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春节前一

李纯被撤职,王士珍暂代沂州镇守使,这些消息,龙谦在年关前就得知了,惯例,商铺在年关前要歇业,沂州、兖州、曹州等情报站都是以商铺饭铺的名义建立的,所以,江云传令各情报站的主要负责人都返回司令部述职。综合他们带回的情报,龙谦判断官军在节前再次进攻的可能性不大了。

这是蒙山军离开蒙山后的第一个春节。当时出山的三四百人经过半年的奋斗,部队发展为一千五百余人,装备更远非蒙山整军时期可比,甚至建立了炮兵。而所占的地盘扩大至十几个村庄,衣食基本不愁。

部队连续打败了官军的进攻,连费县都被他们打开了。虽然司令下令撤出了费县,让官兵们有些惋惜。但有了炮兵,官兵们坚信,他们可以打开任何一座城池了(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城是什么样子),所以并不很是舍不得。因为实力的扩大和连续的胜利,原先只求一饱混吃了事的蒙山老兵们纷纷走上了指挥岗位,成为了班长、排长甚至连长,全军士气高昂。更因为蒙山军的将士们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开始逐月发放军饷,部队开始建立立功受奖制度﹍﹍总而言之,蒙山军官兵对他们的司令官建立了足够的信心,对蒙山军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伤情好转的周毅仍住在医护所,向看望他的龙谦提出,快过年了,大伙儿这半年很不容易,既然情报科说官军最近很是消停,不大可能进攻咱们,是不是拿出点银子,好好过个年?

龙谦说可以,但要先集中军官们开个会,最近有些需要注意的情绪,要讲一讲。不解决将来会吃大亏。

周毅心底对龙谦不时露出的“书生气”有些好笑。对龙谦总喜欢用开会的方式解决问题,重视所谓的思想问题不那么赞同。不管是蒙山寨还是蒙山军,出现什么不符合大当家心意的事,直截了当解决就是!何必这样婆婆妈妈呢?但他又不敢当面反驳,龙谦在部队的威信不是他能比的,就是他原先三队的老部下们,现在也对龙谦心服口服了。

官长威信来自于以身作则,要求下面做到的,人家样样做到了,而且比下面做的还好,下面就没有不服气的理由。这方面,他自认比不上龙谦。他有时也想,如果他是蒙山军之主,他绝不会像龙谦那样依旧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每日早早起床,跟随部队出操,亲自检查部队出操的情况;亲自参加训练并指导纠正士兵们的战术动作;跟士兵们吃一样的饭菜,一日三餐,最少有两顿是与士兵们一起用的;从早到晚,不停地在各个部队转悠,晚上回到司令部,洗澡,读书,一成不变的节奏和内容。

周毅还有一件事想在节前办,就是讨老婆。在养伤期间,指名要郑婵护理他,郑婵不能拒绝。而看出他心思的部下们也有意撮合他们。几个“老”女兵就给郑婵做了工作。

而另一方,郑经的娇娇女郑婵在第二次秋村之战后似乎也认命了,原先希望父亲兄长将其救出来的心思已彻底毁灭,对于自己的未来,她似乎已经心死。

即使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少女们也会怀着绮色的春梦,她无数次在漆黑寒冷的夜里独自饮泣,恨父亲没有将其早一点嫁人。当初可是有无数提亲的人上门来着。郑家豪雄一方,父亲对于夫婿未免便左挑右捡。这下倒好,自己被响马头子盯上了,等待自己的只能是压寨夫人的命运。

郑婵不是没有想过反抗。对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女而言,所谓的反抗也就是出逃和自尽两条路。出逃想也别想,就算是未缠过足的姨娘,她也逃不出庄子,更别说自己了。那么自尽呢?一条白练就可以结束自己的性命。简单是简单,但她真是下不去手。何况还有一个母亲。

姨娘王月蝉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规劝道,千万别办傻事!不想你娘,也要想想自己!花朵一般的年纪,以后的路子长着呢!你没听她们讲吗?这个世界上还有你不知道更没见过的好多事呢:不用油就可以点亮的灯,不用牛拉马拽就可以跑的飞快的车子,还有一根管子就可以流出水来的神奇玩意﹍﹍多啦。我相信这些东西真有,那个洋鬼子大卫的国家就有,他你是认识的,他就亲口证实过这些都不是胡说。这些东西,你不想见了吗?

还有更重要的,洋鬼子大卫不是说了吗?他们国家女人的地位就很高,可以念书,可以出来做事,还有,不愿意跟男人过,可以离婚另嫁!哪像咱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挑着走。女人就是从一而终的命!你不是也挺信龙司令的话吗?龙司令可是说过,咱们好多的习惯都是落后的,会逐步改进,向着文明进步。比如女人裹脚,比如讨小老婆﹍﹍如果真的有他们所说的世界,哪怕只过上一年,这辈子也值了!你别想着下辈子会好,我觉得还是人家龙司令说的对,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什么灵魂呀,转世呀,都是骗人的鬼话!关键是过好这辈子!所以,千万别想傻事。

姨娘转述的这些话郑婵都是听到过的,并非姨娘的杜撰。她在姨娘的规劝下加入蒙山军后,郑婵发觉这支响马队伍有很多稀奇之事,比如女兵问题。起初见到那些女兵时,母亲、姨娘都以为那些女人不过是婊子身份,是供土匪们开心的玩物。但现实颠覆了她的认知,这些女人从来不陪男人们睡觉,兵们对她们算是有礼貌,最多偶尔有熟悉的开个玩笑。当她得知孙娟们的境遇后,跟孙娟们一样,郑婵也对这支响马的大当家产生了敬意。这种敬意是出于人的本能,你做不了圣人,但你不能鄙视道德高尚的人。

对于周毅的求婚,王月蝉进一步规劝道,“周副司令其实也不错,没娶过老婆,长的不赖,还是蒙山军的二把手。就是年龄虽比你大着几岁,但也不算离谱。大男人吃馒头,小男人吃拳头。男人大一些,懂得疼老婆。你若是违逆他,后果会很严重。谁能保护你?如果他硬来呢?如果他们将你随便给一个男人呢?还不如周毅呢。在蒙山军中,我看最值得嫁的就是龙谦了,可是怕高攀不上。现在周副司令既然看上你,那就明媒正娶!也不辱没了你。如果周毅看上我,我会答应的。但是我不能跟你比啦,我是残花败柳,你却是黄花闺女。”

“他们是土匪呀,我若是从了,这辈子不就彻底完了吗?”因为姨娘的确与她关系密切,所以郑婵还是愿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果那样,我这辈子也没法子见父兄了。”

“你不从他,就可以见到你爹了吗?”王月蝉冷笑道,“官军连败两阵,那可是上千人的正规官军!自古以来,有枪就是草头王。或者占据一方称王称霸,或者被官军招安,首领们一转身就是大官了。只有从了他,你才能见到你父兄。说不得,将来你父兄还要沾你的光呢。”

郑婵彷徨无计,但死的念头算是打消了。

话题不觉得转到了龙谦身上。郑婵经常在医护所见到龙谦的身影,最多两天他一定会露面一次。除了慰问伤兵,也跟女兵们聊聊天,看上去孙娟跟龙谦最惯,孙娟与陈家崖孙裁缝的事已定了,龙谦当着大家的面说这或许是咱蒙山军的一桩喜事,他要亲自为孙娟操办。郑婵不像姨娘一样,每次都凑到龙谦面前有说有笑的,她只是悄悄地观察那个男人气十足的汉子,看上去他的年龄不小了,可据孙娟说他年纪很轻,比周副司令还小一岁呢。郑婵当然也研究过周毅,比起龙谦,周毅就像个白面书生了,但他当土匪的经历比龙司令长的多,据说杀过很多人。

怎么办呢?这件事,她是当事人,却做不得自己的主。

周毅已正式向温氏提出了娶郑婵的要求,在王月蝉的解劝下,温氏没有拒绝。如果不是有伤在身,周毅甚至想在节前就娶了郑小姐。他多年的响马生涯,对于俗礼根本不在意,倒是郑婵的上司宋晋国劝他,人家郑小姐可是娇滴滴的黄花闺女,出身大户,这件事啊,不能马虎了。不然,将来会后悔。还是把该走的步骤走过才好。龙司令不是赞同吗?我给你当这个媒人,咱可以快,但不能让村民们说咱没见识。

周毅只好等待。但现在龙谦却要解决什么思想问题了,只字不提他的婚事。

部队在击退李纯的第二次进攻后,产生了一些情绪,情绪主要由军法科带了出来,集中到了龙谦这里。为此,龙谦在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的这天下午,召集了排长以上军官开了一个会,专门解决“不健康”的情绪问题。

首先是轻敌。连续击败沂州方向官军的进犯,全军上下都有视官军为无物的情绪,包括一向冷静的参谋长宁时俊亦是如此,曾放言说,凭着蒙山军现有的兵力和装备,别说一个沂州,就是曹州、兖州的官军一起来,照样可以击败他。而一直主管部队训练的鲁山则说的更细:论行军能力,我军绝对超过了官军;论射击水平,我军也在官军之上;论白刃战的勇气和技巧,我军足以以一敌二;论野外筑工,官军也不成。

这些“结论”性的东西,极大振奋士气的同时,也使得全军上下弥漫着一种骄傲情绪。

第二次反进剿战后的总结会上,龙谦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毕竟打了大胜仗嘛。但这次的会议气氛就严肃多了,龙谦列举了战后出现的种种现象:

早操不认真,尤其是1、8和11三个连队,连长不亲自带队出操,自己睡大觉,将部队交给排长们管;

警戒哨在岗睡大觉,4连一起,7连一起。

因为发了军饷,开始乱花钱,嫌伙食不好,郑家庄的酒馆生意几乎全让部队给包了。还美其名借口庆祝胜利,士兵们请军官,军官请军官,简直不像样子;

酗酒打架的,已经发现二营、三营和后勤科各有一起。主官们处理的轻描淡写,浑然不认为这是多么严重的问题,还责备军法科小题大做;

调戏妇女。不是说奸污亵渎,而是在言语上撩逗人家大姑娘小媳妇;

最为严重的,是军事训练的放松。几个借口,刚打完仗,部队累的慌。天寒地冻的,工事不好挖。更有甚者,说什么既然敌人节前不来了,过了节再练吧。四营10连的一次紧急集合,竟然比规定的时间晚了四分钟!

第7节 彰德秋操三第2节 破庄二第17节 规劝第30节 战长沙三第19节 北京九第16节 杂音第11节 繁杂的头绪五第18节 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一第10节 回国第8节 国庆日一第9节 千里进军二第15节 同盟会分裂第21节 整编前后十一第9节 秘子第40节 考察第4节 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三第5节 杨度第29节 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六第25节 纷乱的局势二第18节 北洋第6节 谍战第27节 清廷宣战万国第20节 袁世凯的解脱第16节 整编前后六第2节 陈超的心烦事第18节 东北局势三第14节 新局面二第17节 平叛七第16节 推广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4节 假戏真唱第5节 海空军第10节 千里进军三第6节 峄县第29节 参谋第13节 军法监督处第5节 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四第26节 林家桥战役第2节 光绪与慈禧第2节 唐努乌梁海二第5节 太原第24节 春节前二第10节 升允第7节 这一仗一第15节 七月第12节 再战李纯一第6节 家事国事第32节 大卫要求入伙第6节 彰德秋操二第18节 平叛之后第35节 初会陈超三第29节 周毅的心思第2节 西沽之战一第14节 再战李纯三第21节 波东战役二第8节 奉天第24节 风筝第5章 和谈前后第一节李鸿章出马第3节 老袁赋闲和陆军部计划第16节 平叛六第13节 洪粤诚与宋教仁第12节 政治版第21节 外交第25节 宁时俊二第13节 洪粤诚与宋教仁第26节 陈淑的心事第21节 德州之战三第17节 再战李纯六第5节 杨度第13节 德军的计划第2节 艰难的决断第17节 牺牲一第17节 龙杨会第6章 出巡第一节济南第4节 去哪儿?第16节 王明远第19节 西南与西北第11节 再会陈超一第26节 陈淑的心事第9节 晋衔与调职第4节 初见李鸿章第5节 北满十八镇第26节 变化二第2节 抉择第28节 拖刀计第14节 俄国战略二第6节 彼得留拉反了第23节 王明远的决定第21节 北京十一第13节 机场宣言第25节 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二第9节 战后二第9节 繁杂的头绪三第24节 贪腐案三第11节 动员 动员第32节 变化八第5节 抗洪五第15节 外蒙第15节 再战李纯四第5节 北满十八镇第9节 千里进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