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请托

我心下愕然:有什么话要把安童支开再说?但见真金神色严肃,也不好拒绝,强打起精神,跟着他一路走回毡帐里。

我们兄妹二人隔案坐定。酒劲袭人,我思绪迷蒙,不由得用手撑住额头。真金见状,皱眉道:“以你的身子骨,喝酒怎么不知节制?”随即命女孩儿去拿醒酒汤。

我赧然一笑,用手轻轻揉着太阳穴:“脱脱真因她们强灌我喝酒,不忍拂了大家兴致,情绪到了,便多喝了几杯……”

真金见我乖乖地解释认错,没好气地冷哼一声,用手指扣了扣案几:“别让我再看到下次!”

不多时,女孩儿即端来了梅子汤。我小口饮下,缓了一会儿,脑中昏胀的感觉稍稍消散,眼神也不再涣散,真金方才开口:“察苏,作为兄长,有一事我不得不提醒你……”

他话语间颇见踌躇,我心下疑惑,道:“哥哥请讲。”

“你和安童,虽为兄妹,可一为公主,一为丞相,且都已婚配,身份有别,私下里还需避讳些……否则,于你们二人声名多有妨碍。若是有小人存心诬陷,安童怕是百口莫辩。”

“哥哥这是看到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我不禁冷笑,把杯盏戳在案上,“我身为公主,礼义廉耻也是懂的,还不至轻贱到这个地步。哥哥今晚若旨在告诫,察苏懂了!”

说罢,我立时起身,欲逞性离去。

“察苏!”真金皱眉低斥,拂去温和的态度,主君威势立显,我竟不由自主地驻足,听他又道,“想不到你如今愈发任性!为兄只是善意提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何必曲解至此?”

我犹疑片刻,还是老老实实坐回原处。对面毕竟是未来的天子,怠慢不得。

“哥哥有话,还请直说。自我回来,你们说话为何都这般隐晦?妹妹愚钝,听不明白。”

真金听了,不怒反笑,双臂撑在案几上,身体稍稍前倾,眉间的蓬蓬怒意也慢慢消散:“诸公主中,也唯有你这般逞性,这脾气到底被谁惯出来的?”

我撇撇嘴,扭头看向别处,不回话。他皱眉笑笑,无奈道:“好了!刚才的话就当没说。我问你,父皇可找你问话了?”

“哥哥倒是消息灵通!”我不禁挑眉,目光带着几分质询。

“马可送回皇孙时,说在父皇那里见到你了,我自然就知晓了。”真金淡淡解释道,很快便切入正题,“父皇下一步的打算,便是渡江平宋了。”

“这一点谁都明白,哥哥想问的又是什么?”

他的心思被我猜得,一时显得被动,言语间也谨慎几分:“选将的事,父皇有无提及?”

“……”我并未想过这个问题,“我不通晓军事,父皇自不会就此问我。哥哥似乎知道些什么……”

“对宋的决战关系甚大,非一重臣总兵不可。史天泽、姚枢等力荐安童、伯颜为将;帝师八思巴则荐举伯颜……”

我微微一惊,一时未想过这种局面:若是安童南下为将,日后史书又会如何书写呢?

心念一时如浪迭起,短短一刻间,便有无数可能的结果在脑海中闪现。史书上,平宋的将帅究竟何人,我竟不知,以至于现在迷茫不已。咬咬嘴唇,心思反复了几番,私念终是占了上风。

“哥哥的意思是……”我没急于表态,小心试探了一句。

“安童和阿合马素来不合,若拜安童为将,我担心那奸人在朝中作梗,军需上稍做手脚,便可遥制前线……若是功败垂成,陛下归咎于安童,他日后在朝堂又如何立足?如此,怕是无人能制衡阿合马!”

他首先顾虑的竟是党争,我暗暗一叹:这朝堂之上,又有几人光明磊落,全无私心呢?

思忖片刻,我才道:“伯颜少时即随旭烈兀大王西征,毕竟亲临战场,熟悉军务。在中书省为相几载,多谋善断,朝臣无不望服,后又出任同知枢密院事,参预军机,对此父皇怕是早有布局。至于安童……”我踌躇片刻,“他虽在怯薛当值,却并无统兵经验。伯颜又较他年长十岁有余,论眼界资历也更胜一筹……”

说到私心,我也概莫能外。对于真金,也只吐露部分想法,另一半隐忧却深埋心底。若是这个朝代在后世注定背负污名,我不想他被推上风口浪尖,身后也不得安生。我宁愿他隐匿于史书,寂然无名。

“你的想法,我已明白。若是父皇垂询,还请妹妹坚持己见。”真金微微一笑,一颗心终于安定下来。

我垂眸把玩着桌上杯盏,微微一哂:“哥哥未免抬举我了,我在父皇心中又有几分分量?哥哥有心,向陛下直抒己见,不是更好?”

他被我看得通透,又是一阵困窘,只得耐心解释:“妹妹不知我的难处。我虽担着中书令和枢密使的头衔,但朝中大事,哪敢擅自插手?储君的位子,我是如坐针毡。妹妹归朝不久,与朝臣素无交结,言行中正无私,不惹嫌疑。妹妹来劝言陛下,最是合意。为了免遭父皇猜忌,我无法出头,此事还需妹妹助力。”

他的态度明朗而坦诚,我心中稍觉舒坦。细细思想,真金所言不无道理。先前未封太子之时,真金便绝少去中书听政。如今身为储副,更是谦抑逊让,毫无干政之事。平日交结之人,也多为儒士清流。况且,国朝政事,先是上达天听,待皇帝裁决后,才启白太子。忽必烈精明专断,真金纵有异议,又何敢言明?至于他厌恶阿合马,是多年以来朝野皆知的事,也不算触犯禁忌。

权衡利弊之后,我方才点头:“哥哥勿忧。父皇但有询问,我便如此回话,必不会贻误大事。”

真金得我保证,方一展愁容,竟向我拱手致谢:“我替苍生谢过妹妹,”又道,“兄长还有一事,想听听妹妹看法。妹妹可知悉日本国事?”

我摇摇头,不禁凝神,正襟危坐,听他把这岛国与元廷的宿怨一一道来。

*

巡幸队伍从榆林驿停驻三日,又是一路北上,先后至怀来、云州等地,又经察罕淖尔,在当地行宫驻跸五日。停驻的日子里,皇帝果然召集重臣商议选将一事。大臣们所举人选,无非安童、伯颜二人,问及真金,也答宜选安童、伯颜为将。私下里问我时,我自是直言伯颜堪当大任。忽必烈素来谨慎,一时犹疑不定,便又召术士田忠良占卜,结果却是伯颜合乎吉卦。如此,选将一事终是尘埃落定,接下来便是发布檄文择日出征。

至于对日本事宜,自真金言及,我一直挂怀于心。自忽必烈即位,便多次试图同日本交通往来。然而,落花有心,流水无意。对于元廷使者,日本国主从未正式接见,也毫无朝觐归附之意。及至忽必烈派遣高丽官员赵良弼出使,不仅无果,使者反被扣押。日本的无礼举动,终是触怒了蒙古皇帝。听真金的意思,忽必烈近来似有对日用兵的打算。

带着疑虑,我跟着队伍继续北上,及至沙岭,终于望见了上都的影子。不等天子驾临陪都,便有守土官先来迎驾,一同前来的人中,竟有高丽世子王愖。

周边小国中,高丽的态度可谓忠心。元廷势力虽深入高丽王庭,却曾帮高丽王铲除权臣,稳固根基。高丽王王禃揣度情势,主动归附元廷,岁岁朝觐,派世子入朝为质,甚至多次求娶公主。起初,忽必烈念高丽局势未定,并未允准。而今王氏政权日渐稳定,皇帝的意思也有松动,准备下降的公主,大抵是忽都鲁揭里迷失。

世子亲自敬酒恭迎,忽必烈也给足了面子。接过酒杯,在马上接过略略饮了一口。待宿卫扶他下马,执起王愖的手亲切问候:“你父亲近来可好?朝中一切安否?”

待世子抬头,我才看清他的相貌,不由微微一惊:出身王室的人,自有一番华贵雅致,但年纪却着实不小,足有三十六七。我心头盘算着:忽都鲁揭里迷失而今才十六岁,与他婚配岂不委屈?

世子小心扶着皇帝手臂,听皇帝问话,竟面露哀伤:“父王自年后便一病不起,本想亲自来朝拜见陛下,奈何难以成行。王愖不得不代为朝觐。至于朝事,一切安稳,有劳陛下挂心。”

忽必烈轻轻一叹,抚慰了几句,又道:“朕会派回回医官亲去探诊,世子无需太过忧虑。”

王愖闻言,心下感动,泫然落泪:“臣代父汗谢陛下厚恩,高丽王氏敢不为陛下尽忠竭力?”

这番表白可谓诚挚,忽必烈听了,略略一笑,摆手道:“你父亲也是一国之主,谈何尽忠?惟愿两国世为友邦,同舟共济。”他说着,忽又想到什么,愤然道,“不似日本弹丸小国,狂悖无礼,竟敢扣押我大朝使臣!”

王愖似有所触动,又不禁落泪:“可叹赵良弼先生,年逾古稀,却被羁押异国,不得安稳……”

忽必烈默默看了王愖一阵,似在盘算什么,而后沉沉开口:“朕尝闻日本金银遍地,矿产富足;又于博多城同宋国贸易往来,两国皆获利颇丰。今岁朕欲兴师江南,日本不除,宋国海上利源不断,于我军不利。且日本欺我日久,朕含容有时,如鲠在喉,终不能忍!”(1)

我心下一震,果然不出真金所料:忽必烈用兵日本的意图已经明朗。他未向我透露此事,却公然对高丽世子表明态度,可见心意已决。然而南北两线同时用兵,不知钱粮可堪支撑?

王愖却无诸多忧虑,似是已得国王授意,慨然道:“陛下若举大事,我国虽小,愿尽绵薄之力,舟师船工尽由陛下差遣!”

他主动效忠,忽必烈没有拒绝的道理:“如此,监造战船,还需国王和世子费心督导。事若有成,你便来迎娶公主罢。”

王愖闻言,一时愣怔,而后才恍悟过来,欣然叩拜谢恩:“陛下圣恩浩荡,臣等必竭尽全力以报厚恩!”

忽必烈看着未来的女婿,笑着扬扬手:“起来罢!”

第214章 雅集第126章 诚意第106章 柔情第74章 漕渠第224章 慷慨第36章 听学第179章 献艺第55章 归降第160章 说服第98章 居心第233章 公平第186章 请托第89章 奏对第158章 决战第226章 观望第99章 求情第109章 荣辱第225章 梦醒第109章 荣辱第151章 分裂第167章 劝进第191章 斗茶第47章 学堂第192章 伴读第56章 心事第211章 唬吓第120章 学字第77章 问道第179章 献艺第73章 征询第65章 剖白第45章 雷雨第44章 看戏第49章 婚礼第205章 建言第195章 痛打第40章 比试第28章 局势第99章 求情第199章 分别第76章 亲近第74章 漕渠第245章 激战第70章 要挟第79章 指婚第72章 转变第1章 莽原第166章 路学第221章 春光第214章 雅集第67章 委命第155章 侦骑第92章 圆议第208章 立誓第96章 讨价第170章 账务第147章 首战第69章 国事第206章 秋山第153章 生机第107章 失信第149章 不满第22章 出征第112章 请罪第189章 讨好第246章 夜袭第160章 说服第234章 严惩第7章 议事第142章 对策第39章 凯旋第65章 剖白第90章 纠偏第235章 表章第80章 逼婚第104章 争执第14章 点兵第222章 引荐第74章 漕渠第245章 激战第227章 责难第163章 大都第55章 归降第214章 雅集第125章 重逢第27章 北返第24章 过年第7章 议事第140章 求助第37章 钞法第166章 路学第110章 孽子第16章 出逃第161章 践诺第67章 委命第170章 账务第4章 怀疑第249章 春草第234章 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