对粟裕说:“我看你这个人,‘伟大谦虚’是有一点,但更多的是一个傲字。”粟裕闻言大惊。却不动声色地又笑道:“不过,你这个傲字,不是傲气,而是傲骨,凡是你吃准的事,天皇老子你也寸步不让。好吧,你不让步,我让步。你呢,拿出战例来,证明你的思路、你的计划、你的组织指挥是正确的。”随后,在询问了相关情况后,给粟裕8个月时间,“证明你的‘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不是空谈。”粟裕也当场立了军令状。此后,粟裕先后发起豫东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连创全国战场歼敌新纪录,并通过由他建议发起的淮海战役,完成了他向立下的“将敌主力歼灭在长江以北”的军令状。淮海战役共歼敌55.6万人,其中44.3万人是由华野歼灭的。

)第三节市场解读

古今中外,大凡领导者无不讲求用人之道。古人云:“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打仗是硬碰硬,胜利失败直接关系到生死存亡,这是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法则。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队都应该以人的能力为用人的唯一标准。任何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知人善任,注意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大胆起用不同才能的人,在企业发展的同一阶段注重发挥人才特长,以发挥他们更大的作用。同志就是一个用人高手,他在不同革命阶段,不同战场情况,根据将领们各自的特点,适时适宜地加以使用,最终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华为:“狼”能力研究成果报告

华为崇尚“狼”的能力,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归纳出了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这三点是狼在厮杀中成功的特性,转用到企业的竞争中,也会形成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企业要发展就是需要有点狼性。

由此延伸出了华为的核心文化:敏锐地察觉对手的动向和市场的变化,可以抓住先机、把握主动。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挫败,因而想获得将来的胜利,必须要有不怕输的精神、永不言止的信念,在市场竞争中,退却和等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企业是个集体组织,它的成功是每个人的努力,所以唯有全体奋斗,才有企业辉煌。

销售是华为主业之一。销售表现出了狼性最为鲜活的一面,就是以整体力量向外攻击,为实现目标利用各种手段,争夺市场。它对胜利有着疯狂的追求,它对失败有着不懈的忍耐。在竞争中根植于它的狼性。

在研发方面,也表现了不屈不挠、奋勇拼搏的狼性。研究人员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不害怕“冷板凳要坐十年”,坚持“从点点滴滴做起”,研究问题不做广,而是要做深。所以华为的技术总能在国内领先,这是科技产品抢占市场的利器。

华为能在竞争中胜出,得利于它将狼的三大特性融入到核心文化之中,形成独树一帜的“狼性文化”。特别是在我国企业的实力还远远弱于世界级企业,而又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生存的时刻,“狼性文化”发挥了奇效,构成了实用、有效的特殊竞争力。

华为——从简易房起家的一个小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通讯公司,狼性文化的倡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华为这匹“狼”不是一只“狼”或单个的“狼”,而是拥有一群“狼”。为了振兴民族工业,我们呼唤出现更多这样的“狼群”。

二、牛根生“带工具的人”我喜欢

2003年6月,牛根生在阐释什么是人才时用了这样的一个名词“带工具的人”!牛根生说:“人是生产力首要的能动的因素,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两者的整体合一就是我所谓的‘带工具的人’。”

“所带工具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拿来’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务实的,也可以是务虚的;可以是反应堆,也可以是催化剂。总之,我们要的是‘带工具的人’。”

当初蒙牛上市急需各路“带工具的人”。于是,牛根生找来了在证监会工作多年的卢俊,按照标准的股份制架构企业;接着又先后找来财务负责人姚同山和董事会秘书雷永胜;再后来,在光大证券工作多年的卢文兵也被招来……当国内市场“此路不通”的时候,牛根生转而与摩根等三家外资股东结盟,使百富勤和摩根两大团队成为推进蒙牛在香港上市的新的“带工具的人”。

“树立一个目标后,首要任务是把能完成这一目标的人找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人外有人。请来绵羊,一千只也不行;请来狮子,一头就管用。把钱存在银行里,与把钱‘存’在‘带工具的人’身上,哪一招儿更高?当然是后者。‘带工具的人’能为企业带来机遇、成长、声誉及滚滚财源,他们才是企业真正的‘银行’——不,简直就是一架‘印钞机’。”说这话的是牛根生。

有一次,牛根生对手下说:“大家都是珍珠,我是串珍珠的那根线。珍珠本已珍贵,串起来价值就更大了。”

这里所谓“珍珠”,就是指那些“带工具的人”——他们有的“携带”的是牛奶工具、雪糕工具、奶品工具,有的“携带”的是资本工具、财务工具、网络工具,有的携带的是策划工具、市场工具、公关工具……凡“带工具的人”,上手就可以解决问题,成为企业内不可或缺的顶梁柱、承重轴。

在牛根生那里,只要拥有技术、思维、资本、人际关系等各种对企业发展有利的人才,都是“带工具的人”。职业经理人则是“带工具的人”中的典型。

2005年9月27日,蒙牛面向全球招聘总裁,除了在《商业周刊》杂志发布招聘广告,蒙牛还通过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和中国外国专家局的渠道,积极寻找总裁候选人。这也是中国乳制品公司首次面向全球招聘总裁。

此外,牛根生也积极引进各种职业经理人——“带工具的人”中的典型。

林彤原是郑州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骨干,2005年5月进入蒙牛,接替副总裁孙先红曾兼任的企划中心主任一职。除了林彤外,蒙牛当时加入的“新鲜血液”还有:刘艳辉来自正大,担任质量技术中心主任,接替原来总工程师丘连军实际工作;液态奶的常温分支的销售副总黄奎璋来自雀巢。此外,人力资源总监张文也是外聘的职业经理人。

这些职业经理人都受过系统训练,拥有国际公司成熟的管理经验,他们掌握的是蒙牛大多数创业元老所不具备的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工具,这是蒙牛在走向国际管理水平的成熟公司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

对那些带工具的人,牛根生求贤若渴!

三、朱新礼:绩效突出则名利双收

汇源董事长朱新礼的办公室里最显眼的是公司的业绩图。那上面,工厂厂长、销售经理的名字及其简历、任务及进展情况标识得一清二楚,且数据每月都在更新。哪个厂长、经理能力怎么样,秉性如何,何时入职,有什么爱好特长,全年任务多少,当前完成多少,前景如何,“图”中全有数。

“数据”是朱新礼强调最多的一个词语。有数据的必须靠数据说话,没数据的要用关键绩效说话。一定要让绩效突出的人名利双收。朱新礼下工夫最大的就是和人力资源部研究探讨奖励、待遇问题,并把这些条件公开化、透明化,谁在哪个岗位得到什么待遇,不用自己考虑,只管干好工作,亮出数据。

朱新礼说:我最开心的事就是给大家发大奖。

汇源的奖励名目众多:现金、汽车、住房、旅游度假、培训学习……还分为:月奖、季奖、年度奖、进步奖、建议奖、培养下属奖、推荐人才奖……

这些奖励大多是为生产、营销一线而设的,朱新礼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向一线倾斜,向人才倾斜。如果谁心理不平衡,随时可以挑战去一线。

让绩效突出的人名利双收。这是汇源吸纳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的法宝。

2003年7月21日,汇源召开半年总结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成都分公司经理梅丙军受到了特别嘉奖,获奖金10万元。这是公司首次以大数额的奖金来激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

2006年7月11日,汇源集团总部一号楼前,在一排系着红绸带的轿车前,朱新礼高兴地把5把车钥匙,分别发到河南等几个大区营销经理的手里。分到轿车后,对这些营销经理既是动力,也是压力。一方面,他们感到了压力:业绩如果上不去,车钱就拿不回来了;一方面,获得奖励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创造更好业绩的信心。

四、王中军“买断”冯小刚

华谊兄弟的王中军与冯小刚的组合,是当今中国娱乐圈里的最佳拍档之一,可以说是伯乐遇见了千里马。他们打破了“中国电影赔钱”的恶咒,用一个个骄人的成绩不断地刷新着中国电影的奇迹。而所有的这些根源在于王中军当初果断决定“买断”冯小刚。

有人说王中军事业的转折点就是“买断”冯小刚。与太合控股共同融资成立华谊兄弟公司之后,王中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冯小刚签约。王中军之所以“买断”冯小刚,除去发现冯小刚之前拍摄的国内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的商业运作模式与自己对电影市场的思路不谋而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王中军看到了冯小刚身上潜在的巨大能量,也就是冯小刚对于电影的创作能力。就这样,二人事业上的黄金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从《没完没了》开始,到后来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再到《非诚勿扰》,二人联手打造出了多部华语影坛上叫好又叫座的大片。在公开场合,冯小刚曾表示:“我是华谊兄弟的兄弟之一,今后退休也要在华谊兄弟退休。”

王中军一贯看重人的工作能力,并且把它作为人才战略的一个核心理念。另外一个让世界羡慕的就是启用陆川。当年,《可可西里》的剧本送到王中军手里的时候,陆川还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北电导演系硕士研究生。而且这个剧本在圈中已经转了3年,因为陆川一直没有找到愿意为这样的艺术电影投资的人。然而王中军却慧眼识英雄,与陆川签约,并成立了“陆川工作室”。当然,陆川也没有让王中军失望,《可可西里》不仅在国内一炮走红,而且在世界影坛上也获得了大奖。而最让王中军满意的是,这部片子还为华谊兄弟带来了超高附加值的“品牌效应”“这说明我们不光能拍那种大成本的商业片,也可以做这种公益题材的电影,而且可以拍得很好看。”

就这样一路走来。通过并购天音传媒,将张纪中与黄磊等一干人才收至麾下。2007年大红大紫的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也是华谊兄弟投资的作品。在演艺经纪方面,从当初收购仅有7位艺人的演艺经纪公司成立自己的经纪公司至今,华谊兄弟旗下签约的明星已有100余名,其中更是包括葛优、陈道明、胡军、王姬、李冰冰、范冰冰、张靓颖、杨紫琼、刘嘉玲等内地及港台地区的一线大牌明星。

五、华西村:能力和文凭的新故事

1992年8月初,华西村申华线材厂即将举行奠基典礼,这是一个年产超10亿元的大厂,任命谁担任筹建小组组长,吴仁宝整整考虑了3天,最后他把注意的焦点落在了赵荷芬身上。

赵荷芬初中文化程度,先是到塑纺厂当挡车工,由于种种原因,先后换过多个工作岗位、多个工种。但是她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克服了种种困难,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1988年,华西村任命她担任了严重亏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的漆包线厂厂长。她上任伊始,狠下决心,抓质量,抓管理,亲自跑推销,几乎走遍全国各地,用真诚的态度,用良好的信誉,打开了市场,创造了达五倍之多的利润指标。

几年的考验,几年的“赛马”结果,说明赵荷芬是匹“良马”,搞经济头脑灵活,任漆包线厂厂长3年多来,基本没有失误,经济效益较好,不仅有魅力,而且协调能力较强。当领导班子讨论申华线材厂筹建小组组长人选时,吴仁宝提名由赵荷芬任组长,并讲出了提名她的上述理由。赵荷芬却说:“我不去,我水平太差,文化太低。”最后形成决议,赵荷芬服从分配,走马上任。

1993年8月,申华线材厂投产后,正赶上国家宏观调控,银根抽紧,基建压缩,市场形势相当严峻,线材销售极为疲软,赵荷芬坚持以质量占市场,管理增效益,安全促生产,信誉求发展的治厂指导思想,从加强培训,完善制度,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入手,全面实行“四定一考核”责任制,将职工的产量、质量、消耗、安全与工资奖金挂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增加了品种,增添了后劲,拓展了市场,提高了产销率、综合成材率和资金周转率。

1993年,投产仅5个月,就实现可用资金200多万元;1994年产值近4亿元,完成可用资金2000多万元。

【链接参考】

彭大元帅敢于“横刀立马”,粟裕将军敢于“傲骨违命”,就在于他们有战之必胜的能力,更在于以“能力为核心”的用人思想。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正逐步走向对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管理。为此,西方经济学家与企业家提出“能本管理”的企业管理思想,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广为运用。能本管理一种以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是人本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是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把能力这种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作为组织发展的推动力量,并实现组织发展的目标以及组织创新。能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管理对象要非常具体。把个人具有的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作为首要管理对象,而不是笼统地把抽象的“人”作为管理对象,使管理对象更加具体。(二)把以能力为本位作为管理理念。把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把人的能力看做是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三)把提高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首要目标。把提高和发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第一追求目标,把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发挥程度作为评价组织绩效的首要标准。(四)把提高和发挥能力作为主要激励手段。改变传统管理的激励方式,主要依靠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创造良好环境作为激励手段。

第2章 党指挥枪与执行力第13章 谁敢横刀立马与能本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1章 序言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1章 序言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1章 序言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7章 精兵简政与扁平化组织管理第15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标杆管理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13章 谁敢横刀立马与能本管理第4章 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与一般培训理论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第15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标杆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7章 精兵简政与扁平化组织管理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9章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与目标管理第15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标杆管理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7章 精兵简政与扁平化组织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4章 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与一般培训理论第14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与知识管理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17章 审时度势与现场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4章 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与一般培训理论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4章 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与一般培训理论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14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与知识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1章 序言第9章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与目标管理第15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标杆管理第17章 审时度势与现场管理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9章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与目标管理第2章 党指挥枪与执行力第2章 党指挥枪与执行力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17章 审时度势与现场管理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15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标杆管理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14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与知识管理第13章 谁敢横刀立马与能本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17章 审时度势与现场管理第13章 谁敢横刀立马与能本管理第12章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与柔性管理第13章 谁敢横刀立马与能本管理第3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规章制度管理第11章 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与企业流程再造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3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规章制度管理第10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与变革管理第15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标杆管理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5章 备战、备荒、为人民与危机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第16章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与团队建设管理第9章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与目标管理第9章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与目标管理第3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规章制度管理第14章 战争中学习战争与知识管理第8章 支部建在连上与组织设计管理第6章 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与全面预算管理第3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规章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