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没有在国内引发惊慌,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

解放军还没有被击败,只是受到了点挫折而已。当大部分人已经进入梦乡之时,攻台总指挥部内依然一片忙碌,没有人有心情休息,也不能休息,大战迫在眉睫了,此时关苍海的工作反而少许多了,作为最高指挥官细节问题根本不用他来决定,也不用他参与,于是他决定利用这点空闲,到信息战中心去看一看。

在去信息战中心的路上,可能是由于大家都忙于工作了,使他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力。

这时他首先注意到一个正在翻看文件的人,于是走上前去,问道:“你是网络步兵营的人吗?”

那人先是一惊,然后回答道:“是的,你是如何知道的?我叫万涛,网络步兵营的首席指挥员‘老鹰’。”

关苍海:“因为你穿的军装显得大了点,并且军服上没有军衔,加上你的动作也不象一个军人。可你又能在此自由活动,那么你只能是网络步兵营的人”

“的确,你说的很好,那你是…”说到这他陷入了沉思,突然间万涛问道:“你是攻台总指挥官关苍海?”

也许是由于万涛的声音大了点,使人家发现了关苍海的到来,于是整个原本忙碌的大厅内一时间变得安静了,不过很快在关苍海要求大家继续工作声中恢复了原有的忙碌。

关苍海问道:“你是如何看出我是攻台总指挥的?我的身份还没有公开。”

“你担负攻台总指挥的消息在网上早已不是机密了!”

“我们的指挥系统瘫痪了一个小时,听说是由于“雨伞”系统发挥了作用才没有完全瘫痪,什么是“雨伞”系统,你能详细的介绍一下吗?别人给我解释过,可是那些技术术语让我根本不明白,听说是你们先提出的,是吗?”

“‘雨伞’是一个防御系统,当我方计算机受到攻击出现危机,也就是其它防御系统无效之时,‘雨伞’就先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由于是自己进行的破坏,恢复起来时间就可以短一点。有关想法最初就是由我们提出的,不过变成现实则是你们的人接手之后的事。”

“有意思,先敌进行破坏,不给敌人进行破坏的机会。我想问一下,现在情况如何?”

“到目前为止,敌人还没有发现我们侵入了他们的系统。不过为了安全,我们的行动还是有一些限制的。”

“你们是如何侵入敌人系统的?”

“如果我说的过于详尽,你可能听不明白。”

对此关苍海点了点头,应道:“那些技术术语让我是似懂非懂,最好简单一点。”

“说简单一点就是,我们利用敌人系统的漏洞。台湾使用的是由美国人提供的一种已经使用多年的软件系统,同样的软体系统我们也弄到了一份,经过详细的研究之后,发现这个软件系统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好象是美国人故意留下来的,在提供给别人的软件中给自己留后门是美国的一个老习惯了,可惜台湾对此还不知道。”

“你们有什么重要的发现吗?”

“发现的确很多,具体情况正在整理分析中。”

关苍海问道:“能介绍一下吗?”

“可以,不过我不行,但我可以给你找个人介绍一下。”说道,他把一个正在计算机前工作的瘦子叫了过来,并向关苍海介绍道:“这是网络步兵营中的情报分析家‘独行的狼’。”

关苍海向“独行的狼”问道:“你好!你的名子叫独行的狼?”

“独行的狼”回答道:“‘独行的狼’只是我的代号,网络步兵营的成员之间一般习惯于以外号相称呼。”

“那我也用‘独行的狼’来称你,可以吗?”

“完全可以!”

“有什么重要发现吗?”

“独行的狼”回答道:“我刚才看一些台湾中山科学院的机密财务报表,发现了一些情况,我个人认为台湾不仅在理论上掌握了核武器技术,而且已有能力进行核试验。还有台湾的中程地地导弹的技术水平也比我们估计的要高,台湾可能已经制造出了少数的中程导弹。”

“你的话我有点不相信,这可能吗?”

“有关的资料已经交给相关的专家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论。”

当技术专家们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交给关苍海时,让关苍海大吃一惊,专家们的结论与“独行的狼”相同,台湾有进行核试验的能力和条件,同时也可能制造出了中程导弹。

虽然这样的结果让人吃惊不小,可这并没有影响解放军的军事行动。

对于将于13日开始的行动,双方都充满了乐观的想法。台空军的一位参谋人员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截止12日早晨,解放军部署到位的用于对台作战的战机总数为850架,但能够使用的只有680架,经过中午的空袭之后,还剩下440架,虽然下午又陆续有增援部队到达,但到明天,也就是13日早晨,能够使用的战机数量依然不会超过700架。相比之下,我军拥有战机600架,在质量上还远远超过对方,论战力对比我方占有2:1到3:1的优势,胜利属于我们。”

解放军第二航空兵指挥部总指挥刘海风则在他的12日的日记中写道:“明天早晨,我手中的兵力将达到了1100架飞机,其中可用的950架,其中战斗机700架,相对于敌人在数量上还占有优势,但质量不高。虽然综合比较的话,双方空中力量对比为1:1,但我方有地面防空火力支援,所以胜利属于我方。”

双方指挥官都怀有乐观的心情,飞行员则不同。台军飞行员在取胜之后,心情都非常好,众多的新闻记者的采访以及一系统的庆功活动,让他们一晚之间成为了明星,当然勋章、奖金、加官晋升是不可缺少的了,拥有了好的心情,再加上庆功宴上的美味佳肴,所以每个人都吃得饱饱的,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不能喝酒,因为喝酒不利于飞行,不过还是有人不顾禁令,喝了一点,但也少量的喝点表示一下意思吧了。

相比之下,解放军的飞行员们的心情可就不好了,许多人都吃不下饭,结果炊事员费了好大劲才做好的东西没几个人吃,晚上许多人就是睡不着,心情坏得几乎想找人打架。

“开始装填!”金门集群司令员李瑞清于13日2点10分下达了命令,几分钟前他刚刚接到总部同意开火的命令。

“装填完毕!”

“放!”随着李瑞清的一声命下,早已等候多时的炮手们,终于有利会开火了,于是反击正式开始,此时是13日2点15分整。

各炮兵阵地顿时间闪烁出一簇簇、一朵朵白色的爆烟和桔红色的火光。声音稍迟才到,连成一片密不透风的巨响,夹带着炮弹划空的尖啸。炮弹在夜空中划出的彩色曳光弹道像疾风骤雨,又像直泻的瀑布。大、小金门先出现一些亮点、烟簇,接着,亮点变成火海,烟簇形成了烟雾。开始时人们还能听出连续的巨响,可后来就什么也分辨不出来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将许多人从梦中惊醒,许多市民纷纷举目远望这壮观的景象,一时间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消息传开了。

解放军的炮击是相当猛烈的,大量炮弹被倾泻在台军阵地上。与上次炮击金门时不同的是,这次解放军使用的最小口径的火炮是122毫米的火箭炮,榴弹炮的最小口径为152毫米,不过威力最大的还是大口径火箭炮。这些大口径火箭炮分为多种,口径在300毫米左右,战斗部重达数百公斤,加上使用了许多新技术,使其威力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只是一发命中就足以摧毁目标。

经过多年的详细侦察,解放军对金门守军的布防情况已经一清二楚,所以炮弹从开始就准确地落在了守军阵地上,尤其是炮兵阵地。先是以122毫米火箭炮对目标区实施压制,然后152毫米榴弹炮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可经过守军多年经营之后,守军大部分阵地都能承受住152毫米榴弹炮的轰击,所以最后还是要靠大口径火箭炮进行决定性的摧毁。再坚守的工事只要命中几发战斗部重达数百公斤的大口径火箭弹,就是没有被摧毁,也没有用了,工事表面几乎被消去了一米厚,产生的大量碎石等将整个阵地埋在下面。不过这些工事还是非常坚固的,摧毁的多为表面部分,深埋地下的部分则保存较好,而大部分人员正都隐蔽在这些最安全的地方,所以人员伤亡不大,但上层部分被摧毁之后,把许多人埋在了下面,一时出不来了。

面对如此猛烈的炮击,金门竟然没有立即开炮还击,守军只接到了进入战备状态的命令,而命名中没有要求还击的内容。对于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来说,炮弹的爆炸声使他们的心跳加快、紧张、恐惧,惊荒失措,仿佛又回到了1958的金门炮战。杨浦早预料到解放军的行动,他让守军和居民全部进行地下工事,并做好了战斗准备。可他的行动受到了限制。首先限制他的是他自己,由于他反对台独,多年来一直迟迟得不到提升,所以他不想打。其次是他受参谋总部命令的限制。台湾迫于美国的压力,不得不采取了防守的态势,于是参谋总部下令金门等地的守军不得主动开火。这样杨浦就失去了一个好机会,如果他首先开火,那么解放军必受重创。

杨浦虽早预料到解放军的行动,可是解放军迟迟不见行动,让他感到长夜难熬,到了下半夜,他让人弄了点酒来,与梓东溪喝了起来,一是为消磨时间,二是为借酒消愁,毕竟这场战争他不想打。当两人喝得正高兴时,解放军的炮击开始了。炮击开始后,指挥部内就有点显得混乱了,炮弹的爆炸声不断传来,不时还有地动山摇的感觉,这是大口径火箭弹穿入地下后爆炸引起的,这些都使人感到这样很不安全,虽然实际上这里是安全的。

杨浦在简单的了解了情况之后,为想试探一下情况,他命令几个阵地开火还击。没过多久他就他发现情况不妙,不得不下令停止射击。因为只要一开火,马上就会引来强大火力的压制,受命开火还击的那几个炮兵阵地,很快就被摧毁了。当他在炮击结束之后,到现场视察情况时,他才发现他们的工事并非坚不可摧,在大量炮弹的轰击之下,工事即使没有被摧毁,也无法使用了。

炮击行动在进行了近2个小时之后,因为弹药消耗得太快了,已经供应不上了,炮管已经热得不能再发射了,于是李瑞清下令暂停射击以等候弹药到位。此刻战士们都累坏了,在近2个小时的时间,战士们不停的装填、瞄准、发射,但疲劳并没有影响到人的斗志,人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这时天也放亮了,打了半天的士兵们终于有机会欣赏一下自已的杰作了。海风把岛上的硝烟吹到海面,形成了一道厚厚的灰黑色的烟墙,将整个金门都掩护着了,虽然能从烟墙的某个漏洞中看到金门,但样子已经不敢让人相信那是金门了。与此同时,后勤部队将一车又一车的弹药运送到发射阵地上来,为下一次战斗做准备。

经过简单的统计之后,李瑞清相信自己的初步目标已经达到了,摧毁了全部重点目标。金门守军仅发射炮弹62发,造成解放军伤亡12人,其中阵亡2人,少量装备损失。现在金门除了少数的高炮和肩射的“毒刺”导弹之外,其它防空武器不是被摧毁,就是无法使用。同时作为情报收集站的作用也失去了,金门雷达系统被全毁。大部分炮兵阵地已经无法使用了,尤其是面对大陆方向的,同时能投入的炮兵兵力也不多,许多火炮不是与阵地一起被摧毁了,就是被埋在地下了,可以说金门已经失去了还手之力。相比之下,营房、居民的住宅根本没有受到攻击,解放军仅以纯军事目标为打击对象。不过令杨浦多少有点高兴的是,人员伤亡很小,总计伤亡320人,其中阵亡112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构筑的工事还是发挥作用了。

解放军在炮击金门的时,也对马祖实施了炮击。由于马祖离大陆较远,在一般的火炮射程之外,只有大口径火箭炮能行,可是解放军装备的大口径火箭炮数量不多,而且优先配置给了金门方面,所以在对马祖的炮击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口径火箭炮投入战斗,不过解放军投入了一种威力不比大口径火箭炮次的武器--反舰导弹。这些反舰导弹都是老式的,已不适合现代战争的要求,正逐渐退出现役,不过用这些经过改装的导弹轰击地面目标还是很有效的。反舰导弹那重达数百公斤的战斗部击中目标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结果马祖守军的全部重炮阵地被摧毁,失去了反击能力。

第10章

当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飞行员们都被从睡梦中叫了起来,准备执行新的作战任务。当飞行员们到达了机场时,阴暗的黑夜虽然已经有了几点光辉,太阳就要升起了,但这时的景象还是使人感到压抑。飞机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候着出击的命令了。今天台湾空军将出动所有能够参加战斗的飞机,仅留下了不足100架的预备队,想一举消灭中国空军“剩下”的飞机,再次创造“惊人”的战果,以此向大陆施加压力。而解放军则想在此一战中消灭对手,洗去昨天的耻辱。

空一师特遣队的地勤人员正在忙碌着,飞行员则在飞机旁等候起飞命令。杨缜望着座机不知在想着什么,他对歼-8-2F太熟悉了。当第一眼看到歼-8-2F时,该机根本没能引起他的注意力。歼-8-2F的外表与普通的歼-8-2根本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当他座入它的机舱,看过机舱内先进的仪器仪表之后,他相信该机一点不比F-16差,甚至更好,这也是他主动请命改飞这种新机的原因。这时高洁走过来向杨缜报告情况。

还没等高洁开口杨缜就问道:“准备好了?”

“是的,我们再次仔细的检查过了,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击?等候的感觉太难受了!我现在知道了什么叫度日如年。”

“我想不用再等多久了,马上就要天亮了!”

“我有点等不下去了!”就在这个时候,战斗警报响了。“太好了!终于等到头了!”说着杨缜就迅速登机,作好起飞准备。

战斗警报一下达,各参战部队立即行动起来,其实所有人员都早已各就各位了,就等敌机来了。新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自开战以来,双方信息战部队已经多次交手。台军信息战部队此时对解放军的评价是,对军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了相当成功的防御,但攻击行动是失败的,唯一一次反击很容易的就被击退了。大陆的网络防御能也是低下的,面对网络攻击,中国大陆竟自行关闭了大部分政府网站。在信息战方面中国处于“弱势”,这是他们在这一评价最后部分的结论。

当台军作战飞机开动在跑道上滑行时,台军的信息战部队发动了攻击,为空军的行动提供支援,可这一次行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没过多久台军信息战部队的计算机系统就陷入了瘫痪,在接下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台军信息战部队的工作都是清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内的病毒,而不是发动攻击。

台军信息战部队的退出战斗使夏健想中止已经开始的行动,可是飞机已经起飞了,行动不可能的取消了。

台军战机刚刚起飞,解放军战机就接着起飞了,但并没有立即迎战,而是纷纷向内陆飞去,没有一架战机在海峡上空实施拦截,这一举动让某些台湾飞行员以为解放军不战而逃了。当第一架台军战机飞过海岸线之后,解放军机群开始转向,与敌机对进。当解放军机群完成转向时,台湾空军参谋长罗林朋大叫道:“上当了!”原来这是解放军故意实施的后退,先实施后退,拉开了双方间的距离,将敌机引向内陆,然后解放军机群实施转向,回过头来对敌实施反击。而且在实施转向时,敌机由于距离太远无法实施攻击,所以解放军的机群可以安全的实施转向。当解放军机群完全转向时,台湾机群已经越过了海岸线,整个作战空域也就随之向内陆延伸,台空军的作战构想就这样破灭了。台空军认为台湾海峡上空的交战空域有限,不可能容下双方的全部战机,如果解放军在海峡上空实施拦截,则将是一场一对一的空战,凭借己方的质量优势,解放军必败。可现在整个作战空域已经内陆延伸了,解放军有了发挥自己的数量优势的机会,而且在后退的进程中,已经完成空中集结和战斗队形的展开,还抢占了有利的高度。诱使敌机在远离其基地的广阔的空域内交战的目的达到了。台湾发现了这一情况时已经太晚了,由于双方机群马上就要接触了,如果此时返航就只能被追着打,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原来的空袭计划变成了空战计划,空中形势对解放军十分有利。

解放军投入的战斗机包括了几乎所有型号的现役战斗机,各种战斗机依照性能的不同被配置在不同的高度上,并保持相互间的间距很大,使得整个机群并不显得拥挤。今天的台军战机还象昨天一样,实施小编队分散出击,现在这些小编队相互靠近之后组成了大的机群,但还是显得得过于分散,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高度上。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解放军并没有将全部兵力投入战斗,相当一部分的兵力被用于为保护攻击机护航,投入战斗的战斗机是以歼7为主,苏27、歼10等新式战斗机只有少量投入了战斗,结束处于有利地位的解放军还是且战且退,损失也相当大。这让台军有了信心,对形势还是相当乐观的,依然相信胜任属于自己。

杨缜再次认真的检查一下各系统的情况,在确信绝对不会有问题之后,他打开了机载雷达。这是一种中国自行开发的机载雷达,原准备用在歼10上,可当它的第一台样机出来时,发现歼10上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供按装它的,而且性能也达不到要求。不过经过改进的它被成功的按装在歼-8-2F上,并且性能也有很大提高,于是它就成了歼-8-2F的制式装备。这的确是最好的国产雷达,雷达一开机就轻松的捕捉到目标,目标的各种信息清楚的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很快杨缜就跟踪分配到给他的敌机,并打开武器控制系统,目标是台湾的IDF型战斗机机,此时两方的接近速度极快,可供搜索、攻击的时间很短。雷达顺利的锁定了目标,在距离目标100公里时,他使劲地按下外挂武器发射扳机。这时,只觉得机身轻微晃动了一下,看着导弹弹射离梁、点火、加速,喷着火焰飞了出去,与此同时他的队友也发射了导弹,他们发射了全部——16枚红光导弹。这16枚红光导弹取得非常好的战果,共击中了8架敌机,计有10枚命中目标,但仅击落了一架敌机,其余都是击伤,原来这些红光导弹的引信出了点问题,使导弹过早爆炸。可杨缜没有去注意导弹是否击中了目标,因为几架幻影-2000已经冲过来了。

冲过来的是由第十一战斗机新任大队长段喜荣带队的,他刚刚接替了被俘的何尚,何尚被俘一事在飞行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为了稳定人心,同时也为了向手下证明一下自已的实力,他今天亲自带队前来。段喜荣也开火了,可他发射的中程导弹无一命中目标。原来法国当年向台湾出售这些导弹时,将导弹的技术资料送给了解放军方面一份,因此解放军早已掌握了对付它的方法。双方迅速接近,近程格斗开始了,于是杨缜与段喜荣间展开了近程格斗,很快他们都发现自已遇到了一个强敌,而最令段喜荣感到吃惊的是,对手很了解幻影-2000的性能,所用的战术也都是专门幻影-2000的,结果他无法有效发挥幻影-2000的性能。其实这并不奇怪,解放军飞行员早就飞过幻影-2000了,对其的了解并不比台湾飞行员少,对付它的战术早就研究出来了。杨缜凭借着头盔瞄准器和霹雳-9D的优异性能,很快占了上风,不久段喜荣就犯了一个小错误,杨缜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将一枚霹雳-9D发射出去。霹雳-9D的性能的确不错,段喜荣虽极力躲避,但最终还是被击中了,不得不弃机跳伞。

当两方战斗机正纠缠在一起时,“雷阵雨”大队凭借超低空飞行和编队中电子机的掩护,避开交战地带,秘密地向台湾的预警机靠了过去。E2T预警机按计划应留在海峡上空,不靠近大陆,可是为了便于掌握情况,还飞到了海峡中线附近。等E2C预警机了发现了正在靠近中的“雷阵雨”大队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结果被牛宝石发射的红光2导弹——红光的射程加长型击落。这一结果可把空三师9团长张仁藩气坏了,原来对付E2T预警机的任务是他的,他正被几架F16缠住了。牛宝石并没有因为击落台军预警机而感到满足,接着他率队攻击了台军地面雷达站,出击前“雷阵雨”大队的每架飞机上都另外加挂了2枚反幅射导弹,反正飞机装完空对空导弹之后还有地方。对台军地面雷达站的攻击取得了成功,发射的12枚反幅射导弹全部命中目标。这又把空2师的人气坏了,按计划对付这几个地面雷达站是空2师的事。没等“雷阵雨”大队返航,空三师与空子师就找到刘海风,就此事告了一状,最后“雷阵雨”大队得到了一个通报批评的处分,虽然这是一个处分,但“雷阵雨”大队却是人人与此为荣。

幻影-2000因空战性能较好而在高空担负掩护任务,F16、IDF处于中低空,本是想发挥其中低空性能好的优势,可当其深入了内陆之后,台湾飞行员发现问题来了,除了要面对地面的防空火力外,他们还受到了强大的电子干扰,与基地,甚至相互间的通信都中断了,机载雷达也无法正常工作,也因此无法发射雷达制导的导弹。这是解放军实施的电子干扰,这几年解放军在东南沿海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战场建立,其中建立地面电子干扰网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虽然地面电子干扰网也同样能使解放军自己受到影响,如通信中断,地面防空导弹无法发射等。可对对手的影响更大,台湾引以为豪的空中预警机与前方战机的通信中断而失去了作用,通信中断也让台湾飞行员成了瞎子。不过这对于解放军来说,并不全是坏事,在此情况下,原本没有机会的歼6有了表现机会。在战斗中歼6充分的发挥了它机动灵活、加速性好的特点,在低空与敌机纠缠在一起,让敌机飞行员十分头痛。一位被歼6击落后被俘的台湾飞行员后来回忆说:“F6出现的太突然了,当我发现它从侧面冲了过来时已经晚了,结果我们纠缠在一起,很快我就被击落了,F6比我的IDF灵活多了,IDF太难控制了,反应太笨,性能也根本达不到说明书上的数字,如果我能早一点发现就好了!”可惜地面电子干扰网只能覆盖部分地区,只能在有限的区域发挥作用。

激烈的空战,使许多台湾飞行员不得不放弃对地攻击任务而投入空战,因为台湾投入的兵力比解放军少的太多了。即便有机会,对地面目标的实施攻击,也要面对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一名飞行员回忆道:“太可怕了!四周都是炮弹爆炸后形成的黑云,我感到自己无处可躲。”

负责攻击4号机场的8架F16因受到了解放军战斗机的拦截,最后只有4架F16到达目标上空。第14防空导弹旅为了能洗去昨日之耻,早就准备好了,现在机会终于有了。4架F16一架接着一架的飞了过来,第一枚“神箭”导弹发射了,不过此时地面制导雷达还没有开机,导弹依据发射前输入的信息飞向目标区,直到导弹接近目标时,地面制导雷达才突然开机,原来漫无目的地飞行的导弹接获了目标信号,立即修正误差飞向目标,这时飞行员才发现自已被制导雷达锁定了,作出反应已经太晚了,导弹以4倍于音速的速度飞了过来。这就是所说的近快战法。第一架F16被当场击落,其它几架发现了危险立即四散驰逃,可还晚了。第二架刚反应过来就被导弹击中了,第三架为避免攻击,立即转向,可刚转过弯来,就被导弹打得凌空开花,第四架好一点,躲过了2枚导弹,不过还是被第3枚导弹击中。就这样4架F16被击落。

当第14防空导弹旅为击落4架敌机庆祝时,第34防空导弹旅则于一场沉痛之中,原来发生了误击事件,第34防空导弹旅刚刚将己方的一架歼-7击落。

误击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实际上在这样的混战中,误击己方飞机的事件时常发生。这可能是由于飞机太多了,双方的指挥系统都无法及时准确的掌握空中的情况,也不能有效的指挥空中的战斗,空中的战斗显得十分混乱了。这时双方都发现原有的作战指挥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点不太适用了。在这种混乱中,飞行员无法得到有效的指挥,许多情况下都要完全依靠自己,在此情况下,发生误击己的事就很正常了。相比之下,台湾飞行员还要多注意一个问题,他们必须注意燃料的消耗情况,因为他们已经不知不觉的深入了内陆,距其基地越来越远了。

最让解放军想不到的是,台军的指挥系统竟是那么的“弱”,只使用了一些简单的攻击方工就让整个台军指挥系统处于混乱之中。原来台湾军队为了追求“现代化”,实现指挥的网络化,建立了一个新的通信指挥系统,台湾自称其为“天盾”系统。当这一系统建成之时,台湾宣称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指挥系统,实现了指挥的“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等等。现代化的指挥系统依赖于大型计算机是正常,也是必然的事,必竟计算机的速度快,可问题是计算机不能代替人。而台湾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结果研究出来的“天盾”系统完全依赖于大型计算机。如果提起计算机,那么台湾人都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台湾拥有发达的IT产业,生产的计算机主板、硬盘等行销全世界,还有大批的软件人才,但这些都与个人电脑有关,而在大型计算机方面台湾还不行,所以“天盾”系统使用的大型计算机都是从西方国家进口的,而且属于民用型,因为西方国家拒绝提供军用型。可这些民用大型计算机并不适合于军用,本身就存在许多问题。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台湾为了追求系统的先进性,竟采用了许多还不成熟的技术,使整个“天盾”系统本身就是非常不可靠的。

第11章

解放军攻台总指挥部内的大型显示器上,红色的小点代表解放军的飞机,蓝色的小点代表台湾的飞机,这些红点与蓝点不时的增加或者减少,同时改变着位置。

关苍海正在指挥大厅内,与大家观看战况,这时刘海风走了进来,还没等刘海风开口,他就问道:“情况如何?”

刘海风回答:“情况很混乱,指挥、通信等全成了问题,许多部队我们已经不能有效指挥了,敌我识别特成问题,已经多次出现误击事件。”

关苍海说着:“不用怕!敌人的情况比我们还糟,不是吗?”

刘海风应道:“是的,敌人的指挥系统比我们还混乱,预警系统也被打乱了,敌机群已经被我们拖往了,可以关门了!”

是的,“打狗”计划的第一阶级“引狗入套”结束了,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关门打狗”。

此时台军机群已经深入大陆腹地,海峡上空仅有少数战机。此时的战况对台军十分不利,主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入内陆,后方空虚。现在一架E2T预警机又被击落了,接替其任务的另一架预警机刚刚到位就受到攻击,这是空三师9团长张仁藩所为的,张仁藩被“雷阵雨”大队抢走了任务之后,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寻找机会,结果成功的将另一架预警机击伤。台军的空中预警机被打掉后,预警雷达系统也受到反幅射导弹的攻击,先是“雷阵雨”大队发射的12枚反幅射导弹,然后是空2师的苏30机群发射了的数十枚反幅射导弹,这些导弹让台军的雷达系统付出了不小的损失。

接到了反击命令之后,在一旁观战多时的苏27、歼10等先进战斗机和攻击机群开始行动了。空3师和空11师的主力部队很快就分别在台湾海峡的南北两侧各组成了一个大机群,随后两个机群立即实施迂回,按计划这两个机群将在海峡中部会合,这一行动被称为:“关门”。

今天杨威又亲自率8架歼7出击,去执行一项他本人很不愿意接受的任务,掩护厦门附近的炮兵阵地,防备敌机可能发动的空袭。由于空中的战斗陷入了混乱,他们得以未受阻挡地到达待命空域。正在他为没有仗可打而难受时,收到了指挥部发来的敌情通报,敌机来了,那是一群AT3B攻击机,一共有16架,是前来攻击解放军炮兵阵地的。AT3B攻击机机群一接近金门,杨威就率队迎面冲了去来。挂满了武器的AT3B攻击机显得反应太笨了,当杨威把飞机拉起来,再翻个跟头回过头来,准备从敌机群后面再次发动攻击时,他看见天空中多出了好几个降落伞,数架AT3B已经坠入大海,除下的几架AT3B正在低空拼命的躲闪着,希望凭借AT3B的低空低速性能躲过攻击。可这没用,很快空中又多出了几个降落伞,好在这时4架F5E出现了。于是杨威率队去应付那些F5E去了,除下的6架AT3B了,借此机会弃弹夺路而逃,令解放军地面防空部队失去了立功受奖的机会。

这4架F5E虽然拼了命,可是F5E的性能不佳,很快就被打得四处逃命。今天杨威已经击落了2架AT3B,现在又紧紧的咬住一架F5E,可就在他准备按动发射扳机将这架F5E变成自已的第3个猎物时,不知那来的一枚导弹在他眼前将那架F5E打得粉身碎骨,气得他大骂:“混蛋!”他向四周望去,队友已经将其它几架F5E击落了,但没有发现那枚导弹是谁发射的。这时从东南面飞来了几架飞机,他立即率队冲了过去,可等到了近处才发现那是不是敌机,而是歼10战斗机,而且不是几架,而是几十架,他这才恍然大悟那枚导弹是这些歼10发射的。

杨威看到的就是属于空11师的,空11师在南面,空3师在北面,它们如同两扇大门,在大门内有台军的几百架战机。

这时台军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大门被关上了,那将是毁灭性的结果,于是“绝对不能让大门关上!”的死命令下达了,已经深入内陆的战斗机接到了回防的命令,机场上待命的战斗机也纷纷起飞了,台空军的预备队投入战斗了。

但这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空3师与空11师很快就会合了,包围圈形成了,在包围圈内约有300架台军战机。台军要打开包围圈可不太容易!空3师和空11师都是精锐部队,装备是解放军中最好的,担任关门任务的飞行员更是精英中的精英。被包围的台军战机立即试图摆脱解放军战斗机的纠缠,实施突围,可在刚才的战斗中它们已经消防了大量的燃料和弹药,且飞行员已经很累了。与它们纠缠在一起的解放军战斗机怎能让它们轻易走掉?一见敌机撤退就立即在后面紧追不放。撤退时本应进行交替掩护,可台军指挥系统正处于混乱中,已经无法指挥撤退行动了,于是突圈成了毫无组织的行动,很快就发展为溃退。这时台湾飞行员发现他们的飞机存在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无法攻击尾后的目标,这是一个几乎所有战斗机都存在的问题。无法把追击者击退,那就只有靠速度摆脱追击者。可这些飞机的速度并不比解放军的战斗机快,IDF的发动机一直是被人嘲笑的对象,实际上IDF的速度只比歼6快点,歼7可以很容易的追上16比IDF快了很多,但当F16以最高速度飞行时,发动机的油耗是惊人的。歼7、歼8在设计时所强调的高空高速性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追击中歼7往往是从高空俯冲而下,迅速达到两倍于音速的速度,追击中低空的敌机,歼8则以其高空高速的优势将高空中的敌机击落或赶到中低空让歼7来收拾。这一场在超音速情况下进行的空战中敌机又一弱点显露出来了。无论是IDF,还是F16在设计上强调的都不是超音速飞行,在高亚音速状态下的机动性还可以,可一旦超过音速飞机的机动性就变得很差,而歼7、歼8在这时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机动性,所以被追者一旦被追上就很难摆脱。

台军投入全部预备队实施解围,可留做预备队的都是一些老式飞机,而且飞行员的素质较差,好飞机和优秀的飞行员早就投入战斗了。只可惜这个包围围是在空中,如果是在陆战中,那么就不会有一个敌人能跑出这个包围圈,因此最终还是有大量台军战机得以冲出包围圈。

当第一批台湾战机突出解放军的包围圈返回机场时,“打狗”计划的第三阶级“痛打落水狗”开始了。解放军的攻击机群出击了,由于台湾的战斗机已经被拖往了,所以攻击机群未能受到空中拦截。不过还没等攻击机群越过海峡中线,二炮导弹部队就首先发言了。第一批发射的弹道导弹有12枚,其型号为“东风”-21改,该导弹由“东风”-21改进而成,具有威力大和高精度的特点。为此加装了最新式的末端制导系统,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精度,不过最大射程因此下降至500公里,还装有一个重达一吨半的战斗部,这种战斗部最大特点是能够将弹着点周围300米内的软目标摧毁,用于对付雷达和防空导弹阵地最有效。这批“东风”-21改是以台湾的远程预警系统和重要的防空导弹阵地为目标,当它们发射之后,虽被美国人的预警系统发现,有关情况也通报给了台湾方面,可是对于这些导弹,台湾自以为豪的“爱国者”导弹系统根本没有机会实施了拦截,原来台湾使用的拦截方案是按美国人提供的,而这一方案只适合于老式的弹道导弹,而对这些弹道导弹没用,结果台湾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导弹全部准确的命中目标,于是台军失去了对弹道导弹的预警能力,“爱国者”导弹系统失去作用,虽然不是装备全毁,但已经无法使用。只可惜“东风”-21改解放军只装备了12枚,因为这些导弹生产不易、成本太高,这一次就被全用完了。

解放军接下来发射的导弹有31枚,全是些老式的中远程弹道导弹。这些导弹本来即将退役的,可为了锻炼部队,也是为了清除这些无用的“库存品”,在换装了常规弹头之后将这些导弹用于实战。于是它们成为世界上第一批被用于实战的战略导弹和中程导弹,而且是在内战中。失去了对弹道导弹的远程预警能力的台湾,虽然还能从美国人那里得到远程预警情报支持,可是这些情报根本无法用于实施拦截。受到这批弹道导弹攻击的是花莲和台东机场,因为这两个机场的位置是在台湾岛的东部,使用飞机进行攻击不太容易。这些导弹的性能虽不是太好,可是数量很多。导弹在机场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弹坑,巨大的弹坑使机场等于被费弃了一样。一位生还者对当时的回忆是:“那仿佛是世界末日,太可怕了!”

巡航导弹紧接在弹道导弹之后落下,这次解放军一共发射了一百枚巡航导弹。由于台湾一直重视弹道导弹的防御问题,而对巡航导弹的防御问题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过,所以除去几枚因故障失事的巡航导弹之外,全部击中目标。巡航导弹攻击的目标是台湾的防空导弹系统。在本是弹丸之地的台湾,众多的人口对土地的需求很大,不仅没有太多的土地供军队使用,而且经常是居民与军队争夺土地。结果在台湾岛上能部署防空导弹阵地的地方太少了,所以防空导弹不能随便的转移阵地,许多防空导弹部署在固定的阵地之上,结果在巡航导弹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尤其是以大型防空导弹的损失最重。这些巡航导弹是为此专门设计的,其特殊设计的战斗部在目标上空爆炸之后,能将周围数百米内的非装甲保护的目标摧毁,而大部分防空导弹设备是没有装甲保护的。

巡航导弹的攻击刚结束,解放军的攻击机群就对台湾的各机场发动了空袭。可是这时台军的大部分战斗机不是在机场上加油,就是已经消耗完弹药和油料之后,正准备降落,能够实施拦截的战斗机不仅数量少得可怜,而且很快被解放军的战斗机拖住了。台湾不得不依靠地面防空火力来实施防空作战,虽然失去了战斗机的支持和大量的防空导弹,但台湾的防空能力依然不低,台湾投入防空的巨额经费可是没白费。在台湾地面防空部队的拼命抵抗下,解放军付出了相当大的损失。好在解放军的数量优势发挥出了作用,损失一架之后又会有另一架出现,在连续不断的打击下台湾付出惨重的损失。在解放军飞行员手中无制导能力的火箭和炸弹就象长了眼睛一样,以极高的命中率摧毁目标,不过飞行员还是希望能够使用有制导能力的导弹和炸弹攻击目标,因为这些武器对飞行员的要求太高了,而且付出的损失也大。虽然台湾的战机性能与飞行员的素质并不比解放军的差,但有限的兵力让台湾吃尽了苦头,兵力根本不够分配。台军的指挥官们还发现台湾岛太小了,根本没有后方可言,全部目标都在解放军飞机的作战半径内。不过台湾多年来花在机场建设上的钱还是没白花,坚固的机库尤其是“佳山”计划的实施为台空军提供了一个不可摧毁的掩护所,使许多战机得以在空袭中生存下来。

很快解放军的攻击机郡就消耗光了弹药,纷纷返航了,于是激烈的战斗结束了。

在简单地统计了一下情况之后,刘海风向关苍海报告道:“我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消灭敌机约200架,敌预警系统被基本摧毁,重创敌防空系统。不过我军也损失各型飞机达150架以上。”

听了报告之后,关苍海说道:“很好嘛!损失虽然多了点,不过敌人的损失比我们大,还有我们可以马上得到补充,而敌人不行。”

“是的,经此一战,敌人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但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了。我们仅集中力量摧毁了“爱国者”等较先进的防空导弹系统,不过原以为威胁不大的“鹰式”、“小榭树”等防空导弹,在战斗中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对高炮火力的威胁也估计不足,结果付出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指挥通信方面,由于指挥通信能力的限制使空战中出现了混乱局面,原有的指挥方式也存在问题。看来需要调整一下空袭方案,不过这就需要一些时间,那么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就要向后推了。”

“可以对空袭计划进行调整,但要快点。”

于是整个上午双方没有再次发生大规模空战。台湾空军因损失惨重,已无力主动出击了。台湾的损失可谓“惨重”,损失了200多架战机,远程预警系统被破坏了,地面远程雷达包括民用的和军用的都被摧毁了,4架空中预警机中完全损失了2架,其中一架是“雷阵雨”大队击落的,另一架在空袭中被击毁,还有一架空中预警机在战斗中被导弹击伤,也就是空3师9团长张仁藩的战果,只剩下一架完好的,不过也因发动机有问题而飞不了,这可能是它没有被击毁的原因,当然台湾还有2架完好的空中预警机,不过此时还在美国等着交货。台湾飞行员接到了不得越过海峡中线的命令。解放军则在总结经验,制定新的作战方案,同时派出了侦察机对台湾实施空中侦察。

对于不断出现在台湾上空的侦察机,台湾人几乎是无可奈何,原来这些侦察机都是歼侦-8,一种由歼8早期型改装的侦察机。由于台湾的远程预警系统被破坏了,所以歼侦8只有在接近台湾岛时才能被发现,能留给台军实施拦截的时间就不多了。歼侦8飞行高度达到万米以上,处于台湾经过空袭之后保存下来的地面防空武器射程之外,只能由在空中担负战斗值班的战斗机有机会去拦截歼侦8,可是歼侦8达到两倍音速以上的速度让台湾飞行员一时无法适应。更让台湾飞行员不能适应的是解放军总是进行大量的佯动,让人无法知道侦察机何时从何处冲来,采用什么航线,目标是那里,有时还以侦察机为诱饵,伏击台湾的战斗机,让人防不胜防。

13日中午时分,“海龙”号正在潜望镜深度低速潜航,艇长阮天山正通过潜望镜观察着水面上的情况。现在他要做的是最终确认目标,声纳不久前发现一大型目标正向他们驶来,可潜艇的声纳可以确定船的位置、航速等情况,要确定船的国籍等,只能用人的肉眼。他终于看清楚,那是一艘大型集装箱货船,从船身上的标志看,那是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船,通过与资料的核对,进一步确认这一点,并且知道该船的船名为“黑河”,是往返于中美之间的定期货轮,在可攻击的目标范围内。经过仔细的侦察,他确信附近还没有解放军的舰只或飞机,于是决定实施攻击。

“黑河”号的几位船员正在船甲板上聊天,这时一位船员突然大叫到:“那是什么?”并且用手指指着左弦外的海面,其它几位船员顺着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发现不远处的水下有一个东西,看上去象一条“鱼”,但后面带有不太明显的