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金门是台湾控制着的少数大陆沿海岛屿之一,与东山、乌丘、马祖等岛屿共同组成了台湾防御的第一条防线,其中尤以金门最大,也最重要。台湾方面深知金门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金门部署有重兵,最多时曾驻扎了10多万兵力,此时的兵力也有4万,还可从当地常住居民中征召后备役人员,海军的一支快艇部队也驻扎于此。可以说金门是一块“硬骨头”,但解放军一定要吃下去。解放军不仅将金门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更是心中永远的“痛”。1950年势如破竹的解放军竟于此吃了大败仗,损兵折将近万人,成建制地损失了几人团,这可是解放军建军以来少有的大败。

当年的朝鲜战争,让中国失去解放台湾的时机,也让一代军人失去了洗刷这一耻辱的机会,时间已经使他们成为老人,失去再次冲上战场的机会,只能坐于电视机前看着孙辈们完成他们的心愿。

新一代中国军人是不会让他们的前辈失望的,为此数以万计的大军正整装待发。为压制金门守军,上千门各型火炮不断地发出声音,到13??晚上,已经连续对金门实施了4次大规模的炮击,其间的零星炮击不计其数。发射的炮弹已经无法计算了,多得以至一位参加过58年金门炮战的老人,“心痛”地责怪道:“这些败家子!炮弹是白来的吗?打起来一点不心痛?”

听闻此言,一位中年人也说道:“我当炮兵那会儿,一年也打不了几发炮弹?真想再当一回炮手,打上几炮,找一找当年的感觉。”

一位年青人也说道:“开炮是什么感觉?真想体验一下!”

这时老人也说道:“我也真想再打几炮,几十年没摸过大炮了,听到炮声,心里真有点痒了!”

似乎许多人都有与此相类似的想法,所以解放军就接到了许多要求到一线参观的请求,。面对这些请求,解放军大都可以一口拒绝,但某些人的请求可不好回绝,最后某干休所的几位老退伍军人的请求被批准了。

于是一个小型团队于13日下午到达了,成员多是当年参加过58年金门炮战的,这次可以说是故地重游。面对着壮观的战斗景象,这些老人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一下感到自已年青了许多。

“小伙子!先休息一下!让我来!”一位老兵向一位正在操作的年轻的炮手下达了“命令”,年轻的炮手面对这位身穿老式军服的老人的命令竟不知如何是好了,他求助似的望向他的班长,可班长也不知如何是好,不得不也求助似的望向连长,可是连长也在头痛。

这位连长可真是头痛了,今天来的这几个老兵都是他们这个炮团的老首长,是他们的老前辈,尤其是发话的那位,是这个团第一任团长。这时陪同这几个老兵前来参观的团长不得不出来解围,可没等他开口,那位老兵就发话了:“儿子!给你老子站一边去,等我打几炮之后再说。”

“爸!你小心一点!”说完,这位团长无奈地退到一边去了。

这下可好了,没人能管了,于是这几个老兵又当了一回兵,找回了当年的感觉。

等这几位老兵炮打够了,这件事才被上报到金门集群司令员李瑞清那了,可李瑞清并没有因此责怪任何人,一来,他没时间去处理,二来,事件已经发生了,现在处理已经晚了,再说,他也不能因此处分退役多年的老兵吧,最后只是告诫部下下次注意,接着就去处理其它事务了,还有许多事等着他。

“就这么点弹药吗?你是怎么负责后勤工作的?”李瑞清大声地向负责后勤工作的马达兴大校问道,这一问让马达兴大校感到非常意外,尤其是看到李瑞清那不太高兴的眼神,于是连忙回答:“弹药数量足够了,而且正在不断运来,有什么问题吗?”

“我需要的是大口径火箭弹,注意是大口径,不是122榴弹。一般火炮的威力根本不足以摧毁敌人的重要工事,只能用大口径火箭炮,可是大口径火箭弹马上就要消耗完了,为什么?”

马达兴大校马上解释道:“不是我不想多弄点,而是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箭炮是近几年才装备部队的,所配用的弹药生产也是同时开始生产的,储备本来就不多。用于摧毁敌人的重要工事所使用的二号弹,产量特别少。”

“那你不想办法从其它地方弄点,我听说军委还一些战略储备,并且就储备在离此不运的仓库里。其它部队不是也装备了大口径火箭炮吗?那也一定配备了一些弹药,你不会去借一点?”

“我也想过,可是我们需要的是二号弹,而军委储备的都是四号弹,我请求过,可军委不同意。也不能从其它部队借,装备了大口径火箭炮的部队基本上都调给我们了,只有沈阳军区还有,可那太远了,而且他们也想向我们借一点。”

“那你还能从什么地方弄点?”

“从军工厂,各生产厂家正全力投入生产。”

“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我能等,敌人能等吗?”

“没有大口径火箭弹也行,我们有大量的122、130、152炮,这些炮非常威力小一点,但弹药非常充足,反正许多炮弹快到期了,不用掉,也要销毁。质量不行,可以用数量来补嘛!”

“反正也没有其它办法了,只有发挥数量的优势了!”

战士们吃了晚饭之后,除了担负战斗执勤任务的之外,早早就纷纷上床睡觉去了,因为他们的确太累了,在一天之中,他们不断地装填、发射、再装填、……,直到炮管热的不能再打时,才会休息一会,一天下来,打了多少发炮弹已经没有一个人有心去统计了,实际上也统计不出来。

这一晚李瑞清也睡的非常香,这也许是由于心情好的缘故。不过第二天早晨起来之后,他的心情可就越来越不好了,不是因为打了败仗,而是出了麻烦事。几位退休的老干部到前线参观,并且亲自发射了数发炮弹的消息被新闻媒介报道之后,引起了许多军人退休干部的“雄心”,于是这些人纷纷与部队联系,要求到前线参观,并且亲自打几炮。人数不是很多,可麻烦不少。从第二天早晨开始,他不得不面对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请求,而且一个比一个不好拒绝,有些人甚至事先没通知一下,就直接到了部队,结果各参战部队的领导们可就头痛了,因为来者是本部队的老首长,老干部,谁也不好拒绝。通过请示之后,攻台总指挥部同意了这些人的请求,于是李瑞清就将这些打发到下边,让那些参谋人员去接待,自己总算可以轻松一下,脱身去处理其它事情去了。可是此例一开,要求参观者不减反增,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新闻记者,原本只有解放军报等几家新闻单位可以到阵地上参观,其它单位的人认为这不公开,于是不得不对新闻记者解禁。可接下要求的人就更多了,于是又放宽各种限制,到最后除限制人数这点之外,基本上取消了全部限制。

可问题还没有解决,因为有人正研究如何利用战争开发旅游资源,虽然要来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那怕是这部分只占全部的极少数,那么总人数也绝对不会少,这可能是由于中国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争了,人们对战争有点陌生了。

于是许多人急忙赶到厦门,来观看战斗的场面,虽然有被流弹击中的可能,但许多人并不在意,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亲眼观看战斗、体验战争的机会,也是考验一个人是否“胆小”的方法,一时间“去厦门观炮战”成了一句口号。

不过这还不是这一天中最让李瑞清头痛的事,最让他头痛的事还是接到了金门守军参谋长杨浦的一封亲笔信。今天早晨,金门守军突然通过广播,提出要派代表来商谈事情,于是一名台军军官将这封信带来了,并亲自交给了李瑞清。

等李瑞清将信看完之后,负责送信的台军军官问道:“我是参谋长杨浦的副官,这次希望回去前,能带走贵方的答复。”

“好的,我马上与上级联系一下,一会就给你答复。”李瑞清说完就离开了,但他并没有马上回来。负责送信的台军军官等了将近2个小时之后,李瑞清才回来了,不过他带回了正式的答复:

“我方同意贵方将金门地区的数万名平居民安全撤走的要求,我方将提供安全保证,为此同意实现金门地区的停火。我方的要求是:停火的时限为72小时,以便贵方撤走人员;停火的规范仅限于金门地区,其它地区不在停火范围之内,具体的停火范围将另行通知;贵方可以使用除作战舰艇之外的任何船只进行运送,不得使用作战舰艇或飞机护航。如果需要我方可提供运输工具。”

“贵方的要求完全可以接受。我代表我的长官感谢你。如果你不反对,我要求立即将消息带回去。”

“你可以随时返回,请代我转告杨浦,停火结束之后,我们战场上见。”

当李瑞清将负责送信的台军军官送走之后,脸上就变成了一副非常忧心的样子,如同打了败仗。看到他这个样子,马达兴大校关切的问道:“出了什么事?”

“你不是也看到了,杨浦派人来送信,要求实现停火,让金门的数万居民撤走,以免受战火之苦。我请示了上级,上级的答复是同意他们的请求。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休息几天了,但也给了敌人时间,这对我们的行动不利,至少拖延了时间。”

“那我们可以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吗?”

“孙子兵法上有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台湾海峡将大陆与台湾分隔开了,而几十年的分裂局面也让两岸的人在心中产生了裂痕,而补上这一裂痕是不能使用武力的。”

当杨浦得到了解放军同意停火之后,立即下令,金门地区的全体居民准备撤出金门,同时派出部队帮助居民搬家,并准备运输工具。

对于此事,吕秀莲虽然对于金门守军司令梓东溪(实际是杨浦的主意)不请示就行动的作法不太高兴,也了解其意图,但还是很乐于接受这一结果。于是当天的台湾新闻媒介可是好一通“吹嘘”,就象取得了某个胜利。

经过紧急动员之后,当天下午,从澎湖列岛出发的第一批接运人员的渔船就到了金门,接着就不断有大量船只前来接送人员。

可是金门的居民并不愿意撤走,许多拒绝离开,可是军方的态度是坚决的,除了自愿留下参与战斗的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必须撤走,对于拒绝撤走的人则实行强制手段。

在要几天之内将金门地区的数万居民撤走,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整个码头显得一片混乱,为此杨浦亲临码头指挥撤离工作时,这时梓东溪也来到了码头,一见面他就问道:“为什么会这么乱?”

“因为需要撤走的人员太多了,其中有人还不想撤走。”杨浦这样简单的回答,并不能让梓东溪感到满意,于是梓东溪又问道:“难道非撤走这些人不可吗?让平民撤走没什么可说的,可为什么还让军中那些不愿打仗的人也撤走?”

“让平民撤走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不能让所有的人都遭受战火之苦。同时我也不需要意志不坚决的人,我们面对的一场恶战,每个人都必须有血战到底的决心。”

“刚刚接到上边的通知,说可以利用撤离人员的机会,给我们运送些兵员和物资,但数量不可能太多,问我们最需要什么?”

“武器弹药岛上的储备足够了,不用运了,最缺的是人,但必须是自愿前来的,不要一个怕死的。”

“好吧,我就这样回复。有些平民自愿要求留下来参加战斗,可他们都缺少训练,最好也让他们撤走吧!”

“不,让他们留下。他们都接受过军事训练,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保卫家园的决心。”

“好的,就按你说的去办!”

居民在撤走的时候被要来带走一切可以带走的东西,不能带走的东西,则被集中存放于几个地下仓库内保存,反正金门空闭着的地下仓库很多,为防止东西丢失,仓库的入口被用混凝土封上了。

经过努力,在停火协议失效之前,除部分自愿要求留下来参加战斗的平民之外,金门已不再有一个居民了,还有数千名官兵自愿撤走,同期秘密增援到金门的有约2000人,都是自愿报名的。金门的守军由战前的4万1千人,下降为3万7千人,不过战斗力增强了,同时收缩了防御,将金门附近小岛屿或岛碓上的驻军全部撤到了大、小金门岛,其中以大金门为防御重点,小金门的驻军则减少至3000人,整个大金门岛已经变成了战场。按杨浦的说法就是:“要于此与共军决战!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沾满鲜血!”

受到金门停火协议的影响,马祖的守军也提出了撤走平民的请求,并得到解放军的同意,于是马祖也实施了平民的撤退工作,只是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