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新局面二

将不可一世的袁世凯彻底打晕的蒙山军实际上无力发起任何进攻了。这一典型的运动战将全军的能力发挥至极致。赵家路阻击只动用了一个加强营(五个连),但匡头集攻坚,伏击卢永祥,蒙山军使出了全部的力气。三战全军阵亡二百四十九人,伤者超过四百人。

匡头集一战,阵亡了扩编后新提的十二连长张培毅。元庄伏击战,牺牲了三营副营长兼八连长毕子龙。都是蒙山整编的老兵,蒙山军的精华啊。另外,此战还有一营副营长杜三立,六连长胡宗玉,七连长盛光负伤,盛光伤最重,腹部中弹,一直昏迷着,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这一仗的缴获倒是不少,武器弹药主要产生于对卢永祥的伏击战,金银财货主要来自于一营对王士珍的追歼,此次王士珍带至费县的军饷赏银大部分落在了一营手里。得到叶延冰的报告后,对蒙山军财务破产担心得要命的宋晋国终于长出了口气。凭着周毅和叶延冰的缴获,蒙山军至少可以再支撑两三个月了。

自从建立了军饷制度和奖赏条例,银子便流水般地花出去,石峁煤矿的那点收入根本就不济事。龙谦只顾花钱,不大管如何挣钱,让宋晋国郁闷不已。

匡头集攻坚,毁掉了官军的六门大炮,因为根本无法带走。曹锟凭借着村庄挡住了蒙山军的强攻,此战的伤亡六成是对曹锟之战形成的。因为未达成歼灭,缴获不抵损耗。龙谦及时收拢了杀红眼的部队,连夜东进,连大批阵亡者的尸体都来不及带走。只抢下了伤员,包括俘虏(主要是炮营官军)及时转交设在东进路线上的后勤科。然后就以周毅指挥叶延冰的一营及骑兵连佯攻费县,龙谦带领二、三、四营及警卫连(欠一个排,留给宋晋国了)设置了口袋。凭着优良的指挥和部队的素质,达成了预想的歼灭战。山道伏击战总计歼灭卢永祥的三个营,逃掉的不足十分之一,卢永祥、田中玉在混战中被击毙。而费县之敌在王士珍率领下放弃费县后带着辎重不顾一切地南逃沂州,被一营死死咬住,加上骑兵连的超越拦截,终将失去战意的王士珍部击溃,歼灭大半,俘虏了坠马伤股的王士珍,而逃掉了老对手李纯及其手下近二百人。

此战,总计俘虏官军九百余人,击毙击伤无算。

这一仗是典型的运动战。在方圆数百里的战区,蒙山军凭借强悍的行军力东西运动而取得。战斗结束,因为强行军苦不堪言而发出的牢骚顿时消失,胜利可以冲抵一切痛苦。自龙谦以下,蒙山军的官兵对于战胜官军再无怀疑,士气高涨到了极点。

对于接下来的行动,折返元庄的龙谦召集了连长以上军官会议进行研究,费县留下了鲁山和叶延冰,未参加此次会议。

获知已经怀孕的妻子安然无恙的周毅主张乘胜南下沂州。周毅指出,沂州之敌甚为空虚,正是好时机。打下沂州,就打开了南出山东的大门,可以进入相对富庶的苏北地区,部队的物资补充比起贫瘠的鲁南山区来优越的多。周毅的建议得到了冯仑等一部分的赞同,他们曾跟着刘豫才和周花南搞过流动作战,对那种作战方式有几分怀念。

王明远、封国柱及宋晋国主张收复郑家庄根据地。尤其是宋晋国,力主乘胜西进,将占据郑家庄一带的官军赶出去。现在蒙山军也算有了家业,粮食衣服,伤兵病号,全需要措置,没有自己的老窝,简直寸步难行。这个主张,得到了参加会议的陈超、萧观鱼的赞同。

宁时俊则指出,蒙山军经此一战,部队伤筋动骨,实际上已经不能打了!即使有枪弹补充,不管是南下沂州,还是打回郑家庄,再未进行一次长时间的休整前时不合适的。鉴于冯国璋所部仍占据郑家庄,强攻有着高大寨墙的郑家庄不是上策,宁时俊主张以元庄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

宁时俊举出的一连串数字将军官们的热情给打灭了,十几个连队的情况都差不多,此战损失了一大批老兵,再打确实很困难。

陈超听得皱眉,他和萧观鱼对视,如果蒙山军放弃郑家庄根据地,自己该怎么办?

最后当然要龙谦来拍板。蒙山军高层已经适应了这种议事方式了。

“大家都谈得很好。”龙谦慢条斯理地说,“这一仗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军事上的,更多是政治上的。以后我们这些人,都要学会站在政治的角度看问题。”

春节过后,政治这个词总挂在龙谦嘴边,政治究竟是什么,连宁时俊和陈超也只是略知其意,不能准确描述,更遑论下面一帮老粗了。

“政治是什么,我想大家都不太清楚。今天有时间,我就多谈几句。我看冯仑有些心不在焉,是不是担心留在根据地的冯国璋曹锟会杀过来呀?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他们不会过来了。当他们获知东线的结局,第一时间就是自保。现在,说不准已经开始退兵了。我们可以从容地休息一天,明天,派出骑兵连前出侦察。”

冯仑并不是担心冯国璋的动作。仗如何打,是龙谦他们的事。他在想阵亡的毕子龙,活生生的朋友,说没就没了。尽管干的就是亡命的勾当,自己这条命,说不得下一仗就丢掉了。但好朋友的死,还是给他心中留下了创伤,人也变得有些恍惚。

“政治这个东西,现在的情况下,老百姓,包括普通的士兵们,是不涉及政治的。政治是上位者考虑的东西,无论是军队的领导,还是地方的领导,不懂政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以军队而言,如果只考虑打仗,注定是要失败的。大家知道李闯王吧?辛苦搞了十几年,终于打进了北京城,坐上金銮殿了。但不足一个月,就被满清鞑子联合吴三桂那个大汉奸赶出了北京。再勉强支撑了一年,这位差不多打下江山的义军领袖就被一帮地主武装,就像郑经的乡兵队,杀死在湖北九宫山,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为什么会这样呢?陈先生,你给大伙儿说说?”

陈超咳嗽一声,“这件事,嗯,李闯进了北京,只顾着拷掠京官贵族,收缴所谓的赃款,忽视了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吴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很厉害的一支兵。而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又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抓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于是激怒了吴三桂。当李闯派遣大将唐通前往山海关接收关防时,吴三桂就反了,两军正在激战,满清八旗突然出现,李闯的军队于是大败,李闯匆匆在武英殿登基,第二天就撤出了京城。”

龙谦哈哈一笑,“看看,这就是读书的好处了。你们看,陈先生几句话,就讲清楚了一件大事件。我认为,李自成不是败于军事,而是败于政治。一支军队,如果没有高明的政治策略,军事上注定会失败的。所以,西洋有部兵书叫《战争论》,开篇就讲,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接着李自成的话题,他率几十万军队进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似乎天下已是他的了。但他没有注意到,整个南方,还是明朝的统治。而北方,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已经崛起一支强大的异族武装,那就是满洲八旗军。明朝如果不是被满洲八旗牵制住了陆军主力,李自成、张献忠这些所谓的义军,早就被明军剿灭了。当李自成未进北京,崇祯还行使着大明皇帝的权力,满洲鞑子实际上是李自成的盟军,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大明王朝。但现在大明的中央政府被消灭了,李自成与满洲军已经成为了敌人,满洲军的目标就是灭亡大明嘛。哪里会容忍李自成占据北京,建立所谓的大顺朝廷呢?李自成没有高度重视这点,看不到山海关明军的重要性,是他失败的第一步。

“李自成对待大明京官的政策更是失败的。他打天下的时候打出‘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是好的,迎合了广大穷苦农民的企盼。要知道明末的赋税太高了,而且主要向农民征收,剿起义军要花钱,对付满洲兵更要花钱。光是驻守山海关一带的官军,每年的军饷军费就是几千万两银子,具体的数字我记不准了,两千万差不多吧,将崇祯这个苦皇帝几乎要逼疯。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加大税收的征收,不顾农民的死活。给李闯王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兵员。现在,李自成进北京了,大明朝事实上完蛋了,李自成不纳粮的那一套就行不通了,大家想一想,就算他的军队不发饷,光是粮草辎重的耗费就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不收税怎么办?还采取抢大户的法子吗?李自成不懂得打天下和坐天下的转换,不得已去找京官贵族去要钱,他得养他的军队呀。这样做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逼反了吴三桂,失去了中原对东北的最后一道关口,满清八旗长驱直入,李闯就走向了失败,还害得中原汉族人民受了满族二百多年的统治。

“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李闯的将领们进入北京后迅速腐化了,住豪宅,大吃大喝,讨小老婆,总之,觉着天下是他们的了,浴血奋战十几年,死了多少好兄弟,现在该享受了吧?他们忘了,敌人并没有全部被消灭,他们正在磨刀擦枪,你这边一疏忽,马上就吃败仗。

“好了,李自成的故事,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讲,将来,还可以找人专门写几本书。之所以说李自成败于政治而不是军事,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及时调整政策,就是因为他不懂得政治。弟兄们,我们现在已经不是蒙山贼了,咱们在官府的眼中,是一支和李自成性质一样的造反者,是军队。袁世凯,乃至北京的满洲权贵们,心里想着的,就是将我们挫骨扬灰,彻底消灭!

“我们会不会束手就擒呢?不会。你去问问任何一个士兵,他都不会等着官府来屠杀,打是肯定的了。怎么打,既要讲军事,也要讲政治。从军事角度看,纵观历史,成功的军队都是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刘邦靠得是关中,刘秀靠得是河内,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和他的儿子靠得也是关中。而不建立根据地的都失败了,比如黄巢和李自成。所以,出击沂州进而进入江苏是不可行的,长期流动作战,伤员病号,粮食衣服,都没有妥善解决的门道。大家不要看我们现在只有十几个村庄,但是,凭着这十几个村庄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就能打败官军一次次的进剿。要粮有粮,要人有人。这一次胜利,给了我们扩大根据地的机会。像元庄这样的村子,我们是要占了的。而且,我们要向南,直逼抱犊崮。我们不去跟官府争夺城市,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这一点,大家要有充分的认识,可以慢慢地讨论,但一定要认识到农村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第2节 喀山一第26节 招商会二第7节 繁杂的头绪一第8节 交底第2节 国会二第3节 国会三第16节 军饷制度的建立第30节 情报处一第6节 家事国事第16节 新局面四第5节 失败的偷袭三第37节 大势六第20节 军委会第6节 周学熙与宋晋国第20节 中兴实业第11节 动员 动员第38节 广州及镇南关之变二第2节 齐河第6节 张孝准与蒋方震第4章 机遇与抉择第一节湘赣边界暴动第8节 南辕北辙第2节 要塞二第3节 大隈内阁垮台第37节 大势六第4节 圣旨到山东二第16节 肃奸第2章 第一节陈娴第15节 根据地的变迁三第4节 见面礼第9节 王士珍第4节 唐努乌梁海四第13节 新局面一第23节 春节前一第2节 陛辞第14节 危机与变局六第3节 国会三第30节 龙谦与秋瑾第2章 青岛第一节要塞一第15节 根据地的变迁三第14节 陈豪第37节 广州及镇南关之变第5节 破庄五第5章 战后第一节军事观察员的结论第4节 军方第13节 危机与变局五第3节 军歌嘹亮三第5节 南京二第7节 太原第10节 危机与变局二第6节 武昌第30节 欣欣向荣的山东第2节 袁克定第12节 彰德球操八第16节 提亲第15节 演习第37节 广州及镇南关之变第31节 变化七第7节 太原第6章 加入一战第一节轻舟已过万重山第9节 英国特使第4节 铁良发难第2章 立宪风云第一节次子出生第23节 贪腐案二第3节 黑沟台一第13节 平叛三第3节 不是尾声的尾声第23节 伙食问题第13节 军法监督处第6节 许家第5节 胶州湾第2节 陛辞第37节 广州及镇南关之变第41节 初闻革命党第33节 大势二第15节 新局面三第12节 危机与变局四第18节 十月第38节 大势七第8节 奉天第22节 波东战役三第13节 整编前后三第8节 国庆日一第30节 欣欣向荣的山东第8节 如愿以偿第2节 光绪与慈禧第31节 变化七第8节 连树鹏第20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第12节 布尔什维克第10节 危机与变局二第2节 春节一第20节 北京十第9节 国庆日二第7节 孙娟们二第19节 整编前后九第11节 封国柱第19节 德州之战一第9节 战后二第33节 初会陈超一第15节 方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