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盛世(二)

今年的除夕过得极为平淡,众人都知道王麟没什么心思过年,也没来打扰,王麟除了回家和王胜一起给祖宗拜祭外,其他时候都没出门。

“三郎,猜猜谁来了?”曹豹一脸坏笑的问道。

正在院子里喝茶陪着戴玉琳、宋云慧看雪景的王麟狐疑的看着曹豹,感觉有些不对。

“三郎在哪?”远处传来一个男子粗犷的声音。

王麟一听起身撒腿就跑:“玉琳姐姐,就说我出去了!”

宋云慧起身一把拉住他,“哥哥,躲不掉的,难道哥哥不回来了?”

王麟一呆,是啊,总不能躲出去不回来吧?

硬着头皮坐下,等那人来到面前,他露出笑容,“哥哥可好?”

“好个屁!”

王麟无奈,“说好了啊,哥哥要出气可别打脸。”

那人扑哧笑了,“三郎还是如此无赖,某还好说,李勇他们几个可是牙都痒了。”

“张正哥哥先坐。”戴玉琳笑道。

来人正是张正,王麟让他和李勇几人将大军带回府州后,觉得还是要给张正几人谋个出身,也没和他们说,便上了奏折为几人请功,这等事赵佶自然准许,于是张正的暂代成了正职,李勇则到了兴庆府做都钤辖,陈正、张天林、李亮去了重新组建的骁猛军和雄威军,当年的护卫头领只剩下曹豹跟在王麟边上。

坐下喝了口茶的张正看见曹豹幸灾乐祸的表情,气不打一处来,“三郎若想某消气,把那厮弄到西凉府去!”

曹豹一听,魂飞魄散,急忙弯着腰凑到张正面前:“哥哥别生气,某不是那块料!”

张正笑了:“你这厮异常狡猾,这等快活日子你那里舍得?”

“还是哥哥知某,这当官规矩多,还真不如待在驸马府舒心!”

王麟直摇头,不知怎的,这些护卫就是不肯做官,曹豹也到罢了,那萧真、萧霸也死活不肯,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想回德州府探亲访友时可随时去。

“哥哥回汴京有事?”

张正点点头:“各道兵马都要重新编制,三郎知道吧?”

“知道,这还是我向官家提议的,将大宋所有兵马全部按照上下八卫禁军进行整编,除中央禁军、虎翼军外,共编出二十支禁军和五支水军。”

“这就是了,兵部发文,让各道领兵主将回京商议,某觉得是要先定下各军的将领。”

“对,先定将,再整编。”

“对了,某回京便听说这汴京警卫使不是萧玉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

戴玉琳笑着接口道:“她啊,知道不可能再上战场,便和她哥哥学,辞去了这汴京警卫使,回家陪着萧凌风,哥哥还不知道她玉儿有了身孕吧?”

张正呵呵笑:“这小元帅终于要生孩子了?某回头去瞧瞧!咦怎么不见公主和郡主?”

王麟收起笑容,有些哀伤道:“皇太后要出殡,慧儿非要亲自打理,灵儿和特里有些担心她的身子,这几日都在宫里帮她。”

“过些日子三郎还是带公主去散散心吧。”

“这个不用哥哥操心,三郎打算下月去杭州府转转。”曹豹插嘴道。

张正有些羡慕,“要不某也辞了官一同去?”

王麟笑了,“哥哥尽管去试试!”

谋划着游玩散心的王麟一家最终未能成行,一来皇后孟氏和平原郡王妃都强烈反对怀有身孕的赵云灵和赵玉慧出远门,二来苏玲玲不干了,哪有国子监祭酒不干事让她一个司业穷操心的?

没奈何,王麟打起精神开始组织新国子监的招考,原想着三千人的监生名额足够用的王麟和苏玲玲再次失算,单报名的就超过一万人,这还是靠年龄卡住了一大批生员的结果。

考虑到新国子监首次招考让很多生员不适应,王麟特意降低了标准,没想到生员准备极为充分,毕竟原国子监技艺科摆在那里,学了些什么市面上都有书籍,一万多人合格者达到六千多!苏玲玲傻眼,不知如何处理,倒是王麟最后出的招很简单,按考试等级和年龄分成四组,分期完成学业。苏玲玲的聪慧再次显现出来,没等王麟提出,她便提议每年都招考,这样每年都有监生学成,可为大宋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陆蕴得知新国子监的一些做法后,派人送来一个亲笔所书大字,“服!”

拱垂殿内,王麟细细看着兵部送来的禁军整编草案,心中有些激动,这已经有些现代军事的构想。

“三郎,你看如何?”

“陛下,臣以为很完备了,只是这各军名容易混淆,臣建议不如用数字,各军分左右厢略大,还是分左中右三厢为妥,各营也用数字如何?”

“嗯,有理,不瞒你说,有时我一个不留神,也会看错,那就从一到二十来称呼各军,不过各军还是可以保留现有名字,有些霸气!”

“陛下圣明!”

又说了会各军编制与主将人选,赵佶问道:“你看何时征讨辽国?”

王麟略作思索,“陛下,臣也不知何时为好,不过眼下辽国与金国战事连连,咱们还是先准备,先让他们折腾。”

“好,就听你的,励精图治几年,连同金国一起灭了!”赵佶豪气大发。

崇宁六年的夏天对于王麟来说显得平静而繁忙,家中戴玉琳、耶律特里和宋云慧先后怀孕,驸马府里外都是喜洋洋的,萧玉儿卸下官职,更多时候是来驸马府与五女教练生养孩子的经验,雪月和秋菊都是带着各自孩子时不时来府里玩,整个后院显得异常热闹。

不安分的苏通最终还是被王麟一纸奏折将他拴在杭州府,出任杭州府通判,重点管海事,李定坤返回大宋,在办完李琮后事后入户部,担任侍郎一职。仁多保忠在进京闲散了半年后,如愿以偿进入参谋司,赵佶很给面子,让他出任参谋司副使,至于正使,由没了征战兴趣赵孝奕挂着,不过赵孝奕多数时间不管事,学着王麟开始享受生活,这让王妃周氏异常欢喜。

觉得命苦的只有徐虎和马建林,二人折腾出来州,便被钉在那里,徐虎知来州,兼良都军即大宋第十军都指挥使,萧谢留佛是他的副手,马建林则很郁闷,他是大宋北方水军都指挥使,按理驻扎蓟州,偏偏又来州这个飞地,兵部便让他主要驻守来州。同样觉得当官累的还有耶律幕蓉,从通判升为德州府知府的她感觉非常累,相比之下,信安军即大宋第九军都指挥使赵不去倒是异常得意,领军在外的感觉不是一般的好。

随着汴京城外山谷炼钢等工业的飞速发展,工部的地位到了一个新高度,新任工部尚书苏涛就知道这种变化,在朝堂上的发言越来越受赵佶和其他大臣的重视,依托赵云灵、宋云慧等人弄出来的灵惠纺纱机,北方棉花产区和江南一带的丝产区纺织业迅猛发展,规模都超过了工部一手主导的炼钢和水泥。但让苏涛和赵佶更为兴奋的是赵云灵几人弄出来的做机器的机器,经过工部组织大量工匠和首批技艺科监生的改良,采用水力的新机器诞生了,这对火器的改进可是非常重大的,赵佶严令保密,国安司全面介入已防止外人偷窃。倒是火药的突破不显著,再将原驸马府边上的实验室用品搬到工部专门的秘密基地后,那几名女监生都参与了后续的试验,结果如何,王麟不知道,也懒得过问。

繁忙的王麟除了要在新国子监上花费大量的心力外,还要应对各部,各部凡是有些拿不住的事情都会来找他,想听听他的想法,很多事情王麟并不懂,可各部还是非常执着的来,时间久了,王麟才明白各部这是从他这里了解赵佶的态度。

除了这些事,王麟还不得不经常回家,大哥王胜不当官反而架子更大,经常随便一句话王麟就得屁颠屁颠的去,不然大哥会骂人,李氏虽说对王胜残了手有些怨言,但王胜不当官整日在家也让她很是欢喜,家里什么都不缺,每年从李全那里分到的就花不完。

七月,刚刚结束一堂课的王麟在自己房间里写着奏折,门外传来又熟悉又陌生的称呼:“元帅!”

抬头一看,王麟大喜:“童贯哥哥,快进来!”

童贯进来到头便拜,“某对不起元帅,三万弟兄都没带回来几个。”

王麟轻叹一声,“这不怪哥哥,快起来。”

童贯起身,盯着王麟看了好一会,“没想到元帅会来教书。”

王麟哈哈大笑,“哥哥何时来京的?”

“今日刚到,便来看看三郎,呵呵,某进来时,正好看见姚雄他们,估计也快到了。”

“谁说某哪?”门外传来姚雄的声音,随即便是好几人走了进来。

“呵!姚雄哥哥,真是稀客啊!”

姚雄笑了,“稀客多了,你再看看。”

“哟,你几个也来了!”

进门的姚平仲、折彦质有些尴尬的望着种浩、种溪,想看二人如何称呼王麟,路上听闻种溪说与王麟平辈,姚平仲、折彦质就有些头晕,姚古和折可适可是交代过要他们执子侄辈。

“驸马,某二人想死你了!”种溪嚷道。

姚平仲、折彦质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姚雄一瞪眼,“还不拜见叔父!”

种溪、种浩总算明白二人为何有些古怪,忍不住捂着嘴笑,王麟见状笑道:“别听他的,咱们兄弟相称。”

折彦质还好说,姚平仲又晕了,自家大伯在此,王麟和他哥哥长、哥哥短的叫着,他如何开口?

支支吾吾也不知叫的是什么,总之让众人哄堂大笑。

“咦,今日怪了,怎么你们都凑到一起了?”王麟问道。

“这不奇怪,禁军大整编,某等几个都调了职,回兵部来报备。”姚雄解释道。

“哦?我记得与官家商议时没说到哥哥啊?”王麟奇怪道。

“这某不知道,不过某是特意上书给兵部要求调职的。”姚雄说到。

“这是为何?”

童贯笑了笑:“他何心思三郎不知道?这中央禁军听着威风,可等禁军完全成形,怕是再无出征可能。”

姚雄呵呵笑,“去江南打那些小毛贼一点意思都没有,某好容易才将杨应询的成德军弄到手。”

“那他不气死,回头怎么都要找哥哥麻烦吧?”王麟笑道。

“那是,某寻思着他一动身来京,就去易州,躲开他。”

众人又是大笑。

“咦,还有一个呢?哪去了?”姚雄看了圈道。

姚平仲指了指门外,低声道:“没敢进来。”

“谁啊?”王麟笑问。

姚平仲转身出门,推着一人进来,那人见到王麟便满脸通红,诺诺道:“末将参见元帅……呃……驸马。”

“高将军?来了就进来,都是自家兄弟,别见外。”

说实话,看见高永年,王麟确实有些惊讶。

“驸马大量,永年惭愧!”

“元帅,高将军和某一同来的,刚到京城,高将军便去了东山。”姚平仲插嘴道。

嗯,看来这高永年变了不少,王麟点点头,“高将军在西宁州苦寒之地能坚守那么长时间,我也很佩服,以前的事别放在心上,大宋还要靠你带兵。”

高永年眼睛有些湿润,“多谢驸马!”

众人将王麟屋子做得满当当的,一番闲话,王麟才知道兵部这次将领调整非常费力,难怪他与赵佶商议的很多都变了,不少将领找关系要到可能出击辽国的几个军,争得不亦乐乎,弄得兵部尚书刘逵连家都不敢回,说起各人的招数,王麟一直笑声不断。

忙忙碌碌到了年底,俩个小家伙出世,这次还真随了赵云灵和赵玉慧的心愿,想要儿子的赵云灵生了个儿子,想要女儿的赵玉慧也如愿生了女儿,女儿无所谓,赵佶没来管这个侄女姓什么,儿子可不一样,赵孝奕隔三岔五来驸马府,看着王麟不说话,头大如斗的王麟再次交出命名权,让赵云灵的儿子姓赵,这才打发了赵孝奕,看着一脸歉意的赵云灵,王麟毫不在意道:“没事,咱们辛苦下,再生一个!”

一句话羞得赵云灵追着他满院子打。

进入崇宁七年,王麟算是彻底轻松了,新国子监上了正轨,很多事不用他操心,戴玉琳和耶律特里、宋云慧都顺利生产,三个小子,王胜大喜,忙不迭的将三人名字写在族谱里,这可是正宗王氏后代。

到了夏天,王麟终于兑现了承诺,将家中孩子托付给宫里、郡王府和大哥王胜家,带着五女出游,线路非常美妙,沿运河南下,江宁、镇江、杭州一个不拉,然后是出海到良都,最后从蓟州返回。巨大的楼船行进在运河上,周边还有几艘大宋新战船护送,这场景让运河两岸众多百姓多年后还津津乐道。

第二百三十三章 南京密谋第二百四十二章 一出好戏第一百零七章 多看一眼第三百三十四章 血战横山(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战好水(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德州之战(三)第一百八十一章 灵儿回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横山战略第五十章 郡主心思(一)第九十五章 命悬一线第八章 中秋思亲第三百二十三章 积极备战第二百一十八章 危险征兆第三百四十一章 破兴庆府(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定州战役(三)第三百一十八章 府州夺权(一)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宋盛世(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名城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建府德州(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德州之战(二)第一百零二章 重返良都(二)第二百三十章 佯攻涿州第三十一章 不识风月第四十四章 再到农庄(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岢岚王厚第二百四十七章 繁忙时节第三百一十五章 岢岚王厚第二百七十九章 新的征程(一)第一百八十章 拜见岳母(二)第二百一十三章 微妙家宴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六章 北美大陆第二百二十三章 德州之战(四)第二百三十九章 扑朔迷离第三百零八章 浴血荒原第三百一十六章 再取朔州(一)第二百三十八章 山雨欲来第八十六章 北美大陆第一百一十八章 家国天下(二)第二百九十六章 北上战略(二)第二百五十二章 难道清闲(二)第二百零九章 王麟遇刺第一百六十章 丰收时节(二)第二百九十八章 暗度陈仓(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岢岚王厚第三百五十一章 秋风落叶(一)第六十七章 再下江南第八十九章 少女尼雅(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宋盛世(二)第三百零五章 万众一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二安之乱(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梦幻结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艰难抉择第二百七十二章 虎翼平叛(三)第二章 穿越时空第三百零一章 易州新生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名城下第一百零一章 重返良都(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之战(九)第八十四章 太平洋上(二)第三百零八章 浴血荒原第二百零二章 赶赴德州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女逞威(二)第三百五十五章 大宋盛世(一)第三百三十八章 秦州失守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娶公主第一百六十九章 虎翼折翼第二百一十一章 慕蓉通判第八十四章 太平洋上(二)第三百一十一章 血战涿州第二百零二章 赶赴德州第三百五十二章 秋风落叶(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灵儿回家第二百零八章 两相不误第八十七章 土着少女(一)第三百一十八章 府州夺权(一)第三百五十章 大战好水(三)第十章 奇思妙想第三百四十二章 破兴庆府(二)第四十四章 再到农庄(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风云突变第一百五十一章 恐怖袭击第六十一章 呆瓜中计第三百零二章 轻取涿州(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虎翼往事(一)第二百五十二章 难道清闲(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赵佶视察第十六章 呆瓜出名第二百八十九章 北方风暴(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家国天下(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查抄之法第一百七十四章 水落石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王麟出巡(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虎翼平叛(三)第十六章 呆瓜出名第二十八章 边境风云第一百八十六章 查抄之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极品驸马(一)第三百三十章 再次出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