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兵变】

朱厚照的病情,当天晚上王渊就知道了。

并非王渊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而是张永派小太监过来告知。张永不但给王渊传递消息,还悄悄给杨廷和传递消息,这老家伙做事可谓八面玲珑。

翌日,朱厚照召王渊前往豹房,精神奕奕看不出任何病态。

将钓起的鲤鱼扔回太液池,朱厚照不疾不徐道:“大同兵变,士卒皆投北虏。”

“什么?”

王渊正在挂饵,吃惊之下,手指竟被鱼钩刺破。他定了定神,摇头说:“皆投北虏,此言肯定夸大。大同官兵,有几个跟蒙古人没有血海深仇?若非走投无路,必然不会投降异族。”

“或许如此,”朱厚照说,“大同巡抚张文锦被杀,参将贾鉴被乱军分尸。”

刚说到这里,杨廷和、杨一清、蒋冕、毛纪、王琼陆续到来,连兵部尚书王宪都被召来议事了。

众臣聚在太液池边,杨廷和首先说:“当派得力大臣,总督三边。一为查清兵变始末,二为防止事态扩大,三为尽快平息兵变。”

朱厚照问:“派何人前往?”

“左都御史彭泽知兵。”杨廷和道。

杨廷和无非是推荐彭泽过去,只要平息兵变,正好能转任户部尚书。

王渊说道:“大同闹兵变,还杀死巡抚、分尸参将,恐怕是官逼兵反所致,而且是被逼得没有活路了。若如此,当以招抚为主,不能妄动兵戈。彭总宪确实知兵,但脾气暴躁,一旦彭总宪闹起性子,恐怕会让事态愈发严重。”

杨廷和瞬间无语,因为王渊说得有道理,彭泽确实一等一的暴脾气。

朱厚照问:“二郎觉得该派谁总制三边?”

“仓场侍郎(席书)可也。”王渊说道。

毛纪立即跳出来反对:“席侍郎虽然参与贵州平乱,但他本人并不知兵。万一招抚不力,如何应对兵变?”

其实,魏英和李充嗣都非常适合,他们也跟王渊关系很好,但魏英已经去世ꓹ 李充嗣垂垂老矣。

王阳明当然也适合,但王阳明远在南京ꓹ 不能立即赶去大同。

武举会试的两位监试官,边宪和俞谏也很适合。但这两位知兵老臣,都没扛过今年冬天ꓹ 前些日子双双染病去世。

状元姚莱的父亲姚镆,亦是合适人选ꓹ 但如今正在广西平乱。

另有几个知兵大臣,也全在地方平乱!

别看朱厚照和王渊不断打胜仗ꓹ 但大明再次叛乱四起。

北方数省ꓹ 连续三年大旱。山东因为大种棉花,粮价打着滚往上翻,灾害之下饿殍遍地,农民起义军已流窜三府之地——王渊的蒸汽机和纺织工厂,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广西那边闹得更厉害,土司叛乱攻陷十余州,姚镆带兵十万前往镇压ꓹ 镇压了两年都还没搞定。

广东、广西、湖广和江西的交界地,如今已是叛军天下ꓹ 官兵去了他们就进山躲藏ꓹ 官兵走了他们就出来劫掠州县。

土地兼并太严重ꓹ 若不全面清田改革ꓹ 即便成功镇压起义,数年之后也会卷土重来。

至于王渊ꓹ 堂堂礼部尚书ꓹ 不可能再亲自平乱ꓹ 否则朝廷的脸面往哪儿搁?

王渊拉杆钓起一条鱼,说道:“席侍郎不需知兵ꓹ 只要他去大同,兵变定可平息。”

“王尚书未免也太笃定了。”蒋冕言语中带着讽刺。

王渊说道:“席侍郎是鄙人的老师,只要打出这块招牌,大同兵变自然消弭。”

朱厚照突然笑道:“此言有理,就让席书总制三边。”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席书等不及开春,接到命令立即赶往大同。

席书还没走到宣府,就接到兵变首领朱振的奏疏,说大同乱局已定,请求朝廷招抚士卒。

这场兵变,其实早该爆发。

只因王渊收复大宁,重设大宁都司,耗费了大量钱财,大同那边的防御工程拖延日久,搞得兵变也跟着延缓两年爆发。

事因大同巡抚张文锦而起,宁王造反的时候,张文锦正好担任安庆知府。他提前整兵设防,把宁王大军死死拖在安庆,因此立下大功而升迁,也算是文官当中的知兵之人。

张文锦调任大同巡抚之后,面对右翼蒙古连年入侵,立即着手修缮边疆防御设施。

张文锦借着修筑城堡的机会,自己贪了不少。这属于潜规则了,按理也不会出事儿,可负责督造工程的参将贾鉴更贪!

在贾鉴的疯狂贪污之下,大同城北第三道防线全是豆腐渣,而且没有建造相关的生活设施。

张文锦对此毫不知情,眼见城堡已经修好,立即调派三堂士兵前往驻守。

三堂士兵,乃大同边军精锐,一向都非常骄横。他们被调去驻守新建城堡,妻儿老小也得跟过去,去了之后发现没住的地方——城堡偷工减料,士卒住房很少,军属住宅直接没有。除了高层军官,中低层武官和士卒,只能一家人挤在破房子里。

这种条件,是不可能抵御寒冬的,冬天一到就冻死不少人。

于是,中低层军官带头兵变,分尸督工参将贾鉴泄愤,又攻入大同城将巡抚张文锦杀死,大同边将猝不及防之下纷纷逃跑。

然后,参加兵变的军官和士卒傻眼了,他们中间没有一个能挑大梁的。

由于害怕朝廷问责,大量士卒逃亡,许多竟跑去投靠蒙古。剩下的军士,打开大牢救出朱振,拥立朱振为兵变首领。

朱振前面出场过,应州之战,斩杀蒙古小王子,朱振也立下了许多功劳。

战后不久,朱振升任大同总兵,因为被弹劾贪污而下狱。他一直被关在大同牢房里,乱军群龙无首之下,居然强行推举朱振当带头大哥。

且不论朱振以前的劣迹,他如今被架在火上烤,稍不注意就有灭族之祸。

于是朱振变得聪明起来,他跟乱军约法三章,如果士卒不答应,他宁死都不肯出来扛事儿:其一,不得侵犯皇庄;第二,不得抢掠官仓;其三,不得杀人放火。

真是活见鬼了,这些兵变士卒,居然变得纪律严明。他们在朱振的统帅下,沿途攻打逃散的乱军,收编无数逃亡士卒,所过之处竟秋毫无犯。

席书前往平乱的半路上,朱振已经占据半个大同边镇,把大同治理得井井有条,然后主动请求朝廷招抚。

席书接到朱振的奏疏,一边派人发回北京,一边舍弃随从独自赶路。

奏疏还没到京,席书已经策马狂奔,冒雪来到大同城外。

下马换上官服,席书大喊:“三边总督席书,奉皇命前来平乱,尔等还不快快开城投降!”

城内士卒哗然,连忙去禀报朱振。

不多时,朱振亲自出城迎接:“罪臣朱振,叩见席总制!”

席书质问道:“兵变士卒,可都约束好了?”

朱振说道:“大同兵戈已息,军士秋毫无犯,只求朝廷宽恕罪责。”

席书说道:“朝廷是否宽恕,自有大臣商议。”

朱振惊讶道:“席总制没带来招抚皇命吗?”

“暂无,”席书说道,“我随你进城便是,且详细说说兵变首尾。”

朱振就这样陪着席书进城,把兵变经过细说一番。

进城之后,朱振再问:“席总制,朝廷可愿招抚士卒?”

席书微笑道:“你好生约束士卒,我自会如实禀报。”

朱振更没底了,他对席书也不了解,只知道这位在陕西赈过灾,还在陕西镇压过饥民起义。

当晚,朱振设宴款待,兵变军官也来参加。

朱振的情况非常尴尬,他虽然占领了半个大同边镇,可却不能完全控制麾下士卒。他说自己可以请求朝廷招抚,那些兵变军官才听他的,甚至一路秋毫无犯。

可一旦朝廷不愿招抚,又或者打算惩治兵变军官,朱振可能会第一个被手下杀死。

今天这个宴席,朱振说了不算!

一个百户问道:“席总制,朝廷打算如何处置咱们?”

“不知,”席书可不会言语服软,否则就是纵容兵变,但也不能逼迫太甚,说道,“朝廷大臣商议之后,自会拿出章法。你等要做的,便是约束各自士卒,不得再有任何违法乱纪之事。”

另一个试千户说:“朝廷不给出章程,我等如何敢招安?”

“等着便是。”席书说道。

“嘿!”

又有个百户拍桌子,指着席书说:“你这总督,一问三不知,皇帝派你来有何用处?”

席书冷笑:“吾身为三边总督,敢独自进城,还没有诚意吗?朝廷自是有意招抚,但你等若是杀孽太重,调兵镇压又如何?我便在城里住下了,皇命一来,该怎样便怎样。你们兵变都敢,还怕我一个文官?”

众军官无言以对。

席书又说:“你等可知罪?”

朱振带头跪下:“吾已知罪,请求朝廷宽恕。”

众军官面面相觑,只能跟着跪下。

席书说道:“既已知罪,都起来吧,等着朝廷发落便是。此间情形,本官亦会如实奏明朝廷。”

军官们回到座位,纷纷大吐苦水。

一个百户说:“席总制,你可一定要跟陛下说清楚,咱们也是逼不得已啊。张文锦和贾鉴贪得太过分了,咱们妻儿老小被调去北边,却连屋子都不好好修建,前些日子冻死了许多兄弟和家眷!”

另一个军官说:“应州之役,咱也跟着陛下打过蒙古小王子。可论功行赏,咱只分到几斗米,封赏全被上面的吃了大半!”

又有军官说:“我还跟着王二郎救过驾呢。当时陛下被蒙古骑兵追击,王二郎带着咱们救护陛下,被蒙古小王子堵在山里出不来。当时,陛下离我就两三丈远,夜里陛下烤火的柴禾还是我递过去的。他娘的,拼死追随陛下打仗,到头来只赏了一两银子!”

席书扭头看向朱振:“论功行赏之时,你在做大同总兵吧?”

朱振尴尬道:“还没呢。当时王总兵卸任,在下还没到任,论功行赏是镇守太监在主持。”

席书瞬间明了,那个镇守太监,估计故意把总兵王勋调走,又赶在朱振没有赴任之前,匆匆忙忙便把战功封赏给搞定了,打时间差不知贪墨了多少银子。

席书说道:“你等的委屈,本官会如实禀报,定然还你们一个公道。”

一个军官问:“席总制说话算数吗?”

另一个军官说:“若王二郎在此就好了,听说王二郎赏罚分明,而且他在陛下面前也说得上话。”

席书说道:“本官是王二郎的老师。”

“呵,那敢情好!”

“席总制,刚才咱们有眼不识泰山,这杯我向你赔罪!”

“席总制且放心,我等必然约束士卒,只等着朝廷发落,任杀任罚,没有二话!”

“……”

屁的任杀任罚,若朝廷真打算杀掉一批带头者,眼前这帮军官必然真的造反。

席书稳住这帮兵变头子之后,立即写信告之朝廷实情。他这封信,都被兵变头子仔细检查,没有问题才能安全送出城。

真的只是招抚,不做任何处罚?

怎么可能!

大同闹这么一出,王渊正好安插武进士、武举人。相关责任人,暂时肯定不能严肃处理,但再过一两年就可秋后算账了。

当然,那个中饱私囊的镇守太监,不管现在已经调任何处,王渊都会追查到底!

这次酿成兵变的罪魁祸首,也会逐一查处,顺便清理军田,安插流职武将。

席书暂时可以不用回京了,户部尚书也可以让给杨廷和的人,抓住良机整顿大同边镇才是重中之重!

555【皇帝憋出的大招】176【学术团体壮大】484【憋屈的皇帝】710【立言】558【夜战】674【东归纪闻】179【天文望远镜】210【带皇帝逛窑子】118【豹牌】595【公主与驸马】696【政治交易】614【欺师灭祖】368【气人皇帝】138【私田与佃户】162【乾隆附体的朱大将军】426【老狗】384【带着儿子出嫁】074【同科四举,一寓三元】661【欧洲刮起中国风】202【官场剧变】117【豹房之行】(为盟主“爱爱家的风中瑜帆”加更)368【气人皇帝】621【我要打十个】084【回家】422【太子师】104【前三名都不屑看榜的】(为盟主“无聊的倒霉熊”加更)585【琰州】264【仰吉八里】635【京城治安】【大运河——为了青史留名而奋斗】501【兵变】431【抚军】712【三请三辞】216【新一批学生】698【史诗级村斗】623【退休的王阳明和沈复璁】554【发老婆】765【疯狂扩张】525【威风】674【东归纪闻】194【报纸】302【海盗信息】098【真正的乱军】299【入幕之宾】388【前后堵截】396【攻心】578【排除异己】517【新盐法】653【新航道】268【李三郎的伏击】023【血管、草纸与侍女】691【经济小识】058【张老愤青】357【老手与菜鸟】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743【比谁投降快】153【军威就是恐吓】530【与西班牙殖民者交锋】298【官民反应】446【背叛】【王朝末路——三百多年的大明还不知足?】615【死不悔改】672【谁发现,谁占有】501【兵变】271【执敌酋问罪于君前】169【二杨之争】429【专业人士】481【兵分两路】660【直追汉唐】013【买不起书】225【洞房花烛夜】522【铁道司】100【县官出来收尸啦】469【机关算尽太聪明,不如陪皇帝钓鱼】604【剑出物理】462【福山、马祖湖和栎木湾】643【西疆、北疆与南疆】317【张璁回杭】646【盛州】015【慷慨仗义宋无涯】633【国际化的北京国子监】194【报纸】478【辣个男人又回来了!】009【要留清白在人间】107【殿试考题好难】(求订阅)735【孤军深入与坚壁清野】659【交趾布政司】093【礼经魁预定】223【黄河决口】391【回京是不可能回京的】188【一得一失】557【线膛枪初战】542【新思潮与进士榜】711【洞庭风月,抄家杀人】534【武王伐纣】161【王二郎,快上来观灯】566【草原相遇】568【Cosply】054【今夕何夕】173【正德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