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没有停止过攻台的准备工作,自从停火以来,军需生产只增不减,部队也加紧训练。目前唯一缺少是一名率军攻台的大将军。晋升俞登为上将除了奖励其功劳之外,还有提高他的资历,以便让他接手解放台湾的任务。攻台一事,派一个中将显然存在某些不足,派个上将才合适。上将之中,有能力率军攻台之者不过几人,总参谋长徐新跃,沈阳军区司令员洪察,原攻台总指挥杨国雄,现在杨国雄已辞职,洪察坐镇东北绝对不能调,东北方面的担子也不轻,徐新跃为总参谋长派不下去。除此之外,俞登是最佳候选人。

国庆活动一结束,俞登即赶到南京上任,与杨国雄顺利完成了工作交接后,他即着手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了解部队的情况。先看一看有关的统计报表,再找各部门负责人谈一谈,最后下部队实地考察一下。

南京军区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已经成为一个新习惯,目的是发现与解决问题。俞登到任后,即视察了10月份的南京军区的演习。

对于军事演习的结果,俞登非常满意,可是演习的总结会上,他的脸上显现出一股焦虑之色,一副忧心重重的样子,他的焦虑之色不能不引起注意,尤其是在这个时候,马上就要开战!对此杨国雄非常不解,杨国雄虽辞去司令员一职,但经过大家的一再要求,他同意出任政委一职。

于是杨国雄会后问道:“有什么问题吗?我看部队的情况很不错!”

“我不是担心自己的部队不行,而是对如何完成任务心里没底。”

“为什么?”

“面对一支拥有200万军队的对手,我想谁也不会感到轻松。”

“台湾军队号称200万,实际上不过90万。”

“目前是只有90万,可是台湾拥有宠大的后备军,经过战争动员之后,将军队总员额扩充到200万人不成问题。”

这时杨国雄反问道:“可是你手中也不是没有一兵一卒吧?”是的,出于攻台的需要,参战的部队远远超出南京军区的范围,陆军的第1、31、42、41集团军和正在南调的第50集团军;空军的第15空降军、第2、3、4航空兵师等都是解放军的绝对主力,海军则有整个东海舰队,再加上北海与南海舰队的精锐舰艇。经过休整补充之后,各部队的战损已补充完毕,实力较之于战前有过而无不及之。

“我手中的兵力是不少,如果再加上第50集团军,那我将如虎添冀。可问题要是消灭对面的200万敌人,我军需要投入的兵力在100万左右,投入如此之多的部队不成问题,然而如何才可将这些部队安全运过台湾海峡?如何保证这100万人的物资供应也是问题,可以后勤问题是我最头涌的问题。”

“渡海作战确实是问题,台湾海峡不是长江、黄河,渡过不去不容易!中国海军还是一支防御性的海军,缺少足够的登陆舰与运输舰,不过我们已研究出解决之法,那就是征用民船,战时将有数以万计的民用船只运送部队。”

“还有卸载问题,每天要卸载的人员与物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而敌人又不会留下一个可用的港口。”

“这方面的问题正在研究之中,相信很快就会有解决之法。”

“是的,我也想信所有问题可以解决;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解决办法的。真正让人头痛的是美国人,要时刻防着美国人,我无法确定美军是否会出兵?何时出兵?投入多少兵力?投入到那?”

“美国人还想干涉吗?美国国内的反战力量可不小的。”

“这只是表面的东西。二战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国内的反战之声极盛,可是珍珠港事件一发生,美国人一下子便换了个个,反战之声绝迹。一旦美国人的战争热情被激发,那么以中国目前的实力根本很难对付。”

“是的,这让想起几十年前的朝鲜战争时美国人的表现,前一天还士气高涨的进攻,战斗一失利马上就气馁,上百美军竟会被十几个步兵追赶,可是后天又牛气冲天地主动进攻。确的无法确定美国人会不会出兵,看来我们必须速战速决,抢在美国人出手之前解决问题。”

“正因此我有点耽心,面对的问题太难了!我东南沿海地区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损失不起,如果美军来一次两栖登陆,那就更麻烦了。因此要于沿海地区布置一定的防御力量,那么能投入台湾的部队就要减少,如果美军不登陆,也不攻击我沿海地区,那准备好的防御白等了!”

“如果再等几年解散台湾,也许会更容易一些,必竟那时我们会准备的更充分一些。”

俞登认真的说道:“困难再大也不能再等了,已经没有时间了,形势已不允许再等!”

杨国雄也认真的回答道:“是的,攻台战役不能再拖下去,越快越好,你的意思是何时?”

“原定计划是11月,我看急了一点,推迟到12月份吧!那时第50集团军也可以准备好投入战斗,有了他们,不仅胜算可以更加大一些,作战计划也可以更灵活一点。其实最需要的东西是一份好的作战计划,别看各式各样的作战计划堆积如山,可是没有一个可行的。”

“知道,我正为这事头痛!你有什么好想法?”

“没有!这好象是你的事,不是吗?”

杨国雄又问道:“你想过没有,我们要以什么借口开战?如果没有好的借口,可不利于我正义之师之形象。”

“当然要名正言顺的开战,绝对有必要制造一个借口,不过这好象不是我的特长?”

“也不是我的特长!而且台湾方面也明白这一点,正尽可能的避免给我们以口实!”

“制造借口还不容易?只不过这不是你我的特长?”

“你知道那有这方面的人才?”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成问题,需要借口就会有借口。现在最重要的事是制定一个可行的作战计划?”

第50集团军由朝鲜回国后,立即南下南京军区。该集团军刚抵达,即接到参加11月份军区大演习的命令。由于这可能是出兵之前的最后一次大演习,因此此次演习非常受重视,除俞登等人亲自参与,解放军总参谋部也派了不少人前来,一时间演习现场将星云集。

演习计划中第50集团军充当攻方,第1集团军担任守方。

演习仅进行了18个小时,第1集团军军长慕容兵卒就气急败坏的一边叫着:“这仗没法打下去了!”一边冲进了演习指挥部,原来非常简单:第1集团军精心组织的防线被对手轻松撕开,胜负已成定局。不过他的举动令众人吃惊不小,第1集团军也是一支精锐部队,尤其是经过近期的整训之后,该军的战斗力不容小看。第50集团军也不白给的,该军是中国第一支空中突击军,人员与装备水平绝不逊于第1集团军。对抗开始前,许多人认为:如此两个对手将决定这场对抗将出现势均力敌的局面,谁也无法轻松取胜,然而事实与人们想象的出入太大。

“不公平?”杨国雄问道,“为什么你认为不公平?”

“他们竟集中100多架直升机依次突击我军后方几个连级单位防守的阵地,这几个阵地一丢失,我方前沿阵地就被断绝了后勤供应,自然正面防线被轻易突破。”

“你的防线根本阻挡不了直升机群的攻击。”俞登插话道,“你防守的是一个宽大的正面,预备队机动能力不足,只要卡住你后方的交通要道,你就不可能在突破口上迅速调集足够的反击力量。”

“正是这样,我是守方,而对手则可以随意选择突破口。我也知道现代战争不分前方后方,但我不可能处处都布置重兵把守,谁也没有那么多兵力。”慕容兵卒回答道,他的确已经考虑到对方会突入防线纵深去占领那几个阵地,而且为防止意外,已保留了强大的预备队。“但是,”他又继续说道,“被对方占领的那几个阵地控制着我的交通线,我的部队只有地面机动能力,我必须夺回后预备队才能增援一线。可是等我好不容易夺回阵地,对方已经投入重兵巩固了突破口。”

这时杨国雄问道:“那么你认为最好的解决之法是?”

“我需要足够的直升机,攻击直升机,以直升机对直升机,将突入我纵深的敌直升机群消灭或驱逐,即便敌步兵能机降占领某些阵地也不会非常严重,失去后援的敌人容易对付。其实当直升机群快速切入我防御纵深,并机降占领几个阵地时,我就发现形势不妙。”

“是的,应该为各部队都配置足够数量的空战直升机。”俞登表示同意的说道,其实这本是他的理论中的一部分,接着几人又讨论一些有关的问题,为了能让演习继续下去,他们不得不对演习进行了一些改动。

在俞登的提议下,众人决定到现场去看一看,于是众人在他的率领下出来了,慕容兵卒也跟着来了,他想见识一下自己的对手。他们的目的地是薛一卒指挥的3营,该营在今天的演习中有突出的表现,攻占一处重要阵地,并坚守至援军到达。

当他们赶到时,薛一卒等人正在吃饭,已经连续“战斗”了十几个小时,确实需要休息一下,现在吃喝成为第一件大事。上级领导的突然出现,确实让他们有点措手不及,好在,当这时他们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多数人已开始打扫“战场”。经简单的收拾后,总算有了一点接受上级检查的样子,不过情况与其它部队比起来还是差多了,原来薛一卒的作风依然是:只重实际,不重外表。他曾这样说过:“除了让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之外的问题都不是我关心的事!”他从不自已过问营区内的卫生情况,认为那是卫生值日人员的事,也不过问官兵的个人卫生问题,认为那是个人问题,他只关心他的部下将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我们随时处于战斗之中!”这是他要求他的每一个部下时刻注意的问题,这一政策将3营训练成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营,也成了形象最差的一个营,卫生检查没有一次通过的,可是该营从没有因此受过处分,这当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意见,为此副军长项佳批复道:“只要你们能在对抗演习中击败他们,那么我也可以对你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惜还没有人能击败3营。

“你们今天干的不错!”俞登只提3营在演习中的表现,毫不计较这里环境的“恶劣”,因为他已经见识过。

“就这样也能打败我们?”一旁的慕容兵卒有点不服气的问道,他怎么也不相信,一支看上去不怎么样的部队竟让他吃尽苦头,第1集团军的反击部队根本无法从该营手中将阵地夺回。

没想到他的话被俞登听道,于是俞登对他说:“那你是只看到外表的一些东西,你来看一看他们的布防情况,还有兵力配置,”这一提示,让他很快有了新的发现,当他走了一圈回来时,“我服了!看上去部队邋邋蹋蹋,但绝对是一支披着羊皮的狼!这个营的装备之精,绝非其他部队可比,兵力好象也比一般部队多,相信他们的人员素质也绝非一般水平。”

“是的,”俞登答道,“这是为配合空中突击战术特别组建的步兵营,全营人员超过1100人,装备也是全军最好的,尤其是他们装备全军最先进的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至少人员素质吗?不要说他们的选拔标准仅次于特种部队,就是提一下他们之中几个人的名子,我想没几个人不知道的。朝鲜战场屡立的战功的薛一卒、钟无影等人就在他们当中”只要是军人,谁没听说过薛一卒、钟无影等人的名子,那可是传奇式的人物。

“看来面对如此对手,我们败的很正常!”慕容兵卒感叹道,“第50集团军无疑将成我军的一个‘杀手锏’,用好‘杀手锏’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关于如何用好这个‘杀手锏’的问题,我想听取一下大家的意见,大家谈一谈吧!”其实这个问题俞登早有充分的考虑过,今天只不过想考一考他的部下。虽然讨论的结果令他非常满意,但他还是忧心重重,这令杨国雄奇怪,乘着大家解散,自由参观的机会,他找了一个机会问他:“你还为何忧心?”

“还不是为了攻台吗?”

“现在好象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知道我军取胜之关键是什么?”

“速战速决!”

“是的,因此给敌人预警的时间越少越好,让敌人没有时间准备。可是我军参战兵力达百万,大规模的行动几乎无法躲过敌人的眼睛。台湾岛距离大陆较远,我登陆部队航渡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必须令敌人对我军的登陆地点发生错误的判断,否则敌人在我军航渡期可以大量预备队投入到我军的登陆地域。”

“你的意思是说如何欺骗对手?让对手无法正确的判断我军的行动!”

“很对,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的动作可以快一点,对手刚发现我们要出手,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的掌头就动了!以一记虚掌让敌人的注意力引走,然后再以实掌击于敌要害!”

“不错!你的话让我有了新的想法!”

正在这时随着门外“报告!”的声音,狄青龙出现在门口,于是杨国雄与俞登结束了谈话。

俞登说道:“欢迎!最新式的数字化指挥系统是不是不错?”

“非常好!不过系统软件的小毛病不少,还要时间加以解决!”

正在这时杨国雄说道:“你们的3营今天的表现真不错,希望你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也与今天一样,甚至更好!”

“是!”狄青龙非常正规的回答,回答声中缺少昔日的自由与散慢,也难怪,这是第一次见面,自然要老实一点。

俞登插言道:“从今天开始,第50集团军所属各部队取消一切休假和休息日,全军全力加紧训练,尤其是是你们,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新式装备配发下来,你们要抓紧时间掌握新装备。我指望着你们能当‘杀手锏’!”

“是!”狄青龙又一次回答道,他们已从俞登的声音中感觉出严肃。

这时杨国雄说道:“你别显得那么紧张,放轻松一点!听说你两个一向不把上级放在眼中,今天怎么规矩起来了?”

俞登又插言道:“他只是表面上紧张一点,其实心理平静的很,属于一肚子花花肠子,好背后下刀子的主!”

“不会吧!”

“你知道吗?”俞登解释道:“你知道当初他们是如何击败第39集团军的吗?不是他们战斗力强,而是他们太了解对手,仅凭侦察兵收集到的少量信息,他们就能算出对手所能采取的行动以及兵力分散情况,然后引导炮兵进行轰击,结果对手没等运动到位就损失惨重,接下来他们不胜也怪!朝鲜战场上那几仗全是偷袭对手。”

然而杨国雄并不同意这一说法,“他们的行为也许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所为,但也许这正是他们可贵之处!”俞登说道:“同意!这也是我将他们找来的原因!”然后转过头对狄青龙说道:“你是军人吗?”

“是!”

“好,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现在有一个任务需要你执行!”

“保证完成任务!”

“不要理解错误,这个任务不是要你要阵杀敌,而是一件并非正人君子所为的事!”

“我不是正人君子,赶非正人君子所为的事再正常不过!”

正在这时杨国雄插言道:“你想那个任务交给他?”

“正是,他是最佳人选!”

这让狄青龙摸不着头脑,于是他道:“到底是什么任职?”

“为我军能名正言顺的进入台北制造一个不可怀疑的借口!”

听闻任务内容后,狄青龙反而显得轻松多了,他问道:“要完成这个任务容易,不过你要给我所需的条件!”

“需要什么给什么,只要你能完成任务!”

“那就看我的吧!”

遗憾的是还没等他们具体讨论细节问题,一个神秘的电话将杨国雄与俞登叫走,电话中说了些什么,除他了们之外无人知道,他们走时只是说有急事,而没有说是谁打来的,其实他们也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事,只知道这是作战值班员打来的电话,一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等赶回指挥所后,他们都点惊讶的有点说不出话来了,原来国家主席李思华与总参谋长徐新跃正在等他们。

“很吃惊吧?为了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我们来前特意未通知你,”李思华首先说道,“先坐下来吧!”他们这才找了个地方坐下。

徐新跃问道:“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吗?”

“为了攻台的事!”

“是的”李思华回答道,“能否解决台湾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命运的大事,为此我决定亲自看一看,顺便问一下,你们有把握了吗?如果你们没有把握,那么作战计划可以推迟执行,能不能在台北过春节并不重要,最多让人说我言而无信,重要的问题是能不能有充分的把握解放台湾。”

短暂的沉默之后,“军事行动不必再推迟!”俞登回答道,“理由?”李思华的提问如条件反射一样提出了。

“我军的准备虽不能说是万无一失,但现在是最佳时机。全军上下士气高涨,唯一的问题是装备差点,不过较之几个月前好了许多。空军的战损已经在上个月补充完毕,陆军与海军则补充了大批新装备。

相比之下,对手虽将军队扩充到100多万,但质量下降,尤其是其空中力量,估计其空中力量仅及战前的一半。官兵素质下降也相当严重,部队普遍缺少训练,士气更低,反战畏战情绪很强。

情报方面,我们也占有优势,潜伏于大陆,尤其是我军内部的敌情报人员已被清除,我们则已在台湾布下发达的情报网。现在我们知道的情况不会比台军参谋部少。

我们的结论是我方实力增强而对手的实力下降了。

台湾民众的心态也对我方有利,台独思想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统一观点,台湾当局正在失去民心。……”

“等一下,”这时李思华突然打断了他的话,“与台湾相比我们在军事方面确有许多优势,台湾当局也确实失去了民心,许多台湾人士已秘密与我联系,要求我军攻台以恢复台湾的正常秩序。现在也确是攻台的最佳时机,我要问的是:如果美国人出兵干涉怎么办?”

“美国人确有出兵的可能!”他回答道,“虽然经济危机把美国人弄得精疲力尽了,我们也在朝鲜狠狠地教训了美国人,但美国人出兵的可能性并没有消除,只不过可能性大大降低了。如果美国人下定干涉的决心,那么问题将变得异常复杂,甚至可发展为世界大战,但是解放台湾已势在必行。现在的问题是中央有没有准备好应对异常复杂局面的出现,如果没有那么应立即放弃军事行动,如果有,那么我以自己的脑袋保证,一定能解放台湾。”

“还有我的脑袋!”一旁的杨国雄也发言了。

“放弃?”李思华反问道,“那么我今天来这是赶什么?我们订购大批军火、储存战备物资、搞内部循环式自由市场经济仅仅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吗?听着,攻台一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功了你们要什么给什么,败了不仅你们的脑袋,还有加上我的脑袋,因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明白!”

“好!我今天来是现场办公,你们还有什么需要我来解决的吗?”

“有,军事行动马上要开始,希望中央能动员舆论工具,为攻台制造出舆论气氛。”

“我还以为是什么大问题,这个好办,回去之后马上办,不,马上去办!还有什么吗?”

“没有了!中央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现在轮到我们了!”

“我等候你们的好消息!”

李思华与徐新跃怀着满意的心情离开了南京,他们急于的返回北京,因为那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

更’多‘小’说,‘尽’在‘星’月‘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