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孤独的清醒者】

贵州城最早的城墙,始建于元代,当时唤作“顺元城”。

明朝初年,贵州都指挥使、皮鞭Play爱好者马晔,在顺元土城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才有了后来的贵州石制城墙。

到了正德年间,贵州城还只有六座城门,且“次南门”只允许军士通行。

王渊等人是从柔远门进城的,此门之外皆为土司辖地,取“怀柔远人”之意。

靠着城墙根,城外有一片棚户区,多为迁居汉人搭建。这种情况在古代极为普遍,等棚户区扩大到一定规模,官府就该考虑修外城框起来了,而且还属于大大的政绩。

大明朝廷若想改土归流,至少也得等贵州城把外城修起来——那意味着,省城周边的汉化程度,已经达到一种微妙状态。

在此之前,如果谁敢提“改土归流”四个字,直接在朝堂上打板子就行。要么脑子有病,要么妖言惑众,谁信谁是智障。

汉化程度那么低,汉民数量那么少,你丫改土给谁看啊?不但难以征收赋税,还得天天带兵平叛,没几年就要把户部大佬们搞崩溃。

“书铺、纸铺这些,反正跟读书有关的,铺子全都开在北城。”

袁刚牵着毛驴进城,对沈复璁说:“我们先去东城、南城卖山货,换一些粗盐回来,再到北城买笔墨纸砚。”

沈师爷有些搞不明白,问道:“这贵州城是什么格局?”

袁刚指着正前方说:“贵州都司、贵州卫、贵州前卫,治所全都设在南城。那里是军汉们的地盘,我手中钢刀就是在南城买的。平时寨民收集的鸦翎、孔雀翎,也可以拿到南城售卖,卫所愿意收购这些东西做箭翎。”他又指着左右两边说,“西城是水西安氏地盘,东城是水东宋氏地盘,分别设有两个贵州宣慰司的治所。”

沈师爷点头道:“如此说来,贵州布政司的治所就在北城了。”

袁刚笑道:“布政使老爷确实在北城,但贵竹长官司的治所也在北城。咱们那位贵州布政使,别说政令出不了贵州城,他连北城都出不了,只在治所附近的几条街面上管用。”

沈师爷不禁吐槽:“这种一省主官,还不如在江南当知县快活。”

贵州布政使也确实怪憋屈的,名义上他是一省主官,可身边全是拿刀的莽汉。南城的军汉不听话,东西的土司也不听话,北城自留地又掺个蛮夷进来,还因为制度问题不能深入州县,直接就从省(和谐)长混成街道办主任了。

贵州按察使同样如此,堂堂一省公检法首长,如今的主要工作竟是考察教育情况——纯考察,除了考察,也干不了别的。

因为在公检法领域谁都不甩他,正好又兼职做贵州的副提学官,恰巧正提学官由云南官员代理,而且几十年都没来过贵州。如此一来,贵州按察使就改管教育呗,可惜全省学校也只那么几个。他如果花费三个月时间,把全省的学校都视察一遍,估计有两个半月都在忙于赶路。

俗语云:“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邻省城。”

按这种说法,贵州布政使和贵州按察使,肯定是祖上八辈儿缺德。

王渊也是第一次来贵州城,有些兴奋,但更多失望。

这破省城实在没啥意思,两层楼房都不多见,遍地都是低矮瓦房。

你瓦房就瓦房吧,整点雕梁画栋啊。居然大部分都以石料为地基,再用竹片编制墙面,稀泥拌草往上边儿一糊就了事。

袁志这小子却异常激动,完全没有平日的粗蛮,指着前方大惊小怪道:“王二,你快看,那栋楼房好高,居然有足足三层!”

“嗯,是很高。”王渊随口敷衍。

三层楼房,在贵州城也算地标性建筑了,难怪袁志能一眼就看到。

大哥王猛也好不了多少,一路左顾右盼,看什么都觉得稀奇。他说:“贵州城里的人可真多,比扎佐司多多了。”

众人渐渐来到东城区,王猛突然就迈不动腿。

王渊回头喊道:“大哥,你发什么楞啊?”

王猛居然扭捏起来,指着街边一家店铺,羞涩道:“我……我想进去看看。”

那是一家首饰店。

袁刚顿时明白,谁还没年轻过啊,笑着说:“去吧,快去快回。”

王猛忐忑无比的走进店铺,立即就看中一根银簪,问道:“这个卖多少钱?”

老板瞅瞅王猛的穿着,也不开口给价,只说:“你买不起。”

“哦。”王猛挠挠头。

老板又往旁边一指:“那些是铜做的,价钱更便宜。”

王猛还是心虚,虽然看什么都喜欢,但只挑了一对耳环,问道:“这个怎么卖?”

老板冷冰冰道:“一百钱。”

“我我……我没那么多。”王猛吞吞吐吐,平日的糙汉子,此刻涨红了脸。

王渊不知何时进店,笑问道:“你看我们这种穷苦山民,身上能敲出多少钱?给个诚心价,五文钱怎样?”

老板翻白眼说:“五文钱还不够铜料。”

“那你说该多少?”王渊问。

老板想了想:“五十钱,你拿走。”

王渊对大哥说:“你有多少?”

王猛掏出铜钱一个个细数,那是他攒了好几年的钱,平时都以物换物根本不用铜钱的。反复数了几遍,确认没有疏漏,才说:“我只有三十八文钱。”

老板有些不耐烦,一脸嫌弃道:“三十八就三十八,当我做了亏本生意,懒得跟你们胡搅蛮缠。”

“啊?”

王猛愣了愣,随即大喜,掏钱付账说:“谢谢,谢谢,你真是好人!”

兄弟二人走出店铺。

王渊揶揄道:“大哥,你买首饰送给谁啊?”

“别问,你还太小,不懂这些。”王猛脸上泛着幸福微笑,掏出一块碎布,把耳环小心包好,放在胸口贴身保管。

我不懂?

你就是馋别人身子了!

当心哪天方寨主知道,把你三条腿全部打断!

此后整整一个时辰,王猛都处于飘忽状态,好几次差点跟路人迎面相撞。

他脑子里充满了幻想,想象着方阿妹收到耳环,是有多么的欣喜若狂;想象着他们手拉手漫步林间,迎着朝阳一起唱山歌;想象着方阿妹带着耳环,穿着漂亮的新衣裳嫁给他……

对了,等我跟方阿妹生了孩子,也要请沈先生帮忙起名!

大概用去半天时间,两头毛驴驮来的山货,终于全部换成粗盐。

天色渐暗,袁刚领着大家去找客栈,而且只打算开一间房。沈师爷住店就可以了,其他人蹲在街边上,裹着麻布就能凑合一宿,没必要再花那冤枉钱。

就在此时,又是一阵马蹄声响,来往路人纷纷避让。

只见那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马当先,灰头土脸。

她身后的护卫们同样狼狈,有一个甚至没了半边脸,牙齿和颧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一个大腿骨折,趴在同伴马背上,只能这样横着回城。

王渊见状暗暗发笑,看来国宝的战斗力很强啊。

这些人如果猎杀熊猫倒还罢了,总能找到各种方法。估计是想活捉熊猫当宠物,结果被我大食铁兽搞得损失惨重。

活该!

小姑娘沿街狂奔一阵,快到贵州宣慰司府邸时,突然看到前方有个熟悉身影,吓得她连忙勒马想要转身逃跑。

此人约末三十来岁,头戴方巾,身着儒衫,手里赫然还拿着一把折扇。他见小姑娘勒马回转,立即呵斥道:“站住!”

小姑娘面露苦色,只得下马说:“大哥,你来找我阿爸呀?”

那人脸色不悦道:“又去闯什么祸了?”

小姑娘顺手把马鞭扔给护卫:“我没有闯祸,就是想去抓一只竹熊。那竹熊也太不给面子了,怎么劝都不听,还跟我们动起手来,把我好几个随从都打伤了。”

那人听得此言,居然松了口气,似乎这个理由可以接受,只告诫道:“祖父在世之时,力行仁政,诗礼传家。你我皆为宋氏子孙,不可有残民害民之举,也不要虐待下人和奴隶。记住了吗?”

“知道了,”小姑娘没什么耐心,“这些话,你该跟我阿爸说,他才是贵州宣慰使。”

那人顿时气馁,黯然神伤道:“伯父听不进劝啊。我宋氏辖下百姓,一日难过一日,再如此下去,只怕又要有部族造反了。”

小姑娘不屑道:“造反就造反,我正好带兵去平叛,让他们知道我宋灵儿的厉害!”

“荒唐!”

“糊涂!”

“不知所谓!”

那人连声斥责,复又咬牙切齿道:“汝父残暴至极,定将宋氏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小姑娘不再言语,她这位族兄是个书呆子,一天到晚说些不明不白的话,族人的耳朵早就听出茧子了。

那人又痛心疾首道:“吾水东宋氏实为汉人,族谱可追及唐初。此数百年间,终日与蛮夷为伍,竟自甘堕落,以蛮夷自居。他日到了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先祖?”

小姑娘还是不说话,她早就有经验了。旁人越是辩驳,这位族兄就越起劲,无人理睬反而更好打发。

那人喋喋不休,又说了些乱七八糟的话。但终归还是消停了,愤然震袖而去,一路朗诵着不知从哪儿学来的汉家诗歌。

(PS:质疑宋灵儿温柔贤淑、善解人意的老铁,可以去看看角色栏里,主角和沈师爷的人格定位。)

109【圈圈点点】(为盟主“覆盆子酸奶”加更)441【黑店】761【第一次北方战争】258【烧杀抢掠】063【明朝商税超低的】745【御驾亲征】647【移册法】686【济州岛?大明南直隶耽罗州!】053【病来病去】408【智障总督与智障使节】250【畏兀儿老将军】540【中央岁入破千万】478【辣个男人又回来了!】061【春归】128【兀那贼将,可敢与我一战】291【偷得浮生半日闲】598【山东藩王】355【不得不援】377【白绫还是鸩酒?】351【王二出征】299【入幕之宾】327【新婚礼物】732【一生人】116【第一次朝会】260【灭国毒计】352【皇帝又闹幺蛾子了】181【浑天如鸡子】539【谁比谁先死】453【读书人也很猛】712【三请三辞】595【公主与驸马】479【真正的天竺王】588【改革亦为复古】611【异域风情】(为盟主“ 输入昵称已在”加更)055【成长】【延嘉十九年——西元1644】425【状元炭】781【欧陆风云】311【表面顺服】716【便宜孙子】004【老师,我又会了】733【给神庙娶亲?】485【大礼】517【新盐法】472【印加帝国之使节】731【政府构架】733【给神庙娶亲?】769【赵贞吉游记】【日本——宁为太平犬】020【虎狼之世】615【死不悔改】638【盛世图卷】412【甘泉心学】661【欧洲刮起中国风】167【啥都要自己动手】【大运河——为了青史留名而奋斗】221【贵州开科】288【远程换人】558【夜战】115【人鬼难辨】421【密议】079【谢师】438【泰州学派】445【昏将与骁将】397【无立足境,是方干净】412【甘泉心学】586【文艺复兴】383【旧时同窗】474【哇,金子!】589【漂亮的老虔婆】632【印度来了留学生】646【盛州】433【谷大用】121【临时任命】642【对徐达后人开刀】429【专业人士】103【白衣飞将王二郎】(为盟主“丁博约”加更)564【不教胡马度阴山】261【进击的满速儿】688【去殷洲!】575【贤相与盛世?】729【归化与赐姓】098【真正的乱军】145【军官团训练与蹴鞠】174【数学之传播】492【王尚书】269【火器发威】282【小妾见正妻】133【受命回京】(为盟主“欧天明”加更)557【线膛枪初战】571【驸马都尉】783【天灾时代】688【去殷洲!】396【攻心】168【实验室招人】295【招贤纳士】058【张老愤青】100【县官出来收尸啦】453【读书人也很猛】610【六圣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