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韩军海军在这一天并没有闲着,当天早晨,一支由多艘战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就沿朝鲜半岛的西海岸线北上,在人民军岸舰导弹射程之外,使用舰舰导弹对人民军的海军基地、岸防阵地等目标实施打击。按一般人的常识,反舰导弹是专门用于攻击军舰的,不过经过对制导系统改进之后,攻击陆上目标的效果也相当不错。只可惜韩舰上的导弹太少,每艘只有8枚反舰导弹,没能给人民军以重创。

北朝鲜海军面对来犯的韩国军舰竟显得无力还击,因为其海军实力远远不及对手。岸炮和岸舰导弹打不着,空军又无力支援,全部空军力量都投入到中部战场,至少作战舰艇,仅有的几艘护卫舰早就躲开了,只有导弹艇、鱼雷艇,还有一些炮艇出来迎战。结果没等靠近,就被对手的舰炮击毁不少,不但没能击退对手,还损失惨重。

北朝鲜海军唯一可与对手相比的是,它拥有的大量潜艇。可潜艇在这时竟无法发挥作用,因为潜艇无法与水面舰艇正面交战。不过正是这些潜艇还是让韩国海军的胜利显得毫无光彩。开战之前,北朝鲜的潜艇就出海了。

开战时,这些潜艇就投入到对韩国的封锁战中。一艘往来于韩国与中东之间的货船首先被击沉,接着一艘韩军驱逐舰因舰员过于大意,没有及时发现潜艇,结果被击沉。韩国的反潜战能力也的确不是吹出来的,一天之内就击沉3艘、俘获1艘潜艇。

当天的战局对韩国来说并不很糟糕,形势还没有失去控制,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糟受了多少损失比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更重要,更不可能与去分析战局,结果大多数韩国人的感觉是“前方失利”,使人们惊慌不以,汉城市内已经出现恐慌,显现出混乱,好在,秩序还能够控制。

精心经营的防线竟在一天之内被打开一个大口子,事实让韩国的将军们重新评估人民军的实力。有人提出南撤的计划,撤到南部地区,等待美国的援助,然后再发动反击。可这个计划不仅被否决了,而且提出者还被朴正富以忧乱军心的犯名抓起来,说要枪毙他。

“你的心情不好吗?”当朴正富的朋友金学诗,也是韩国空军的一名参谋,听到有关的消息之后,亲自前来向朴正富问道。

朴正富回答道:“不!我的心情不错!”

“现在前线危急!有人提出南撤计划并非不可以!”

wωω.тt kΛn.¢ Ο

“不用担心!我们一定给胜了!”

“什么?”

“那我问你,我们的空军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优势,可为什么不能取得中部地区的制空权?甚至还处于被动的地位。”

“敌人不计损失的与我们争夺中部地区的制空权,甚至不顾其它地区。”

“不计一切的进攻的确迫使我们后退了,但我们还没有崩溃。对手已经损失惨重,不说别的,就其空军的损失,我想你比我清楚。”

“那当然,我们的损失还不大,明天取得制空权不成问题。”

“他们用尽了全力,而我们还有劲没用上。”

经过这一番谈论之后,金学诗的信心增加了,可惜还许多事正等着处理,马上就要走,临别之时,他说道:“我想北方最大的错误是,不应主动攻击美军,结果使美国出兵支援我们。”

可朴正富的回答是:“他们没错,如果我军失利,那么美军参战就是早晚的事,所以还是先下手的好。你认为北方把美国人当朋友吗?”

是的,人民军已经用尽了全力。按原计划应由第一梯队打开突破口,接着第二梯队利用这个突破口,向南快速推进,将韩美军分割在几个区域内,最后将被包围的韩美军一一“吃掉”。现在突破口才刚刚打开,而第二梯队的部队已经投入战斗,且损失不小,要完成计预定任务已经不可能,可后继部队还没有赶到战场,不可能及时投入战斗。接下来的切割与围歼敌军的任务将更加艰难。第一梯队的部队原计划在完成突破任务之后,立即进行补充休整,准备用于最后阶段的行动,现在这已不大可能了,部队的损失远远超出了预期。

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和进展缓慢,金正日等人民军领导人也意识到他们不仅过低的估计了敌人,也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没有一个人愿意或者敢于提出放弃进攻,战争一经开始,在未分胜负之前,不可能轻易停止,胜利虽然遥远,但并非不可及。

金正日下令:全军连夜进攻!于是本已疲劳的部队再次投入战斗,夜幕的降临并没有阻止激战的发生。人民军从被打开的突破口内蜂拥而上,往韩军后方进攻。整个夜上,韩美空军全部投入战斗,地面部队也全力抵抗,但人民军依然在推进,只是速度越来越慢。在黑夜中,人民军的装备质量的劣势显现出来,夜视器材的落后,使坦克、装甲车成为对手的靶子,通信设置的落后与不足,使指挥失灵,失去许多战机。可是人民军的步兵的确是优秀的,不畏困难,更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让对手敬佩,也正是靠这一精神,人民军才得以前进。

对于人民军炮击驻韩美军,造成美军12亡7伤,美国人是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忍受的,美国舆论界将此事件比成第二个“珍珠港”事件。更让布什毫不犹豫地做出出兵韩国的决定,接着他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必须进行报复,美国国会则不经任何辩论就以绝对多数票通过有关的决议。于是美国政府宣布动员后备役军人,征用民用船只和飞机向韩国增兵。大叫着出兵台湾的美国人,一时间把台湾忘记了,一心只想着如何报复北朝鲜。

这次联合国又一次与美国人过不去,中国与俄罗斯的反对票,让美国人在联合国中的努力以失败为结局。好在,当年签的是“停战协定”,美国人依然“名正言顺”的打着联合国的名义出兵。当年的“联合国军”可谓人多势重,今天昔日的盟国纷纷表示退出,愿意参加者少的让人可怜,而且动口不动手。日本人的确有出兵之意,可是韩国人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日本人引用周边事态法案,为美军行动提出后勤支持。

战前,美国驻韩国的兵力不足5万,现今大规模的地面战已经开始,急需投入大量地面部队,科舍尔已开出立即增兵20万的要求。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陆战队第3师、第25轻步兵师等部队立即受命增援。48小时内第82空降师与第101空降师的将到达韩国,实际上此前这两个师正在向亚洲地区调动,其中有一部分已到达韩国。驻冲绳的海军陆战队第3师也可马上装船,全师可在一周内投入战斗,驻夏威夷的第25轻步兵师全师投入战斗所需的时间要更多一些。这些部队都属于轻型部队,缺少重装备,好在,朝鲜半岛属于山地,不太需要M1A1坦克等重型装备。

由于韩国距离美国太远了,而美军的运输能力有限,在短时间内,运送如此多的人员与装备根本不可能。好在,美军在韩国的基地内储备有大量武器装备,增援部队放弃手中的装备,乘飞机到达韩国,再用仓库内的武器重新武装起来。这样速度是快了点,不过也有问题,如:接收的装备可能与原来的不同,原来用M1A1坦克的,现在改用M60A3,用不熟悉的装备作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这还是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美军一时间无兵可调。美国近些年来的军备政策是:注意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一味强调所谓“零伤亡”概念,突出空中打击,忽视发生大规模地面战的可能性。军队规模一裁再裁,尤其是陆军,本已少的可怜的部队还要部置于世界各地,担负各种任务,造成可供抽调的部队数量有限。从其它地区抽调部队不仅是无异于拆东封闭补西墙的方法,而且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动员后备役部队所需要的时间更多,可以说是“远水解不了近喝”。

数量减少了,可以用提高质量的方法保持战斗力。可制定的武器开发计划多“华而不实”,美军的装备也与海湾战争时期没有什么差别,坦克由M1A1改成M1A2,飞机还是F-15、F-16,不同的是,比当年再加破旧,至于所谓“先进”的F-22、JSF还要等几年才能执行任务。

此次出兵,后勤运输能力成为最困扰美军的问题,因为这是劳师远征,大部分兵力和作战物资都要从远距战场的地方运来,运输距离少则几千公里,多则上万公里。

布什没能满足了科舍尔的全部要求,但科舍尔并没有因此抱怨什么,因为布什已经结尽全力,甚至将出兵台湾的计划无限期的推迟,以便将兵力抽调给他。这也就是说,在解决朝鲜问题之前,美国没有多余地兵力可派往台湾。唯一让科舍尔抱怨的是,美国近些年来实施的军备政策,这一政策使美国失去了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能力。

更’多‘小’说,‘尽’在‘星’月‘书’吧‘!《梦中的台海之战》第24章由星月书吧整理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