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节 末日二

在杜三立师向寺内正毅亮出獠牙的同时,高密之战也进入了高潮。这场战斗的主角不是尾随29旅团攻进的孙武师,而是柴守业指挥的第18师。

在望远镜里,柴守业再次看到似曾相识的一幕,潮水般攻上去的部队又如退潮般地被打下来。

这是下午的第三次,也是今天的第七次攻击,均失利了。

“总是这样,一上阵就忘了训练的要领!像一群绵羊一样挤在一起!你的兵是怎么练的?简直丢人!”一向好脾气的柴守业少将早已黑下了脸,再次训斥52旅旅长范超上校,然后“停止攻击,召集营长以上军官开会!”

在高密正南攻击的53旅也一样不顺利,缩进了城内的日军用最短的时间构筑了完善的防御体系,想着一口吞下第3师团的18师碰了钉子,从上午开始的攻击连续失利,东、南两个方向发起攻击的四个团均遭受了重大伤亡。现在,柴师长决定不顾军区的铁令,停止攻击,总结经验后再打。

当然要上报军区呈述理由,封司令治军严,又是在大战中,一顶违抗军令的大帽子扣下来,没有人当得起。

一刻钟后,军区的回电到了,“日军善守,应充分利用地形、火力,发扬我军土工作业之优势,耐心歼敌。”

落款是封国柱。

既然要求耐心歼敌,停止进攻总结经验就是允许的了。高密城内及北郊盘踞着至少一万七八千日本鬼子。一口气歼灭的希望本来就渺茫。

18师军事会议进行了两个半小时,旅团长们将部队交给了参谋长,来师部就全天攻击失利认真分析了原因。找出了一堆共性的问题,步炮协同不好,炮兵没有集中使用,选择突破口不当,攻击队形过于密集未体现训练成果……都是确实存在的问题,旅团长们没有指责师里的命令不合理,而是立足自己找原因。最后一致认为今天不能打了。需要调整部署,连夜侦察。重新选择突破方向并集中炮兵于新的突破口。

柴守业同意了。对着十几名部下,柴少将做了自我批评,“刚才大家讲的很好。导致进攻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轻敌了,根子在师部。在我这个师长!总想着迅速突进去解决敌人,这是问题的根本。为此,我负完全责任。封司令已有明确指示,要总结教训,利用我军土工作业之优势发动攻击,算是替我们开了药方。今晚各自回去调整,上报新的进攻方案报我批准。另外,要防止鬼子反扑,大家已经知道了。1师已经在胶县方向动手了,鬼子向东突围的可能性很大,阻击线的构筑要加强。进攻不能忘了防守。明天师部将派人检查各部的筑工情况。注意激励士气,及时统计那些表现优异的官兵上报师政治部。”

旅团长们离开后,柴守业对着地图想了一下,命令通讯主任给14师发报,“请孙武将军来此商议军情。”

他觉得需要跟14师进一步协调步伐了。

18师是建国后组建的新师,成立于江西南昌。兵员多是江西子弟。团长以上军官是从老部队调入的。比如师长柴守业就是以第2师5旅旅长调任18师师长的。但营长以下军官大多毕业于济南、保定、黄埔等军校,其中大半没有参加过反清战争。

担负如此重大的任务对于第18师是一个考验。也考校着封国柱的决心。出于对柴守业的信任,封国柱将出击高密合围第3师团的重任交给了18师这个新师。

柴守业跟2师师长韩子英一样,都是西沽之战投靠蒙山军的。西沽之战是蒙山军建军史上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战斗,因为这个履历,韩子英、柴守业都得到了龙谦的重用,也获得了如王明远、鲁山、封国柱、叶延冰等蒙山军元老的认可。柴守业曾长期在封国柱手下任职,封国柱对柴守业的品行能力都有很高的评价。

第18师在7月份开始集结,补充兵员,对外对下的宣传是参加演习,但旅长以上高级将领都清楚,他们此去北方是要跟日本开战了!

部队沿津浦路北上济南,在济南补充了火炮和枪械,特别是轻机枪,都是刚从生产线产出的。一面磨合,一面隐蔽东进,按照中央军区的开进命令,于9月中旬秘密集结于安丘一带整训。国会国防委员会委员李烈钧曾来安丘视察慰问了18师部队,鼓励这支江西子弟兵向第6师等老部队学习,奋勇杀敌,为江西父老争光。自柴守业之下,很多军官怀疑日本是否敢入侵青岛,但事实证实了总部的判断,仗打起来了。

18师一直隐蔽待命着。直到反击令下达,18师顺利穿插,割裂了第3师团退往胶县的道路,从南、东两面对第3师团构成了包围圈的一半,另一半则由14师完成。

歼灭第3师团的使命就落在了这两个乙种师身上。就兵力而言,中方占据绝对优势。第3师团只有三个野战联队(第6联队被调出了),而且经过十几天的战斗消耗,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马(实际肯定不到了),而华军方面,仅18师就26000人,而且还有一个经过补充的14师呢。但装备的优势却不是很大,因为是乙种师,新式步枪尚未配备,新式重机枪就更轮不着了。大口径(75mm以上)火炮的数量甚至不如第3师团,只有轻机枪和迫击炮这两种支撑国防军步兵战术的利器算是一个优势。

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是18师,包括14师,新兵的比例都太高了。

14师未达成对第3师团的分割。孙武少将本想将29旅团与师团部隔开的。分割是歼灭的前提,也是最有利的前提。41旅的穿插行动失败,29旅团迅速南撤与师团部、第5旅团部及第18联队在高密会合了。师团部缩进了高密县城,29旅团驻守城北,在仙波太郎中将的指挥下迅速完成了防御体系的构筑,挡住了华军预料之中的猛攻。

因18师顺利穿插成功将第3师团合围的封国柱上将大喜过望,当即来电嘉奖18师,并指令柴守业统一指挥18、14两师,用迅猛的攻击全歼第3师团!

但仓促发起的攻击却失败了。近第52旅一天的攻击就付出了800余伤亡。第14师对29旅团的攻击也不顺利。于是,柴守业请孙武来他的指挥所。当面研究对高密之敌的歼灭方案。

晚上十点,孙武来到了柴守业的师部。

“真是不好意思,让你淋雨了。”柴守业接到报告,迎出院外。握住了孙武的手。

“柴师长啊,”孙武打量着柴守业,他在之前并未见过此人,“你是封司令指定的前敌指挥官,你下令了,我岂敢怠慢?”

“客气了,快请屋里坐!”柴守业拉着孙武进屋,对自己的警卫说,“快给孙将军找一身干净的军服来。”

“不用不用。”暗夜里。柴守业看不清孙武的表情。论在国防军的资历,柴守业不如孙武,但如论蒙山军的资历。孙武就万万比不上柴守业了。

似乎孙武对由柴师长指挥有些意见呢……跟在后面的18师参谋长想。

从黄昏就开始落雨,现在下的更大了。

“打了一天,白白损失了上千人,连一块关键阵地都没啃下来,真是窝囊,真是笨。如果龙司令在这里。我一定被骂的狗血喷头。”柴守业指着地图,“这样不行。要换个办法。所以请您来商议一下。封司令每隔三个小时就来电询问战况,我实在是离不开。”顾不上寒暄,柴守业直奔主题。

谈到战局,孙武一脸凝重,“我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这股日军很顽强,如果硬啃下来,损失不会小。我觉得,如果可以,我们采取围困战术未尝不可。”

“嗯,嗯,但上面的命令要我们尽快吃掉这股敌人。”

“这股敌人?”孙武的眉毛一扬,“这股敌人是一个师团部,两个旅团部,三个步兵联队,还有完整的炮兵、工兵、辎重兵,总兵力不会少于16000人!但他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补给困难!这点已经多方证实了。所以,围困才是好办法。”

“嗯,如果他们突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柴守业抬起头,“孙师长,您认为日本人会突围吗?”

“会!绝对会。所以,现在最当紧的不是攻击,而是防御。决不能让第3师团从你我的手掌中溜掉。”

这也是柴守业深为担心的,所以他每旅留了一个主力团一直未用,“哪个方向更可能呢?”

“你这边的可能性更大。要知道,1师已经逼近胶县了,那里是寺内的总司令部!”

“要给封司令建议,你我联名建议转入围困并粉碎日军的突围。”

“可以,我已经给军区去电了,但没有回复。”

柴守业有些不痛快,但没有表现出来,转脸对参谋长说,“按照孙师长的意见,立即草拟给司令部的报告。”说罢对孙武说,“你还没吃饭吧?你瞧我这粗心。”

“路上啃了点干粮,如果有热汤就来一点。”

ωwш¸ ttκa n¸ ¢O

“快去安排。”柴守业对一个参谋吩咐道,然后对孙武做了个坐的手势,“孙师长,你觉得这一仗还要打多久?”

“赢是赢定了,但还需要一段时间。日本人被我们包围在三个不相联系的圈圈里,以日本人的顽强,就算断粮,不是还有战马驮马吗?不至于马上崩溃的。再说,日本国内肯定要想办法救援的。”

“那就来吧,如果他们不死心的话。”柴守业本来轻松的心情又紧张起来,“听说你去过日本,你觉得他们还会派几个师团来?那样会不会导致与日本的全面战争?比如。他们的海军攻击上海或者南京?”

“有可能。不过也没什么,至于日本人派多少援军,我可不是他们的参谋总长。”孙武笑笑,“柴师长,你是总统的老部下了,你没有觉得总统对大势的把握简直神乎其技吗?上面有总统拿总,我们这些拿枪的按照命令打就是了。就算日本人再动员两三个师团也无济于事了,难道我们不会动员吗?”孙武肃容道,“这一仗打赢了。将给我们赢得几十年的和平。自从日本崛起,我们就开始倒霉了。现在总算出了口恶气!可惜将胶东也打烂了。”

“好在山东核心未损。”

“那也可惜了,光是安置战区百姓返回家园就费劲了,高密以北,几乎看不到一座完好的村庄了。”

“狗东西!”柴守业想起政治部收集的那些关于日军祸害百姓的报告。忍不住骂了一句。

18师参谋长拟好了给军区的请示电,柴守业示意先给孙武看,然后自己仔细审阅后签了名字。孙武在柴守业签名的下方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炊事兵端来了热汤和饭菜。

“好吧,咱们一面吃,一面等。”柴守业站起来,“给两个旅长发电报,要他们严密防备日军可能的突围。”

“我就不等了吧?司令部要顾及好几个战场呢。有指示你转发就是。”

孙武饭后返回了自己的部队,柴守业没有睡觉,而是去了156团检查工事了。淅淅沥沥的秋雨中,工兵正在摸黑加固着该团的第二线阵地。既要防御又想着进攻,部队的配置确实有问题。

凌晨1点。参谋主任拿着薛晓才参谋长签发的电报找到了他。

“根据情况综合判断,日军有向胶县方向突围的意图,固守防线,绝不准放走一个敌人。”

电报很简单。印证了孙武的看法。

柴守业不知道,总统及司徒总长再次抵达济南了,研究战局后决定先吃掉18师团被围部队。其余包围圈暂缓攻击。

目前的焦点不在高密方向,而在胶县及胶南。总统及总部首长的目光都投向那边了。

第二天,日军果然向52旅阵地发起了反击,两次试探性的攻击后,第3师团将突围方向对准了52旅155团阵地。第3师团的炮兵都使用在这个方向了,52旅阵地落单如雨,连旅部都中了一发重弹,好在旅长和旅参谋长都下到团级督战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柴守业亲自掌握了52旅的总预备队154团在手里,没有他的命令不准使用该团一兵一卒。18师炮兵也调到了这个方向,拼命拦阻日军越来越疯狂的进攻。

中午时候,52旅155团2营阵地被突破,约一个大队的日军涌进了突破口,52旅将旅警卫营调上去反击,却未能封闭突破口。突破口两翼阵地开始动摇,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逃兵。范超准将闻报大怒,立即派出了督战队,就地枪决逃兵以震慑那些第一次见血的新兵们。18师毕竟是一支组建不久的新部队,缺乏老部队那种坚忍不拔的意志。范旅长的督战并未挽救155团的战线,更多的日军压向了155团,导致了该团展现的崩溃。冷静审视局势后,柴守业少将派出154团1营接应155团退入第二道防线,由154团换下了155团。由于155团阵地的失守,导致156团也不得不撤退到第二道防线。

封国柱上将在接到18师战报后,严厉斥责了52旅,命令柴守业将预备力量投入到52旅方向,并下令14师以强有力的攻击牵制日军以减轻18师的压力。

柴守业接电后下令就地枪决丢失阵地的155团2营营长。亲临154团坐镇,154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顽强击退了日军对第二道阵地的反复冲锋。柴守业将师警卫营捏在手里,随时准备反击出现的危机,战至天黑,日军的进攻终于被遏止了。()

第36节 大势五第5节 杨度第1章 黑沟台会战第一节南满支队一第12节 再会陈超二第5节 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四第7节 这一仗一第23节 北京十三第2章 小人物第一节郑婵第12节 回国三第24节 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一第19节 袁世凯的盘算第5节 洹上第3章 太原第一节救驾第11节 封国柱第35节 整编二第7章 第一节北进第34节 整编一第15节 王月蝉与郑婵二第11节 封国柱第4节 破庄四第21节 外交第13节 德军的计划第29节 战长沙二第12节 整编前后二第35节 整编二第32节 沂州一第4章 关东风云第一节伏击第7节 鲁山的思考第16节 提亲第8节 争夺山东之试探二第34节 整编一第18节 牺牲二第10节 彰德秋操六第24节 灵山之战一第15节 同盟会分裂第3节 立宪之争第19节 北京九第16节 平叛六第30节 战长沙三第4节 南京一第20节 范德平第12节 北京二第19节 整编前后九第31节 锦州之战第8节 奉天第27节 变化三第14节 于右任第7节 繁杂的头绪一第5节 大俄罗斯国第15节 末日二第11节 这一仗五第10节 兖州行四第34节 新厂第25节 宁时俊二第2节 军歌嘹亮二第8节 湖北第18节 荣军农场第8节 繁杂的头绪二第25节 俘虏们二第13节 俄国战略第43节 莫理循的报告第30节 情报处一第18节 东北局势三第9节 千里进军二第12节 军规一第20节 陈超眼中的龙谦二第27节 爱国者联盟第8节 繁杂的头绪二第13节 缴获与奖赏第4节 各方第9节 晋衔与调职第20节 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三第16节 整编前后六第7节 繁杂的头绪一第23节 贪腐案二第18节 王士珍二第35节 大势四第8节 繁杂的头绪二第20节 秋瑾一第16节 末日三第15节 演习第19节 整编前后九第8节 人才第22节 沂州遇伏二第17节 逆袭二第1章 蒙山贼第一节曹锟进剿第9节 危机与变局一第10节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2节 分歧第8节 湖北第4节 从白岭支队到南满支队三第38节 山东提督第20节 建设根据地的措施三第19节 龙谦的练兵之道四第2节 坦克第6节 破庄六第14节 新局面二第8节 胶县之败第4节 初见李鸿章第25节 重组预备役及整顿巡防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