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日本的战略

北京谈判破裂后,日军的行动极快,9月23日,已经集结完毕的第18师团已经登船,在第一舰队的护送下朝着山东方向出发了。他们的目的不是胶州湾,而是山东北部的莱州湾。

第55联队是第一批登船的部队,算是18师团的开路先锋。入夜后,第2大队的星野功上等兵在运输舰近江丸昏暗的船舱里,闻着汗臭与马粪交织的味道,久无睡意,脑子里全是新婚妻子的倩影。

“星野君,你在想什么?”来自同村的军曹宫崎小一郎问道。

“没,没什么……”

“哈哈,我知道你在想你那美丽的妻子。”宫崎军曹拍拍星野上等兵的肩膀,“这次攻略山东,一定给她带几件有意义的礼物。”

“宫崎君,明天早上就要登陆了,您说,我们会遇到抵抗吗?”

“刚才在甲板上没看到护航战舰吗?摄津号的巨炮会将支那人撕成碎片的!然后我们就淌水上岸,就像一次愉快的旅游。哈哈。”宫崎军曹的哥哥在摄津号战列舰上服役,说起摄津号,他总是眉飞色舞。

宫崎军曹参加过日俄战争,但星野功却没有打过仗,“中队长说支那军不同于清国兵了,不知是不是真的。”

“支那人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绵羊!只要你挺起刺刀,一个冲锋就可以打垮他们!俄国人都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支那人,嘿嘿……”宫崎想起自己在满洲的经历,心里充满了对华军的蔑视。中队长回坂中尉确实向中队讲诉了中国军队的情况,但宫崎小一郎根本没有听进去。

“可是,支那军曾在外蒙打败了俄国人。我妻子的叔叔曾在满洲跟支那人打过仗,为天皇尽忠了……”星野妻子的叔父曾是秋山好古骑兵旅团的一名大尉,战死在沈旦堡。

“八嘎!”宫崎劈手甩给星野上等兵一个耳光,“不许你为支那人鼓吹!帝国陆军天下无敌,你应当在明天的战斗中用支那人的鲜血为他报仇。懂吗?”

“哈伊!”星野功下意识地要站起身,但船舱实在是太拥挤了。

“宫崎军曹说的对,”昏暗中传来回坂中队长的声音,“支那人没有军魂,他们武器再好也没有用,在帝国勇士的面前,他们要么跪地求饶,要么逃跑。”

船舱里传来一阵笑声。

星野功低下了头,他想起了妻子叮嘱他的话,“小心在意,一定活着回来。我已经怀了您的孩子了……”

“活着……”星野功的思绪回到了家乡。年景不好,又增了税,日子很是艰难。打仗也不错,除了军需,其他战利品一律归自己。据说支那山东省是最富裕的省份,遍地财宝,就让自己发一笔小财吧,为了那个尚未出世的孩子。

凌晨时分星野功睡着了。但很快被吵醒,听见了沉闷的炮声,带着刺耳的尖啸,令人很不舒服。

“哟西,战舰开始炮击了。真是太好了,可惜不能亲眼目睹壮观的景象。”弯着腰朝舷梯方向走去的宫崎军曹叫道。他不能登上甲板,没有命令,士兵们仍需呆在船舱里。

炮击似乎无休止。星野功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船只似乎已经抛锚了,不过仍有轻微的晃动。他拧开水壶喝水,感觉到嗓子干的厉害。

“没什么可怕的,他们不是俄国,更不是德国。一名帝国勇士至少可以对付五个支那兵……”星野上等兵握紧了没有上刺刀的步枪。

直到刺耳的哨子吹响,船舱里等待已久的官兵纷纷起身,开始整理个人装具。中村小队长的嘶哑的声音传来,“3小队全体,清点物品,跟着我!”

涌上甲板的星野朝海岸望去,那里一片笼罩着浓烟。近江丸左侧一艘巨大的军舰仍在炮击着,巨大的震响让星野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快,快,跟上,跟上!”个子矮小的回坂中队长的声音传来,星野上等兵紧握着步枪,紧跟着宫崎军曹朝前跑去。

9月25日凌晨,龙口,在第一舰队战舰火力的掩护下,第18师团前锋第55联队登陆了。

“飞机,支那的飞机!”有人大喊。

顺着绳梯下到登陆艇的星野猛地抬头,见两架双翼飞机冲出了云层,朝近江丸扑下来,两个黑点从空中落下来,一声巨响在登陆小艇不远处炸响,海水将星野上身全部淋湿了,几滴海水灌进了口中。星野吐出又咸又苦的海水,发现刚才坐在船边的一个战友已经落水,一片血迹染红了清澈的海水。

“他中弹了!”星野看见那个不幸的家伙的身躯已经沉入海底,“他死了!”星野感到一股凉气从脖子直冲脑顶。

“近江丸中弹了!八嘎!”船头的中村小队长惊讶地望着运输舰上腾起了烟火,“射击!朝支那的飞机射击!”中村小队长歇斯底里地喊道,“噼噼啪啪”的枪声传来,星野也举起了步枪,但晃动的小船让他根本无法瞄准,而且,支那的飞机已经看不见了。

“下船!冲锋!”中村跳下登陆艇,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朝岸上冲去,士兵们紧紧跟着小队长。

除了飞机,日本登陆部队没有受到任何的地面火力阻击,这让日军指挥官们松了一口气。舰队立即电报大本营,“55联队已顺利抢滩。”

在230海里之外,在第二舰队的旗舰战列舰周防号豪华的舱室里,拄着饰有菊花纹章的刀鞘的寺内正毅大将接到第一舰队的电报,轻轻点点头,“哟西!看来支那军没有料到我们会从龙口上岸。”

“是的。部队只受到了支那飞机的袭扰,伤亡轻微,但海军一艘驱逐舰中水雷沉没了。”他的参谋长大西少将报告道。

“什么?!水雷?支那海军在龙口布了水雷?八嘎!”寺内大将站起身,那个著名的光头更显得铮亮了。

这可不是好消息。说明华军已经预料到了日军的登陆方向,18师团的隐蔽战略已经失效,华军一定在莱州方向严阵以待了。

“不过,18师团吸引华军主力并非不利……”大西少将小心翼翼地对寺内伯爵说。

“给神尾中将去电,按原计划行动。”寺内大将踱到地图前,再次凝视起战区地图来。

帝国的反应还是太慢了。寺内伯爵沉思着,对于应对欧洲爆发的变局,帝国显然落后了支那一大步。现在不得不面对已经占领青岛要塞已经二十天的支那军了。

大本营有几个没料到。第一是欧洲之战“突然”爆发。本来费迪南大公之死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最多不过是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的事,死心眼的欧洲诸强囿于盟约协定,在俄国动员后迅速卷入了欧战大战,让日本有些所料不及。第二是支那军竟然借演习之名完成了军力展开,“和平堡垒”大演习曾引起了军部的注意,但谁能想到他们是以青岛为目标呢?这样就获得的先手,赢得了二十天以上的时间。第三是德国人竟然开放青岛,让支那军基本获得了完整的德国要塞,包括那些大炮和珍贵的炮弹。为帝国攻略青岛增加了莫大的难度。导致帝国对于山东战役一再增加军费和动员。

寺内正毅大将是陆军长州派仅次于山县和桂太郎的第三号人物,今年已经62岁了。历任日本士官学校校长,教育总监,参谋本部次长,陆军大臣。是陆军极有影响力的大人物,被山县推荐为山东之战的统帅,军部基本没有不同的意见。但寺内正毅在研究局势后,对于帝国确定的山东攻略还是有不少的疑问,他并不担心日军的兵力不足,在增加了精锐的第9师团后,寺内认为兵力足够了。即使华军最老资格的第1师主力仍在山东,寺内也有信心击败之(上原大将信誓旦旦地说第1师确实已经返回了保定)。但寺内担心支那会在天津动手,包围并消灭支那驻屯军的七千人马,该部兵力分散驻守在自天津至山海关的漫长铁道线上,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其次是支那在恼羞成怒下不顾一切攻击满洲,虽然增加一个12师团给关东州,对付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支那北方军区还是没有把握。寺内和那些中下级军官不同,长期位居高位的他明白帝国财政上的窘境,寺内不认为帝国有能力与支那展开全面的战争(寺内认为中国一样没有这个能力),欧战业已爆发,从英国拿到战争贷款很难了,美国想都不要想,在美日分歧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他们不给中国支持就不错了。如果对华战争陷入持久,寺内担心经济支撑不住。

不要希望支那会求和。寺内认为支那现政府与满清已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极具世界眼光且手腕高超,绝不是鼠目寸光的满清政府。所以,那些认为在山东击败支那军就会导致支那政府求饶的观点是不靠谱的,即便丢掉山东全境,支那也有能力将战争拖下去!汉阳、太原、南京已经有相当不错的军工基础,直隶已经打出了石油……关键是支那的最高领袖龙谦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轻易屈服。

但山东攻略又不得不实行。寺内承认内阁和元老中反战派的观点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师出无名将激怒已经脱胎换骨的支那,而帝国又输不起。一旦失败,或许导致大陆政策的彻底失败,将几十年的奋斗成果付之东流。可是,寺内承认,任凭中国发展下去是很可怕的,看一看现实吧,支那人正在奋力追赶帝国,他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帝国,比如钢铁,比如汽车制造,比如飞机。甚至连军工方面,支那的进步也是惊人的。有着辽阔疆域丰富资源的支那潜力巨大,或许不消十年,帝国就永远失去了攻击支那本土的能力了。所以寺内又同意“膺惩”支那,摧毁支那山东工业基础,迫使支那付出更多的赔款,将支那牢牢踩在脚下,为帝国称霸东亚奠定基础。因此,寺内慨然出任山东军司令官,担起了这场关系帝国千秋命运大战的重担。

参谋总部制定的青岛攻略是两线出兵,南北对进,北线从龙口登陆,兵力为第18师团和第6师团,第18师团之24旅团南下攻击青岛,与南线第9师团构成内线兵团,以夺取青岛为目标。18师团部率23旅团及师团直属部队配合第6师团西进,以夺取潍坊为第一期目标。南线兵力为第3、第9师团,将从胶州湾登陆,其中第9师团向北包围并指挥第18师团24旅团攻占青岛,第3师团将西进与北线主力会师潍坊,组成山东战役之外线兵团,将猬集于青岛以西的华军中央军区主力一网打尽,达成山东战役的第一期目标。

计划的关键的是迅速夺取青岛,使山东军获得可靠的补给码头。四个师团十几万人马日费钜万,没有通畅的补给通道是不行的。

大本营山东攻略是建立在已有的情报之上的,根据确信之情报,支那军在山东共有3个师,第6,第16和第14师,共7个旅。其中只有第6师是甲种师,配备了最强的武器。16、14两师尚未完成换装,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都远逊于第6师。而第6师16旅在青岛之战中已被打残,该部已调回济南休整,短期内未必能恢复战力。这样,山东境内中国军队只有6个旅布防,其中第6师主力已进驻青岛,外围只有北翼的第16师和南翼的第14师,只要歼灭这两个乙种师,山东战役就必胜无疑了。

日军大本营根据多方情报证实,参加“和平堡垒”演习的支那军第1师已经回调保定,就算该师再次被调回山东,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只要北线兵团在七天内拿下潍坊,完成战略分割,华军援兵将被挡在合围圈之外,等内线兵团夺取青岛歼灭第6师之后,将彻底获得战略主动权,或谈或打,完全由日本说了算。

“请加藤中将过来一叙。”寺内对大西少将说。北线已经登陆,他需要了解第二舰队的情况,是否可以按照计划发起对青岛要塞的炮击并准时在胶州湾登陆。RS

第12节 布尔什维克第5节 破庄五第4节 初见李鸿章第8节 兖州行二第37节 起步第33节 初会陈超一第9节 勘电一出天下惊一第2节 司徒均第29节 变化五第3节 国会三第12节 蔡元培第25节 灵山之战二第11节 这一仗五第2节 继位为谁第22节 德州战役四第24节 纷乱的局势一第4章 关东风云第一节伏击第4节 西沽之战三第25节 招商会一第5章 战后第一节军事观察员的结论第3节 周毅一第12节 整编与任命第13节 俄国战略第4节 上海第17节 龙杨会第6节 破庄六第38节 山东提督第2节 喀山一第17节 再战李纯六第20节 军委会第16节 逆袭一第34节 初会陈超二第5节 北满十八镇第17节 整编前后七第6章 出巡第一节济南第21节 曹锟的报告第27节 招商会三第26节 招商会二第23节 沂州遇伏三第2节 陛辞第8节 奉天第12节 政治版第14节 根据地的变迁二第9节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7节 初识方声远一第17节 再战李纯六第27节 变化三第6节 随营军校第2节 陛辞第5章 战后第一节军事观察员的结论第2节 齐河第33节 变化九第9节 彰德秋操五第5节 太原第29节 慈禧对龙谦的态度第5节 德国的条件第22节 波东战役三第13节 新局面一第12节 条件第3章 根据地第一节破庄一第17节 东北局势二第7节 鲁山的思考第23节 沂州遇伏三第3节 初战二第10节 战后三第4节 军方第10章 新时代第一节陈豪的报告第34节 整编一第21节 分地和济贫第20节 北京十第14节 十年盘点一第14节 整编前后四第6节 战与撤第11节 大卫,叛逃第14节 文尼察第9节 天津三第5节 事与愿违第19节 德州之战一第29节 周毅的心思第6节 等待第15节 新局面三第10节 唐绍仪第6节 比武放对第25节 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二第18节 平叛之后第2节 初战一第26节 林家桥战役第5节 彰德秋操一第7章 体制与军衔第2节 陈超的心烦事第8节 欧战结束和远征军回国三第4节 初见李鸿章第2节 抉择第4节 杨士骧示好第21节 司徒均第15节 突围二第3节 失败的偷袭一第3节 端方第23节 赵舒翘的悲哀第9节 国庆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