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改革的难度(求月票)

无论是韩国还是美国,影视工业真的就只是一份工作,并不会比别的工作高大上,做不好就是普通人,做好了赚钱多也不会有人反感,而在国内,随随便便混混就能赚个几十上百万,某些明星自诩贵族,面对下里巴人们,甚至连眼皮子都不愿意抬一下。

天知道当初某个三线明星说——自己最穷的时候,银行里只有100万,这句话是怎么说出口的?

明星如此也就罢了,很多幕后从业者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的道具师也许根本不懂唐朝的椅子和清朝的椅子有什么差别,化妆师只是业余水准,灯光师能给你打一组明亮的灯光,然而不能打出一组“暧昧”的灯光。

其实也不是不重视幕后团队,实在是没办法重视,因为大部分剧组把大部分金钱都放在明星身上,因为在畸形的市场里,明星的脸往往比剧集本身的质量更具卖相。

几个主要演员的费用可能就占据了整个制作费用的一半甚至更多,其直接后果是,编剧、摄影、剪辑、场景等方面费用被严重挤压。

大家都吃面,你吃大肉面还是加量的,而我只能吃清汤寡水的阳春面,有的甚至只能吃白水煮面,换谁谁心里都不平衡,久而久之,高素质人才被逼走,市场上涌入大量混饭吃的低水平人群。

自然而然的就拉低了整体质量水平。

当然,抛开其它的不谈,一部优秀的剧本,哪怕本本分分的拍出来,至少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其实Z国的观众很好满足,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足球都一样,场面差点不要紧,只要认真讲故事,演员保持基本演技水平就够了,没指望你天天拍出高质量的片子。

纵观这些年国产剧中,时不时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无不是在剧本上下了大工夫。

如果导演重视剧本,把编剧的地位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位置,那么导演中心制也不是不可以。

但目前看来,难度比较大,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

Z国之所以会形成导演中心制,是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电影市场是以统购统销的形式存在的,各地方和军事单位的制片厂按照配额生产,由中影统一发行,各地省市级发行公司配合落地工作。

直到1993年《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这种模式才被打破。

那么在只管拍不用管卖,市场完全由行政主导的年代,制作单位根本不需要制片人,只需要管钱的制片主任就好了。

同时因为是配额生产,名额到人,所以管钱的制片主任服务于导演,说是以艺术为中心,其实难免会变成行政垄断在具体事务上的翻版。

在体制结构调整之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产电影的产量和覆盖并没有马上提高,每年上映的数量只有几十部,影院所能覆盖的城市也很少,对于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产量和消费跟零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电影市场一直到近几年,因为商业地产的飞速发展和宏观zheng策的调整,才逐渐变得更趋向于市场化,而且只是趋向于。

行政调控的密度相对其他行业,仍然偏高,一些主要环节的行政垄断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普通观众不知道而已,也就是说电影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内生制度的成熟还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Z国人很难看到“编剧中心制”的诞生了。

话说历史遗留真是个好词儿,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上。

但造成改革困难的因素,客观一点来说有两点:一个是不太好一下子放开,出了乱子谁也担不起,另一个原因是上个世纪的法兰克福学派在国内的盛行,哦对了,这个学派的后代叫伯明翰学派。

虽然这俩落后的思维都被淘汰了,但是在国内的大众传播领域,这两个学派的很多理论仍然被管理者奉为要旨,也就是说,管理者的思想是极其禁锢的。

所以美国才有了制片人这一职位的诞生。

制片人在一部电影中承担的角色,类似于房地产投资中的项目经理,正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中,电影的项目制管理模式,导致这个岗位的存在,使得一部电影在制作和发行中,日常工作的最高决策权被委托给这个岗位,而不是负责艺术创作的导演。

制片人行使最高决策权的具体时间过程,应该是制片公司决定投拍,开始支出线上预算之后,在这之前对剧本的修改和演职员搭配组合,执行权是制片人的,但是决定权则是掌握在投资人或制片公司行政管理人员手中。

现在发行工作也基本上跟制片人之间关系不大了,大制片公司各个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在80年代之后权力越来越大。

当然,制片人岗位在美国近百年的历史中,他的角色定位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一直到今天,都很难一概而论,总之,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由制片人发起的项目,则是从剧本开始的!

这么多年,影视行业一直喊着改革、洗牌、精品化,可大多人的理解只局限在——投资高了、特效不再五毛了、服化道越来越精致了、演员开始用老戏骨了、宣传开始加大预算了,当然,这种层面的升级固然是好事,但还不够有针对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走向导演、制片人的角色,但能够转行自己当编剧的却少之又少,前些年出了个纹章,自编自导自演,水平都在线,结果这哥们儿自己没搂住,嘚瑟大了,生生把自己折腾死了,不然这人会有更高的成就。

但这样的明星有几个,说白了,还是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自己看剧本都费劲,就别扯自己写剧本了,估计写到最后还得找工具人翻盘重新来过,浪费时间没意义。

但好剧本也可以花钱买啊,买完回来别改,原封不动的拍,至少也能保证一部不错的商业水准,何至于被骂烂片儿?

第九百一十章 最远狙杀记录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再被黑二(求月票)第五百三十四章 半个小时150万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瞄上ESPN第一百三十四章 狂飙维加斯(求订阅)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 考察球员(求月票)第七百五十八章 C轮融资(四)第两千零二十四章 供不应求的房子(求月票)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 端午安康(求订阅)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神秘玛雅(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价比弗利豪宅(求订阅)第六百五十六章 闲逛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同时盯上东方快车(求订阅)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库斯科(求月票)第四百八十一章 第一个清晨第七百八十八章 涉嫌杀人(四)第两千零六十章 棒子加甜枣(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去看F1(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女王妹妹的女儿(求月票)第九百四十三章 梅西的要求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家庭时光第一千八百零五章 避税基金会(求订阅)第三百七十八章 纳~粹遗物第九百七十二章 伊藤、三井、麻生(二)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菲律宾人(求月票)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200万的货(求订阅)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不是阴谋论第一百八十四章 开个车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狼狈逃窜(求月票)第九百一十八章 搜(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十家银行第八百二十四章 无题第两千零一章 1000万一条腿(求订阅)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不用赔了?(求月票)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超速!(求订阅)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来自萧华的针对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HIV携带者?(求月票)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空电视台的诱惑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偶遇天仙第三百章 假面舞会(求波订阅)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地产蓝海(求订阅)第二百四十八章 大佬们的对话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有文化的‘鸭’王第六百八十八章 老板高兴——发奖金第九百一十五章 加大英国扩张力度第五百八十六章 赵家不好欺负?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米其林中餐(求订阅)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其实都一样第六十八章 醒来!错综复杂!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 偶遇机场COO(求订阅)第一百七十八章 quora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标题跑丢了(求月票)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存金条(求订阅)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谁不喜欢和珅(求月票)第六百一十四章 智斗帕里斯第八百五十九章 一路开到墨西哥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Z国影视乱象(求月票)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找‘雷神’喝酒(求订阅)第九百五十四章 冒雨而来的舒伯格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身体好得很第九十二章 第二把火第一千零二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八章 重赏球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风水之争第2067章 寓意重生(大结局)第三百零二章 别想反悔第四百九十章 父子互坑!第七百一十章 工作是二十四小时的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 波特酒(求月票)第六百九十八章 利物浦往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吐槽半岛第二十五章 出海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团伙集会(求订阅)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 问题相当严重(求订阅)第二百五十六章 十一月的纽约第九十六章 焦点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赵六小姐来电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全力支持(求订阅)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山洞豪宅(求订阅)第七百九十三章 F~B~I洛杉矶分部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还曼苏尔的人情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不安分的威廉(求月票)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迪拜的夜店(求订阅)第二百零九章 一号公路之旅(求订阅)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采访(求订阅)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香味的主人(求月票)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只是维护公平(求月票)第四百二十九章 贪婪的威廉(加更二)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寄生虫(求订阅)第八百四十九章 300万不连号钞票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别脚踏两只船第一百二十八章 纽约时装周(二)第五百七十五章 综艺首秀(二)第七百二十四章 资助议员第五百五十七章 隔着书打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有钱就有好服务(求月票)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肚子不舒服?(求订阅)第九百四十八章 爱丁堡散心(一)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一类人(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