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整编前后四

散会后,宁时俊找上了龙谦,要求与龙谦谈一谈。

龙谦以为宁时俊盯上了协统的位子。“二一”整编取消了副司令职务后,参谋长已经是名义上的第二把手,但实际权力却不如标统。

“时俊,坐,有什么话你就直说。”

龙谦为宁时俊预定的职务还是参谋长,尽管他在军事上的造诣不如司徒均,但却是处理事务性工作的好手,承担了司令部大量的日常杂事,解脱了龙谦事务上的压力。尤其是在建设鲁南的过程中,宁时俊承担了军队与两个实业集团的联系人,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是蒙山军事实上的大管家。

“司令,我考虑这次整编就不要任命我的职务了。我想去东北。既然司令决心图谋东北,我愿意去东北替司令打出一片基业出来。”

此言一出,龙谦胸中滚过一阵热流。之前,鲁山和王明远均表示了相同的要求,以他俩的位子,升上协统都是有希望的,却宁愿放弃到手的富贵尊荣,却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区冰天雪地的陌生地域为自己开创一番事业。如今,宁时俊也表示了相同的愿望。

“这个,我没有考虑……”龙谦盯着宁时俊俊朗的面庞,蒙山军高级军官中,只有他和王明远尚未娶亲了。

“司令,论打仗,我的本事不如明远和鲁山,这个我有自知之明。但我想,你一定会从他俩之间选一个去东北主持大局。除掉作战,还有大量的建立根据地的事务,我自认从你这里学到了不少经验,我愿意去东北协助鲁山或者明远……”

龙谦打断了宁时俊,“时俊,你这样想,我很感动。要知道,这次整编,你至少是第五镇的参谋长,这个位子。目前还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司令。司徒完全可以接替我的职务了。另外,你刻意培养的几个参谋人才,比如清华,心治。胡宗玉。都蛮好了。便是延冰也足以胜任参谋长一职。我可以离开的。”

“东北的重要性。你们目前还不是完全认识到位。说实话,这样做是有风险的,搞不好就会全军覆灭于彼。但搞好了。我们就建立了一个不弱于山东的强大根据地。下围棋想活棋,至少需要两只眼,对于我们蒙山军所下的这盘棋,山东只是一只眼啊。你和明远,鲁山,都是老八队的人,走到现在不容易啊……另外,你已经进入朝廷的视野,之前就是充当与官府的联系人……时俊,先不谈你,咱们正好聊聊派谁去东北,你一定想过了,说的不错,首先要考虑军事上的本领,打不赢仗,一切都免谈了。谁去合适?”

“咱蒙山军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的,我认为只有四个人,鲁山,明远,国柱及冯仑。其余都次一等。即使是延冰,比起他们四个,似有欠缺。鲁山应变快,脑子灵,打仗有灵气。明远持重,量不回米,绝对丢不了口袋。国柱的特点和明远相仿,韧劲十足。冯仑作战凶狠,有胆略,但略显莽撞。如果让我提,首选是鲁山,其次是明远。但要给他们配备最好的助手班子……”

龙谦大感欣慰。欧阳中突然报告,说王明远和鲁山求见,龙谦一笑,“得,田镇这地方地面邪,说谁谁到。好吧,请他俩进来吧。”

“你俩来的好。我正跟时俊谈你们呢。来,坐。”

“谈我们?谈我们什么?”鲁山狐疑地看着宁时俊。

“时俊愿意领衔去东北,你俩以为如何?”龙谦亲自给两人倒了茶水。

“你?不成不成。”鲁山一摆手,“时俊,不是我老鲁小看你,你协助司令巩固山东,我比不上你。若要去东北打开一个局面,你可不如我老鲁。”

“哈哈,鲁山,你说话倒直。也不怕参谋长生气。”龙谦笑道。

“都是司令的老部下了,想必时俊不会怪我,”鲁山咧嘴一笑,“司令,这些天反复想过了,去东北,我是头一个。这次整编,你就不要考虑我了。”

龙谦扭头看着王明远。

“这个差事,我是要跟鲁山抢的。鲁山说的对,时俊不能离开司令。他留在山东,我去了东北也放心。鲁山行,我一样行。另外,鲁山老婆刚生了娃娃,我呢,光棍一条,没啥牵挂的。家里父母均好,还有同远照顾,司令,东北还是交给我吧。”

龙谦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雾,借着起身添水的机会擦掉了。

“好兄弟!你们抢这个苦差事,令我很是感动。咱们发展到如今,全靠你们几个了。有这个劲头,咱们蒙山军前途无量。这件事,我要好好琢磨下,先不定。既然你们来了,咱们就扯一扯整编的事,先说两个协统,给谁好?放开说,说了什么,都不会出这间屋子。”

鲁山沉吟片刻,“周毅应当占一个,另一个,应该是明远。”

“不,鲁山和周毅各占一个,时俊还当参谋长。”

“标统呢?”

“国柱,冯仑,延冰及大寿。”鲁山答道。

“我觉得国柱,冯仑和延冰没问题,第四个人选,应该考虑二虎。”王明远道。

“你的意见呢?”龙谦转向宁时俊。

“这几个都行。其实杜三立,盛光,熊勋及张玉林也不错。但要考虑去东北的人选,不能只派一个光杆司令去。”

“是呀是呀,咱们一面扩军,一面分兵,确实是难呀。可用之人还是少了啊。很好,我大致有谱了。不过,为了遮过朝廷的耳目,不管谁去东北,都不再与蒙山军产生联系了,这个。你们想过没有?”龙谦抛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我军借日俄冲突而插手东北,绝不能公开,因我军在山东立足未稳,不能横生枝节,对内引起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和满清贵族的警惕,对外引发与列强未可预料的冲突。我的总体计划是用两至三年的时间,将山东省打造成为我们巩固的根据地,建设起比较完善的军工系统,以应对国内一般性的冲突。这个计划。必须依托一个相对平和的环境。利用满清大办新政的契机,打着满清朝廷的旗号行事。你们或许想到了,或许没想透。之所以朝廷将我部扩建为第五镇,实际上是沾了我们和袁世凯有矛盾的光。蒙山军在山东与武卫右军大打出手。对于慈禧及满清贵族而言。第一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第二是好事。满人无能,又对汉人不放心,袁世凯越是折腾。越是表现出他的能力和欲望,朝廷就越对他不放心。这时候,出现一支对袁世凯不服气的汉人武装,朝廷当然要笼络。这一节想明白了,我们在山东的所作所为大体上就有谱了。我琢磨着,朝廷不会放手第五镇掌握在我手里,估计最近会派人来点验第五镇,或许还要派几个中级军官过来任职也说不准。默察天下大势,我们还有一点时间,这个时间里,山东我军主力将继续在鲁南的政策,军事上低调,经济建设上高调是既定的方针。但在东北,我们要秘密完成布局,不管是谁去东北,我都会做最大的支持,第一是军官上的支持,要选派忠诚,有能力,对我军总体战略有明确认识的兄弟过去。当然,山东和东北的联系要建立,陆路上的,海路上的,那边急缺的物资,只要山东有的,会全力支持过去。但不能大规模调兵,只能是将军官团派过去。要学习我们蒙山整军以来的经验,学会招降纳叛,就地募兵,学会建设根据地,学会抓经济建设。送去东北的人员,将按照分批进行的原则,将各方面的骨干送过去。结果嘛,不外三个,站不住脚,被人家赶回来,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站住脚但不成气候,那就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好的呢,就是在东北打出一片天空来。等关内局势动荡,山东大旗一举,关外起兵呼应,大势可定!”

龙谦一番话,说得三人热血沸腾。

“司令,派我去吧,我一定争取第三种结果,在关外练就一支精兵,待司令登高一呼,部队挥军西进,破关而入,与我山东主力南北夹击,聚歼北洋主力于直隶境内,那时候,国内其他势力,怕是无人敢挡我蒙山军之兵锋!”鲁山慨然应道。

“好,志气可嘉!但进军东北,绝不只是军事问题。实际上,在山东乃至全国,也不只是军事问题。方声远来投,之所以我对其重视异常,正是因为此人熟悉海外反清势力的情况,且对局势有着超越我们团体诸人的认知。政治的精髓在于妥协,要学会在把握总体目标的情况下团结利用各方面势力的本领。千万不要小看了天下英雄,说实话,自庚子之乱后,满清其实已经亡了,现在的时代,就是天下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据说袁世凯当初曾自撰一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足见其野心不小。关外豪杰众多,如果不能善加接纳,是完不成第三种目标的。另外,要学会与洋人打交道,你们已经见识了美国人和德国人的厉害,假如没有德国的武器,没有美国的技术,我们蒙山军不会有现在的局面。洋人都是逐利的,你实力越强,他就对你越尊重。”

“我明白了。”宁时俊道。

“明白什么?”

“明白司令为何要让大家写出对出兵东北的态度,你是想将明白大局的人派过去。”

“是啊,强扭的瓜不甜。我们根子还在山东。东北站不住脚,退回来就是,山东丢失了,蒙山军就完了。所以,周毅他们说的也不算错。可是,机会从来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冒险,就没有收获啊。我也想稳稳地站住山东,静观局势之变化,但山东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为连接南北之枢纽,图谋蒙山军的,绝不止是袁世凯一路啊。我是认为,只要我军拥有了东北,即使丢掉山东,也是划得来的。但现在的情况,没有山东,就不能图谋东北。所以,留在山东的兄弟,担子一样很重。这样,不管我点将到谁,走的,痛快地走,留下的,做好艰苦奋斗建设根据地的准备。说山东,其实,我们手里只有鲁南两州,连子弹都造不出来,更别说枪炮了。就算能造枪炮,你们估计都想不到打一场仗得花多少钱。咱们从北京抢的那些银子,差不多都用在鲁南建设上了,后面的事情多着呢。”龙谦脸色阴沉下来,“就这样,天色不早了,我就不留饭了,你们回去吧。关于东北的事,让我再想一想……”(……)

第7章 远征军第一节局势第17节 牺牲一第6节 武昌一第9章 俄国内战第一节焦点第6节 圣旨到山东四第13节 德军的计划第19节 王士珍三第35节 大势四第9节 兖州行三第24节 纷乱的局势一第20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五第36节 风起二第20节 波东战役一第25节 纷乱的局势二第7节 李纯的进剿六第2节 小洛克菲勒第19节 王士珍三第2节 西沽之战一第22节 袁世凯的心事一第13节 橡胶危机第23节 伙食问题第9节 繁杂的头绪三第39节 周馥一第5节 德国的条件第9节 勘电一出天下惊一第7节 彼得堡三第13节 缴获与奖赏第11节 彰德秋操七第3节 端方第12节 整编与任命第3章 太原第一节救驾第2节 坦克第4节 练兵之始第5节 北满十八镇第7节 蒋继英第2章 小人物第一节郑婵第11节 整编前后一第7节 孙娟们二第11节 这一仗五第6节 孙娟们一低二十九节广州会议二第4节 无锡二第10节 千里进军三第10节 彼得堡六第23节 德州之战五第5节 吴禄贞的试探第7章 体制与军衔第3节 无锡一第20节 秋瑾一第14节 构想第25节 德州之战七第8节 奉天第2章 一战成名天下知第一节方向第30节 名目繁多的条例一第20节 范德平第3节 重逢第37节 起步第3节 老袁赋闲和陆军部计划第23节 王明远的决定第6节 比武放对第4节 初见李鸿章第2节 要塞二第3节 干涉第4节 李纯的进剿三第1章 骰子已经转起来第一节军事代表团第4节 欧洲滑向战争第3章 唐绍仪第20节 整编前后十第2章 小人物第一节郑婵第6节 抗洪六第16节 东北局势一第5节 事与愿违第6节 就职第31节 情报处二第18节 再战李纯七第5节 海空军第3节 圣旨到山东一第3节 家事国事天下事一第18节 平叛之后第11节 这一仗五第23节 整编前后十三第19节 德州之战一第20节 中兴实业第4节 陆军整编第5章 欣欣向荣的山东第一节军歌嘹亮一第15节 军法裁判所低二十九节广州会议二第5节 李纯的进剿四第5节 德国的条件第8节 这一仗二第5节 外交第19节 对策第5节 西沽之战四第18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三第12节 中枢第17节 整编前后七第34节 大势三第5节 大俄罗斯国第5节 彼得堡一第6节 圣旨到山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